《神秘岛》是儒勒·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以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利用机会乘气球逃脱了。然而他们遇上了风暴,气球破裂了,他们意外地流落到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战天斗地,利用岛上丰富的资源,制造出了砖块、陶器、铁器、玻璃、风磨、电报机……并种上了庄稼和蔬菜,饲养了家畜和家禽,使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改变了荒岛的面貌。其间也不乏勇斗猛兽与海盗的场面。故事以火山爆发、荒岛的沉没和这个小群体的幸运获救与回国而告终。
儒勒·凡尔纳编写的《神秘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里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乘气球逃了出来。由于中途遭遇风暴,气球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但这五个人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团结起来,以集体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荒岛上安顿了下来。他们动手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他们还挽救了另一荒岛上的罪犯,使之恢复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在荒岛上,他们得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艇长的暗中保护,屡屡化险为夷。最后,搭上了格兰特船长之子——罗伯特·格兰特指挥的“邓肯号”,回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祖国……
本书是全译典藏版,由顾微微译。
第一部 空中遇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部分 被遗弃的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 林肯岛的秘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作者故事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乐观主义者的精神家园——评《神秘岛》中所建构的世界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此人功勋卓著。他性格刚毅,行动迅速,并准备应付一切。他曾周游世界,既是士兵也是艺术家,出点子时情绪激动,行动时态度坚决,不计较苦累和危险。若说到他什么都想知道,这首先是为他自己,其次才是为报社。他猎奇、捕捉新闻、发掘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做办不到的事,在这些方面,他是个真正的英雄。这是那种在枪林弹雨下写作,撰写“专栏文章”的大无畏的旁观者,对他们来说,一切危险都是良好的机遇。
他也参加过所有的战役,上过火线,一手握枪,一手拿笔记本,机枪的扫射并没有使他的铅笔抖动。当时的电报线忙个不停,而他却不会去搅扰它们,不像有些人,没话说还偏要说,可他的每篇笔记尽管简短、清楚、明白易懂,要点却带有说明。此外,他还不乏“幽默感”。“黑河事件”后,是他,无论如何也要占着电报局的营业窗口,以向自己的报社报告战役的结果。他整整拍了两个小时的电报,叙述的战况就像《圣经》的头几章似的。他为此花了《纽约先驱报》两千美元,可该报却最先掌握了情况。
杰丁·斯皮莱身材高大。他至多有四十岁。近乎红色的金黄色颊髯环绕他的面庞。他目光沉静,炯炯有神,移动时很迅速。这种目光,是惯于很快辨出视野中的全部细枝末节的人所特有的。他身体结实,因为他经受过各种气候的磨炼,一如一根钢杵在冷水里淬过似的。
十年来,杰丁·斯皮莱一直是《纽约先驱报》最具吸引力的记者,他用自己的专栏文章和素描画充实着它,而他的铅笔和钢笔运用得同样地熟练。当他被俘时,他正在描绘战役并作速写。从他的笔记本上抄录的最后一句话如下:“一个拥护南部同盟的人举枪瞄准了我并……”杰丁·斯皮莱没被击中,因为,按照他一成不变的习惯,他连层皮都没被擦伤。
赛勒斯·史密斯和杰丁·斯皮莱素不相识,除了彼此都久闻对方的大名。这两人都被押送到了里士满。工程师的伤很快就痊愈了,而他正是在恢复期认识记者的。两个人彼此喜欢,并互相赏识。很快,他们的共同生活便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逃跑,重返格兰特的部队,并继续在他的队伍中为联邦的统一而战。
两位美国人决定利用一切机会,但他们虽然在城里可自由行动,里士满却防守得甚严,要想逃跑,看来是不可能的。
就在此时,赛勒斯·史密斯的一位永远效忠于他的仆人找来了。这个顽强不屈者是位黑人,出生于工程师的领地,父母均为奴隶,可是从理智和感情上来讲都是个废奴主义者的赛勒斯·史密斯,早就解放他们了。这位奴隶虽已获自由,却不愿离开自己的主人。他爱他,甚至愿意为他去死。小伙子三十岁,身强力壮,机智敏捷,聪明伶俐,温和而沉静,有时很天真,总是笑嘻嘻的,而且热心助人、心地善良。他名叫纳布乔多诺索尔,可只有用“纳布”这个亲热的简称叫他时,他才会答应。
