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虫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树义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85·冬

两棵树与一地碎片(一)

坐在解放牌卡车的轿厢里,颠簸过汾河唯一的地下隧道,我像一只掉队的大雁,从汾河东岸迁徙到汾河西岸。地下隧道狭长,昏暗,混乱,仿佛埋在城市底下的排水管道,除了汽车刺耳的喇叭声,我看不到一个行人,也感觉不到头顶上汾河流水哗啦啦。此后多年,我经常骑自行车从汾河西岸回到汾河东岸,却再也没有钻进过这条隧道,不过,在这一天,这条隧道好像一道分界线,在汾河东岸时我是学生,到汾河西岸以后我是老师,我的三年教师生涯似乎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天空飘着细雨,行李箱孤零零地躺在车厢空荡的角落,像它的主人一样孤单。这只木箱曾是父亲的伤心之物,20多年前,父亲带着它离开家乡到太原化工学校读书,一年多后,又与它一起被饥饿抛回故土。20多年后,它陪伴我读完四年大学,又跟随我到太原化工技校报到。木箱呈深红色,颜色发喑,锁扣松动,箱顶遮盖着薄薄的塑料布,看到它我便会想起父亲的肄业证,想起木箱被闲置在阁楼上时蒙着的厚厚灰尘。三年困难时期破灭了父亲的求学梦,20多年后,我在临近父亲母校且与父亲母校仅一字之差的地方开启自己的教书生涯,我不敢说这是命运刻意的安排,但另一个巧合却让我强烈感受到命运弄人:就在我领到大学毕业证的第二天,父亲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他的母校补领他的中专毕业证,我与父亲领到毕业证的时间竟然仅差一天!时间有时真的很慢,慢得让人揪心,慢得让你怀疑它是不是一直在走。父亲在等待中蹉跎了20多年,而人一生中有多少个20多年?父亲到学校看我,他怀着感激说,他的肄业证撕了,学生档案丢了,好在老同学提供了一张黑白合影照,他才领到毕业证。其实,毕业证此时对父亲已毫无用途,但父亲还是为迟到的岁月感动,为无法忘怀的同学情谊感动,他似乎已经忘记被绝望和愤怒撕碎的肄业证。我看见喜悦挂在父亲有些沧桑的脸上,这份喜悦父亲整整等待了20多年,这20多年曾埋葬了多少被无奈撕碎的时光碎片?父亲满脸都是迟到的幸福,我却在这一刻莫名想起父亲抱着省劳模证书回家的情景。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那一天父亲从省城赶回来时也是喜悦的,可几年之后,政策说那张省劳模证书是“文革”时期颁发的,不能享受劳模待遇。从县教育局得知这个消息后,父亲拿出劳模证书默默看了很久,之后又用红布包好,悄悄压在箱底。父亲什么话也没有说,也不再愤怒。似乎命中注定,父亲一生拥有过许多重要的证书,最后却都变成过期的荣誉。任何证件都改变不了父亲的命运,可父亲捧出迟到的毕业证时还是流下了眼泪。我的心情雾蒙蒙的,就像一张被泪水打湿的奖状,就像我到技校报到时的天气,无所谓红白,无所谓阴晴。

1985年9月10日,我成为一名教师,正式接过父亲的衣钵。这天下午,技校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我第一次以教师身份坐在一群陌生人中间。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这一天,父亲也在庆祝自己的节日,庆祝一个“臭老九”从农家孩子到学生,再到农民,再到民办教师、公办教师,才干辛万苦赢得的一个农民永远不可能享受到的国家法定节日。父亲的故事似乎是个被时光遗忘的故事,父亲似乎永远比时光慢半拍,又或者时光遇到父亲便会停滞,便会拐弯,父亲一直被时光抛在轨道之外。我的时光故事却与11月有缘,于我而言,11月的某一天甚至比教师节更像一个节日,或者说,曾是我一个人的纪念日。

