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饥饿的身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傅菲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傅菲编著的《饥饿的身体》在软皮抄上,快速记录了当时的幻觉。因路途过于漫长,又过于寂寥,这个幻觉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本书是一本关于爱、疾病、生死的散文集。本书是一本如何看待生命的书,好好去爱身边的人,好好去爱每一天。这是我一生的全部。

内容推荐

傅菲编著的《饥饿的身体》属于“无界散文”系列之一。作者从脸、手、脚、眼睛、耳朵等人体器官入手,用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思维揭示人类更为隐秘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生死、悲欢直至对整个生命的看法。作品也无时不告诉读者,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活着的每一天。

目录

眼睛

耳朵

乳房

气息

泪水

思念

头发

鼻子

声音

伤口

体内的黑暗

疾病

就诊史:肉身的魔咒

就诊史:凡胎的沙漏

你的身体是时间的容器

后记

试读章节

多少年后,你已经不在人世,假如我还活着,我要去你生活过的院子里,探寻你停留的影迹,在树下,在摇椅上,在衣柜前,在书架边,我会久久伫立,感受你当年的气息:空气里残留的咳嗽声,始终没有消费完的梦境,窗台上晾晒的旧皮鞋,阅读了一半的诗集,不再滴水的筷子,压在屋檐上的薄雪……我会把你吸过的尚未腐烂的烟头捡起来,把你的破围巾包起来,把你的蜂蜜罐存放起来。可能那时我已无法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用你喝过的杯子喝水,用你的旧脸巾洗脸。我要在树下打盹,独自度过一个黄昏,等月亮慢慢升上来,从水井里爬到树梢,摇摇晃晃,那样,我可以看见一张脸,月亮一样圆润,葡萄一样多汁,那样,黑暗的旧时光会喷涌而来,像一列迎面而来的火车,带着呼啸、大地的痉挛、空气撕裂时发出的焦味、钢铁尖利的磨牙声、一千里路的阴霾。

认识脸所包含的意义,需要多少年?“你的脸像一束玫瑰,在时间深处绽放。”这是我十八岁时写的一个比喻句。我在县城荒坡的中等专科学校上学。坡下是渚溪河,惊蛰之后,虫子蛰伏在草丛里鸣叫,蜜蜂在花田里嗡嗡嗡。右岸的村舍在傍晚时分隐没,隐没在薄雾。我有了第一次恋爱。一年后分手。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她的脸。她的脸虚化在镜子蒙上的水珠里。这些年,我走了多少拐角,转过多少街口,遇见多少人,我茫然。直到有一天,你戴着灰白色的帽子,溯河而上,在另一条河流中远去。我回到寄居的小城,一个早晨,遇见一个卖花的老妪,她说:“买一支玫瑰吧,送给你心爱的人,能带来好运。”她的篮子里,只有玫瑰和百合。她坐在街头的石凳上,灰色的长布裙沾着花瓣和叶子。我犹豫了,站了一小会儿。我有懊悔:和你见面时,为什么不带一束玫瑰呢?我买了四十三枝玫瑰,用丝带扎成一捧,插在办公室的花瓶里。我每天给玫瑰洒一些水,三天后,花开始慢慢焦枯,瓣儿的边沿结了斑斑点点的黑色。七天后,花朵完全失去水分,变成糜烂的黄色。脸和玫瑰有什么隐秘的联系呢?玫瑰会失血,褪去殷红和羞美。脸呢?一张不再出现的脸,是一种岁月的消失,是一面被灰尘掩埋的铜镜。当我在晚上,把灰尘抹去,照见了自己:虚浮的,无助的,迷茫的。这是一个不被他人窥视的世界:神性的,宗教般的黑暗。此时,一张不曾忘记的脸,浮在我眼前:艾草的青蓝色,没有光泽,颧肌塌陷,牙齿咬着唇谷,眼神呆滞。

他常常站在我办公室的窗口,看着缓缓而过的信江。其实他什么也没看。他只是对着窗外。他投在玻璃窗上的影子,斜斜的,有些变形。他是个中度抑郁症患者。他的眼睛是浅蓝色的,像个漏斗,色彩漏掉了,欢悦漏掉了,水分漏掉了。他有时站整个上午。他拒绝说话,拒绝出门,甚至拒绝睡觉。我闻到他脸上的气息:冰凉下来的但还没死去。他的下午几乎是在电影院度过的。他把脚架在前座椅靠背上,双手紧紧地抱住自己,闭目游思。电影院在我单位左边二十米,有一个空落宽大的舞台,霉变的潮味和含混的体液味在黑黑的空间里游荡。他爱上这样的气息。和他多么相似:溺在浑浊的水池,脸上爬着蚊蝇的幼虫,投下来的光线不但不能使视线更明亮,反而把水里的污物摇动了,漂浮上来。他独来独往。即使在办公室,他要么看窗外,要么在纸上不停地涂涂画画。蓝墨水叠印着蓝墨水,最后整张纸溢满了深蓝,像一张不停涂改的脸。他把纸撕成一片片,塞到嘴巴里面吃。身体是他的牢笼。他极力把另一个自己从身体了抽出来。他去了南方。当一个人需要拯救自己,漂泊是最好的方式。当我再次遇见他时,他的脸多了一份从容,也有了生活的嘈杂。那是多年之后,在信江岸边的花园座椅上,他对我说:“当年,我对生命几乎没有了信心,放弃了活下去的理由。”失恋把他推到了悬崖上。当他谈论这段历史时,他这样嘲笑自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信,就是不可以信爱情。”作为那段历史的记录,失眠成了他的后遗症。

