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大海掀起阵阵短促的浪涛拍打着海岸,单调而平板,蓝天一望无际,疾风劲吹,一朵朵细小的白云像鸟儿似的飞快地从天空掠过。山弯儿向海边渐渐下倾,坐落在山沟中的小村沐浴在阳光里,暖洋洋一片。
马丁一莱韦克家正好坐落在村口,孤零零地立在大路边上。这是一幢渔家小屋,墙是黏土垒的,屋顶铺了一层茅草,上面长了一簇簇蓝蝴蝶花儿,活像插在上面的翎毛。屋门前是一块手帕般大小的园地,四四方方,地里长着葱头,几棵卷心菜,香芹和雪维菜,园地边上有道篱笆把路圈在外边。
男人出海打鱼去了,女人在屋子前面补渔网。这是一张棕色大网,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挂在墙上。园地口上一个14岁的小姑娘坐在一把草垫子的椅子上,人往后靠着,正在缝补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破衣服,只有穷人才穿这种破衣服。还有一个女孩,比那姑娘小一岁,抱着一个男孩一摇一晃地哄着,男孩还小,没有什么动作,也不会说话。两个两三岁的男孩面对面坐在泥地上,用他们还不灵巧的小手抓地上的土,抓满一把就互相朝对方脸上扔过去。
没有人说话,只是那小男孩虽然正哄他睡觉,还在不停地啼哭,声音又尖又弱。一只猫趴在窗台上睡懒觉,墙边盛开的丁香一片粉白,好像给墙脚围上了一圈漂亮的垫圈,上面一群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
在园地口上补衣服的那姑娘突然喊了一声:
“妈!”
妈妈问:
“什么事?”
“他又来了。”
母女俩从早晨开始就心神不定,因为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这人已经上了岁数,一副穷苦人的模样。她们送父亲上船的时候就看见他了,当时他坐在沟边,脸冲着她们家的门。后来她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他还在那儿,两眼直直地望着她们家屋子。
他好像有病,模样非常可怜。一人待在那儿,一个多钟头一动不动,后来看到人家把他当成坏人,他才站起身,拖着腿慢慢走开。
可是没有过多久母女俩又看到他迈着疲惫的步子缓缓走了过来,他又坐了下来,不过这一次坐得稍微远一点,像是在偷偷看她们。
母女几个都害怕了,特别是母亲最担心,因为她生性胆子小,而他男人莱韦克出海到天黑的时候才能回家。
她丈夫名叫莱韦克,她自己的名字叫马丁,人家管他们一家叫马丁一莱韦克。原因是这样的,她原先的丈夫是个水手,名叫马丁,每年夏天都去纽芬兰岛捕鳕鱼。
结婚两年后,她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所在的迪耶普三桅大船“姊妹”号失踪的时候,她怀第二个孩子已经6个月了。 这条船后来一直音信全无,船上的水手没有一个回来的,大家都认为这船连人带货都沉没了。
女马丁等了她男人10年,含辛茹苦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她人长得壮,心又好,当地一个叫莱韦克的渔民是个鳏夫,有一个男孩,他向女马丁求婚,女马丁于是改嫁给他,三年中间又生了两个男孩。
他们勤勤恳恳,日子勉强过得去。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而且面包很贵,冬天刮大风的那几个月他们有时候只得赊账买面包吃。几个小家伙倒长得很结实,大家都说:
“马丁一莱韦克两口子都是本分人,女马丁能吃苦,莱韦克捕鱼没有人比得过他。”
坐在篱笆旁边的那个女孩又喊了起来:
“他好像认得我们,兴许是从埃普雷维尔或者奥泽波斯克来的什么穷人。”
不过做母亲的不会看错人。不,不,他不是本地人,绝对不是!
他像扎在那儿的木桩一动不动,一双眼睛紧紧盯着马丁一莱韦克家的屋子,女马丁终于火了,恐惧反使她强悍起来,她抄起一把铲子出来站到门口。
“您干吗站这儿?”她冲着那流浪汉喊道。
他哑着嗓子回答说:
“我乘凉,碍您什么事?”
她接着说:
“您在我家门口简直有点鬼鬼祟祟,想干什么?”
那人回答说:
“我又没有跟谁过不去,路上坐坐都不许吗?”
