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古老的文字,看张学良与赵一获的故事,同样看到了一首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美得心醉,美得心碎。
我愿陪君半生戎马,我愿伴君一世幽囚。
舞会上的惊鸿一瞥,赵一获是众多红粉玫瑰中唯一的清水芙蓉,缘分的红线早已暗自在她的心中打下相思结。一切都是注定,所谓缘定三生也不过如此吧。纳米编著的《世纪之恋(张学良与赵一荻)》谱写了最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
| 书名 | 世纪之恋(张学良与赵一荻)/民国爱情传奇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纳米 |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翻阅古老的文字,看张学良与赵一获的故事,同样看到了一首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美得心醉,美得心碎。 我愿陪君半生戎马,我愿伴君一世幽囚。 舞会上的惊鸿一瞥,赵一获是众多红粉玫瑰中唯一的清水芙蓉,缘分的红线早已暗自在她的心中打下相思结。一切都是注定,所谓缘定三生也不过如此吧。纳米编著的《世纪之恋(张学良与赵一荻)》谱写了最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 内容推荐 张学良曾这样总结过自己:“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可见在少帅青春风光之时,风流韵事一定不少。为了爱情,赵小姐毅然离开父亲投奔少帅,而张学良则提出,无夫人名义,以秘书、小姐称之。赵却矢志不渝,甘为秘书伴随张学良。两人情深义重共同生活30年后,于是64岁的张学良和52岁的赵一荻在1964年7月4日正式结婚。纳米编著的《世纪之恋(张学良与赵一荻)》谱写了最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 目录 第一卷 今夕何夕遇良人 文武双全贵公子 佳人清水若芙蓉 忽此相逢如有期 英雄救美芳心许 情似雨余黏地絮 夜奔沈阳惊风雨 第二卷 只愿君心似我心 离家出走陷囹圄 心事如网千千结 娥皇女英惺相惜 分道扬镳姻缘尽 风雨飘摇九一八 步步惊心失东北 第三卷 山河破碎风飘絮 远赴欧洲弃政坛 南辕北辙生暗涌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触即发箭在弦 西安事变天下惊 严加管束失自由 第四卷 幽禁岁月红颜伴 相思相见知何日 逐缘三生无所求 为伊消得人憔悴 扼腕悲叹行路难 相濡以沫隐山林 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五卷 执子之手愿偕老 英雄迟暮叹浮生 悲喜交加基督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 政权更迭或解放 美好夏威夷时光 骨化形销悲辞世 试读章节 文武双全贵公子 那是最好的年代,那是最坏的年代。 新旧交替,军阀混战,最动荡的烽火硝烟,最梦幻的十里洋场,最浪漫的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故事,如同烟花一般璀璨,千里姻缘一线牵,在战争的背景下,爱情,充斥着危险的意味。然而世间多少痴男怨女,总有人愿意飞蛾扑火,无意间铸成一段传奇。 这是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的开始,他,是出身显赫的少帅,是衣履风流的才子,他,是能力非凡的将军,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他既是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又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既是被人辱骂的叛国者,又是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他,就是与张伯驹、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学良。 1986年,香港知名刊物《广角镜》上发表了这样一段话:“对50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像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一位驻北京多年的外国记者表示,中共的许多高级政要,甚至一般民众,对国民党健在的政治人物,最感兴趣的,除了蒋经国,就是张学良了。” 如此高的政治评价中,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一生戎马为中华。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张学良是一个传奇,他固然是一位厉害的将军,然而他获得今天这样的美誉和声望,却是因为另一件扭转历史的事,我们都知道——“西安事变”。 