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记忆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陕西抗战记忆》丛书包括《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遗存》《抗战中的陕西民众》和《陕西抗战事件》,太白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刘俊凤编著的《陕西抗战将领》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战争胜利已70余年。为了那段无法忘却的历史。也为了缅怀在那段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历史中前仆后继的英雄和勇士们,全国上下每年都有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刘俊凤编著的《陕西抗战将领》也是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一个部分。

当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些鲜活的英雄们开始缓缓归来。他们为我们重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战斗画面,更为我们叙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如果这样的梳理和回顾,能让今天以及后世的人们时时对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些无畏的军魂肃然起敬,并时时为这多灾多难的民族发出深深的祈祷和祝福,这就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纪念。

目录

第一章 立马中条,壮士为国何惧死

 第一节 “中条山铁柱子”之总司令——孙蔚如

 第二节 统战典范之传奇将军——赵寿山

 第三节 炮兵将军——孔从洲

 第四节 抗日前线逞英豪——高桂滋

第二章 血战中原,将军骁勇不言败

 第一节 不败将军——关麟征

 第二节 “最好的参谋长”——李达

 第三节 光头将军——刘玉章

 第四节 老虎将军——王劲哉

 第五节 敢死队长——仵德厚

第三章 书写传奇,军人沙场显峥嵘

 第一节 瘸腿将军与“支那第一恐怖军”——张灵甫

 第二节 统率中国远征军的铁血将军——杜聿明

 第三节 谋勇将军成就东方斯大林格勒之战——胡琏

 第四节 蛮子将军诗文长——高吉人

 第五节 游击将军英名扬——包森

第四章 泣血中华,出师未捷身先死

 第一节 血战成仁——王竣

 第二节 何惜微躯——高鹏

 第三节 忠勇褒天地——张惠民

 第四节 战壕为棺——雍济时

 第五节 不捣黄龙,誓不生还——李友于

 第六节 虎团虎将——陈发鸿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中条山铁柱子”之总司令——孙蔚如

1928年年初,杨虎城赴日考察,临行斟酌再三,决定将军务委托孙蔚如,认为孙“深沉稳练,工于心计,且驭下宽厚温和,兼收并蓄,托以重任,当不辱命”。孙蔚如果然不辱使命,把军队带得有声有色。直至1930年中原大战,孙蔚如追随杨虎城师长加入国民革命军,开始独当一面。中原大战正酣之际,奉令任南阳守备司令,以确保前方补给和后方安全。1931年11月,又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潼关行营参谋长名义率部进军甘肃,激战而胜,被蒋介石任命为甘肃宣慰使,兼领军民两政。时而守土,时而攻地,竟也是进退自如。唯政务一职,难得长久,旋即卸去,专职军事。以当时之抗日局面看,战场仍是他可以放开手脚的地方,这个陕西省政府主席的位子,反倒令人颇感困顿。

陕西省政府主席一职,令孙蔚如想起了老师长——抗战爆发前的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同是陕西人,自是对家乡有一份“造福地方”的殷切深意。杨虎城将军是他的老上级,也是前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前,担任第十七路军下属第三十八军军长的孙蔚如就率部开往陕南,准备配合四川军阀围攻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不过,这么多年来左突右进的军阀乱战,看着跟随自己的兄弟们纷纷殒命,令他心生厌倦,去汉中途经留坝县张良庙时,就曾赋长诗抒怀:“村舍皆丘墟,陇亩失东西……止戈以为武,赤手拯灾黎……英雄事割据,儿子亦古今。”忧国忧民反对内战之情溢于言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以来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冲突的红军,远不像之前的军阀那样混乱散漫。孙蔚如有些踌躇。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少校参谋武志平主动找上了他。

武志平(1901—1991),北京通县人,时任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的少校参谋,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员。1933年3月,西安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王右民、宋绮云向武志平传达中央“特科”的指示:通过可靠的关系建议杨虎城不要和红军正面冲突,并设法开辟川陕苏区的秘密交通线。

