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凤著的《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在本书中以“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与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四个方面展开,使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伟大领袖形象饱满而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本书资料详实,可读性强。
透过叙述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认识到周总理的大爱、大德、大义、大孝和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对教育青少年和提高成年人的自我修养都是很有意义的。
| 书名 |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秦九凤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秦九凤著的《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在本书中以“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与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四个方面展开,使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伟大领袖形象饱满而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本书资料详实,可读性强。 透过叙述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认识到周总理的大爱、大德、大义、大孝和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对教育青少年和提高成年人的自我修养都是很有意义的。 内容推荐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作者秦九凤,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掌握大量详实而丰富的一手资料,并在多年的工作中采访了许多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老干部。作者条分缕析,创作了《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秦九凤著的《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从四个部分:周恩来与故乡。周恩来也亲属、周恩来与生活小事、周恩来轶事等方面,介绍了周家庞大的家族,周恩来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小事中彰显出伟人的风范,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总理形象跃然纸上。 目录 愿周恩来精神世代相传——《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序 第一部分 周恩来与故乡 在飞机上看淮安 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总渠流水叙乡情 思念家乡不回淮 希望淮安多养猪 平坟还耕易旧俗 一“阅”情深 乡情似海 第二部分 周恩来与亲属 对生父周贻能的挚爱 记忆里没留下印象的嗣父周贻淦 与八婶母杨氏 与六伯父周嵩尧 与胞弟周恩寿 与表哥万叙生和表妹万怀芝 与表姐龚志如 与堂弟周恩彦 与本家弟弟周恩灿 第三部分 周恩来与生活小事 与烟的故事 读书与用书 在圣坛之上 与书法 用表与送表 剃须与理发 瞬间永恒下的精神 纹枰论道 歌曲情怀 热爱与保护文物 与名片 与跳舞 第四部分 周恩来轶事 用过哪些名字和化名 七个整十岁生日是怎么度过的 四次召开家庭会议 当年在延河边是怎样坠马伤臂的 兄弟们乳名的来历 抗战期间对亲属的关心 后记 试读章节 也许他怕打扰机组人员的驾驶,也许他已沉浸在对故乡一桥一巷的回忆。周恩来只是看,没有说一句话。飞越淮安上空了,袁桃园转过脸问:“总理,要不要再盘旋一周,让您仔细看看?”周恩来摇了摇头说:“不用了,那又要多费汽油了,我们还是赶回北京吧。”直到这时,周恩来才深情地从副驾驶的座位上站起身来并微笑着对机长、副驾驶说了声“谢谢”,在成元功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周总理坐下后,好久也没有说一句话,似乎完全陷入对童年时代故乡生活的深深回忆中…… 1994年9月4日,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为筹备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纪念事宜,在北京首都宾馆(今首都大酒店)二楼召开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座谈会时,曾任周恩来经济秘书的王伏林也讲了这件事。他说:“总理十二岁离开淮安,虽然没有再回去过,但他对淮安的感情很深。那次他在飞机上看淮安我也在飞机上。事后,周总理对我说,他看到了文峰塔、里运河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鼓楼附近的街道好像变了……”王伏林还问也在场的成元功:“具体情况你也清楚,是哪一年的事?”成元功先伸出五个指头,然后又做了一个“九”的手势。意思是1959年的事。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周恩来一直在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很想回去看一看故土旧居,领略一下可以引起童年记忆的淮安风情,但六亿神州、五洲风云在他宽广的胸怀中占有着更重要的位置,使得他不得不把难以割舍的乡思深藏在自己的心底,而未曾一偿夙愿。 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关心家乡的件件往事体现出来的是他的缕缕乡情。周恩来关心家乡、热爱故土,诚如1965年7月5日他在新疆石河子对一位淮安籍支边女青年李正兰姑娘说的:“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自己的家乡的!” 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我还欠淮安一笔“债”呢! 在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的北侧,高高耸立着一座花岗岩建筑——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然而,在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背后,还有着几则动人的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为迎接祖国十年大庆,淮安决定建革命烈士纪念塔 1957年,由于淮安提前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全县人民人心振奋,形:势一片大好。人们在高兴之余想到了自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次的反抗外侮、争取独立自由以及人民解放事业中牺牲的英雄烈士,县委决定在淮安东门内北侧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作为对人民英雄烈士的永恒纪念。