历史教科书上这样写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由内战向准备抗战的转换时局的枢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这样一位改变历史的伟大爱国者,却因此过上了大半生的幽囚岁月。 1901年6月3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荒凉的辽中平原,一辆简陋的马车上,传来一阵婴儿呱呱落地时的啼哭声,张学良降生了。是的,伟大的爱国将军张学良出生于马车上。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遭金寿山勾结俄兵的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途中张学良在马车上出生。 这是否预示着他的一生,既不寻常,也多磨难? 说来也奇特,张学良出生后,父亲张作霖立刻反败为胜,他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孩子给他带来了好运,于是为这个婴儿取乳名“双喜”,后改名为“小六子”。对这个给他带来好运的长子,他后来也一直疼爱有加。 彼时,张作霖并不是后来那个威风八面的大元帅,他只是一个保安队队长,浪迹于山林草泽之间,身上难免有一股东北土匪气,然而张作霖为人正义,颇有侠义之气,从来不伤害百姓,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还护得一方百姓安宁。 张学良出生时,家境是非常贫寒的,他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而且,当时的环境非常动荡,众所周知,1901年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第二年,清朝朝廷昏庸无能,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华人的工具,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张作霖又是在枪口上行走的人,张学良和家人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自然好过不到哪儿去。 张作霖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自然不可能一直屈身于一个小小的保安队队长的位子。他在东北的势力不断扩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从此他的仕途平步青云。 随着他的发迹,身边的莺莺燕燕自然也多起来,很快他就迎娶了另一位夫人卢氏。卢氏是富家子女,不肯屈于张学良的生母赵氏之下,赵氏无奈带着张学良去乡下生活。 童年的张学良随着母亲在乡下过着艰苦的生活,学生时代未正式进过学堂,虽然如此,但是他的教育并没有落下,因为张作霖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6岁时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11岁时,生母赵氏辞世,张学良回到父亲身边,由卢氏抚养。 和父亲重逢的时候,父亲还只是一个师长,家境依然不富裕,但是初入张府的小学良还是被相对而言算是富丽堂皇的宅子惊呆了。结束了动荡艰难的生活,来到父亲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如此新奇诱人。然而此时的小学良和父亲张作霖相处并不融洽,因为生母赵氏的死与张作霖有一定关系。所以小学良此时对父亲充满怨怼。童年的时光看似愉快,实则非常孤寂,幼年丧母也是他心里抹不去的阴影,幸好他来到父亲身边后,后母卢氏与大姐首芳待他极好。张学良独当一面后,对她们亦是敬重有加。 张作霖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传统而严格,张府处处是禁忌,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活泼可爱的小学良的到来却给这个大家庭带来年轻鲜活的气息。 小学良是一个聪慧调皮的孩子,而且非常勇敢,敢于打破常规。如果说兄弟姐妹们已经习惯成为笼中的金丝鸟,那么张学良就是永远向往海阔天空的雏鹰。他天性好动,从小生活的环境又相对自由,如何忍受这样的幽闭?于是他把张府也变成了一个孩童乐园。P3-5 序言 废墟上的罂粟,它的诱惑,在于苍凉中的凄艳,温柔中的浓烈,优雅中的孤寂,缠绵中又隐匿着危险。这般独特迷人的风韵,正如20世纪的民国所散发的气息。那个由故事组成的传奇年代,如同罂粟,盛放在后人回首凝望的目光之中,我无法想象,会有另一个时代,绝美至此。 若说起江南,那必是水的灵动,像一位哼着小曲儿的采莲女;若说起北国,那必是雪的桀骜,像是一位白衣飘飘的冰美人。若说起民国呢?你永远无法弄清她的韵。她是像谜一样的女子,带着远古的典雅,带着大洋彼岸的淫靡,一颦一笑,眉眼轻佻,足以摄人魂魄。蓝底碎花旗袍曼妙的余韵中,谱写了一场又一场美到极致的风花雪月。我喜欢“极致”这个形容,民国男子或女子,不乏用生命去恋爱或者写作,或者爱国的人,这样的人真是浪漫到极致。因着那一份纯粹得滴血的心,他们趸成了一段段传说。 所谓传说,我喜欢它更甚于传奇。 