在我的记忆中,1985年的初冬特别惨淡,远比故乡被收割的山坡还惨淡。这一天也是雾蒙蒙的,天空的表情与我裹在身上的西服很搭调——暗色泽,隐条纹,肩、领和口袋无辅料垫衬,后背开叉处微微向两边翘起,用料寒酸和手工粗糙暴露无遗。这身怯怜怜的西服紧紧裹在毛衣毛裤外面,仿佛化肥厂区看不见太阳的天空,总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这样的衣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司空见惯的,也是领导潮流的,它曾是一个年代半饥半寒的见证,也是一个年代朝气蓬勃的记忆。我穿着这身廉价西装走进太原化工技校大门,心情像灰蒙蒙的天空一样,无所谓悲,无所谓喜。终于工作了,终于挣钱了,终于自己养活自己了,可我无所谓悲,无所谓喜。在窘迫的大学生涯里,我一直渴望挣钱的日子早点来临,渴望早点把压在父母肩头的包袱卸下来,可当这一天真的迫近时,我却发现许多东西并非我愿。七月下旬,我拿到派遣证,我本可以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技校,本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教师假期且白白领取一个半月工资,但我没有按时报到。这一个半月工资相当于父亲两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全家一年收入的六分之一,可派遣证揣进口袋后,我犹豫了。我面临三个选择:山西省化工厅、太原化工厂和太原化工技校。化工技校是派遣证上填写的单位,化工厅和化工厂是对我感兴趣的单位,去化工厅需要曲线上岗,去化工厂虽可越过太化集团直接改派,但太化集团与化工厂关系素来不睦,以后如若调离,十有八九会遭到太化集团的刁难。我做梦都想从化工系统跳出来,到某个编辑部谋份差事,面对政府机关、企业和学校三个我都不喜欢的岗位,我该如何抉择呢?在20世纪80年代,一个人生平第一个单位很可能便是一生的饭碗,我虽然特别想挣钱,可工作大事大意不得。问题棘手,显然超出我的人生经验,我理不出头绪,便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拿不定主意就先回来吧。逃避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我还在惦记这份工资,惦记这份父亲两个月才可以挣到的工资,父亲却说上班以后就忙了,还是回老家陪奶奶过个假期吧。祖母不喜欢进城,一直一个人在乡村生活,我在祖母身边长大,一想到她微笑而孤独的身影眼泪便流了下来。同学们兴冲冲地到新单位报到,兴高采烈地返回学校喝酒庆祝,我却只身悄然返回老家,在老家的山水间度过一个漫长而悠闲的假期。  P7-9

后记

修订完《虫洞》第五稿的时候,《星际穿越》正在热映。幽灵、引力、二进制在一场沙尘暴之后显现出诡异的踪迹,于是,穿越开始了。而在此之前,小麦、玉米大面积枯萎,氧气越来越稀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拯救人类的最好办法便是离开地球,离开的通道便是虫洞。

我们起源在这里,我们还要在这里结束。航天员库珀对家人说,我们是孩子们的回忆,是孩子们的幽灵,在某一刻,我们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瞬间,时间发生翘曲,库珀进入另一个空间。

我无法进入另一个空间,但我在《虫洞》中已经行走五年。其实不止五年,或许,在大学课堂上,虫洞便与我同在,但我清醒地意识到她的存在甚至不到五年。在此之前,我感兴趣的是死亡,一个黑洞一样的家伙,这部书最初便叫作《穿越死亡的指缝,生命像一只鸟》。很显然,这只鸟在2010年夏天飞了两个月,便敛翅了,不是因为累,而是根本飞不动。死亡、科学、哲学,还有霍金和庄子,这些话题都很坚硬,我无法把这些金属一样的东西放在同一座水池子里,让她们碧波荡漾,我只得把这8万零碎的文字搁置一旁。

2011年秋天,我得了一场急性阑尾炎,躺在社区医院洁白的病床上输液。洁白或许便是通向死亡的虫洞,想起一年多前放弃的文字,我决心重新拾起她。可怎样才能让这些坚硬的东西不磕疼我呢?保守治疗之后,独自行走在迎泽公园,我感觉不出阑尾的多余,却突然意识到这座园子便是集合死亡、科学、哲学,还有艺术的花园,在这里我可以让她们植物一样自由生长。最重要的,在这一刻,我决定把这部书命名为《虫洞》,但我并未意识到,这座园子其实便是我完成这部书的虫洞。

再写《虫洞》,整个过程想象不到的顺利,而我却像在黑夜中漫游,根本不知道下一刻将走向什么地方。紧接着,我完成了第三稿,两次连续修订用时不到四个月,整个人完全处于疯狂状态,每天写作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这是我从未有过的写作经历,一个月之后,疲惫才水一样漫无边际地袭来,几乎把我淹没,我甚至不想碰一下电脑,不能写一个字。此时已是腊月,我彻底坠入虚脱之中,冬眠一样什么也不想做。