当纳布得知自己的主人当了俘虏时,便毫不犹豫地离开马萨诸塞州,来到里士满城门前,他巧施计谋,凭着机灵,冒了二十次生命危险后,终于潜入了被围困的城里。赛勒斯·史密斯见到其仆人时的喜悦心情,和纳布找到其主人时的高兴劲儿,都是难以言表的。
可是,纳布虽然能进里士满,想要出去却难上加难,因为联邦部队的俘虏被看管得非常严。得有一次特殊的机会,才能尝试着做一次有几分可能的逃跑,而这样的机会不仅没出现,就是想要它产生也谈何容易。
此时,格兰特在继续顽强作战。为夺取匹兹堡战役的胜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部队再加上巴特莱的,尚未在里士满城前取得任何结果,因此根本无法预料,俘虏会在近期内获释。而记者呢,因为他的监禁生活已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值得一写的有趣的细节,便再也待不下去了。他只有一个念头:逃出里士满,而且不惜一切代价。有好几次他试图冒险,可是一些障碍无法逾越,他只得作罢。
P14-15
我才放下一本诗人传,就又接手了这本《神秘岛》,也就是说,我才离开一位内心世界极其复杂、才华横溢的超现实主义诗人,便结识了几位性格外向、勇敢正直的实干家、行动家。如果说诗人为他的理想和诗歌呕心沥血,以致心力交瘁,不幸早亡,那我也为翻译了他的生平和部分诗歌而身心疲惫。
本以为换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也许会是一种休息,然而不,这仍然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因为我从精神世界转入了物质世界,涉足了一个更加陌生的领域,一个科技和科幻的领域。于是我不得不摸索着去译对我来说是很生疏的东西。难度固然是有,但这一下子使我的眼界放宽了,心胸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我在为法国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无所不知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赞叹不已的同时,也为他的生动逼真、惊险曲折、妙趣横生的描述所折服、所吸引。同时像喜欢上我译过的作品中的那些人物一样,也喜欢上了这个空中遇险的小群体,一些不畏艰难、无所不能的人。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以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手法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利用机会乘气球逃脱了。然而他们遇上了风暴,气球破裂了,他们意外地流落到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战天斗地,利用岛上丰富的资源,制造出了砖块、陶器、铁器、玻璃、风磨、电报机……并种上了庄稼和蔬菜,饲养了家畜和家禽,使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改变了荒岛的面貌。其间也不乏勇斗猛兽与海盗的场面。故事自始至终洋溢着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而每当他们身处困境时,总有一位神秘人物——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的遁世者尼摩艇长——向他们伸出援手,使他们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这个人物的安插,让我们再次体会到“自助者天助”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故事以火山爆发、荒岛的沉没和这个小群体的幸运获救与回国而告终。那火山爆发和荒岛沉没时的惊心动魄和悲壮的场面,让人深受震撼,久久不能忘怀,深感自然暴力的不可抗拒;但我们又为这些好人幸福而圆满的结局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们后来用尼摩艇长赠送的一盒珍宝,购买了一块领地,按照那个荒岛的模式,创建了一个陆地岛,并把它变成了一个兴旺发达之地,一个理想的小社会。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善恶分明、主张惩恶扬善的故事。
相信读者和我一样,将会从中获益匪浅,不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做人方面。总之,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将得到净化,人格将得到升华。
顾微微
我从一个很边远的小地方走出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自己多活了一辈子。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阿来
一辈子读过一本经典和没读过一本经典的人生整个都不一样,我不敢劝你们读一辈子的经典,但是希望你们至少认认真真读一本经典。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