同样徘徊在真实与虚妄之间,传说却更有诗的蕴含,每一个传说。都是一首不朽的诗。 翻阅古老的文字,看张学良与赵一获的故事,我同样看到了一首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美得心醉,美得心碎。 我愿陪君半生戎马,我愿伴君一世幽囚。 舞会上的惊鸿一瞥,赵一获是众多红粉玫瑰中唯一的清水芙蓉,缘分的红线早已暗自在她的心中打下相思结。一切都是注定,所谓缘定三生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这些,她不知。对东北军的抵触,变为对张学良的误解。1927年奉系的势力已达京津一带,所以张学良经常去天津公干,他的业余时间经常是在各种娱乐场所打发的,当时天津最赫赫有名的社交场所是蔡公馆。张学良在蔡公馆为赵一荻举办盛大的舞会,在此之前,张学良曾在《北洋画报》上见过赵一获的照片,如今他想见一见她,那个让他念念不忘、清丽脱俗的画中佳人。她却毫不领情,因为对东北军的偏见迁怒于张学良便从舞会上转身离去,率真而骄纵地拒绝了少帅单纯的好意,世人大多以为这对金童玉女是一见钟情,事实上,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只是这样而已,并不有趣,也并不愉快。 原以为彼此再无交集,谁曾料到,故事并没有结束,张学良竞是她一生错认的良人。当然,已经不重要了,是她认定的,便好。 少年裘马,衣履风流,早已注定的缘分终会到来。1927年,那个炎炎的夏季似乎也预示了一段炽热感情的开始。她与友人在北戴河游泳,夏季的北戴河风云莫测,突然涌来的恶浪令她昏厥在水中,友人们惊慌失措地呼救。危急时刻,来此避暑的张学良恰巧经过,奋不顾身的相救,造就英雄救关的桥段,虽然他并不知落水的姑娘正是半年前舞会初遇的故人。也许是因为张学良的侠义与善良,他们才会有一个完美重逢的机会,尽释前嫌,最终成为一对被神祝福的璧人吧。海难之后,他住进了她的心里,不再是飞扬跋扈的少帅,而是温润如玉的公子。情长不过相思,他已有妻室,又如何?他风流成性,又如何?她不计名分,也誓要随君一生。 纵观赵四小姐的一生,爱情,便是她的生命,夫大于天,她用生命去爱他,一无所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深至此,怎不令看客泪垂。 唯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样的女子,谁遇见,都是一种幸运,少帅张学良自然也不例外。最初的印象来自《北洋画报》封面那个清丽脱俗的女子,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缘分,那个画上的女子,那个比画还美的女子,他终究会遇到。 世人虽说少帅风流,却也知晓他敢爱敢恨,甚至是一种接近童真的爱恨。所以,当他在费尽心思为她举办的舞会上遭拒绝,又在另一场海难中无意救了她时,他们之间的错过被弥合得天衣无缝。爱情随之降临,如同可爱的洪水猛兽,轰轰烈烈,他追随着内心的直觉,热烈地追求她,与她共舞,甚至是交谈,都令他心情无比愉悦。 他们就这样,双双坠入爱河。我总喜欢把相爱的人比作一对彩蝶,恋爱的心情像飞翔,那么美丽那么轻盈。然而少帅是知道的,他们之间没有以后,浪迹情场的他,面对单纯如孩童的少女,他唯一给不了的。就是承诺。 年轻的爱情,纤尘不染,那枝清丽脱俗的水莲花呢?少帅以为会永远盛开在心里,却不知,她不甘如此,她不仅仅有不胜凉风的娇羞,还有追寻爱情的勇气。她是家教良好的大家闺秀,为他,出入舞厅,为他,被父软禁,如今,也可为他,抛弃一切! 那个危险而动荡的时代,她愿放弃一切依靠,冒天下之大不韪和一个已有妻室的男人出走。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满城风雨,而对于她,则是狂风暴雨。弱小的肩膀,为了爱情,承受了多少沉重,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无法逃避的流言蜚语,背井离乡的忧愁,父亲登报与她断绝关系的凄凉。 一只孤舟,飘零在茫茫大海中,没有方向,亦没有回头的路。只有追随着风的方向,风进入了它的心,便心甘情愿随它漂流,哪管它是微风,还是飓风。 而对于赵四小姐,张学良就是她的风,也许这样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像极了那个落寞的才女所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开出花来”。然而,这份不被世人看好的感情,却是两人一生的羁绊,只因他们爱得刻骨铭心,只因她爱得执着。 风流的少帅并非处处留情,可是他身边却也从来不缺乏女人。然而她是不同的,她是唯一的,一个女子,拥有牡丹的高贵,兰花的清幽,芙蓉的清丽,她必定是一个出众的女子。更何况,她还是一位痴情的女子,跟随张学良的前两年,她甚至不能进入帅府,当然,私奔的她更不可能回家,受到这样的委屈,赵四依然对张学良一心一意,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为他诞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张学良对她自是怜爱,然而她知晓,她不是他的唯一。一个女人,屈身至此,只因她深爱着那个男人。如果不是“西安事变”,也许她永远只是他的“其中之一”。 