她无话可答,只得回到屋里。
这一天过得很慢,临近中午的时候那人走开不见了,可是5点钟光景他又转回来。晚上就再没有见到他。
天黑的时候莱韦克回来,家里把这事对他说了一遍,他听完后说:
“可能这人爱刺探别人家里的事,要不就是个爱捣鬼的家伙。”
他心中很消停上床睡了,可他妻子总想着这来回转悠的人,他朝她看的眼神总是怪里怪气。
天亮的时候刮起了大风,男人本想出海,看到风大走不成,于是帮妻子一起补渔网。P1-3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以其题材鲜明,丰富多彩的大量中短篇小说称誉于19世纪明星棋布的法国文坛,被同代法国著名小说家法郎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也为世人视为与同一时代的俄国契诃夫(1860-1904)、美国欧,亨利(1862-1910)平列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
1880年4月,一部题为《梅塘夜话》的中篇小说集在巴黎出版,小说集再现1870年普法战争的惨剧,在法国引起轰动,短短半个月内印刷发行了8版。作者是以左拉为首的6个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其中之一的莫泊桑在法国文坛上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然而正是他创作的中篇《羊脂球》产生的反响最大,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读完小说集校样当即写信祝贺,称之为传世之作。
1850年8月莫泊桑生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1873年后,他随母亲童年时代的好友福楼拜学习小说创作,深受福楼拜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影响,懂得文学创作必须仔细观察生活,挖掘别人没有注意的东西,为其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羊脂球》使莫泊桑一举成名正是福楼拜的悉心指导和莫泊桑本人勤学苦练的结果。
《羊脂球》获得巨大成功后,莫泊桑的创作欲犹如洪水一泻千里,他辞去公职,接二连三发表小说作品,同时为报刊撰写评论。从1880年发表《羊脂球》至1891年因病辍笔10年间,莫泊桑共发表300余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1部诗集,3部抒情游记以及数量可观的评论文章和一些戏剧作品。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以神来之笔描绘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是名篇佳作,把现实主义的小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题材可以归纳为四类,以书中所选作品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挥之不去的普法战争阴影:莫泊桑在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这场由法国挑起,又以法国惨败而结束的战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莫泊桑怀着悲愤和自豪交织在一起的民族感情写下了有关普法战争的多篇小说,讴歌法国人民的爱国壮举,揭露所谓上等人在祖国危难时的虚伪,暴露普鲁士侵略军的残暴。本书收集的莫泊桑成名作《羊脂球》即是反映普法战争的力作。莫泊桑描写普法战争笔触不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大都从日常生活角度透视法国危难时刻各色人物的心态,有像《羊脂球》中那些自私、虚伪的上等人,为了使旅途不至中断,竟然逼迫同行的一个妓女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花言巧语把她推入侵略者怀抱,事后又对她冷眼相看,任凭她一人在赶路的马车车厢内哭泣挨饿。有像《俘虏》中的年轻农妇,临危不惧,巧妙设计把敌军官兵关进地窖。有像《俘虏》中出现的法国军官,争抢战功,也有像《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中的普鲁士军人,日夜思念家中妻女,为了躲避战火而宁愿当法国俘虏。莫泊桑正是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用幽默和讽刺的笔调,把爱国心同自私自利、慈善同壮举、无辜同残酷、正义同荒谬对照,每一篇作品主题突出,故事意境显豁,情节震撼人心。同时代法国作家中,莫泊桑的作品对普法战争描绘最多,表现最充分,而且每一篇都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庸俗猥琐而又辛酸不尽的公务员生活:莫泊桑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供职有10年时间,熟悉政府部门中抄抄写写的小科员。这些人整体属于小资产阶级群体,他们身居闹市,向往近在咫尺的上流社会,而又始终不能跻身其中。这些人对上司和其他有地位的人既畏惧又想巴结讨好。一旦有机会接近上流社会则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犹如上等人一样体面光彩,而他们对穷困而于己无利的人,则唯恐避之不及。他们虚荣势利,生活单调刻板,有的为了一时的风光而付出巨大代价,有的为了偶然一次享受结果弄巧成拙,有的为了一点家产闹得亲戚反目,或者不敢相认,有的甚至在一片空虚中绝望自尽。莫泊桑对这一群体的心态最了解,就这一题材创作的中短篇作品最多,本书收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莫泊桑对他们虚荣、庸俗的心态加以讽刺、鞭挞,但对他们辛酸不尽的生活则不乏同情、怜悯。《项链》中卢瓦泽尔夫妇在丢失借来的项链之后,没有借口抵赖,而是靠节俭勤劳,通过10年艰辛劳动还清了因赔还项链而欠下的巨款。莫泊桑对这一类小资产阶级群体生活和心态的描述,显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也流露出作家本人对这些小公务员的复杂心情,他叹其不争,惜其不能,又哀其不幸,从而为一篇篇啼笑皆非的故事增添了更多感人之处和令人深思的地方。