脸部位于人体颈部以上,头部正前方,耳、眉、眼、鼻、口,匀称地分布在脸部。脸是一个人外貌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辨认人的身份的重要根据。四十二块表情肌,能把人的喜怒哀乐分亳不差地显露出来。脸是一张心灵的滴液试纸。P1-3

后记

2013年元月4日,我从浙江返回安徽。大雪。夜晚的火车在皖浙线慢慢蜿蜒,像一条黑暗中爬行的蜈蚣。我望着莽莽的窗外,想起威廉特纳(1775—1851年,英国画家)的布面油画《雨、蒸汽和速度——开往西部的铁路》,隐约可见的桥,火车的隆隆声划破夤夜,风加快了静物后退的节奏,变幻的光线给旅途抹上意外愉悦却又伤感的色彩。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感怀:我多希望一直坐火车,孤单一人,没有终点。

我想起很多次独自坐火车的经历,一个人,背着行囊,在南方的大地漫无目的地漫游。窗前,有一张脸紧随玻璃游动,略显空茫的眼神,颤抖的唇,热烈而又近似于无望的绵绵话语——我用手去摸脸,冷冷的,原来是满是水珠的玻璃。一切不再重现。

“在这间房子里,我会静静地度过余下的时光。这世间,唯一一留下的那个人,我要等你来。像一根孤独的火柴,躺在火柴盒里,等待一只手拉开人世间最小的抽屉,拉出抽屉里的遗体。你要带一个白色的棉布袋来,里面放着太阳镜、我去你那儿时没带回来的泥尘、河流沿岸纷落的树叶。你回去时,你用布袋提走我的骨灰,撒到那两个地方,你知道的。这是我唯一给你的遗物。这个时候,我要说一声:抱歉,我没有机会去做得更好。”(《脸》)我在软皮抄上,快速记录了当时的幻觉。因路途过于漫长,又过于寂寥,这个幻觉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

我决定写一本有关身体的散文集一一本关于爱、疾病、生死的散文集。

因刚刚完成了散文集《南方的忧郁》的整理,我心里已没有其他负荷,于是全力以赴构写。在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城,我住在一家宾馆最僻静的房间,白天上班晚上写,每天写三个小时。写得很顺畅,写完一篇立马想写下一篇,甚至这篇仅仅开了头,又想着手另一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要必须说,立即说。

写作时,我预设了一个潜在叙述对象。这会使文字更具指纹烙印的触摸感。“感情饱满是种好的写作状态。在文字背后有个潜在的书写对象,这会使文字具有可感的温度。”(引自陈蔚文信函)这人是谁呢?我辨不清。但我知道这个人一直熟睡在我身体里面,而我从未发觉。忽然有那么一天,醒来了,一切都令我无比惊讶。原来,我完全属于这个人,在某一刻在某一个街口,我们交叠。

身体既是外世界也是内世界,因此需要我们外观和内省。

2004年10月,我写了《你的身体是时间的容器》。当时我并没意识到以后会写一本有关身体的书。事实上,一个优秀的作家,思考死亡思考肉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国内,写身体的散文,不在少数,但都是单篇的,没有形成体系。十余年前,李国文老人写过一个人体器官系列,写手写眼睛等,但多写历史的细节和趣闻,属于历史笔记或文化笔记,对人体本身没有去探究和深入开拓。王樽写过一本《带电的肉体》,于201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电影解读的影评随笔集,书名取自华尔脱·惠特曼(1810—1892,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的诗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法国学者阿兰·科尔班《身体的历史》(译者:杨剑)。当然,我没有那样的雄心也没有那样的博识才学,去写一本相当的身体史,而只能通过写人的器官、情感、疾病、生死,抵达自己内心——通过内窥,去认识外在世界。

人是什么?从哪里来?

我是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萦绕在人头顶的迷雾。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却从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所以,人永远生活在迷惑之中。

人如灯火,风吹即灭。所以,人的痛苦和恐惧,是永恒的。

我从不认为,世界上有人懂得死,了解死。一个从不曾有的经验世界,完全处于寂灭状态,谁能言说呢?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死亡仅仅是一种比喻。

我们爱的人会死去。爱我们的人也会死去。我们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于尘土之中,雨水把一切冲洗得干干净净,恢复到初始的面貌。人站立的最后一个悬崖,是一个冰窟。

一切都将结束。这也是所有疑问的谜底。时间给每一个人相同的句式和结束语。说这是一本探究身体以及情感的书,倒不如说是一本如何看待生命的书。我祈愿我的一生,是拥抱世界的一生,是布道世界的一生。

好好去爱身边的人,好好去爱每一天。这是我一生的全部。

傅菲

2015年8月1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