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保卫战打响后,敌第5旅旅长刘光瑜和第六路汪铸龙部从石垭子、八庙垭、牛背梁、八面山等地进攻红12师阵地。
敌军来势汹汹,红12师依据险要地形节节抵抗。红36团和红84团一部,按徐向前的命令收缩阵地至玄祖殿坚守。徐向前给张才干的命令是:“坚决死守玄祖殿,配合许世友的大面山战场。”
张才千说:“徐总请放心,我张才干给你立下军令状!”
徐向前说:“好。守住万源的关键在于大面山、玄祖殿和花萼山。玄祖殿就看你的了!”
张才千立即将师指挥所设在玄祖殿山顶小庙内。他在察看了地形后,命令部队依据山势在山脚、山腰、山顶构筑了数道防御工事。最前沿是木城,在木城外敌人进攻必经的道路上,埋上了用桐油浸过的坚硬如钢的竹钉,再用茅草、浮土加以伪装。木城后面修筑了三四道堑壕,有的堑壕之间还以交通壕相连接,最后一道堑壕是主阵地。堑壕上面架上树木,再堆上很厚的泥土,便成了盖沟,既防炮弹,又防雨,守阵地的部队就住在盖沟里。
红军依据这些坚固的工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一直以少数兵力坚守阵地,把主力集中到牛毛坪进行休整。
6月22日午后,敌刘育英旅一个团攻至玄祖殿山下之两厂坪、钱线垭等地。7月上旬,该部更是攻到了玄祖殿主峰脚下,山下与山上之间仅隔5层工事相望。眼看敌军就将占领玄祖殿主峰了。正面驻守主峰的红84团仅有一个营,情况万分紧急。敌军如果占领玄祖殿,红军不但守不住万源,还有被分割的危险。张才干当即命令主峰右侧高地霍家寨的王近山第36团进行火力支援。王近山率部居高临下,给敌以猛烈射击。敌人背后忽然遭受打击,一时显得惊慌失措。这时,坚守阵地的红34团乘机发起猛烈的反击。敌人不支,慌忙从钱线垭、两厂坪一带落荒而逃,退回青花溪。
退回青花溪后,敌人又多次组织兵力对玄祖殿进行进攻,但在红军的顽强守卫下,玄祖殿阵地岿然不动。
7月22日,敌人对万源开始进行第二次总攻。坚守大面山、玄祖殿、航子坪、老鹰寨、南天门、花萼山等地的红军,连续击退了敌人多次猛攻。唐式遵见屡攻不克,又急于夺取万源抢功,于是便下令在7月25日进行会攻,在以主力进攻大面山的同时,以两个旅向玄祖殿进攻。
7月25日,天刚放亮,敌人向玄祖殿阵地进行炮击之后,紧接着便是一群群的士兵在机枪掩护下,嚎叫着向红军阵地上爬。在木城外流动的红36团一个排首先与敌接触。当敌人越过木城后,木城被炮火打燃。该排乘机反攻,毙伤敌人无数,慌忙往后逃跑的敌人又被熊熊烈火烧死不少,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行动。
敌人见红军人少,继续以强大的兵力进行猛攻。隐蔽着红军战士的盖沟里传出了“消灭刘湘,保卫万源,人在阵地在,坚决守住阵地”的口号声。红军战士隐蔽在堑壕里,沉着地将子弹推上膛,把马尾手榴弹放置在身旁。等敌人接近时,各种火力一齐展开,顿时敌人鬼哭狼嚎,尸横遍地。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被击溃了。 下午1点多,川军约一个团的兵力,向红军阵地扑来。正当仰攻至三星拜月的半腰时,突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敌人的进攻却没有停下来,像落汤鸡一样,在督战队逼迫下,继续向上爬。
张才干命令预备队反击。命令一下,第36团3营马上出击,随着嘹亮的号声,3营指战员犹如猛虎下山,分两路从东、南两条山梁直插敌群,与敌短兵相接,枪刺刀劈。不到半个钟头,川军的一个团被歼灭了大半,只有少数残兵逃回青花溪。
这样,红4军第12师配合坚守大面山、孔家山和花萼山一线的红军,粉碎了敌人对万源的第二次总攻。
8月初,敌军向万源发动了第三次总攻,企图从东、西、南三面夹击万源。刘湘为了鼓励官兵卖命,特悬出重赏:攻占万源,奖洋1万元;攻占花萼山、孔家山,各奖洋4 000元,攻占大面山,奖洋2000元;攻占玄祖殿,奖洋1000元。同时还规定:擅自放弃阵地者军法从事,师长、旅长不亲临前线指挥者处死,等等。
8月6日拂晓,敌军对玄祖殿的又一次进攻开始了。这次进攻,战术与前几次一样,仍然是大纵深、多梯队的人海战术,采用“一轰、二攻、三松”的战法。敌人见久攻不克,便使出最后“绝招”,以营以下军官组成敢死队,赤着膊,嚎叫着向红军的阵地扑来,后面还跟着数不清的士兵。坚守阵地的第36团2营4连的指战员们,忍受着饥渴,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后终因众寡悬殊,第一道堑壕被敌攻占。该连奉令退守第二线阵地前的一个山垭口,战士们在垭口前的陡坡上,用绳子拦了几个大石滚子和无数大石块,等敌人接近垭口时,把绳子砍断,巨大的石滚子和无数大石块,不可阻挡地滚向敌群,把敌人砸得头破血流,鬼哭狼嚎,死的伤的满山坡都是。剩下的敌人扭头乱跑,又被火力杀伤许多。
P231-233
序
前言
一、武装斗争拉序幕,打响反抗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
二、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龙源口大捷
三、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保卫战
四、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五、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
六、3万红军与30万白军的角逐——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七、仙人指路战漳州,红色赣闽成一片——漳州战役
八、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九、苏区悲唱《十送红军歌》——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十、徐总指挥保万源,反敌“围攻”转折点——万源保卫战