这样,在准备了有关报批手续和资金筹划后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动工修建。 那时不仅施工进度较慢,而且建筑材料奇缺,结果修了两年多还没建成。而此时正遇上了1959年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灾祸,全国人民忍饥挨饿,淮安也不例外。终于,为了渡过难关,中央下达了在全国范围内停建一切楼堂馆所的决定。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工程也在这一背景下被迫停工“下马”。天空高竖的钢筋一直耸立到1965年,该塔才被完全建好。 他欠淮安一笔什么“债” 周恩来晚年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还欠淮安一笔‘债’呢!” 一生严于律己、清廉无私的伟人欠的什么“债”呢? 1960年3月,中共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兼淮城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秉衡同志受县委委托,专程赴京,向周总理汇报家乡建设和争取总理支持在家乡淮安办厂的事。因为刘秉衡是兼任淮城镇职务的领导人,所以,周恩来把他看成家里人,在刘秉衡那次赴京前后,周恩来委托他从驸马巷家中把他的祖宗影像带去北京;到京两人交谈时,又再度委托县委处理掉他的旧居和祖坟,甚至还委托刘秉衡在淮安为他的侄儿周尔辉物色一位合适的对象。可见他俩当时谈话的亲和、亲密的气氛。正是在这样的谈话气氛之下,刘秉衡同志就请周恩来为淮安革命烈士纪念塔题词。 刘秉衡同志1997年5月对笔者讲述说,那次他向总理汇报说:“总理,我们想在淮安东门内的那块空地上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实际上当时已经在建了),请您老给题个词。”总理回答说,“我不题词了,你们要我写什么字,我就给你们写好了。” “想请您写‘革命烈士纪念塔’几个字。” “好,那我就写这几个字。”说着,周恩来就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用手中的蓝铅笔竖写了一行“革命烈士纪念塔”以备忘。他写好后念了一遍,好像正在深情地怀念着那些曾经和他并肩战斗而已牺牲的战友。当时在他们谈话现场的周恩来机要秘书孙岳同志提醒周恩来说:“要不要加上‘淮安’两字?” 周恩来双目凝视着自已的笔记本子说:“不要了,外地在淮安牺牲的同志也很多嘛。”(P4-6) 序言 愿周恩来精神世代相传——《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序 淮安的老秦又出书了。 他邀我作序,我是搞数学的,行文用字并不顺手,但我乐意为他的书写序,因为他写的是我七爷爷周恩来的事,而我们中华民族是需要周恩来精神的。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一书写的虽然都是伟人周恩来的生活小事,平平常常,但是,透过叙述这些小事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认识到我七爷爷的大爱、大德、大义、大孝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我想,这对教育青少年和提高成年人的自我修养都是很有意义的。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中所写的有关伟人的生活小事,有许多是当今社会上没听说过的。如今写出来并出版了,这对传承周恩来精神极为珍贵,如果不是作者精心搜集,有的事迹将湮没而失传,那就太可惜了。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的作者秦九凤是地道的淮安人。他原本是一位仅有初中学历的青年农民,极为刻苦地坚持自学而成才,行文著述颇丰。他多年坚持搜集我们周家各房头资料和周恩来各方亲戚的情况。有关我们周家的许多事,我们周家人并不一定很清楚,往往要向他求教,这在整个周恩来研究队伍里确实不多见。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的作者虽出身寒微,但他对学术有执着的追求,对一些他认定的东西始终坚持,既不会因经济利益而动摇,也不因权势而退缩,因而获得周恩来研究界和我们周家亲属的赞誉和肯定。 值此我七爷爷120诞辰到来之际,我深深地怀念我的七爷爷、七奶奶。 《杰出楷模——和乡亲一起读周恩来》一书的出版也寄托了周家人和我对二位老人的思念。 愿周恩来精神世代相传! 后记 略停一下,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面前的刘秉衡语气较重地说: 1975年冬到1976年春我在淮安县渔衡河工地上挑河工时,从工地上的大喇叭里传来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世长辞的噩耗。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就开始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资料,到现在已经历时四十余年。 我搜集周恩来生平资料分几个渠道。一是报刊资料,也就是从周恩来逝世那天起,我凡读到报刊上刊用的有关周恩来的文章,我都设法收藏下来,包括开始的手抄、后来的复印和自己花钱购买、订阅。这几十年下来已累积有六千余万字的资料了。二是拜访周家亲属、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和周恩来生前曾经接触过的人,听他们说周恩来、讲周恩来。三是通过视频的观看,凡是周恩来说的、做的都抓紧记录下来。四是有关书籍,凡是有关周恩来的书或开国元勋们的书,只要有关于周恩来内容的,我都购买。现在已收藏有几千册这类书籍。这样我就积累了大量有关伟人周恩来的珍贵史料,有许多还是第一手资料。 当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约我写一本有关周恩来的书,并且是期望通过伟人周恩来的一些生活小事来展现开国总理的伟大精神时,尽管我已经靠近八十岁了,琐事又多,我还是欣然允诺了。 本书写作过程中,出版社编辑踏实细致的编辑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笔者的好朋友、诗人卢顺贞先生帮我审读了初稿。他不顾自己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社会活动,一连二十多天,逐字逐句逐个标点推敲、校订,保证了书稿的早日完成。 为了给本书增光添彩,我邀请了周恩来的侄孙,青少年时期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生活过的周国镇先生作序。他年高八旬,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先后创办了“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数理天地》杂志和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等,平常工作特别忙,可他对我的邀约仍十分乐意,很快将序写好,成就了全书。 在酝酿本书出版过程中,中共淮安市委和中共淮安区委宣传部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对上面提到的周国镇、卢顺贞等同志也表示衷心的谢意! 书是出版了,但由于笔者才疏学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们能不吝赐教,笔者在这里先致谢意! 秦九凤 2017年8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