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中,香烟缭绕,灯火通明。一座庞大的神佛前,燃着胳膊粗的巨大蜡烛,摆列着牛羊等贡品。粗大的香在香炉中散发着袅袅青烟,香灰扭曲成巨大的花朵。
在这片草原上居住的是蒙古乞颜部落,统治者是“黄金家族”声名远播的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
这一天,部落里的所有人都知道,四王子孛儿只斤.拖雷的王妃唆鲁禾帖尼又要生产了。大家都翘首以盼,默默在心中祈祷祝福。
乞颜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源出古东胡柔然族,属于蒙古族始祖。随着部落人口的不断增加,乞颜部逐渐分衍出多个分支氏族。
新增加的氏族名称又成为其氏族成员的血缘标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核心族人仍保持以“乞颜”为姓氏,蒙古乞颜部落世代居住在斡难河和不儿罕山地区。
乞颜部落产生了号称“黄金家族”的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是伴随着蒙古族的成长而出现的。
相传,很早以前蒙古草原上两个部落打仗,蒙古部落惨败被屠杀殆尽,只有聿运的两男两女从战场上生还。
这四个人逃进大森林深处,定居于隐秘的额尔古纳山中。在大山谷里,这四人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繁衍相传,一点点地还学会了驯马养羊。
又过了很多代,这四人的子孙已经繁衍成了一个很大的部族。随着牲畜越来越多,小小的额尔古纳山已经供养不了他们了,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落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让大伙儿跪在山坡上祈求天神给指条出路。到了晚上,他们中许多人都做了一样的梦,梦见天神用一道红光把他们引到一个新家园。
睡醒之后,大家凑到一起一说,都觉着天神是在暗示他们搬迁,让他们离开这儿。但他们不知如何搬迁。
部落里的老人们又想出了主意。他们领着大伙儿找一个稍低点儿的山口,砍了许许多多的大树,用来烧山谷的崖壁。火不太旺,他们又杀了几百头牛和马,用皮做成风箱,把火扇得旺旺的。
最终悬崖壁被融化了,通红的铁水顺着山谷往外流,不知道经过多久,铁水流出了一条通往山谷外边的大路。蒙古人于是顺着这条大陆走出峡谷和森林,走进了广阔肥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成吉思汗出生前的四百多年前,蒙古乞颜部有个一酋长,叫呼和莫曰根。有一天,酋长的大儿子朝鲁莫曰根、儿媳诺敏豁阿,背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带着几个猎手出去打猎。
到了蒙果河边的树林里,夫妻把孩子安顿好,派几个猎手出去打猎,夫妇俩准备捡柴烧火做饭。诺敏豁阿在采野菜时,被一只猛虎咬死。 听到诺敏豁阿的惊叫声,不远处的朝鲁莫曰根快步跑了过来,还没等与老虎搏斗也被老虎咬死了。
傍晚,放在树下的孩子饿得大声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一匹母狼。母狼走上前来,反复围着孩子看了看,四处嗅了嗅,就把他叼到附近半山腰的山洞里。
这个山洞是母狼的窝,母狼下的崽刚刚被其他动物吃掉了,它的乳房胀得无法忍受。这时看到这个小孩子,狼的母性被激发出来,于是就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在母狼喂养下,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母狼和孩子也有了感情,彼此照料。
出来打猎的人回去告诉酋长,其长子、儿媳和孩子都不见了,只找到遗物,看到血迹和老虎脚印。情急之下,酋长马上带着部众到蒙果河边去找孩子,找了九天九夜,都没找到,失望地返回到驻地。
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坐在仙人柱里的呼和莫日根心思很乱。这时,萨满洛克磋悄悄进来对他说:“尊敬的酋长,我刚做完祈祷与占卜,眼前突然闪一道金光,射进仙人柱内。我没遇见过这种奇异之象,感觉长生天要给您高贵的礼物了,定有神助,明天狩猎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P3-4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
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的统称,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帝王是至尊君主,等同“天子”。自秦赢政称“皇帝”后,“王”与“皇”有了区别,“王”成为地位仅次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了。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这个名称是由秦赢政最先确定的,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秦赢政创建了皇帝制度,并自称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自此,我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
我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清朝宣统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当然,关于皇帝数量还存在多种说法。
这么多帝王,我们细细思量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分量,还是有轻有重的。他们有的文韬武略兼备,建有盖世奇功,开创了辉煌历史,书写了宏伟的英雄史诗,成为民族的自豪,千古赞颂;有的奸猾狡诈,就是混世枭雄,糟蹋了乾坤历史,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人们口诛笔伐;有的资质平平,没有任何建树,在历史上暗淡无光,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但是,无论怎样,帝王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最高的当权者,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帝王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人物。因此,有人忠从,有人利用,有人艳羡,有人嫉妒,有人觊觎,有人怒斥。他们充满了谜一般的神奇诱惑力,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集中感受到历史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的沧桑变化。特别是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乃至帝王本人的成长修养、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等,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震撼,获得巨大的启示。
为此,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指导下,特别推出了本套书系,向读者介绍我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他们都有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辉煌,书写着历史,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不断推动我国历史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当然,这些帝王作为历史杰出人物也难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封建、腐朽、落后、残酷等糟粕,这些都需要广大读者摒弃。而我们在讲述他们的人生事迹时,综合参考了大量史料,尽量挖掘他们优秀、积极、阳光、励志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等现象,也请广大读者理解。
总之,我们主要以这些帝王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并以真实历史事件贯穿,尽量避免对日常琐事的冗长叙述和演绎戏说,而是采用富于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来讲述他们的人生与时代,尤其着重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并有所启迪。
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成就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推行汉文化的大元王朝缔造者。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南下伐宋、平定叛王之乱,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一代王朝一一大元。完成和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大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大格局。他定鼎大都,全面规划城池宫殿,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全中国的首都。
《元世祖忽必烈传》由文轩编著。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由文轩编著的《元世祖忽必烈传》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源自于正史,内容以元世祖忽必烈政史为主,兼顾其轶闻生活等。语言生动风趣,视角独特,极具知识性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