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但丁九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但丁九篇》收录了博尔赫斯九篇关于但丁的随笔,《神曲》是作者最心爱的作品之一,曾在多本书中提及。这九篇随笔分别从但丁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出发,来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及修辞手段,并横向纵向分析比较与其他作家的异同。

内容推荐

《但丁九篇》由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编著。

我认为文学及一切书籍的顶峰就是《神曲》,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曾给过我如此强烈的美学震撼。我是个享乐派读者,我是在书中寻找震撼的。

《神曲》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不读这本书就是剥夺了我们享用文学所能给予我们的最高礼物的权利,就是让我们承受一种古怪的禁欲主义。为什么我们要拒绝阅读《神曲》所带来的幸福?况且它并不是很难读的。难读的倒是那些阅读背后的东两:各种观点、争论,但是书本身如同水晶般剔透。

开始时我们应该以童心去读这本书,全身心地投入它,它就会陪我们到最后。这么多年来,它就是这样陪伴着我。我知道,哪怕明天我再打开这本书,我会发现我现在还未能发现的东西。我知道,这本书将远远超过我的不眠之夜,也超出我们大家的不眠之夜。

目录

序言

第四歌里高贵的城堡

乌戈利诺的虚假问题

尤利西斯的最后一次航行

仁慈的刽子手

但丁和有幻觉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炼狱篇》第一歌第十三行

大鹏和鹰

梦中邂逅

贝雅特里齐最后的微笑

试读章节

梦中邂逅

但丁经历了地狱各层和炼狱艰难的台阶后,终于在地上天国见到了贝雅特里齐。据奥扎纳姆推测,这一场景(无疑是文学作品中最令人惊异的场景之一)是《神曲》的原始核心。我想谈谈这个问题,把诠释者的见解概括一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点或许有新意的看法。

一三〇〇年四月十三日早晨,结束旅程的前一天,但丁料理好一切事务,准备进入坐落在炼狱顶端的地上天国。他见过暂时和永恒的火,穿过火墙,享有自由意志,问心无愧。维吉尔替他戴上了法冠,把他推了上去。他循着古老花园的小径,来到一条小河边,虽然四周树木郁郁葱葱,透不进一丝月光或阳光,但仍能看到清澈无比的河水。空中飘扬着乐声,对岸有一支神秘的游行队伍。为首的是二十四个白衣老人和四只六翼的动物,翅翼上长满了睁开的眼睛,随后是一辆由狮身鹰头兽拉的凯旋彩车;右面是三个跳舞的妇女,其中一个周身通红,如果在火焰中间几乎无法辨认;左面是四个紫红色的妇女,其中一个长着三只眼睛。彩车停了,下来一个蒙着面纱的女人;她的衣服红得像火。但丁看不到她的脸,只凭心中的惊愕和血里的敬畏就知道那是贝雅特里齐。他在天国的门槛上感到了以前在佛罗伦萨时多次使他震撼的爱慕之情。他像惊慌的小孩似的寻找维吉尔的庇护,但是维吉尔已不在他身边了。

但是维吉尔已经无影无踪,

比父亲还亲的维吉尔,

关心我安危的维吉尔。

贝雅特里齐厉声呼唤他的名字,说他不应该为维吉尔的失踪,而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哭泣。她带着讽刺的口气问他怎么会屈尊来到人们活得幸福的地方。天上到处是天使;贝雅特里齐不留情面地数落但丁一再迷失方向。她说她在梦中找他,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因为他堕落得太深了,除了让他看看被打入地狱的人之外,没有办法拯救他。但丁羞愧地垂下目光,语无伦次地哭了。那些神话人物倾听着,贝雅特里齐逼他当众忏悔……那就是但丁在天国同贝雅特里齐第一次邂逅的令人心酸的情况,只不过是用不太高明的西班牙散文转述的。特奥菲尔·施珀里(《<神曲>入门》,苏黎世,一九四六年)指出:“毫无疑问,但丁本人预瞻到的那次邂逅应是另一种模样。此前根本没有迹象表明他竟会在这里遭到他生平最大的屈辱。”

评论家们逐一解释场景里的人物。据圣哲罗姆的《引言》介绍,《启示录》(第四章第四节)的二十四个先导老人是《旧约》的二十四书。六翼的动物是《福音书》作者(托马塞奥),或者是《福音书》(隆巴尔迪)。六翼是六部法规(彼得罗·迪·但丁),或者教义在空间六个方向的传播(弗·达·布蒂)。彩车是全世界的教会;两轮是《新约》和《旧约》(布蒂),或者现世和修行的生活(伊莫拉的本韦努托),或者圣多明戈和圣方济各(《天国篇》,第十二歌第一百。六至一百一十一行),或者正义与仁慈(路易吉·彼得罗博诺)。、狮身鹰头兽是融圣子和人性为一体的基督;迪德隆却认为是教皇,“作为教皇或鹰,他上升到上帝的座前去聆听命令;作为狮子或者国王,他坚强有力地巡视世上”。右面跳舞的妇女是神德,左面跳舞的妇女是原德。长着三只眼睛的妇女是谨慎,她眼观过去、现在和未来。贝雅特里齐的出现和维吉尔的消失是因为维吉尔代表理性,而贝雅特里齐代表信仰。按照维塔利的说法,是基督教文化接替了古典文化。

