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十三篇,为中外兵家最为推崇的战略理论著作,后人从多种角度进行过解读,而从企业在“一带一路”商战角度解析和诠释这部兵书的,这还是第一部。
王法德著的《商战兵法(用孙子兵法谋略赢一带一路商战)》一书,作者的理论不是在键盘上写出来的,而是在“一带一路”上做出来的。2010年6月,作者从代表处调回总行优贷部,负责开展亚洲、非洲“两优”贷款工作。针对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财政还款能力弱的情况,与同事们一起,开拓创新,探索了“两优”支持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并用项目经济效益还款的新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具体实施。
王法德著的《商战兵法(用孙子兵法谋略赢一带一路商战)》既是研究孙子兵法的理论著作,又是指导一带一路经贸实践操作指导著作。
导论
上篇 兵法解读与应用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下篇 商战理论与实践
关于“两优”贷款优惠度影响因素的思考
关于PPP项目融资模式与“两优”贷款结合的几点思考
乘“一带一路”东风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关于对非援助内生性的理论思考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对银行研判国别风险的启示
国别风险研判十原则
企业如何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
参考文献
后记
(二)由先知到先胜
《孙子兵法》中有七十多个“知”字,说明“知”也就是了解情况对占有先机取得胜利的极端重要性。在第三篇谋攻篇,讲了“知胜有五”,其中两者就是了解情况、掌握消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在第十三篇用间篇指出先知是成败的关键因素:“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作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作战,能获得胜利;了解战役究竟要配置多少兵力能获得胜利,进一步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全面、深刻、系统地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状况是取胜的基本条件。我方不了解对方或不是很了解对方,对方也不十分了解我方,那还不是最坏的事情;最坏的事情是我方对对手不了解,而对手对我方十分了解,那就糟糕了。
孙子在第六篇虚实篇进一步指出了“知”的重要性。“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否则,就不能会战,哪怕不是会战千里。胜可知,亦可为,前提就是“先知”。
为了真正了解情况,提高“先知”的效率,而不蛮干,《孙子兵法》又提出了四种探测虚实的方法:“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即:通过周密策划,以知得失利害;对对手的情况进行侦察,以求掌握其动态规律;使对手的部署暴露出来,以探求死生之地在何处;用小规模力量与对手较量,以探明对手的强弱众寡。
除了知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外,《孙子兵法》在第十篇地形篇中,还着重指出了知地形的重要性:“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日: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进一步论述了全面了解情况的重要性,不仅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对手;不仅了解敌我,还要了解客观情况,了解地形允许不允许战,能不能利用地形的有利条件而战,也就是说存在的客观条件对我方有利还是不利;我方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作为“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先了解“走出去”目标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市场竞争情况,了解对手的优缺点,做到“先知”,然后再比较分析我方与对方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补足自己的短板。有准备、有把握之后,再对对手发起进攻。竞争项目,一定慎战,就像《孙子兵法》中所说的“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P6-7
王法德博士的新作《商战兵法——用<孙子兵法>谋略 赢“一带一路”商战》一书面世,这是以独特视角、独有经验、独到观点写出的一本关于“一带一路”的奇书。
这本书既是研究《孙子兵法》的理论著作,又是指导“一带一路”经贸实践操作指导著作。《孙子》十三篇,为中外兵家最为推崇的战略理论著作,后人从多种角度进行过解读,而从企业在“一带一路”商战角度解析和诠释这部兵书的,这还是第一部。
作者王法德,山东临朐人,自幼浸染齐鲁文化,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后在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深造,获经济学硕士、金融学博士。现任中国进出口银行亍波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作者既有深厚的学术修养,更有丰富的海外实战经验。2007年5月,王法德博士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东南非代表处任首席代表,业务辖区涉及非洲25个国家,在非洲工作的3年里,与同事们一起撰写了170余万字调研报告,并形成了《非洲25国国别分析报告》,该报告目前仍是对非业务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的理论不是在键盘上写出来的,而是在“一带一路”上做出来的。2010年6月,作者从代表处调回总行优贷部,负责开展亚洲、非洲“两优”贷款工作。针对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财政还款能力弱的情况,与同事们一起,开拓创新,探索了“两优”支持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并用项目经济效益还款的新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具体实施。
作者是学者型专家。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为国家有关部门写了大量政策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和采用。还出版了《股份制企业会计实务》、《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讲解》,主持或参与编撰《企业财务制度讲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在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与投》、《关于对非援助内生性的理论思考》、《“两优”贷款与PPP融资模式结合的几点思考》、《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国别风险研判的启示》等。十几年来,先后为首都经贸大学等学校研究生讲授企业财务会计、金融证券研究、金融支持与企业“走出去”等十几门课程。同时兼任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是三年前因请教作者“一带一路”海外发展实践时认识王法德博士的,非常欣赏他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尤其被他的勤奋、务实、客观、中肯的见解所折服。
一带一路,有人干,有人写。这本书,是干的人写的,是用血汗写就的,运笔不俗,尽是浓缩的干货。
是为序。
何茂春
2017年7月4日凌晨于清华园
从2007年5月第一次赴非洲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东南非代表处工作算起,我从事对非洲和亚洲信贷业务工作已十个年头。此间在非洲工作三年,去国外出差,拜访大使馆的经商处,与外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同仁会谈,到中资企业代表处驻地和项目驻地检查等,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也熟悉了企业在海外摸爬滚打,拿项目、干项目的艰辛和喜悦。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在海外搞得风生水起,有的企业却一败涂地?其中有何规律可循?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孙子兵法》,才体会到《孙子兵法》中的许多谋略可以为企业走到海外提供指导。于是我认真研读《孙子兵法》,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了这本小册子。由于才疏学浅,资料有限,又加上具体事务工作十分繁忙,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的同事胡观毅、乔希蕾、杨悦之和我的好友曾从刚、罗全、卞省吾、卢晓伟在材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在此向他们表达真诚的谢意。尤其观毅同志孩子还小,家务事繁多,还专门抽出时间替我整理繁杂的稿件,真是万分感激。
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支持,我才能长期在海外工作,才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中,对他们的辛苦和无私奉献,我心存感激。
书中所有观点,只是本人一点体会,不代表本人所供职单位的意见。如有差错,概由本人负责。
王法德
2017年8月26日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