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性(发现中国式剽悍)/新原创书系
分类
作者 快哉风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吴书》里,说甘宁在混黑社会时排场很大,“步则车骑,水则连舟”。停船时,常常用“缯锦”系住轻舟,临走时再割断丢弃,以示其豪奢。

《三国演义》里,把《吴书》这一段记载,演绎成甘宁是劫江大盗,在行船时用锦缎当船帆,这也是甘宁同学外号“锦帆贼”的由来。

不过,说他是贼,也没说错:甘宁吃软不吃硬,只要看重他、接待隆厚的就欣然交朋友;反过来,抢你的钱抢你的货!

不仅抢劫,甘宁早年还杀过人,藏舍亡命,一郡闻名。

甘宁在黑社会混到二十多岁,忽然醒悟过来,开始读书求学,走上了择主而仕的“创业正路”。

他不曾想到,这条路如此艰辛。

二不得志英雄甘兴霸

简单回顾一下甘宁同学的坎坷创业路。

1.先是被举荐到益州刺史刘焉手下,当上了蜀郡的郡丞,不久弃官归家(因为地方官不合胃口);

2.接着,参与了对继任刺史刘璋的造反,兵败跑路到荆州(因为看不上刘璋的年轻暗弱);

3.率八百黑道小弟投奔荆州刘表,不受重视,欲出走江东(看不上刘表只知坐谈,五四方之志);

4.被江夏黄祖挡住,归附三年,被“当凡人畜之”。

黄祖是朵“三国奇葩”,性格傲慢暴躁,有一次与东吴的战斗中,黄祖大败,幸好甘宁一箭射杀了东吴校尉凌操一一凌统之父,才救了他。但回营后,黄祖依然眼睛朝天,对甘宁傲慢如旧。

为何武艺超群、白带私兵的甘宁同学屡屡不受重用?

1.因为他的黑道身份;

2.因为刘表、黄祖等人只重视荆州士族,对外来户视为无物;

3.益州、荆州这二刘,都是守成之辈,毫无进取之心。

甘宁这种性格剽悍、渴望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战将性格,自然与之格格不入。

此后的故事,正史与《三国演义》一模一样:在黄祖的都督苏飞策划安排下,甘宁投奔了江东。

甘宁一人江东,就被直接举荐到吴主孙权面前,他的两个举荐人非同小可:东吴两代的栋梁周瑜和吕蒙。

而甘宁也不含糊,一到东吴就向孙权献策:荆州刘表无能,当先破江夏昏聩的黄祖,再借势吞并荆州,接着向西发展,图谋巴蜀之地。(《三国志。甘宁传》原文:“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甘宁不是诸葛亮,这个献策虽没有“隆中对”那样放眼天下来布局,却更有针对性,是称霸一方的顶级战略。甘宁献这个策,也是有道理的:他先后在这三个地方待过,熟知三地的政权军事形势,最有发言权。

此后,按照甘宁的战略,孙权派周瑜、吕蒙率军一举攻克江夏,黄祖被杀,尽获其士众。需要澄清的是,黄祖是被一个叫冯则的骑兵所杀献上了首级,而非《三国演义》中被甘宁一箭射死。

三勇冠三军甘兴霸

甘宁有多勇?

一提三国勇将,人人都说吕布、关张马赵黄,但甘宁做出的事,这些人一个都做不到。

甘宁最异于其他勇将的是,他身先士卒,永远冲杀在第一线。最出名的自然是衔枚摘铃、百骑劫营。

“百骑劫营”的三国故事很出名,不再详细复述了,奉上《三国志。甘宁传》的原文:“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殼,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

