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风骨(群星辉耀的大师时代)/新历史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学斌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国风骨(群星辉耀的大师时代)》是新浪历史频道重磅推出的“新历史”系列丛书之一,是民国人物研究学者王学斌的全新力作。它讲析了生于晚清,长在民国,风云变幻不改赤子情怀;著书立说、保家卫国;民国历史上空的熠熠明星,照亮那个黑暗年代的15位文人的一生。

内容推荐

《民国风骨(群星辉耀的大师时代)》共分四部分,约310千字。共选择了民国时期著名的15位文人为叙述对象,皆从人物家世、教育背景、人生履历、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其一生。从作者王学斌撰写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到此人其一生从事行业的特色,如“民国祢衡”章太炎,疑古健将钱玄同,我狂故我在的刘文典等,不一而足。全书在总体上文字流畅,风格统一,尤其在人物细节、引用文字上叙述十分到位,犹如亲临其境。可见作者所下工夫之深。读者读来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史为鉴,对解释现在的社会现象有所裨益。综合各方面来看,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目录

Chapter 1 古今之间

 章太炎:“民国祢衡”

革命急先锋

孤身闯虎穴

晚年趣事多

身后众人评

 黄侃:最熟悉的陌生人

怪癖“专业户”

民国一醇儒

 辜鸿铭:旷世怪才

负笈欧陆

襄佐香帅

栖身红楼

怪人怪癖

Chapter 2 新潮涌动

 钱玄同:疑古健将

初出茅庐:崇古尊汉的“排头兵”

风头正劲:新文化运动中的“得力干将”

回归书斋:学术圈与教育界的“楷模”

恩怨交织:钱玄同与黄侃、鲁迅

身后寂寞:一个真实的钱玄同

 傅斯年:书生本色

求学北大,初露锋芒

书生报国,赤子之心

书生言政,毁誉参半

执掌台大,最后岁月

 蒋梦麟:最是遗憾教育梦

科班出身

入主北大

教育部长

倒蒋风波

 张君劢:“一代宪章空有愿”

Chapter 3 宦海内外

 丁文江:出山还比在山清

少年聪慧

科学救国

社会关怀

魂归南岳

师友之道

完美人格

 陈布雷:文人末路

“文胆”之死

朝野之间

一心事主

文人末路

 翁文灏:为他人作嫁衣裳

中央召唤

全心为政

一错再错

 罗家伦:治校从政两喟然

执掌清华

中大辉煌

从宦岁月

Chapter 4 别样风流

 梁实秋:饕餮未必非名士

美食世家

西餐生活

“酒中八仙”

晚年谈吃

 徐志摩:“佳丽误我”还是“我误佳丽”

开明包办

美丽邂逅

余情未了

致命诱惑

短命情种

 刘文典:我狂便是我存在

三位“狂”师傅

两尊“真”偶像

悲喜诸同事

庞大“粉丝”团

狂人已绝种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独门绝技打油诗

北平高校走马灯

大学教授也疯狂

试读章节

章太炎:“民国祢衡”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

想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会对其中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印象深刻。狂士祢衡裸身朝堂,击鼓骂曹,其视权贵如粪土之豪情令后人景仰。一千七百年之后,民国又出了一位“祢衡”。此人不畏当道,倡言革命,且清狂之风骨丝毫不输于前人。他便是章太炎。

革命急先锋

1869年,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章鉴、父亲章濬皆知书达理之士,章太炎自小便接受了较好的传统教育。然而,传统封建教育并未使他成为一名忠于清朝统治的“顺民”,革命反满的观念很早便在他的脑中扎根。章太炎12岁时,一日,外祖父领着他阅读《东华录》,当读到曾静案时,外祖父说:“夷夏大防,同于君臣之义。”章太炎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父答道:“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唯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外祖父这番话激起了少年章太炎的思绪,他愤然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外祖父急忙说:“今不必作此论耳。”可见,革命思想已潜伏于年幼的章太炎心中。

成年后,章太炎拜师于诂经精舍的经学大师俞樾,研习经史,度过了八年寒

窗苦读的求学生涯。然而,内忧外患,时变日亟,动荡的政局已迫使章太炎不能

再安心地稳坐书斋了。1897年的夏天,他告别恩师,奔赴上海,开始了自己倡言革命的历程。

初出茅庐的章太炎先后担任《时务报》《正学报》《经世报》等刊物的编辑,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情与思想。直到1903年,章太炎主笔

《苏报》,一改该报以往保守的政治立场,大张旗鼓地宣传革命主张。此时的章太炎文思泉涌,一篇篇战斗檄文如出膛炮弹,炸向清政府的要害处。在一篇文章中,章太炎对慈禧太后奢华铺张的寿典进行了无情地讽刺: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岁祝疆无。

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他更是毫无忌惮地写道:“载湉小丑,不辨菽

麦”。直呼当今圣上之名,且斥其无能,这在当时不啻是石破天惊之论。按照清朝刑律,当属杀头之罪。正因此故,清政府认定章为“反清匪人”,密电上海道照会会审公廨出票拘人。别人劝他躲避,他却说:“革命流血起,流血从我起。”慷慨入狱,而他“章疯子”的外号也得于此时。

在狱中,尽管受尽狱卒的百般折磨,但章太炎苦中作乐,斗志高昂。为了鼓

舞年轻的邹容,章太炎特意写下一首诗: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容也回赠章诗一首:

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

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身陷牢狱,二人却心系反清大业,互相唱和,此种大无畏之气概实令人

景仰!

