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同情心,让我们失去整个世界
同情心是对他人情感共鸣的一种情感表露。
拥有高地位和能力富余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有着更多的同情心。韦伯佛斯主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善良人尽皆知。他的朋友也经常被别人问道:“为什么韦伯佛斯主教能这么受人爱戴?”朋友的回答脱口而出:“因为他心怀仁慈。”韦伯佛斯主教经常和底层人们一起生活,他的仁慈让他全身心地为人们作出贡献。只要是对人们、对社会有益的事,冲在最前方的准是他。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不受到人们的爱戴?
对别人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弱小和辛酸。诺曼·迈克雷德形容自己的个性除了同情还是同情。他通过观察很多人的性格之后发现每个人的性格都和别人的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大多是个人的优点所在,但是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优点,极力想把自己和别人不同的那一部分丢掉。一个经常受到诺曼·迈克雷德帮助的铁匠说:“他在聊天时的行为举止和铁匠没什么两样,我知道他不想让我有太多的压力。每来一次他必定要在某些方面给我提供帮助,不然他就一直待在那儿。”一切行动都是以人为主,你的心里在想什么,你要表达什么,都可以从行为上看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多观察周围人的举动,要是他们困难的话就上前帮一把。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诺曼·迈克雷德以男爵的身份去格拉斯哥的时候,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要给我们任何物质上的东西,我们要的是精神,是存在于头脑中的思想……那些孤苦无依、贫困艰辛的人们因为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相较于其他人能够更容易发现别人流露出来的同情和关爱。他们知道这是一种伟大、无私的奉献。这种奉献精神会让人们的注意力从温暖的地方转移到严寒的地方,并且用能融化寒冰的温暖语言和行动给受苦的人们带去希望。这种精神会一直存在于人们身上。”这也是诺曼·迈克雷德在格拉斯哥的做事原则。
他还说:“我会带领格拉斯哥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他们知道人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少有人会告诉他们这些,因此我的工作非常沉重,也非常重要。我是站在基督教的角度看待事情并作出了这些决定,我希望格拉斯哥的人们也能像我一样对基督教有深刻的了解。”
英国的情况和诺曼·迈克雷德描述的格拉斯哥的情况差不多。伦敦是最富裕的城市,同时也是最贫困的城市。人们只知道西区的富人多如牛毛,鲜有人知道伦敦的东区聚集着很多流浪汉和生病、贫穷的人。偶尔会有一些人对他们表示关心,也只是给一些钱,没有谁是真正为这些可怜的人们着想。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爱德华·丹尼森。他还未去世的时候,他为东区做了不少好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那里落后、混乱的环境。他清楚要想真正改变一个人,第一就是要改掉身上的陋习。于是他在东区修建了几个小规模的银行,鼓励人们把钱存进来,而不是花在喝酒和赌博上,这样可以减轻以后突发状况带来的影响。他还修建了教堂、读书室和学校,增加知识,提高思想。虽然他作出了很多努力,但对庞大的下层人群来说,这一些还远远不够。爱德华·丹尼森失望地说:“很奇怪,就算是在如此富裕的国家里,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因为食物和生活环境的原因而走向死亡。没错,英国在这20年间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在兴奋之余忘记了成功之前的艰苦过程,也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危险。”爱德华·丹尼森的所作所为是给后人们的一次提醒,很遗憾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努力结出果实,希望有人能跟随他的脚步继续努力,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约瑟芬·迈斯特的一生都困难重重,在临死前他说:“我并不作恶,因此我不知道恶人们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人生在世一定要为他人、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我很敬佩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为了帮助困难的人们付出不少经历和时间,并且不求回报。再回头看看,世界上这么多人每天都急匆匆地行走着,做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有几件是关系到大众民生、社会发展的?他们从来不扪心自问:‘活了一世,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