P6-8

目录

第一篇 风起

 三国第亡命徒

 高敖曹的剽悍人生

 奔跑吧,杨大眼

 霸道的戍边小卒

 古代牛特种兵

 隋炀帝的死士

 一条勇汉,一杆铁枪

 大航海时代的亚洲海盗王

第二篇 云卷

 三国厉害的胖子

 武功高的皇帝

 阵斩李元霸神鬼莫测的小人物

 他不是郭靖

 七个字,宋朝杀了两位战神

 武功第的太监

 《明史》不屑记载的死斗

第三篇 快雨

 徒手屠熊搏虎的汉子们

 止小儿啼的猛人

 古代打架高手

 强外科手术

 皇家刽子手

 白衣杀神

 不怕死的中国人

 十三太保

 赤兔吕布,逃神吕布

 大明卧底

 刀枪不入的肉搏

 吊打游牧的王朝

第四篇 聆雪

 女枪神

 穿云箭

 无敌的蒙古公主

 武状元的石头

 关羽岳飞体型成谜

 拖刀计、回马枪、撒手锏

 史上迷你帝国

 刺杀孙策

 御前带刀侍卫

 女汉子

 被诅咒的三十九岁

序言

几年前,美国Discovery频道要制作一部中世纪世界各国武士的纪录片,因为中国没有武士阶层,所以不得已,制片人只好用介绍少林武僧充数。

少林和尚,成了中国最后的武士。

粗略检索了一下,这些年少林和尚为主角的内地电影和电视剧,不下二十部,从抗隋、抗倭到抗日,貌似只有这些化外的少林和尚在维系着中国人的尚武血脉。

我们先秦、汉唐时代剽悍的尚武之风哪里去了?那些逐走匈奴人、大破突厥人、徒手搏虎熊的汉家男儿哪里去了?

先秦的贵族都是武士。

《周官》中用来教民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书和数是纯粹的文事,而射、御(驾车)以及包含有“大射”“乡射”的“礼”,包含田猎内容的“乐”,都离不开射事。

射礼,看似为礼节,为娱乐,其实是为战事做训练。先秦的“士”,都是武士。

众所周知,孔子和他的父亲都是身材魁梧的大力士。《论语》里,孔子说过:“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因为,当时的士族,没有不精通射箭和驾车的。

战国时代,地处西戎的秦最尚武。

秦国崇尚武力,赏勇罚怯,每次大战,秦军兵士为争首级之功无惧生死。对内,秦军大破六国之兵;对外,蒙恬击破匈奴数十万。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销天下之兵作十二铜人”,因为他深知中国人的尚武之风。这算是开统治者禁民间兵器的先河。

在那个剽悍的年代,陈胜、吴广草木为竿,天下影从,尚武的秦朝被同样尚武的反叛者掀翻在地。

汉代,延续着先秦的武勇,堪称中国最尚武的朝代,对扰乱边境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取攻势,特别是汉武帝以来,凭借强大的骑兵集团和先进的强弩兵器,逐匈奴、灭楼兰、破西羌,为后世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语。

《史记》记载,汉代的贵族公子个个习武打猎,没有文弱之士,“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汉武帝刘彻,甚至不禁止民间私藏军用大杀器——弩,因为他担心他的子民失去自卫能力,进而失去武勇之气。在中国那个尚武的朝代,有人竟敢徒手搏虎熊!

唐代,天子锐志武事,更是文治武功达到巅峰的强盛时代。对外战争中,东北灭高句丽、百济,西北打得突厥灰飞烟灭。

唐代对民间武器的宽松程度,历代之最,文人雅士人人以佩剑为荣,如果“十五好剑术”的李白吟不出“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横逸之诗,还称得起诗仙吗?

