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随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 书名 |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随州卷)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随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系列丛书中选编的1000多个故事,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随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序 随州市革命老区概况 破庙除夕夜 李子宾大义灭亲 写春联 夜袭杨家寨 除掉“北霸天” 巧夺平林寨 花山便衣队 李先念定军白兆山 不以成败论英雄 营救 秀英救少敏 均川谈判 智斗褚议长 处决维持会长 虎穴取密件 怒惩洋鬼子 赴宴 余家店狠击日本兵 活捉县长缴县印 李司令耖田 体察情况善处理 选保长 钢盔的来历 史沫特莱情注新四军 买枪 设午宴 夜袭马坪 砸开锁链冲出牢笼 一支运输队 苦肉计诱特务落网 小皮箱脱险 送“葬”记 “花姑娘”诱敌 陈大姐“借”镐 陈少敏和戴焕章 李汉武过“卡” 袭击日军运输队 手枪队三闹应山城 虎穴取枪 李先念指挥圣场战斗 “千塘百坝”保丰收 一桶大麦粥 智留孙志盖 “法”大如天 计惑日寇 红楹联·白楹联 生擒何“刮皮” 上山找“电灯” 李先念和警卫员 临死不屈的张鹏程 还鸡 陈少敏的“空城计” 王震烧牛肉 日司令丧命 张康民巧借廖家粮 一支特殊担架队 抓鱼 奇袭韩家河 营大队长钻“口袋” 越狱 凛然正气斗敌顽 儿童团长斗盐商 引蛇出洞 后记 试读章节 夜袭杨家寨 喧闹了一整天的山林一下子变得平静了,就像一位刚出浴的少女,披着秀丽的长发,一轮月光尽情地梳理;微风轻拂,树影婆娑,有似情人在月夜窃窃私语;爱聒噪的鸟雀此时也偃旗息鼓,保持缄默;只有草丛中的蝈蝈却不知疲倦地呢喃着千古不变的呓语…… 这是1930年6月11日的夜晚,这晚本是满月,然而不知是天公不作美,还是上天也解人意,在半夜一点钟左右的时候,一阵阵灰色的云渐渐地把月亮笼罩起来。 就在这时候,有一支部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在树林、晕月的掩护下,从二郎店悄悄地出发了。 红一师的师长徐向前是位战斗经验丰富,指挥若定的指挥员。为了打有把握之仗,徐向前一直率领部队隐蔽在二郎店附近地区,整军备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同时广泛侦察敌情,寻找战机。 6月上句,师部从地方党组织送来的情报中获悉,位于广水和花园间的杨家寨车站,是新调来的川军郭汝栋第二军两个连驻守,而杨家寨附近的其他据点多为地方反动武装驻军,兵力较为空虚。根据红军当时向外发展、实施进攻作战的战略方针,师首长决定先从杨家寨车站突破。 一片片的灰云压得月亮透不过气来,夜色更加昏暗。红一师的五个大队战士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部队在山间小道上急行,经阳平、邓店、过方店,呈“撮箕”形向杨家寨车站逼近。杨家寨车站在京汉铁路的大动脉上,不啻为重要的一环。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畅通,国民党在距五百米的东北角筑有一土寨堡,堡外用两道铁丝网围着,堡内驻守着敌人的两个排,在车站和土寨堡之间便是贯通南北的京汉铁路。车站南面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街西头有一条小河,对岸是一片桃林。车站和街上都驻着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首先占据土寨堡,才能控制住车站和街上的敌人。 灰云越来越厚,就像一幅巨大的帷幕,把整个月亮严严地包裹了起来。不透一丝光儿。 凌晨3点,部队已神秘地抵达杨家寨附近,徐向前师长下达了战斗命令:一、二、三大队包围车站和大街,四大队隐蔽在河对岸的桃林,由许世友率五大队先攻占土寨堡,占领土寨堡之后,迅速向车站推进,与一、二、三大队合力把敌人赶下河,四大队见敌人下河,就集中火力与一、二、三、五大队全歼敌人于河中。 各大队接受任务后,迅速传达了下去。许世友欣喜地接受了任务,并保证坚决无条件地圆满完成。于是,以许世友为主,立即组成了尖刀班。 尖刀班敏捷地穿过铁丝网,悄悄地摸到寨墙下,此时夜深人静,守敌正在鼾睡,昏暗的月光下,只见寨门外的一个哨兵,正靠着墙吸着烟,一亮一暗的,非常清楚;另一个则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来回晃动。说时迟,那时快,许世友刷地一下飞扑上前,扼住了晃动哨兵的脖子。靠墙哨兵刚要有所动作,两把飞刀就把他钉在了那里。 寨门打开了,红军冲入寨内。正在梦乡的敌人被枪声惊醒,像被捅的马蜂窝,四处乱窜。敌肖排长亡命逃出寨门,被战士击毙。敌马排长束手就擒。经过半小时的混战,除负隅顽抗之外,其余全部弃械投降。 就在五大队夺取寨堡的同时,一、二、三大队也迅速地攻占了车站,同街上的敌军交上了火。这两处的敌人毫无戒备,睡眼蒙咙,见一下子像从天上降下了这么多的神兵,个个心惊肉跳,早已成了凉弓之鸟,稀里糊涂、慌乱地放几枪,掉身便往西跑。徐向前师长一声令下:“冲啊!”红军喊杀声惊天动地,以风卷残云之势追歼逃敌。别看这些敌兵进攻时像乌龟一样爬,逃跑时却个个像脚底抹了油一样,比兔子跑得还快。 一下子就把敌兵压到河边,四大队长见敌军已到达围歼范围,一声:“打!”隐蔽在桃林的三挺机枪吼了起来,河面上哗啦啦地倒下了一大排。在我军强猛火力的夹击下,敌人鬼哭狼嚎,成了瓮中之鳖。在我军一片“缴枪不杀”的声讨声中,河边的残敌呼啦地丢掉了枪支,举起了双手,跪在地上,平时作威作福的威风一下子荡然无存。P11-13 序言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恰逢新中国成立66周年、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我国第一个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来临之时,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倾力打造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即将面世。这是宣传湖北老区历史,缅怀革命先贤先烈,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力作;是对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最庄重的纪念和礼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称为“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的根据地称为“边区”和“抗日游击区”,统称为“革命老区”。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国梦、人民梦最早从这里策源。 湖北,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殷红沃土,曾经发生过许多震惊全国、闻名世界的重大革命事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是首义之区。1920年8月,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革命先驱成立的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之一。1923年2月,著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抗议军阀暴行,武汉成为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焦点。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从广州一路誓师北伐,鄂南民众参军参战,在成宁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下的激战中,铸就了“铁军”的赫赫威名。6个月后,这支“铁军”主力从武汉出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在这里吹响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号角。紧接着,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组建了红四方面军。荆江、洪湖暴动,武陵山革命,中共又创建了湘鄂西根据地,组建了红二方面军。彭德怀、罗荣桓领导了鄂南秋收暴动,创建了湘鄂赣根据地,成立了鄂东南的红三军团,与“朱毛”指挥的红一军团璧合,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红军长征后,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历经艰难,最终到达延安。抗日救亡运动中,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路抗日力量。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于随县洛阳店九口堰诞生,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震惊中外的宣化店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迎来了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 综观湖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1911年10月到1949年10月,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荆楚儿女在历时38年峥嵘岁月里,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相继走出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中国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2大块革命根据地中,以湖北为主和与湖北相关的就有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和湘鄂川黔4块,此外还有鄂豫陕、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根据地遍及湖北的山区、丘陵、平原、湖区。