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第2章 术语与概念
2.1 烟草有害生物
2.1.1 有害生物的概念
2.1.2 烟草有害生物的概念
2.1.3 烟草昆虫与烟草害虫
2.1.4 烟草侵染性病害
2.1.5 非侵染性病害
2.1.6 烟田杂草
2.2 有害生物调查
2.2.1 调查的概念
2.2.2 调查的类型
2.3 预测预报
2.3.1 预测、预报及预警
2.3.2 预测预报的类型
2.3.3 预测的方法
2.4 烟草病害的预测预报
2.4.1 烟草病害的症状
2.4.2 病害流行基础
2.4.3 烟草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2.5 烟草虫害的预测预报
2.5.1 害虫种群
2.5.2 害虫发生期的预测
2.5.3 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2.6 系统及系统分析
2.6.1 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
2.6.2 烟草有害生物生态系
2.7 微生态及其调控
2.8 烟草有害生物系统监测
2.9 绿色生态防控
2.9.1 精准防治
2.9.2 绿色防控
2.9.3 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第3章 烟草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3.1 烟草害虫
3.1.1 烟草害虫的发生与危害特点
3.1.2 影响烟田昆虫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3.2 食烟软体动物
3.2.1 软体动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2.2 我国烟田中常见的软体动物
3.2.3 食烟软体动物的危害特点
3.3 烟草侵染性病害
3.3.1 烟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3.3.2 烟草主要病害的病状特征
3.3.3 烟草的主要病原及危害症状
3.3.4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3.3.5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面临的新挑战
3.4 烟草的非侵染性病害
3.5 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3.5.1 烟田杂草的概念
3.5.2 烟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3.5.3 烟田杂草的种群与群落
3.5.4 烟草杂草的危害
第4章 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
4.1 调查与抽样基础
4.1.1 烟田病虫草害发生量的计算
4.1.2 病虫草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4.1.3 样本和总体
4.1.4 常规抽样方法
4.1.5 如何合理地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单位
4.1.6 总体特征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4.1.7 数据转换
4.2 烟草虫害调查方法
4.2.1 直接观察法
4.2.2 拍打法
4.2.3 诱捕法
4.2.4 扫网法
4.2.5 吸虫器法
4.2.6 标记回捕法估计种群密度
4.3 烟草病害调查方法
4.3.1 病害取样调查方法
4.3.2 菌量调查
4.3.3 烟草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4.4 烟田草害调查方法
4.4.1 杂草种子库的调查方法
4.4.2 杂草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第5章 小地老虎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6章 烟青虫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7章 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8章 烟蚜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9章 烟粉虱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10章 烟蛀茎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11章 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技术
第12章 烟草野火病及其预测预报技术
第13章 烟草黑胫病的调查与测报技术
第14章 烟草赤星病及其预测预报技术
第15章 烟草白粉病的调查与测报
第16章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调查与测报
第17章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调查与测报
第18章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调查与测报
第19章 烟草线虫病的调查及测报
第20章 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
第21章 烟草有害生物的损失估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