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任正非谈华为创新管理/华为核心竞争力系列
分类
作者 周锡冰编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边界都是在向外扩张的,在创新时也同样如此。不过,在任正非看来,创新必须“聚焦主航道,以延续性创新为主,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

任正非的观点是:“互联网总是说颠覆性创新,我们要坚持为世界创造价值,为价值而创新。我们还是以关注未来五至十年的社会需求为主,多数人不要关注太远。我们大多数产品还是重视延续性创新,这条路坚决走;同时允许有一小部分新生力量去颠覆性创新,探索性地‘胡说八道’,想怎么颠覆都可以,但是要有边界。这种颠覆性创新是开放的,延续性创新可以去不断吸收能量,直到将来颠覆性创新长成大树,也可以反向吸收延续性创新的能量。”

为此,任正非举例说:“公司要像长江水一样聚焦在主航道,发出巨大的电来。无论产品大小都要与主航道相关,新生幼苗也要聚焦在主航道上。不要偏离了主航道,否则公司就会分为两个管理平台。大公司为什么运转很困难?以前我们一个项目决策,要经过470 多人审批,速度太慢,内部要允许大家有一条小路快走。而且主航道470 多人审批也太多了,应该先砍掉绝大部分。”

“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国外的媒体报道始终在追问一个问题——华为到底是不是一家创新型的公司?华为的专利数量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传统通信企业的华为,早期在H04L(数字信息传输)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华为现有专利中,属于H04L 领域的申请数量高达37616 件。然而,在任正非20 多年以来的数百次讲话、文章和华为的文件中,“创新”一词却是最少被提及的,尤其在近几年 “互联网思维”风靡整个中国产业界的氛围下,任正非却对华为近18 万名员工大谈以乌龟精神追赶“龙飞船”,要求上上下下“拒绝机会主义”,沿着华为既定的道路,并且不被路旁的鲜花所干扰,坚定信心地朝前走,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

任正非坦言:“比如4K 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 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 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 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 4K 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在任正非看来,在创新时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才能避免陷入创新者窘境。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这样的事实让任正非忧虑不安。为此,任正非强调:“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在当前,创新似乎并不被关注,很多企业家关注最多的是资本运营。究其原因,创新不仅投入较大,而且还必须抵制各种诱惑。

对此,任正非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而简易的人即使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做不出什么来。”

任正非很乐观地预测,如果中国企业都踏踏实实地搞研发,未来的中国,类似华为的企业将举不胜举。任正非的理由是:“第一,小企业要做大,就得专心致志地为客户服务。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地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为此,任正非告诫企业家:“泡沫经济对中国是一个摧毁,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工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任正非举例说道:“我们公司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 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究其原因,“有理论创新才能产生大产业,当然有技术创新也能前进。日本一家做螺丝钉的小企业,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它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都是用这家公司的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

任正非解释说道:“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

为此,华为聘用了很多国外科学家。据任正非介绍:“我们海外研究所的科学家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所长就是服务。我们‘2012 实验室’现在有700 多位科学家,今年(2016 年)会到1400多人。”

P123-126

后记

在瞬息万变,尤其是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的当下,摆在华为创始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华为的技术创新,让华为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作为中国企业界教父级的人物,任正非解决了很多企业家没有解决的问题——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组织管理,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2013年12月31日,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大公司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的文章。在该文中,任正非的核心问题是: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

任正非的答案是可以的。任正非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讲了一个寓言:“古时候有个寓言,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有先天优势,跑得快,不时在中间喝个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会啊!结果让乌龟超过去了。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5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忘了经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爬坡,许多人都挤进了富裕的阶层,而我们还在持续艰苦奋斗。爬呀爬……一抬头看见前面矗立着‘龙飞船’,跑着‘特斯拉’那种神一样的乌龟,我们还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过他们吗?”

