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式管理行为(十周年纪念珍藏版)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曾仕强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仕强教授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十年间一版再版,畅销50万册以上,堪称中国式管理的最佳实践读本。

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行为(十周年纪念珍藏版)》中将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分成10章,以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与说明了40个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

内容推荐

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行为(十周年纪念珍藏版)》将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分成10章,以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与说明了40个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要点均设有情境案例描述、分析、说明,并配有“问题”“要则”“心得”等,十分便于管理者感悟、借鉴。

目录

自序

前言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

第一章 基本的理念

 导言

 和谐绝非讨好

 看开而非看破

 圆通绝非圆滑

 尊重而不盲从

第二章 工作的原则

 导言

 流汗不流血

 做事不坐牢

 卖力不卖命

 争气不争功

第三章 沟通的现象

 导言

 先说往往先死

 不说也是会死

 最好说到不死

 行动胜过语言

第四章 沟通的真谛

 导言

 三大特色

 上下界限

 要用看的

 不说好话

第五章 人我的分寸

 导言

 弄清楚对方是谁

 小心才不会上当

 凡事求自己合理

 当心“程咬金”系统

第六章 两可的拿捏

 导言

 错的骂,对的也要骂

 听的骂,不听的也骂

 不让不好,让也不好

 自己应该合理坚持

第七章 是非的判断

 导言

 是非很难分辨

 怎么说都有理

 让制度背黑锅

 圆满中分是非

第八章 凌乱的秩序

 导言

 乱中才能看出理来

 凌乱正是情的交流

 不明言启发有心人

 部属应该适时请示

第九章 会商的技巧

 导言

 会而不议

 议而不决

 决而不行

 由情入理

第十章 合理的兼顾

 导言

 好不好都犯忌

 听不听都可以

 招不招都不行

 罚不罚都有理

 结语 中国人的包装哲学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基本的理念

导言

中国人的基本理念,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正反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稍微不留意,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径。

和谐绝非讨好—一般人的错觉,总以为“中国人喜欢被讨好”, 只要肯用心去讨好中国人,自然左右逢源,什么事都办得通。其实,中国人很不容易讨好,因为我们的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人讨好,立即提高警觉:“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而怀疑“他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以至于“心里好笑”,处处加以防备。

历史上有很多事实证明,喜欢被讨好的人,最后容易被小人所包围, 因而拖累了自己。这更加让后代的中国人,对存心讨好的人,敬而远之。

看开而非看破—看开不是看破,一切都看破,就会消极而退缩。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我们心里明白,但在未破之前,仍旧把它当作真的。等不等得到、获不获得成,根本无所谓,却能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兢兢业业地撞下去,叫作“看开”。中国人主张“尽人事以听天命”,便是看开的表现。我只管尽自己的力,至于成功不成功,并不计较。这不是一般人所批评的“尽力主义”,好像对成功不抱太大希望, 而是进一步了解“成功”本身也是假的。此时的成功,也不过是以后的失败。历史上每一朝代的开创,终究免不了末代的危亡。

任何人看不开,就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苦恼多于欢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里受得了?

圆通绝非圆滑—一般人分不清“圆通”和“圆滑”的异同,以致把“圆通”当作“圆滑”,滋生众多的不满和厌恨,殊为遗憾!“圆通” 和“圆滑”在过程中看起来,完全一模一样,都是不断地“推、拖、拉”。但从结果来看,却完全不一样。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 叫“圆滑”。推、拖、拉的结果,把事情圆满解决,便是“圆通”。过程相同,结果完全不同。

中国人非推、拖、拉不可,如果一味认为推、拖、拉是坏事,那就会到处看不惯,甚至整天不愉快。

合理地推、拖、拉,把推、拖、拉的功夫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才是真正的圆通。

尊重而不盲从—有些人一直以为中国人喜欢玩乖乖牌,似乎只要顺从,就有前途。实际上中国人并不欣赏完全听话的人,甚至把他们称为“奴才”。

中国人重视的,是“有所听有所不听”的人,亦即“尊重他人的意见”却“不会盲目顺从”。

尊重不一定是“口服心服”,它代表“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好”,以及“你尊重我,我当然也尊重你”的“交互”心态。中国人相信“敬人者人恒敬之”,便是此理。