我列举的解释无疑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从逻辑上(不是诗歌上)有力地证实了不真实的特征。卡洛·施泰纳支持某些解释,他写道:“长着三只眼睛的女人是个怪物,但是诗人在这里不受艺术的制约,因为对他来说,表现品德比表现容貌重要得多。这确凿无疑地证明,在那位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的灵魂里,占据第一位的不是艺术,而是对善的热爱。”维塔利不太热情地证实了那种看法:“刻意采用寓意手法,使但丁的创意美中不足。”

我认为有两件事是不容争辩的。但丁原想把游行场面表现得很美,过分修饰却使效果适得其反。拉彩车的狮身鹰头兽,翅翼上长满眼睛的动物,一个女人浑身发绿,另一个红得像胭脂,还有一个长着三只眼睛,一个男人睡着行走,这些都不像是天国而更像是地狱里的人物。更可怕的是那些人物有些来自《先知书》,另一些则来自圣约翰的《启示录》。我的非难并非不合潮流;其他的天国的场景排除了怪异的现象。

所有的评论家都突出了贝雅特里齐的严厉,个别评论家强调了某些象征的丑恶,在我看来,两种异常现象出于同一根源。当然,这只是猜测而已,我将简单地加以阐述。

P47-51

序言

我们不妨设想,东方的一家图书馆藏有一幅几百年前的绘画。也许是阿拉伯国家的,据说把《一千零一夜》里的情节都画了出来;也许是中国的,据说画的是一部小说的几百或者几千个人物。在那些林林总总的图像中间,有一株倒置圆锥体似的树,还有几座高出铁墙的橙黄色的清真寺,引起了我们注意,随后我们又看别的图像。日暮时,光线逐渐暗淡,我们仍看得津津有味,发现凡是世上的事物,画里一应俱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以往和未来的历史,我有过的和将要拥有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座默默无言的迷宫里等待着我们……我幻想出一件神奇的作品,一幅可称作微观宇宙的画;但丁的诗就是那幅包罗万象的画。我认为,如果我们能用天真的眼光去看(但是我们没有那种福分),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不那么普遍、更不那么崇高宏大的东西。我们更早注意到的是其他不那么难以忍受而更令人愉快的特点;首先也许是研究但丁的英国学者们着重指出的一点:特征精确的多样化而恰如其分的创意。当人和蛇纠缠在一起时,但丁不会仅仅说人变成了蛇而蛇变成了人;他把那种相互变形比作吞噬纸张的火,开始是一条发红的地带,白色已经消失,黑色尚未形成(《地狱篇》,第二十五歌第六十四行)。他不会仅仅说在第七层的黑暗中,地狱里的人眯缝着眼睛看东西;他把他们比作月色昏暗中对瞅着的人,或者比作穿针线的老裁缝(《地狱篇》,第十五歌第十九行)。他不会仅仅说宇宙深处的水结了冰;而会补充说那不像是水,而像是玻璃(《地狱篇》,第三十二歌第二十四行)……当麦考莱在《论弥尔顿》一文中说弥尔顿的“模糊的崇高”和“杰出的概括”不像但丁的细节描写那么使他感动时,麦考莱心里想的正是这类比喻。罗斯金后来指责了弥尔顿的含糊,对但丁叙述地狱情况时严谨的地形描写大为赞赏(《现代画家》,第四、第十四章)。人们清楚地看到诗人爱用夸张手法:在彼特拉克或者贡戈拉笔下,妇女的头发总是黄金似的,水总是清澈得像水晶;那种机械似的、粗糙的符号文字破坏了语言的严谨,似乎基于观察不足而造成的冷漠。但丁不允许自己犯那种失误;他的书里没有一个说不出道理的词。

……

雨果在那首名为《阴影巨嘴的启示》的哲理诗中指出:在地狱里,以亚伯的形象出现在该隐面前的幽灵,正是尼禄认作阿格丽品娜的幽灵。

冷酷无情的罪名远比陈旧过时的罪名严重。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八八八年)中有欠考虑地讽刺但丁是“在坟墓堆里写诗的鬣狗”。显而易见,这种说法尖刻有余,机智不足;以极不尊重和偏激的态度作出判断,掀起轩然大波。找一找那种判断的缘由是最好的反驳方式。

另一个属于技术范畴的缘由能解释但丁为什么被指责为冷漠无情。主张上帝即宇宙、上帝存在于他的每一个创造物之中、并且是那些创造物的命运的泛神论观点,如果运用于现实生活,也许是异端邪说和谬误,但运用于诗人及其作品,却是无可非议的。诗人是人们臆造的世界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瞬息,每一个细节。他的并非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是隐藏或者掩饰那种无所不在性。以但丁的情况而言,这一问题对他更为艰难,因为他的诗的性质要求他必须作出天国或地狱的判定,同时又不能让读者知道作出判定的权力最终在他自己手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把自己也列为《神曲》中的人物,尽可能使他的反应不符合,或者只是偶尔符合神的决定(例如菲利波·阿尔真蒂或犹大的情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