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小说和散文合集,收录了孙犁的诸多名篇,包括最负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严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 书名 | 白洋淀纪事(孙犁精选集)/世界文学文库 |
| 分类 | |
| 作者 | 孙犁 |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小说和散文合集,收录了孙犁的诸多名篇,包括最负盛名的《荷花淀》、《芦花荡》。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严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短篇小说、散文选集,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反映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华北人民的英勇斗争生活,表现了他们高尚无私的情操、刚毅勇敢的性格、乐观无畏的精神,以及可贵可佩的智慧。本书还收录了孙犁的“诗体”长篇小说代表作《风云初记》。 目录 序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嘱咐 光荣 采蒲台 采蒲台的苇 芦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看护 正月 小胜儿 山地回忆 吴召儿 浇园 种谷的人 “藏” 邢兰 新安游记 山里的春天 亡人逸事 风云初记 试读章节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白洋淀纪事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P1-3 序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名字非常清新美丽的文学派别——荷花淀派,这个文学派别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他在安国、保定上小学、中学期间,开始接触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并深受其影响。在中学期间,他创作了第一篇小说,写一个盲人的不幸;后来,又写了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戏子的不幸。高中毕业后,孙犁在北平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职员,业余时间读书、写稿。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也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一九三八年,孙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活动,先后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华北联大做编辑和教员。一九四四年春奉命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研究生和教员。一九四五年,孙犁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引起文学界的瞩目。 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当编辑,同时,他以《文艺周刊》为园地,培养了一大批业余与青年作者。其间,他创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出版了反映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W革”期间,孙犁受到批判和迫害,停止了创作。“W革”结束后,孙犁开始了新的创作,出版了大量散文、杂文、书论、文论作品集。 孙犁的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冀中的抗战烽火和农村的风土人情。后期以散杂文为主,文风古朴遒劲,意味深长。前期反映抗战的作品,语言清新淡雅、质朴醇厚,一如白洋淀里盛开的荷花,这就是“荷花淀派”得名的由来。这一时期的创作,以短篇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和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为代表。孙犁说:“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关于《白洋淀纪事》,他说:“从中可见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我的经历,我的工作,我的身影,我的心情。实是一本自传的书。”关于《风云初记》,他说:“小说的前二十章的情节可以说是自然形成的,它们完全是生活的再现,是关于那一时期的我的家乡的人民的生活和情绪的真实记录……我没有作任何夸张,它很少虚构的成分,生活的印象,交流、组织,构成了小说的情节。” 孙犁的小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首先,他的作品展现了恒久的人性之美。《白洋淀纪事》中的许多作品细腻温柔地描写夫妻之爱、同志之谊、亲人之情,将神圣的战争与个人的命运、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美丽完美地结合起来;而《风云初记》在热情歌颂冀中军民抗日伟绩的同时,又真实地描写了在抗日大潮下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其中芒种与春儿的爱情,写得那么热烈、那么深情、那么纯真、那么高洁、那么“革命”,又那么具有人情味儿!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和独树一帜的。 孙犁小说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美的极致”的浪漫主义诗情。孙犁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白洋淀纪事》中刻画了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这些平凡的农村女性,用她们高尚的情操、刚毅勇敢的性格、乐观无畏的精神以及可贵的智慧,在战火弥漫的冀中平原上,为在前方奋战的将士们撑起了后方的一片天。每个短篇只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全书连缀起来,就呈现出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完整的精神风貌和冀中白洋淀一带的山川景色。《白洋淀纪事》不从正面描写战争的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方式,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做背景,用连绵浩荡、迎风摇曳的芦苇,洁白如云、飘飞如雪的芦花,粉红色的荷花箭,清幽馥郁的荷花叶,衬托妇女们对正在进行浴血奋战的丈夫的一往情深,烘托出男人们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的豪迈激情,渲染出一派创造新生活的欢乐情绪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文笔婉约、流畅,感情浓郁、浪漫,人物描写同景物描绘融合为一体,清新、雅丽,具有诗歌和音乐一样的艺术魅力,这是孙犁小说的特点,也是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的原因。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