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桉树重要害虫桉蝙蛾生物生态学及控制技术
分类
作者 杨秀好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序言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桉蝙蛾的目的和意义

 1.2 钻蛀性蝙蝠蛾研究进展

1.2.1 国外钻蛀性蝙蝠蛾研究进展

1.2.2 国内钻蛀性蝙蝠蛾研究进展

 1.3 桉蝙蛾研究简史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广西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分布与危害

 2.1 调查方法

2.1.1 组织培训与实施调查

2.1.2 应施调查的桉树品种和品系

2.1.3 调查范围

2.1.4 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调查完成的林分及发现的钻蛀性害虫种类

2.2.2 广西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分布

2.2.3 广西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

3 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群生态位

 3.1 试验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标准地调查

3.2.2 空间生态位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

3.3.2 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的种群生态位

 3.4 结论与讨论

4 桉蝙蛾生物生态学与发生规律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幼虫和蛹期观测

4.1.2 成虫、卵和初孵幼虫观测

4.1.3 生境调查

4.1.4 幼虫对干旱和低温耐受能力测试

4.1.5 幼虫龄期研究

4.1.6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4.1.7 空间格局研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形态特征

4.2.2 世代发育与年生活史

4.2.3 生物学特性

4.2.4 幼虫龄期

4.2.5 生态学特性

4.2.6 幼虫耐受干旱和低温能力

4.2.7 线粒体基因组

4.2.8 种群空间格局

 4.3 结论与讨论

4.3.1 该虫形态特征比较稳定

4.3.2 该虫在广西1~2年完成1个世代

4.3.3 幼虫经历地栖和树栖两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4.3.4 成虫交配对空间和环境要求较高

4.3.5 成虫产卵量很大而幼虫成活率不高

4.3.6 幼虫龄期为12龄

4.3.7 幼虫对树龄的选择性明显

4.3.8 幼虫上树后生存能力极强

4.3.9 线粒体基因组与原始鳞翅目类群相似

4.3.10 种群空间格局主体为聚集分布

4.3.11 不同尺度地统计学分析空间格局存在差异

5 桉蝙蛾寄主植物与寄主抗虫机理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自然寄主植物调查方法

5.1.2 潜在寄主植物测定方法

5.1.3 成虫和幼虫寄主选择行为及抗虫机理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自然寄主植物调查结果

5.2.2 潜在寄主植物测定结果

5.2.3 成虫对寄主植物组织的选择行为

5.2.5 幼虫对寄主植物组织的选择行为

5.2.6 寄主植物物理性状与害虫的关系

5.2.7 植物内含物与害虫的关系

 5.3 结论与讨论

5.3.1 桉蝙蛾属于高度多食性本土昆虫

5.3.2 桉蝙蛾对寄主植物选择性明显

5.3.3 自然寄主巨尾桉、潜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影响

5.3.4 桉蝙蛾成虫和幼虫双重选择寄主

5.3.5 桉蝙蛾寄主植物的抗虫机理

6 桉蝙蛾危害对桉树生长量的影响及桉树对害虫的生态效应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桉蝙蛾对桉树生长量影响测定方法

6.1.2 桉树对害虫的生态效应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桉蝙蛾对桉树的生长量影响

6.2.2 桉树对桉蝙蛾的生态效应

 6.3 结论和讨论

7 桉蝙蛾天敌与高效专用虫生真菌制剂研发

 7.1 材料和方法

7.1.1 野外调查

7.1.2 实验室观测

7.1.3 虫生真菌种类及优势种鉴定

7.1.4 虫生真菌优势种高效菌株筛选

7.1.5 高效专用虫生真菌制剂生产技术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桉蝙蛾天敌种类鉴定

7.2.2 桉蝙蛾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7.2.3 虫生真菌致病力和优势种筛选

7.2.4 桉蝙蛾高效专用白僵菌粉剂生产技术

 7.3 结论与讨论

7.3.1 桉蝙蛾天敌种类丰富

7.3.2 桉蝙蛾寄生蝇寄生专一性强

7.3.3 桉蝙蛾虫生真菌种类较多

7.3.4 发现国内虫生真菌新记录艾夫拉菌

7.3.5 桉蝙蛾球孢白僵菌菌落形态和分子遗传学存在差异

7.3.6 不同白僵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7.3.7 发现球孢白僵菌有性型球孢虫草

7.3.8 桉蝙蛾高效专用白僵菌粉剂生产工艺需要改进

8 桉蝙蛾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8.1 营林和生态保护

 8.2 无公害化学防治

8.2.1 材料和方法

8.2.2 结果与分析

 8.3 人工防治

8.3.1 清除虫害木

8.3.2 人工刺杀幼虫和蛹

8.3.3 蛀道灌水防治法

 8.4 生物防治技术

8.4.1 生物制剂阿维菌素防治桉蝙蛾

8.4.2 香根草提取液防治桉蝙蛾

8.4.3 桉蝙蛾高效专用白僵菌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

 8.4 结论与讨论

8.4.1 生态调控是有效控制桉蝙蛾危害的根本策略

8.4.2 多种措施综合应用是防治桉蝙蛾的保证

8.4.3 生物防治施菌方法和时机选择是关键

9 存在问题与建议

 9.1 存在问题

 9.2 建议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9.2.1 桉蝙蛾分布危害与寄主范围调查需进一步开展

9.2.2 桉蝙蛾幼虫地栖阶段的生物学掌握还不够全面

9.2.3 桉蝙蛾的寄主选择与寄主抗虫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附表

 附表1中国桉树钻蛀性害虫名录

 附表2桉蝙蛾天敌种类记录

 附表3桉蝙蛾天然寄主植物记录

附录二:附图

 附图1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桉蝙蛾危害特征

 附图2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云斑天牛危害特征

 附图3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咖啡豹蠹蛾危害特征

 附图4桉树主要钻蛀性害虫——景洪兴透翅蛾危害特征

 附图5桉蝙蛾形态学特征1.

 附图6桉蝙蛾形态学特征2

 附图7桉蝙蛾电镜特征

 附图8桉蝙蛾幼虫转移上树行为

 附图9桉蝙蛾成虫习性

 附图10桉蝙蛾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附图11桉蝙蛾主要寄主植物及桉蝙蛾危害状

 附图12桉蝙蛾潜在寄主测定对象及幼虫转移结果

 附图13桉蝙蛾主要天敌昆虫

 附图14虫生真菌新记录艾夫拉菌感染昆虫症状及该菌形态特征

 附图15青霉感染桉蝙蛾受精卵症状

 附图16卵生真菌青霉的形态

 附图17球孢白僵菌感染桉蝙蛾虫尸形态及培养菌落形态

 附图18白僵菌有性型一球孢虫草形态特征

 附图19桉蝙蛾感染白僵菌的发病症状

 附图20桉蝙蛾高效专用白僵菌粉剂生产工艺

 附图21桉蝙蛾综合治理试验示范效果

 附图22区域大尺度下桉扃蛾幼虫种群空间变异函数图和插值预测图

 附图23桉蝙蛾幼虫在胁迫条件下转移到21种植物的成活率(含巨尾桉对照)

内容推荐

《桉树重要害虫桉蝙蛾生物生态学及控制技术》作者杨秀好在系统研究掌握广西桉树钻蛀性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的基础上,首次全面深入系统研究桉蝙蛾生物生态学、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产学研管多部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系统性较强、实用性好的科研成果,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效果良好,为该害虫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