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银元钢枪变石头 逃亡省城暂栖身
1946年,两省边界马家镇外的松林坡,松林与灌木包裹着的一小块平地上。南面有八个身着国民党保安团制服的士兵,站在四个像是装满枪支弹药的木箱后,北面有四个着便装的人,持枪站在两个像是装满银元的皮箱后,双方面面相觑,目透寒光。
一方说:“打开吧,让咱验验货。”
另一方说:“你先请。”
“你先请。”
“你先请。”
争执中,双方已举枪对视,一触即发。突然,林中传来幽远的吼声,像是叫的马队长又像是叫的马团长:“马……长,是假的,有埋伏……”吼声未完,早已是枪声大作。南面埋伏的制服士兵向北面射击,北面埋伏的便衣士兵向南面射击,平地中央的十二个士兵,有的扑向弹药箱,有的扑向银元箱,但他们的反应再快也快不过子弹,顷刻问便人仰马翻,魂归黄泉。
密集的枪声犀利刺耳,南面保安团的马团长沉不住气了,气急败坏地吼道:“撤,给老子快撤,共匪有埋伏!”
北面游击队的马队长高声命令:“冲过去,抢救伤员!”战士们瞬间冲到平地中央。然而敌我双方已没一个活口,只见掀开的或掀倒的弹药箱全是石头,银元箱里也全是石头。
松林中,四座新砌的墓冢,四尊新立的墓碑。碑前,马队长带着一队战士脱帽、鞠躬、鸣枪,而后马队长握拳立誓:“弟兄们,走好,在林中向敌人喊话报信的那浑蛋跑不掉的,我一定要用他的狗命来祭奠你们的在天之灵!”
在县保安团的团部里,马团长狠狠地将大盖帽掼在桌上,冲他的下属们吼道:“都去给我抓,抓到那向共匪喊话报信的浑蛋,老子要剥了他的皮!”
第二天,游击队驻地。一位侦察员向马队长报告:“喊话报信的,就是给这笔生意牵线搭桥的那个枪贩子。”
“是他?”队长略一思忖道,“他咋会知道我们是假买枪,真设伏呢?去,把人抓回来再说。”
“可能要费些时间,听他村里的人说,松林坡枪响后,就没见他家的人影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你们给我盯紧点。”
“是。”侦察员敬礼退出。
同样是第二天,保安团团部。一个副官向马团长报告:“喊话报信的,就是给这笔生意牵线搭桥的那个枪贩子。”
“是他?”马团长抠着头皮道,“他咋会知道我们是假卖枪,真设伏呢?去,把人抓回来审。”
“可能要费些时间,听他村里的人说,松林坡枪响后,就没见他家的人影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先把他家房子烧了,再贴布告,悬赏捉拿。”
“是。”副官敬礼,转身出门,高声吼道,“马排长,带上你的人,马上去抓那枪贩子,没人就先把房子烧掉。”
“是。”马排长带着人匆匆而去。
枪贩子,何许人也?
枪贩子姓阳名梁,黄河边人,随他师傅游走江湖,舞刀弄棒,熬制狗皮膏药,专治跌打损伤,流离辗转到了马家镇,投宿在镇外三里坝的一马姓家中。
谁知,自打到了马家镇后,他师傅便一病不起,尽管他百般照料,师傅仍一命归西。马家见他对师傅极尽孝道,便将其女马宗芳许配与他,成了马家的上门女婿。抗日战争中,他随国民党地方军到北方和日本军队打仗,抗战结束,随军还乡,看见一些人发了国难财,便也想挣两个大钱,于是脱了军装,串通原部队一些当官的,做起了贩卖军火的营生。在当时,敢做那行的,也算是有胆气的了。但还没赚到啥钱,就发生了松林坡的枪战。
松林坡枪声一响,阳梁便知大事不好,撒开脚丫子跑回家,喘着粗气道:“宗芳,快收拾收拾,带上娃娃跑吧!”
马宗芳生性柔弱,是一个见庙烧香,遇佛叩头的俗家弟子,一听阳梁的话,顿时胆战心惊,张口结舌:“出……出啥事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