本分册以时间进程为主要脉络,撷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从初创到红军长征前的10个经典战例。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而自从人民军队一诞生,就遭到强大敌人的“围剿”。“敌人把红军看作异物,而且总是把它围起来。”开始时,是一个地方军阀的“进剿”,随后是几个地方军阀的联合“会剿”,最后则是蒋介石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围剿”。对于弱小的红军来说,如何生存下来,如何打破强大敌人的“围剿”,事关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下,红军以简陋的武器装备,积极地进行反“围剿”的作战。打破了敌人的一次“围剿”之后,敌人还会很快地组织对红军新的“围剿”。这样就形成了“围剿”与反“围剿”的长期较量,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复杂,战斗一次比_次激烈。在作战中,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游击性到初步的正规性,不断壮大。所以,毛泽东很早就深刻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部反“围剿”史。
所选择的这10个经典战例,就是上述历史进程中著名的、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的代表性战役战斗。其中既有进攻战,也有防御战;既有围歼战,也有阻击战;既有伏击战,也有遭遇战;既有追击战,也有突围战,等等。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或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握,或决胜千里,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大多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当然,不容避讳,个别的战役,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也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这些战役战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它们仿佛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发动领导武装起义,缔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创举;讲述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巩固;讲述着中国革命道路和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讲述着红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艰苦卓绝的历程;也讲述着红军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挫折和经验教训。当然,所选的战役战斗根本无法穷尽红军将士所创造的石破天惊的经典战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战斗精神。
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当前对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为了把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继承好、保护好、弘扬好,本分册在编写时,除了向读者介绍这些战役战斗的作战背景、作战过程、重要作战行动及经验教训之外,还注重再现杰出指挥员的指挥艺术,探寻他们献身革命的人生轨迹,缅怀万千英雄战士血染的风采,发掘精彩的决策过程和战斗细节,力图运用权威详实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亲历者的回忆记录,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专业的军事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深入解读,客观评价,尽力向读者呈现既具有一定学术性,又具有可读性和资料性的精彩战役战斗。
为了方便读者形象直观地快速掌握有关战例的概况,编者还搜集整理了与所选战役战斗相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敌我双方的指挥员、参战部队序列、兵力兵器实力对比、作战经过要图和战场遗址图片,等等。
魏子任主编的《突围(1927-1934)》是一部详解中国人民军队从初创到红军长征前这段时间中所参与的经典战役的实战案例集。本书为胜利丛书之一种。其中选取了十个经典战例,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民军队自1927年诞生起,在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不断克服困难、打破敌人的“围剿”、逐渐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
魏子任主编的这本《突围(1927-1934)》以时间进程为主要脉络,撷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从初创到红军长征前的10个经典战例,包括八一南昌起义、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漳州战役、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万源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