张学良不止有爱情,他还有江山,做他的女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然而,赵四小姐愿意为他担惊受怕,陪他出生入死。“西安事变”,一个已经被历史化了的词语,我们读来,也许热血沸腾,但是绝对无法理解当时的战火纷飞危机四伏。 烽火硝烟,是遥远的动荡。背景是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日军步步紧逼,国共明争暗斗,蒋介石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如此局势,窘迫而危急,张学良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他,深孚众望,民族战胜了党派。他,扭转了历史。 一位视忠诚与义气为无价之宝的将军,经受了怎样的挣扎,才做出此等选择,又是以怎样的勇气,为了国家不计后果,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 从此,戎马生涯的风光无限变成了幽囚岁月的举步维艰。他为对蒋介石的背叛痛苦不堪,为失去自由的处境无能为力,然而,他也是幸福的,他的心中,有一个因为他焕然一新的中国,他的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 丢弃了铠甲的战士,再也无法叱咤风云,自此变成乡野村夫。恬淡静默。雄鹰被折了双翼,猛虎离开了山林,是一种修炼,所有的狂放不羁渐渐变成心如止水。然而,亦是一种“凌迟”吧,时光的“凌迟”最无奈,数十年的山中岁月平淡孤寂,足以让任何人的英雄气概寂灭。 他捧一本王阳明的书,孤灯独伴,寂静苍凉,然后是《明史》,他都费心地研究,年少时好学的习性依然在,却再也要不起那时的志气了。此时的他,更像一位儒者,他曾是纵横疆场的将军,他曾是沉迷毒品的莽夫,他曾是浪迹情场的少帅,啊,那是许久之前的事了,此时他想起这些事,一定会温柔地拉着身边的赵四小姐的手,静静地笑着,笑容平淡,谁也看不出,是不是带着苦涩? 然而长长的幽囚岁月却成全了赵四小姐,爱情里,她赢了,因为她是他的唯一。 这样的胜利何其心酸,世上大概没有第二个女子,会离开自己的亲生孩子,甘愿由一朵万种风情而又不沾世间尘土的芙蓉变为乡间路边的一朵无名野花,用自己的青春陪伴情人过着被软禁的日子,这样的胜利多傻,可是她愿意,只要可以陪着他,变为乡间的普通妇人又如何? 一个城市沦陷了,却原来是为了成全一对男女的爱情。到后来,他还是爱她的,因为,她是“最患难的妻子”。 《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在战乱中终于成为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而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又何尝不是呢?她的爱,她的痴,他看在眼里,却是在走投无路时才真正发现,他如此需要她。 他们结婚了。 婚礼朴素简单,却典雅甜蜜。她身着旗袍,素净脱俗,却已是白发新娘。他雄姿不再,但依然精神矍铄。这大概是最浪漫也最凄关的婚礼了吧,它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它是如此完美,以至我们都不曾言说,它是一场迟到的梦,以至我们都忘记,它曾经面对的,和现在依然面对的,坎坷。 爱情是什么,谁也说不清。然而谁也不能否认,那对画中女子的心念一动,即是爱情;那烽火硝烟中的不离不弃,也是爱情;那山中岁月的长情陪伴,更是爱情。那么,我是否可以毫不怀疑地相信,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他们之间的,就是爱情。- 即使英雄折断双翼,即使莲花坠入凡尘,即使日子寡淡如水,即使白发相对,我仍还不怀疑地相信,这,就是爱情,传说一样的爱情。 婚礼是甜蜜幸福的,却并没有结束他们的苦难,他们辗转各地,始终没变的是一直被软禁的日子。贫贱夫妻百事哀,然而当铅华洗净,当他们真的心如止水,日子细水长流居然也非常和谐。他们像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过着恬淡的生活,所有的不甘已在岁月中消失,他愈发显示出儒者风度,而她,作为他的“妻”,名正言顺的妻,只是一心照顾丈夫,便是幸福了。 幽禁岁月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携手走过,获释后,两人在夏威夷颐养天年。半个多世纪,他们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那些年的戎马岁月已是云烟,恍如隔世。这样的结局也算圆满了,两位老人,在最后的岁月,是平静的吧。 回望这大半个世纪的爱情传奇,我们仍不免唏嘘。民国时期的爱情,真是耗尽了生命的热度,与昙花一现的故事相比,白头偕老,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英雄冢,关人墓,魂归何处?我们从泛黄的书页上,阅读着他们的故事,荡气回肠,几分惋惜,几分祝福,几分唏嘘。依稀可以望见青灯之下,捧着书卷的男人和为他小心披上衣服的女子,像世间任何一对相濡以沫的平凡夫妻。 弹一弹尘土,唯有微笑,这样的故事,永垂不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