在汉中三十八军司令部,武志平与军长孙蔚如进行了一次长谈。考虑再三,孙蔚如令武志平去川北红四方面军总部进行联系。1933年5月13日,武志平化装成红十字会的人员由南郑出发,长途跋涉,来到大通江北岸的苦草坝,首先见到了傅钟。武志平撕开薄棉袄的衬里,从里面抽出一条白绸缎,系军长孙蔚如的绢书,上面写着:“现外患日亟,大敌当前,炎黄子孙,以民族生存为重,抗日救国,人同此心,义之所在。我军赞成贵军《一月宣言》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主张,特派武某前来磋商。”为表示诚意,孙蔚如让武志平将一整套四川北部的军事地图和一些通信器材、医药器械等,交给红四方面军负责人。  《一月宣言》是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毛泽东和朱德的名义发表的宣言,宣布工农红军准备在“立即停止进攻红色区域、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同国内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以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武志平参与了谈判。1933年6月24日,红四方面军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随武志平抵汉中会谈,与孙蔚如达成秘密协定,主要内容有:第一,双方互不侵犯;第二,配合打胡宗南;第三,红四方面军设立交通线,三十八军提供一定的物资;第四,双方只能秘密往来,协定不予公开。

1935年2月合作曾一度停顿。到1936年年初,已经晋升陆军中将的孙蔚如所部第三十八军调驻陕北(军部驻三原),孙蔚如一面执行军令,一面仍希望待机参与抗日。遂于8月间委托中共地下党员孙作宾到陕北保安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表达“三十八军愿同红军互不侵犯,建立联系,相互合作,共同抗日”的意愿。毛泽东次月复函赞同双方合作,提议“自即日起,双方都应取消敌对行为,各守原防,互不侵犯,同时允许经济交通,保证双方来往人员之安全”。P8-9

序言

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陕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陕西的爱国军民无论在陕甘宁边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一直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英勇杀敌,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永载史册,民族精神将世代相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地处西北的三秦儿女和全国人民一样,被日军的疯狂侵略所激怒。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9月20日,中共陕西省委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占领东三省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在学生中成立反帝大同盟组织,将反帝特别是反日斗争和日常斗争、拥护苏维埃运动结合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从苏区到国民党统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领导下,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而且组织了抗日武装力量。他们矢志抗日,誓言宁愿战死,不做亡国奴。强烈要求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收回国土,以雪国耻。

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陕西,省城西安的学生冲破国民党高压政策的压制,走上街头,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壮举,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张学良、杨虎城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使陕西政治气象焕然一新,陕西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民主空气最为活跃的地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结束了反共内战,对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革命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7年1月17日,中共中央进入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总后方,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陕西省委适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陕西省委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同消极抗日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不懈的斗争。开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直接参加或配合友军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血战。三秦子弟以血肉之躯,阻止了日军西进步伐。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一个是陕甘宁边区以外的国民党统治区(陕南、关中及陕北部分地区)。抗战中,陕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在这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培育了光芒四射的延安精神,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师抗日,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里驻守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府谷至宜川的千里河防上,阻击日军,保卫了边区;在这里,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他们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骨干。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示范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陕西国民党统治区既是抗战的大后方,又是抗战的前线。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部分由三秦儿女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第九十六军、第二十二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八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出师华北,英勇杀敌,保家卫国;驻守在绥蒙陕边界、宜川、韩城、合阳、大荔、朝邑、潼关黄河沿岸的陕军各部,形成铜墙铁壁,阻击日军,使日军无法西进,保卫了西北、西南的安全;在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的三秦儿女奋战在大江南北,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陕西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日军对陕西国统区及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无差别的轰炸,使陕西军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但是陕西军民不畏强暴,为保卫陕西,保卫黄河,保卫国家,积极参军参战,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将永载史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3万多青年参加八路军,民众缴纳爱国公粮100多万石,支前154万多人次,组织150多万头牲畜运送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抗战时期的陕西国统区约有937万人,其中训练壮丁160万人以上。按当时陕西总人口计算,不到9人就有1人应征入伍,占总人口的12%。其中1942年到1945年直接送往中国远征军的兵员为63589人。