可惜天不假年,一年后,邹容身患重疾,瘐死狱中。两位革命挚友,不久前

还赋诗共勉,转眼间却已分隔阴阳两界,章太炎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抱着

邹容的尸体,他悲不自胜,痛哭失声。

三年的刑期很快过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继续从事革命事业。由于在

狱中坚贞不屈的表现,此时章在士林中之声望日隆,俨然成为义薄云天之楷模。

众人对其敬仰万分,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

流亡日本后,章太炎看到日本人鄙视中国人,很是愤慨,然又因密谋革命,

不能不尽力忍耐,气无处可泄,有时只好用诙谐幽默的办法出这口恶气。一天,

日本警察到其寓所调查户口,要他填一份表格。章太炎写的是:

职业:圣人

出身:私生子

年龄:万寿无疆

这是因为人家都称他为“圣人”,而私生子则以日本为最多。面对章这份充满调侃意味的表格,日警们哭笑不得。

1906年7月15日,章太炎在东京神田町锦辉馆举行演讲,两千多人慕名而来。一时间会场内外人头攒动,甚至有人爬到屋檐上,以一睹这位传奇人物的

采。在演讲中,章太炎就所谓“疯癫”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概为人在世,被他人说个疯癫,断然不肯承认,除那笑傲山水诗画伯的一

流人,又作别论,其余总是一样。独有兄弟却承认我是疯癫,我是有神经病,而

且听见说我疯癫,说我有神经病的话,反倒格外高兴。什么缘故呢?大凡非常可

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

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

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

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近来有人传说,某某是有神经病,某

某也是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现面前的时候,那

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略高一点的人,富贵利禄的补剂,虽不能治

他的神经病,那艰难困苦的毒剂,还是可以治得的,这总是脚跟不稳,不能成就

什么气候。兄弟尝这毒剂,是最多的。算来自戊戌年以后,(兄弟我)已有七次查拿,六次都拿不到,到第七次方才拿到。以前三次,或因别事株连,或是捕拿新党,不专为我一人;后来四次,却都为逐满独立的事。但兄弟在这艰难困苦的旋涡里头,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懊悔,凭你什么毒剂,这神经病总治不好……但兄弟所说的神经病,并不是粗豪鲁莽,乱打乱跳,而是要把那细针密缕的思想,装载在神经病里。譬如思想是个货物,神经病是个汽船,没有思想,空空洞洞的神经病,必无实济;没有神经病,这思想可能自动的吗?

演讲将毕,章太炎大声疾呼:“我要把我的神经病,传染诸君,传染与四万万人!”听过这番“疯言疯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章疯子”这个外号,章太炎非但没有丝毫自卑不满,反而处处显得自鸣得意。他的这次演讲有激情,有学理,且不乏幽默,战斗性也极强,堪称近代演讲中之精品。章太炎那富有魅力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的形象也由此呈现在众人眼前。难怪章之好友宋恕曾半开玩笑地说:“像章君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竟欲颠覆满洲三百年的帝国基业,为啥会如此的不自量力呢?莫非是明末遗老们的魂魄附体了不成?”

章太炎在日本的主要活动是主编《民报》,这是他一生中非常辉煌的一个时

期。在孙中山的盛邀下,章太炎出任《民报》社长。至《民报》终刊,他亲手主

编十六期,并发表文章八十三篇。可以说,《民报》所到之处,也就是章太炎的文章和思想影响所及之处。正如鲁迅后来回忆所言:“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章)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和××的×××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往!”的确,章的文章革命性浓厚,攻击力十足,无时无刻不在搅乱着统治者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自然而然成为清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们咬牙切齿,寝食难安。

为了封禁《民报》,清政府专门派人赴日与日本政府就此事进行密谋。据野史记载,清政府为促成此笔交易,不惜出卖主权,“慷慨”地送日本政府一个“大礼包”。这“大礼包”包括间岛(延吉一带)的领土,抚顺、烟台的煤矿和新法铁路(新奉到法库门),真是无耻之尤!得到好处之后,日本政府立即命令警署查封了《民报》社。

