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灵/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以小说、童话、散文、探险纪实等文学体裁形式打造原创生态文学大作,倡导绿色之思,追求绿色的生命状态,寄寓对中国生态社会发展的期望,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儿童的生态意识。书系最新推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开春的新作《水精灵/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本书是一部散文式的鱼类“百科”,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光的各种小场景,生动讲述了各种鱼类和水里生物的生活形态,既有知识性又有乐趣,处处透着孩童与大自然的亲近关系,体现出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生活。
韩开春著的《水精灵/中国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精品书系》是一本关于鱼的主题散文集,每篇独立写一种作者在乡间常见的鱼,如黄尖、黑鱼、鲶鱼等等,共收录24篇。以孩童的视角描摹鱼世界的生态万象,充满奇趣烂漫的写意风味。另附精彩绝伦的基本科普知识、名字的历史由来以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使该作品文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乡村生活的经历,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与鸟兽虫鱼相伴的乡村生活,给读者还原一个快乐的童年。作者用他独有的语言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孩童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美好画卷,让孩童用心感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点滴馈赠,探寻大自然的美好,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我知道高松河里肉食性的鱼不止这黄尖一种,黑鱼吃鱼,季花鱼吃鱼,甚至连那看上去不算太强壮的白鲦也喜欢吃活食,但像黄尖这样明目张胆,看上谁就想吃谁,什么计谋都不用,就凭着自己无可匹敌的强壮身体和“我认了第二再没人敢认第一”的游泳速度,什么道理都不讲,扑上去就吃的霸王行径,除了黄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被它看上了眼的小鱼,鲜有侥幸逃脱的。黑鱼也算是水中鱼虾的克星了,在其他食肉的鱼面前,也能耀武扬威一阵,可是跟黄尖比起来,它真的只能算是小巫,要是它有像狗一样的尾巴,在黄尖面前。也不敢稍稍扬起。单单就从它每次都要把水搅浑,自己躲在笮草底下紧紧盯着猎物,等到猎物靠近才会突然出击这等一举得手的捕食手段来看,虽然是比黄尖多了些计谋,但若论起霸气来,还是要比黄尖稍逊一筹。所以这样看来,把黄尖叫作水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
但是,黄尖这样目空一切,横冲直撞有时也会吃大亏的,付出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有一次,一条黄尖就是这样丢了性命。一天早晨,家西老舅太像往常一样去河里鱼簖处收他的鱼,走到河堤上就感觉有点儿不对劲,水里他下的那个竹做的迷魂阵再不像往常那样每根都站得笔直,而是东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的模样,起初他还以为是哪个孩子恶作剧或者是有谁嫉妒他每天都能逮到鱼而故意搞破坏,等到他下到水里走近鱼簖,从那迷魂阵的网箱里捞起一条足有十来斤重、肚皮已经翻朝水面的大鱼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把他这个竹做的八卦阵冲得七零八落的始作俑者,就是这条已经长到半大的黄尖。它一定是追赶猎物的时候,误打误撞一头扎了进来,等到终于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再也找不到出去的路,情急之下,它就用它惯用的招法,猛打猛冲,用它坚硬如铁的钻头向竹阵发起猛攻,无奈竹做的簖不但坚硬,还很富有弹性,无数次的猛攻都被挡了回来,只能使这层层竹阵东倒西歪,却再难突出重围,直至力气完全耗尽,乖乖做了老舅太的俘虏。从这条鱼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教训,纵使你有通天的本领,目空一切,太过张扬也是不好的,就算你是孙悟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最终也还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更多的情况下,这个水中霸王在它的领地上自由巡逻,逍遥自在。它在水中力气惊人,据说,一条十几斤的半大黄尖,就可以亳不费力地把一个大人撞倒,更别说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去招惹它一一而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即使你想去招惹它轻易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无论如何,它也不会傻到无缘无故地去找一个人的麻烦,毕竟,它还没有鲨鱼那样的实力。不过,听老人们说,重到一两百斤的黄尖是不怕人的,发大水的时候,它甚至可以带着鱼群去冲撞大堤。好在高松河里没有这样的大鱼,我们下河游泳的时候大人们也就少了一些担心。