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确定革命老区的标准,全省有老区乡(镇、办)855个,遍及全省83个县(市、区),分别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3.5%和乡(镇、办)总数的73%:老区人口394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63.9%;老区乡村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数的70.1%。湖北,基本上就是一个革命老区省。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荆楚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节衣缩食,支前参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全省有70多万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其中载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的英烈就有387名。我省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6万人,无名烈士更多。被称为“全国烈士县”的阳新牺牲了20万人,红安县牺牲了14万人,大悟县牺牲了7万多人.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26位亲人为国捐躯。巍巍大别山,滚滚长江水.滔滔洪湖浪。湖北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到处洒有先烈的热血,埋葬着革命者的忠骨。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培养和孕育了一大批优秀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领导人和高级将帅。中共一大13名正式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在湖北浴血奋战过;从湖北境内走出了230多位开国将军,其中“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就有61位;新中国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湖北走来。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发生了难以数计的惊天地、泣鬼神,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历届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编写党史军史,编纂地方志书,修缮革命遗址等,为保护和传承湖北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史料,也包括无形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上述内容和形式多为史料记载,对那些流传于民间绘声绘色的革命历史故事,却少有部门和老区工作者专门搜集整理。时至当下,战争年代的幸存者已为数不多,并随着岁月流逝会越来越少。这是浩瀚的红色历史珍迹,也是刻不容缓的民间革命故事抢救工程!受武汉市老促会成功编辑出版《武汉老区革命故事选》的启迪,吸纳各市县老促会的建议,省“两会”以对革命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成立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专班全系统部署,全面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这是激励当代,传承未来,历久弥新的“湖北革命故事史记”,工程十分浩繁,意义极其深远。 这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系列丛书中选编的1000多个故事,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 “唯有张扬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唯有传承先烈遗志,才有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革命老区培育了革命,保护、支持了革命。革命老区是革命的靠山,革命的母亲,革命的源泉。现在国家建设欣欣向荣,改革开放步步向前,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当前大好形势下,“不要忘山乡水村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炕席的兄弟,不要忘一起缝缝补补的姐妹的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了解,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德,帮扶之行,进一步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发展老区,让老区人民过上同大家一样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和革命老区促进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衷心希望《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成为广大群众喜爱阅读的通俗读物,成为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良师益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系列丛书在手,能自觉接受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为推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加速“五个湖北”建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工作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2014年8月16日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时任湖北省老区建设 促进会会长、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后记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组织搜集整理、编辑出版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自2013年初开始筹划,历经两年多时间,于2015年8月面世。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 因为时隔久远,当年参与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的指战员和军烈属、老房东等志士仁人健在的已很少。各县(市、区)及乡镇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们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广泛组织力量,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获取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史料。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适时指导县(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聘请宣传、史志、扶贫等部门和文联、作家协会、记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专门人员编选,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丛书专卷报送稿。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为编辑出版此丛书专门制发文件,统一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编辑部成员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分工负责,积极协作,共同开展工作。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书稿集中后,组织专门编辑人员认真编校,形成送审稿,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审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系统诸多老领导、老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更得到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少数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