在任正非看来,在实际的经营中,作为一家大公司,不是会必然死亡的,不一定会惰怠保守的。否则不需要努力成为大公司,关键是如何创新的问题。

任正非解释说道:“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汽车有几个要素:驱动、智能驾驶(如电子地图、自动换挡、自动防撞,直至无人驾驶……)、机械磨损、安全舒适。后两项宝马居优势,前两项只要宝马不封闭保守,是可以追上来的。当然,特斯拉也可以从市场买来后两项,我也没说宝马必须自创前两项呀,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  .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也就是一个‘宝马’(大公司代名词),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不管你怎么想,这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问题。我们用了25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资源,这些优质资源是多少高级干部及专家浪费了多少钱,才积累起来的,是宝贵的财富。过去所有失败的项目、淘汰的产品,其实就是浪费(当然浪费的钱也是大家挣来的),但没有浪费,就没有大家今天坐到这儿。我们珍惜这些失败积累起来的成功,如果不故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我们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你们要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人是最宝贵因素,不保守,勇于打破目前既得优势,开放式追赶时代潮流的华为人,是我们最宝贵的基础,我们就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大量事实证明,作为大公司的宝马通过技术上的学习,同样可以摆脱特斯拉对它的颠覆。在任正非看来,只有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才能基业长青和永续经营。因此,任正非在强调在“牛粪”上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同时,还“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

正是因为如此,华为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为了解开华为的创新之谜,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华为的创新之道:第一章,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二章,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第三章,华为的创新无处不在;第四章,允许小部分力量去颠覆性创新;第五章,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第六章,专注研发,技术引领;第七章,创新要宽容失败,给创新以空间;第八章,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这里,感谢“财富商学院书系”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也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市场论证、资料收集、书稿校对、文字修改、图表制作。

以下人员对本书的完成亦有贡献,在此一并感谢:周梅梅、吴旭芳、简再飞、周芝琴、吴江龙、吴抄男、赵丽蓉、周斌、周凤琴、周玲玲、金易、汪洋、霍红建、赵立军、兰世辉、徐世明、周云成,等等。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视频、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凡属专门引述的,我们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其他情况则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和研究华为创新管理、国际化、营销的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的编辑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参考了与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有关的大量文献和作品,并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借鉴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案例。但由于资料来源广泛,写作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能(正确)注明来源及联系版权拥有者并支付稿酬,希望相关版权拥有者见到本声明后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都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版权拥有者支付稿酬。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与感谢。

目录

第一章 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1节 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第2节 “不要怕颠覆性创新砸了自己的金饭碗”

 第3节 “创新虽然有风险,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章 创新以客户为中心

 第1节 客户需求是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第2节 客户需求导向优先于技术导向

 第3节 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第三章 华为的创新无处不在

 第1节 技术创新

 第2节 “工者有其股”的制度创新

 第3节 产品微创新

 第4节 客户管理创新——“深淘滩,低作堰”

 第5节 企业文化创新——狼性华为

 第6节 干部培养创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第四章 允许小部分力量去颠覆性创新

 第1节 “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

 第2节 “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第五章 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

 第1节 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

 第2节 鲜花插在牛粪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第六章 专注研发,技术引领

 第1节 “我们要舍得打炮弹,把山头打下来,下面的矿藏都是你的了”

 第2节 技术开发的动力是为了生存

第七章 创新要宽容失败,给创新以空间

 第1节 创新要宽容失败,给创新以空间

 第2节 “肯定反对者的作用,允许反对声音的存在”

 第3节 “提倡功过相抵,允许犯错误,允许在资源配置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八章 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第1节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第2节 华为“闪存门”背后的核心技术缺失困局

 第3节 “付出知识产权成本,华为的国际化就是借船出海,以土地换和平”

 第4节 未来的市场竞争会是知识产权竞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周锡冰编著的《任正非谈华为创新管理/华为核心竞争力系列》一书,围绕着华为的创新策略,分主题进行探讨,引入任正非的讲话并进行深度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华为创新管理的细节,同时列举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让读者在了解案例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得到启发。

编辑推荐

周锡冰编著的《任正非谈华为创新管理/华为核心竞争力系列》一书,主要围绕华为的创新管理策略,分章节分析了在创新方面华为的理念和任正非的观点。同时,作者还穿插了大量的国内外名企的案例,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创新是一个企业想要进步就必须坚持的道路。本书讲述了华为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细节和特点,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华为成功背后的付出。书中分析了华为的“狼性文化”,阐释了任正非提出“深淘滩,低作堰”的观点,解释了华为“允许小部分力量有边界地去颠覆性创新”的策略,内容丰富翔实,案例鲜明,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