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孝经(典藏版)》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书名 | 孝经(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春秋)孔子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孝经(典藏版)》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内容推荐 孔子著的《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本书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孝经(典藏版)》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的流行版本。 目录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二十四孝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心痛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供亲 九、郭巨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母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母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心忧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附录一 文昌孝经 开经启 育子章第一 体亲章第二 辨孝章第三 守身章第四 教孝章第五 孝感章第六 附录二 劝孝歌 百孝篇 善孝为先歌 孝顺歌 孝顺经 孝顺诀 劝孝篇 报恩歌 二十四孝简歌 试读章节 孙思邈孝亲从医 孙思邈是唐朝著名的医药学家,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救治过许多垂危的病人。他曾经用针灸救活了一个已被装进棺材的孕妇,并使这位妇女顺利地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一针救活了两条性命。在长期行医的过程中,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甲状腺肿大和脚气等疑难杂症的良方。在医学实践上,他收集整理了很多药方,写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共记载了六千多个药方。为纪念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其实,这位药王学医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给自己的父母治病。 隋朝末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一个贫苦人家,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孙思邈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走家串户做木工活儿,帮父亲打打下手。耳濡目染之下,小思邈也会点木工,时常雕一些小动物哄爹娘开心。邻里们都说,小思邈长大后肯定比他爹的手艺还好。长此以往.小思邈也一直认为自己将来会是个出色的木匠。 在孙思邈七岁的时候,父亲得了雀目病(即夜盲症),而母亲患了粗脖子病。有一次,父亲在锯木时,看到他在一旁看着自己发呆,便问他:“孩子。你长大了也要做木匠?”孙思邈回答说:“不,我要做一名大夫,那样就可以给你们治病了。”父亲见他小小年纪便有一片孝心,心里十分感动,第二天就带着孙思邈去城外上学。孙思邈在那里知道了扁鹊,也懂得了圣贤之道以及“行医者,兼济天下”的道理。这些先人之道也让他确立了以后行医的操守:不论富贵贫贱,不论男女老幼,皆一视同仁且尽心尽力! 当孙思邈十二岁时,父亲送他到了附近的药农张七伯家去当学徒。孙思邈走进张七伯家,只见院子里里外外都堆满了草药,十分高兴,心想:这些草药里也许有能治父母亲病的药,太好了,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在张七伯家当学徒的三年里,孙思邈经常向张七伯询问药理知识,常常令张七伯难以回答。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张七伯只会用一些土方治病,根本不懂药理。张七伯也懂得孙思邈的心思,就对他说:“你很聪明,又很好学,我不能耽误你的前程,从我这里出发北去四十里的铜官县,那里有位名医,是我的舅舅,你到他那里去学医吧!”临走前,他还送给孙思邈一本《黄帝内经》,希望他学有所成,有朝一日成为名医。孙思邈到了铜官县,四方打听找到了这位名医,在他那里潜心学习了一年,又钻心研究《黄帝内经》,医学知识长进了很多。但这位名医也不知道如何治雀目病和粗脖子病,这使孙思邈十分失望。 第二年,孙思邈便回到了家乡开始给乡亲们治病。在行医时,他不贪图财物,对病人一视同仁,爱护有加,渐渐地在家乡有了点名气。有一次,他治好了一位病人的病,病人到他家来答谢,得知孙思邈父母身患痼疾,就对孙思邈说:“我听说太白山麓有一位叫陈元的老大夫能治你母亲的病,你可以去那儿看看。”孙思邈听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出发赶往太白山。从家乡陕西耀县到秦岭太白山有四百里的路程,孙思邈走了半个月才到,并沿路打听陈元大夫。寻到陈元后,孙思邈表明了来意并想拜他为师,陈元被他的孝心打动了,便收他为徒。在陈元那里,孙思邈终于学到了治粗脖子病的祖传秘法.可是如何治雀目病却仍然毫无头绪。一天,孙思邈问师父:“为什么患雀目病的大多是贫苦人家的人,而有钱人是很少有人患这种病呢?”陈元听后思索片刻,说:“说不定是贫穷人家很少吃肉的原因,你可以给病人多吃点肉试试。”孙思邈遵照师父的话,他让一位病人每天吃几两肉,但试了一个月仍毫不见效。不过他并不气馁,再次翻遍大量医书,偶然问在一本书上看到“肝开窍于目”的解释。于是,他就试着给那位病人改吃牛羊肝,不到半个月,果然见到了期望的疗效。欣喜若狂的孙思邈立刻赶回家,用在太白山学到的方法给父母亲治病。不久,父亲的雀目病和母亲的粗脖子病都痊愈了。 孙思邈不仅重视对医术的研究,还注重对诊病方法的总结,他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先机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何止于医者,做人也.当如此! …… P6-8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开卷有益,忙碌的人们闲暇之时,应该用传统国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用先人的哲思来涤荡自己忙碌的心灵。我们应该坚持阅读的爱好,在潮流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让传统文化永驻我们的心田。“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我们要甄选传世经典著作中最经典的部分来读,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着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