五彩斑斓的诺曼底风土人情:莫泊桑之前的法国文学作品大都以巴黎的都市生活为背景,而莫泊桑自幼生活在诺曼底农村,凭借由乡情产生的创作灵感,他用轻松幽默,而又略带几丝忧伤的笔调,把诺曼底风光和乡村生活带进法国文学,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农村风俗画。如本书选的《小酒桶》《庄园女佣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篇都是诺曼底乡土小说中的精品。从这些小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莫泊桑通过这类题材小说,饱含激情地反映了法国社会迈向工业化的时候,受到时代潮流冲击的农村传统生活,可以说这类作品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风俗画卷,今天我们读这些作品同样会产生联想和共鸣,从他所描绘的各色农村人物和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中得到启迪。
光怪陆离的怪诞故事:19世纪后半叶法国文坛出现怪诞故事作家,在复杂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怪诞文学形成一股潮流。莫泊桑从26岁起常犯心绞痛和剧烈的偏头痛,34岁那年又出现了神经性疾病的征兆,病痛和药物常常使他产生幻觉,受当时怪诞文学潮流的影响,莫泊桑把他病中的幻觉化入小说,本书收选的《手》是一篇怪诞故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能归入怪诞小说的有30多篇,《手》叙述一只剥去皮肤的手对当初把手砍下来的那个人进行复仇的故事,其他短篇有的描写神经病人的感觉,有的描写疯狂状态,有的描写催眠术、动物磁效应等所谓“超自然”现象。
莫泊桑写下许多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中短篇,描绘出一大批体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俘虏》中的年轻农妇机智勇敢,巧妙生擒敌军官兵,《庄园女佣的故事》《修软椅的女人》两篇中,下层劳动妇女为了生活。为了得到幻想中的爱而苦苦挣扎;《珍珠小姐》中的私生女终生得不到爱情和温暖,《陪嫁》中的新婚妇人受丈夫蒙骗,落个人财两空,《巴蒂斯特太太》中的妇人本是性摧残的受害者,但她长期遭受世俗偏见的蔑视,终于不堪忍受而投河自尽;《二十九床病人》中的女病人因屡遭普鲁士军官强暴而患上梅毒,幻想用梅毒杀死敌人,自己也因梅毒不治而惨然死去,这一个个女性形象同样体现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莫泊桑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妓女占有特殊地位。作家摒弃世俗观念。怀着同情心,并以理性的笔调描绘她们的生活,剖析她们的心灵,既肯定《羊脂球》中的妓女那样富有善良和正义感,同情《衣橱》中的妓女那样凄惨,为了生计,她只得把儿子关进衣橱,在唯一的房间中接客,同时也鞭挞像《墓碑》《泰利耶小楼》中的那些妓女所表现的麻木和荒淫。莫泊桑终生未娶,但与女人有着无尽纠葛和缠绵,然而他在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时,笔调纯正,即便刻画妓女淫荡的作品,仍不愧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艺术篇章,具有社会意义和思索价值。
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大都千字左右,情节高度集中,人物呼之欲出,而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这正是小说艺术大师的功力所在。莫泊桑运用对照手法,把上等人的虚伪、自私与社会下层人民的正直和同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擅长细节描写,老农捡烂泥地中一段绳子时贪图小便宜,又怕被人家看见丢脸的矛盾心态,被作家细腻的笔触描绘得生动有趣。莫泊桑在小说中常采用夸张手笔,诺曼底农村小说中许多捉弄人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又让人在笑过之后深思。莫泊桑小说布局巧妙,有的截取生活一个横断面,故事情节可以延续一段人生,也可以仅仅延续几小时而已。有的从侧面烘托,白描中融入细腻的心理探索,既有平铺直叙,也有倒叙回忆。许多短篇在寥寥几笔勾画出背景后,即有人物出场,采用第一人称娓娓动听地讲述起来,读者不知不觉被拉进故事情节,随着故事陈述者走进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集19世纪小说大成,把小说艺术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读他的作品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世纪法国漫游,目睹那儿的人情世态。种种人物,或高尚,或猥琐,或卑贱,都不曾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正是这些凡人琐事造成心灵上的震撼,给人带来启迪。(本文有删节)
高临
莫泊桑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除了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外,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亦可称一绝,数量多达三百多篇,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短篇小说三大师。《羊脂球(全译插图本)(精)》中精选了《羊脂球》、《奥尔唐斯王后》、《伙计,来杯啤酒!》、《二十九床病人》、《族间仇杀》、《在一个死者身边》等几十篇佳作,基本上体现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取材广泛性,涵盖了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让读者一睹大师高超的艺术技巧。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小市民是莫泊桑笔下着墨较多的阶层。本书体现了作者对小市民爱慕虚荣、贪婪自私、虚假伪善等特点的无情揭露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