12岁那年我离开了时庄,跟着我父亲来到张洪中学读书,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高松河里黄尖的身影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甚至都忘记了这种水老虎的英姿。直到15岁那年,百花队前庄外号叫作小兔子的吴中华跑来找我,说他哥哥吴忠金在时湾水库里费了好大的劲罩到了一条鳃鱼,喊我去看稀罕,我才又一次见到了那种曾经熟悉的圆筒形的身体、钻头一样的脑袋和双颊边上的一抹鹅黄,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种被叫作鳃鱼的就是我所熟知的黄尖。
P6-8
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对他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创造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犹太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医生曾经以几位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为例,把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童年生活一一对照说出了许多惊人的秘密。这几位大师的名字叫作歌德、达?芬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国民间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与弗洛伊德理论不谋而合,意思是一个人今后能有多大的发展取得多大的成就,从他很小的时候基本上就能看出来。这话虽然有点绝对,却也不无道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童年都是永远走不出去的回忆,或好或坏,影响你的一生,生命的底色早就在你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的时候毫无声息地打好了。所以,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翻看他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苏北平原废黄河边上一个叫作时庄的小村子里度过的,读初中前,我一直在那里生活。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漏水的沙土甚至养不活几亩稻田,但就是这么一片贫瘠的土地,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许多抹不去的痕迹。这其中包括和小伙伴们春天在旷野里放风筝、挑猪菜、吃野草,夏天下河游泳扎猛子、逮鱼捉虾,秋天在打谷场上尽情玩打仗游戏、捉迷藏而不知东方之既白,或者去隔壁王大伯园子里偷已经成熟的香瓜,冬天在冰面上打陀螺、玩滑冰……
母亲在回忆我和妹妹小时候的情形时,总忘不了要提起这样的一件事:那个时候我还小,小到才蹒跚学步,刚会一拽一拽地走路。时间估计是刚刚入春,我还穿着棉袄棉裤。乍暖还寒,万物复苏,鸟窝里的雏鸟羽毛未丰,正是掏鸟窝的好时候。我跟在大伯家的大哥等几个孩子后面偷偷溜出村子跑去沟北的王庄,那里有棵大槐树,上面有个很大的喜鹊窝,为了掏它,他们已经瞄好多天了。其时,大沟里涨满了春水,可能是因为我小的缘故,在过沟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跤,结果自然是棉袄棉裤湿了个透。
当我满身泥水哆哆嗦嗦被大哥抱回来的时候,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只刚刚从鸟窝掏出来的小喜鹊。
许多年前我回老家,八十多岁的二姑奶还记得当年那个浑身晒得黝黑、穿着红色小背心、蹑手蹑脚在她家门口菜园篱笆上捏蜻蜓的韩家小大子的模样。
已经有了孙子的恒扬至今还念念不忘小时候和我的一次打赌,那次打赌的结果是他输了整整一篮子的猪菜。
……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一段乡村生活的经历,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鸟兽虫鱼成为伙伴让我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拥有了一个色彩缤纷、充满快乐的童年。
韩开春倾心于对飞鸟虫鱼的观察与描写,曾以一部《虫虫》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而享誉儿童文苑,受到小读者的喜爱和点赞。《雀之灵》和《水精灵》,是他的两部令人眼亮的新作。新鲜的想象力和亲切的诗意,妙含丰富有趣的知识。鸟的飞翔之舞与鱼的戏游之乐,在相映成趣的美感中,为我们展现出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与魅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 吴然
《水精灵》沿着韩开春童年水边的生活经历,妙笔描述了与鱼虾嬉戏、与小伙伴在乡村寻乐的宝贵回忆。孩童通过和小精灵的亲密接触,感悟着大自然最初的生命之美。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刘海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