抗战中,陕西由于特殊的政治、地理因素,成为日军攻击和飞机轰炸的重点。日军空袭陕西的飞机大多是从运城、临汾、太原、武汉、包头等机场起飞。轰炸的范围遍及陕西55个市县镇,西安、延安、宝鸡、潼关、安康等地为重点。从1937年11月7日日军轰炸潼关始,到1945年1月4日日军最后一次轰炸安康,其间日机共轰炸陕西560余次,投弹1.36万枚,炸死百姓9047人,炸伤7015人,炸毁房屋43825间,民众财产直接损失982.5亿元。其中一次死伤在百人以上的城市有西安、延安、宝鸡、安康等。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为西安市,日机轰炸147次,死亡2719人,伤1228人,炸毁房屋7972间。

日军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也进行了轰炸,据1946年3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文章披露,1938年11月20日,日机第一次轰炸延安,到1941年10月最后一次轰炸,据统计日机共轰炸17次,投弹1690枚,炸死214人,伤184人,炸毁公共房产1176间(不含教堂的169间和礼拜堂一座),民房14452间,毁坏粮食34.4万斤。其他间接损失合边币28.21亿元,按1945午时值约合法币1.5799亿元。

抗战时期,主要由陕籍青年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之孙蔚如统领的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高桂滋第十七军,高双成第二十二军以及冯钦哉第二十七路军,武士敏统领的第九十八军,王劲哉率领的一二八师等三秦子弟组成的几支部队,东渡黄河,置身华北、中原等抗日前线,或与八路军配合,或独立作战,奋勇杀敌,抗击了大量的日军、伪军。抗战中,牺牲的陕籍军民迭数十万人,涌现出无数动人的英勇事迹,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乐章。

《陕西抗战记忆》丛书包括《陕西抗战将领》《陕西抗战遗存》《抗战中的陕西民众》和《陕西抗战事件》,太白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告慰在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

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后记

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战争胜利已70余年。为了那段无法忘却的历史。也为了缅怀在那段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历史中前仆后继的英雄和勇士们,全国上下每年都有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本书也是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一个部分。

当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些鲜活的英雄们开始缓缓归来。他们为我们重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战斗画面,更为我们叙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如果这样的梳理和回顾,能让今天以及后世的人们时时对那段悲壮的历史、那些无畏的军魂肃然起敬,并时时为这多灾多难的民族发出深深的祈祷和祝福,这就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纪念。

在20世纪上半叶这场中国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在民族统一战线下,“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其中,也包括众多陕西籍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英勇牺牲。

陕西一地,自古水深土厚,民风淳朴,因历史上久为游牧与农耕交界处,民间尚奉公畏法、急公好义。因此,和平居家之时,陕西男子多务实勤俭、性率爽直;战场杀敌之际,陕西健儿则勇猛刚烈,尽显“愣娃”之本色。陕西健儿在抗日战场的所作所为,即是这一本色的最好诠释。

然本书囿于篇幅和结构布局的限制,主要选取了少将级或团职以上国共两党的陕西籍抗日将领,对他们的主要事迹和典型战例尽可能地进行了客观叙述。出于缅怀和纪念的根本目的,我们对于一些颇有争议的说法采取了搁置或者暂不编选,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同时,由于时间紧迫、资料阙如,本书中所选人物,只是整个抗日战场上陕西籍将领的一部分,还有不少陕西籍著名将领没有编选入本书中,如张宗逊、许权中、高双成将军等,实为本书之一大缺憾,期待以后可以弥补。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在这里对原作者一并表示谢意!

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那场民族抗战的陕西将士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编者谨识

2016年7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7: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