有最盛的军马、最利的宝剑、最尚武的民风,才有了最威震遐迩的汉唐帝国。

到了中世纪,中国天下大乱,但尚武之风犹存。

五胡十六国朝间,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大举入主中原,使得天下成为乱世。到了南北朝期间,一统北方的鲜卑人政权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让汉人沦为社会底层。

那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轻视汉人,这一点,从史书的称呼就不难看出,《北史》中充斥着大量的“汉家”“汉地”“痴汉”“汉小儿”“汉妇人”“贼汉头”“空头汉”等蔑称,《北齐书》中则有“汉辈”“狗汉”“汉老妪”等称。

胡人看不起汉人,就是觉得汉人不如自己强悍。

但是,代表中国正朔王朝的东晋做出了最强烈的反击: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大破数十万前秦军。南北朝,祖逖北伐破石勒,刘裕北伐灭南燕,都是让北方强敌心惊胆战的尚武之举。

宋代,急转直下。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行伍,是个“靠一根杆棒打遍天下十八军州都姓赵”的剽悍人物,但一旦黄袍加身,他首先担忧的是龙椅的稳固。

宋代首开“重文轻武”国策,这直接导致了有宋一代的军事积弱。与辽、金、西夏、蒙古等游牧民族绵延不绝的战争中,政治、经济、文化实力远远胜出的大宋却只有采取被动防御的守势。

开国之初,赵匡胤就下令:民间不得私蓄兵器。这一幕,我们在《水浒》中可见一斑:梁山好汉居家旅行必备一把朴刀——因为只有一根棍子一节刀头的朴刀属于民用物,并非禁制刀具。

于是,到了重装甲的金兵打来后,南宋老百姓就只有自嘲:金兵有狼牙棒,咱们有天灵盖。

但是,真正泯灭尚武之风的,是几个老爷子:朱熹、二程(程颢、程颐)。

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论,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欢迎:还有比这更妙的东西吗?能将每个子民严格限制在刻板的规范和法度中,从而不敢犯禁造反。

于是,从宋代开始的程朱理学一直传承到明清,影响并支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长达一千年,后人尖锐评价道:“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做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

让国人做弱人、病人、无用人,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到了元代,大家都知道,汉人的社会地位无限下降,在几户人合用一把菜刀的时代,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想不绝也不可能。

明清对程朱理学一脉相承,明代北虏南倭,对外战争已成强弩之末。清朝后期,则书写了中国近代的最耻辱史。

不堪回首。

尚武已死,有事烧纸。

鲁迅写过一篇“烧纸”文章,叫《略论中国人的脸》。里面他引述了一个日本作家的讽刺文章,大意是初见中国人,他感觉比日本人和西方人有所欠缺——欠缺一股兽性。

鲁迅冷冷地总结道:中国人原先有兽性的——不过被慢慢驯顺成家畜了。

以上是我的一篇旧文,原标题为“中国人的尚武之风是怎样失去的”。因为有这种失落的感慨,所以特别留意历史上那些生命力超强的武勇男儿,留意他们超乎常人的剽悍之举。

读二十四史,你会发现中国古代著名的将军,几乎都是一个性格:“沉毅果敢”。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造成的:做将军的就该是喜怒不形于色,智勇仁信义兼备,泰山崩而不变色。不过,千人千面,中国几千年历史,名将纷繁如星辰,岂能都是一个模子?

本书,选取了一些不那么有名,甚至被湮灭被遗忘的古代血性男儿,希望用他们生气勃勃的传奇人生,在影视屏幕上充斥着娘炮、书籍中满是玄幻穿越的当代,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振作气息。

内容推荐

由快哉风著的《血性(发现中国式剽悍)/新原创书系》分四篇,分别是风起、云卷、快雨和聆雪。用酣畅而不失严谨的笔墨,重现中国古代被湮没的快意豪杰,希望用他们生气勃勃的传奇人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振作气息。

编辑推荐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种统治的艺术,快哉风“写大历史若插花木”也是举重若轻。快哉风似乎有一把灵巧的剪刀,为读者裁剪去历史繁复的枝丫,再造如临其境的景致。

这里有三国第一亡命徒,有古代最牛的特种兵,有天下武功第一太监,还有刀枪不入的肉搏王牌……我们在作者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体会着纵横历史的快感。在那些被湮没被遗忘的历史中,我们重新体会到了中国的“尚武之风”。

《血性(发现中国式剽悍)/新原创书系》由快哉风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