章太炎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决定抗争到底,拼个鱼死网破,揭露日本政府的真面目。于是,他到地方裁判厅起诉日本政府。日本专门派出辩护专家五六人,妄图以车轮战围攻章太炎,使其屈服。论辩那天,章太炎有理有据,振振有词,其情景实在令人难忘。章问裁判长:“扰乱治安,必须有证,若谓我买手枪,我蓄刺客,或可谓扰乱治安。一笔一墨,几句文字,如何扰乱?”厅长无语。章又问:“我之文字,或煽动人,或摇惑人,使生事端,害及地方,或可谓扰乱治安,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厅长又无言。辩护专家们连忙给厅长打圆场,欲以《民报》言论妨碍日本社会秩序之罪名来压制章太炎的气焰。章太炎反问道:“吾言革命,吾革中国之命,非革贵国之命;吾之文字,即煽动人,即煽惑人,煽惑中国人,非煽惑日本人,鼓动中国人,非鼓动日本人,于贵国之秩序何干?于贵国之治安何干?”众位辩护专家无言以对。章太炎越说越激动,怒吼道:“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文明国法律皆然,贵国亦然,吾何罪?吾言革命,吾本国不讳革命,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吾国圣人之言也。故吾国法律,造反有罪,革命无罪,吾何罪?”顿时间,整个裁判厅内鸦雀无声。最后,裁判厅厅长强制地以危害社会秩序之名目查封《民报》,并罚款一百二十元。虽然《民报》半途夭折,但章之斗争为它涂上了最后的一抹辉煌。

P2-7

序言

先生风骨,何日再来

几年前,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亲历的趣事。那时为了评职称,他要向各位评委送自己的代表著作。当这位老兄的专著摆到某位女校长的办公桌上时,校长打开扉页,脸色瞬间由晴转阴,原来上面写着“敬请×××先生雅正”一行字。校长心想自己是位女性,这个小教员居然称“先生”,显然搞错了性别,实在有失礼貌。于是很快这本著作便由校长秘书退回到朋友手中。

看到赠书被“退货”,这位老兄一时间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他四处问计,方知原来问题出在扉页那行留言上面,因为女校长不懂“先生”二字背后的深意。老兄只得再送一册,乖乖地写下“敬请×校长斧正”,果然被领导“笑纳”。

开篇举此例子,本意倒不在于评骘这位女校长学识之高低,而在于揭示一种现象:所谓传统意义的“先生”一词,已遁迹于世人脑海之外。《孟子·告子下》曾载:“宋桎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后人注释道:“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可见此处之“先生”,乃指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并无性别之分。

之所以对“先生”概念模糊不清,亦在于真正承载“先生”风范的先生日趋凋零,此群体已沉入历史长河,距当下渐行渐远。何谓“先生”?首先,他们是一种气度的化身。民国之世,政治上变动不居,思想上极为活跃,一批内心自信、风流潇洒、简约云澹、不滞于物的大师应运而生,这与阮籍、嵇康等人的“魏晋风度”何其相似。章太炎、黄侃、刘文典,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傲骨绝尘,惹来后世的景仰与追捧。

然如王船山所言:“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章、黄之后,此种大师风范、卓绝气度便风消云散,一去不回。学界少了份清气,多了点铜臭;文坛没有了傲骨,滋生出媚颜;世间找不到名流,满街是“大师”。缘何至此,值得思量!其次,他们是一种气势的模板。虽无权位,但一心忧国忧民,书生言政;学富五车,方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此不啻是对民国先生最佳的精神摹写。民国动荡,教授们告别三尺讲台,参与政务运作。傅斯年、蒋廷黻披肝沥胆,人送“大炮”“猛牛”。正因为他们身具真学问,胸存大抱负,心底有苍生,眼中无权贵,先生的所言所行才气势磅礴,元气淋漓。潮有进便有退,势有起便有落,此为常态,本不必辩。只是民国先生这股气势落得过于迅即,这数十年,似总在谷底徘徊。最后,他们又是一种气象的展现。在民国时代,先生们往往是趣味的开拓人,风尚的引领者,美学的践行家。民国先生,有的喜欢美食,有的喜好收藏,有的喜好旅游,有的喜好文墨,有的喜好戏剧,气象博大,实不能逐一道尽。  当然,民国并非盛世,弊窦丛生。先生们的底气难免有不足之时,本书就此问题也多有交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未必在今朝。先生们的那等气度,那般气势,那种气象,我们当代读书人到底还有几分?

走笔至此,禁不住喟叹一声“先生不再”!

心底又忍不住呼喊一声“先生何日再来”!

草于2015年端午节前

西山沧浪云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考其(章太炎)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奴隶标帜(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有趣的人物之一。

——温源宁

青年的读者,有人告诉你,“社会是万恶的”“世上没有好人”。你不要相信他,因为翁(文灏)先生就是一个极好的反证。

——丁文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冰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