作为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和谐绝非讨好、看开而非看破、圆通绝非圆滑、尊重而不盲从,才是光明正大的合理心态。P3-4

序言

个案研究是学习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在中国社会推行起来相当困难,因为我们自己的个案很难建立。由于我们的习惯,通常“报喜不报忧”,个案已经失真,研讨的结果势必大受影响。如果据实编写,则难免有好有坏,于是有些人不高兴,有些人会受害,甚至有些人会因而提出抗议,当然后患无穷。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拿外国的个案来研讨,就算殚精竭虑,费尽心思,结果大都不能切合国情,顶多收到脑力激荡的效果,对实际管理的用处并不大。

行为科学以科学方法对人类行为做有系统的研究,自1950 年以来, 对管理的助益,十分显著。不过,专门拿西方人的行为来研究,只能够明白西方人的行为,却很难了解中国人的所言所行,毕竟没有太大的用处。

本书尝试以中国人的行为,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期从中国人的行为来看我们自己的管理。我们不采取完整的个案,以免涉入太深,引发很多后遗症。我们采取片段的事实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应该比较贴切。由于范围不够广泛,内容不够深入,仅能勉强分成基本的理念、工作的原则、沟通的现象、沟通的真谛、人我的分寸、两可的拿捏、是非的判断、凌乱的秩序、会商的技巧以及合理的兼顾等10 个项目,分别予以探讨。

许多朋友都承认,我们不需要刻意强调中国式管理,但是中国的风土人情,却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国人的管理,丝毫不容忽视。大家异口同声:“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的确事半功倍。”

有些人则认为:人的行为大同小异,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行为说起来也差不多。这种看法很对,只是站在管理实务的立场,它刚好和理论界重视“大同”部分相反,强调的是必须注重“小异”的部分。所以我们常常指称中国人如何如何,实际上并不是“中国人如此,西洋人相反”, 而是“中国人和西洋人在这些方面有程度上的差异”。不是“有”或“无”,而是“多”或“少”,才不至陷入“二分法”的不利困境。

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究竟‘中国人’的定义是什么?”我们的态度,秉持文化的立场:“凡是接受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依据而言行的人,不论其血统、出生地、国籍为何,都是中国人。”如果根本不重视中华文化,甚或鄙视中华文化,不依中华文化而行的人,在我们眼中,都已经不算是中国人。

中国人当然可能产生若干偏差行为,违背中华文化。但是,这些人明白正道以后,若能回归原点,产生正当的行为,便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些人对中国人怀有成见,以致一辈子不了解中国人的行为,因而也不明白中国式管理的真谛。有些人则自以为既然生为中国人,当然知道中国人的所言所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讨中国人的行为。这两种“过”与“不及”的心态,正是今日众多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人行为的基本原因。

由于我们的包装哲学和西方人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的行为,很不容易依照西方的标准来省察和评估。当代中国人的毛病,事实上就是喜欢用西方的观点来观察中国人的行为,以致样样看不惯。但是内心深处,却又存在着某些中国人的牢不可破的观念。看的、想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逐渐增强今日中国人“嘴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办不到” 的恶习。久而久之,口是而心非,形成言行不一致的习惯,更为不幸。

出版本书,是希望大家能够把管理的道理,依据中国人的行为,切实付诸实施,并求其圆满而有效。

许多朋友表示,书中的案例经常能遇到,而所提解决方法,的确也给予相当的帮助。这些鼓励,使我们在明知不够齐全的情况下,仍然提前付梓,以期抛砖引玉,有更多高明之士,来做这一方面的研究。

世界上的事情,看起来十分复杂。然而归纳起来,不外乎若干类型。平日把这些常见的个案放在脑海里,什么时候遇到类似的情况,便可以将相关的问题和可行的方案,一并纳入考虑。对于解决当前的困难,研判未来的发展,应该有相当的助益。尚恳各界贤明,不吝指教为幸。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7: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