第四稿完成于2013年夏天,这时已与北岳文艺出版社初步达成出版意向。在此之前,我一直竭力回避理性话题,认为在散文中谈论思想是不明智的。但这次修订我改变了想法,我觉得在一部近30万字左右的散文中谈论思想并非羞耻的,何况,这些流水一样的文字也需要思想的河床支撑。

2014年秋天,我决定进行第五次修订,我不想让这部书在正式出版时留下太多缺憾。我知道,像虫洞这样的话题永远不会有完美的时候,最好的作品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就像量子时间或空间。我生活在经典物理学建构的时空里,我只能在此刻做到这些,只能在此刻画上句号,且让她在此刻暂时定格。是的,我无法改变历史,包括自己正在进行中的历史,但我很想告诉你,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

最奇怪的,我是一边在电脑上看《星际穿越》,一边在手机上写下这篇后记的。我不知道是否有平行宇宙存在,但我确实在同时做这两件事,我知道我在写什么,也明白电影里的每句对白。

有些事就这么奇妙,我只能归之于缘分或爱;因为缘分或爱是多维的,是最奇妙的虫洞。

此刻,我除了把这多维的爱献给出版社、读者以及所有关心我的人之外,还要特别献给所有赐给我磨难的人。

任何东西都可能是美好的,生活中没有多余。

赵树义

2014年11月30日

目录

第一章 2011·秋多余或驳杂

 1985·冬两棵树与一地碎片(一)

 1981—2011 熵或殇

 1985·冬两棵树与一地碎片(二)

 1972·夏死亡只是一团气息

 1991·秋被忽略或被遗忘的

第二章 1985—1988 盐或磷

 1995 年·秋观摩死亡或被死亡观摩(一)

 1981—2011 V或死亡弧线

 1995·秋观摩死亡或被死亡观摩(二)

 2011·夏边走,边看,边想

第三章 2011·春核辐射与蘑菇云

 1983—1987 菜绿或火红(一)

 1981—2011 谁为我们搭建了逃生的天梯

 1983—1987 菜绿或火红(二)

 2011·春卵石或被诅咒的爱情

第四章 2010·冬观察几种常见的树

 2006·冬关隘或隧洞(一)

 2010·秋时光如茧,磨难如骨

 2006·冬关隘或隧道(二)

 2010·夏眺望或俯视

 1981—2011 坐着轮椅去看虫洞

 2006·冬关隘或隧道(三)

 2010·夏黄花梁上无黄花

 2006·冬关隘或隧道(四)

第五章 2010·春梨花或卵石

 春秋—北宋晋之阳,汾之滨(一)

 1985—2011 槁木或骷髅

 春秋—北宋晋之阳,汾之滨(二)

 2009·冬书香或木香

第六章 2009·冬雪为什么可以来去自由

 北魏—民国涅槃或重生(一)

 1985—2011 惠勒的云或薛定谔的猫

 北魏—民国涅槃或重生(二)

 1985·秋时光在水里,我在路上

 2011·秋温暖的叶子先飘落

后记

内容推荐

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黑洞、白洞和虫洞。黑洞具有超强的吸附力,物质一旦陷落进去便无法逃脱;白洞与黑洞恰好相反,其不但不吸收物质,还不断向外释放物质;虫洞即爱因斯坦早提出的时空隧道,是介于黑洞与白洞之间的桥梁。在《虫洞》一书中,作者赵树义以白洞隐喻生命之诞生,以虫洞隐喻生命之旅程,以黑洞隐喻生命之死亡,试图围绕虫洞这一神秘的天体物理现象和物质运行规律重新认识世界和解读生命。

编辑推荐

赵树义编著的《虫洞》采用了小说的结构方式、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散文的叙事方式,将科学观察、哲学思考、艺术表现和文学视角有机融为一体,用现代物理学解读哲学,用哲学解读生命,用生命体验解读死亡文化这一永恒主题,内容丰厚、庞杂,文字华丽、流畅,情感饱满,一气呵成,充满机锋和思辨。

无论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意境,抑或思考、感悟,都无疑是独特的,甚至不可复制的。《虫洞》既是整体,又是局部,她穿行于东方文化、现代物理学和文学、艺术之间,她在洞开生命哲学、开启人生智慧、拔开历史迷雾的同时,还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告诉我们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

《虫洞》是一幅生命画卷,你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能邂逅你想邂逅的风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