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没有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只有不会听话的父母!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的教育密不可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难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孩子从小懂得规矩,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静涛著的《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从语言谈吐、仪容仪表、生活习惯、学习功课、休闲娱乐上、情绪管理、社交礼仪、消费理财、安全出行、公共场合等多方面,告诉家长如何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盲目地放任自流,恰当地给孩子制定规矩,从而让孩子成长在规矩之中,也让孩子在规矩中自由成长。
静涛著的《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是一本为家庭量身打造的规矩制定和实施指南。本书立足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博采广集成功的教子经验,全面、系统、细致地将为孩子定规矩的整个过程划分成简单易行的步骤,案例典型,观点鲜明,技巧灵活,方法实用,给天下父母如何为孩子制定规矩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明晰、高效的参考方案。
没有不守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制定规矩的父母。掌握跟孩子定规矩的窍门,孩子就会完全照着你说的去做!
规矩越严苛,孩子越抵触
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制定过于严苛的规矩,是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0岁的小杰,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为此,他的父母为他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除了在学校里进行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他的爸爸妈妈还给他增加了许多课余的活动,如拉小提琴、练体操以及其他儿童活动等。父母要求他在所有活动中都成为最优秀的。而小杰也很争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活动中,他都被认为是难得的优秀孩子,但在他的生活中,却有一些令人无可奈何的状态。比如:他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略有微词便情绪低落,而且在行为上,经常有神经质的表现。另外,他也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尽兴地说笑和玩闹,似乎很压抑……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杰的父母对小杰是非常“残酷”的,他们为他设立了过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实际上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而小杰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从小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要用自己最好的行动来使父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达到了父母的要求,他在父母的眼里才有地位,才会变得重要。就这样,在父母的高要求下,他失去了一个儿童应该享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深思。
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病态。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争第”。市区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另外,天津曾进行过一项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父母与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希望的两倍。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是多么普遍。不可否认,父母这样做无疑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对孩子的期望标准,制定的规矩要切合孩子的自身状况,一旦期望标准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时,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制定规矩不能过于严苛,否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规矩太多让孩子心生反感
有时孩子抵触规矩,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定的规矩太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心生厌烦。 “起床后先走动走动!”
“走路小心点!”
“东西掉到地上,要捡起来!”
“不要随便拿爸爸的东西。”
“见了亲戚、邻居、朋友要说‘你好’,但对陌生人不要这样说。”
“家庭作业要放在第位!”
“在班上要争取第,做个三好学生!”
“要有出息,将来为父母争光!”
……
这么多的规矩,可以列出一大串了!
孩子刚刚觉得自己学会如何应付这些规矩了,父母马上又会定出10条新规矩出来。
一些父母为了实现培养“乖宝宝”的目标,左一条右一条为孩子定规则。过多的规矩,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自在,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进而产生逆反情绪,抵触规矩、不听父母的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P3-6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做父母的你,欣喜感从内心油然而生。然而孩子也变得越来越顽皮淘气、任性胡闹,越来越不听管教、不懂规矩了,做父母的你,内心又不免生出丝许忧虑。
小明3岁了,爸爸是一家公司的副总,有了小明后,妈妈就当起了全职太太,与奶奶一起照顾小明。
小明的爸爸发现,最近这孩子越来越招人烦,一点儿也不听话,而且还特别喜欢哭,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什么,稍有不满他就会哭个没完,人越多哭得越起劲儿。在商场里看到玩具他就闹着要买,不给买就待在原地不动;去游乐场,就要将游乐场的过山车、小飞机、旋转木马等挨个玩一遍,少玩一个娱乐项目他都会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这让父母很头疼。
为了改掉他的这些坏习惯,爸爸给他定了几条规矩:饭前不能吃零食,外出游玩要听话,家里来了客人不能瞎捣乱,违反规矩要受处罚。
小明爸爸的一个客户来家里做客,来的时候买了些水果,结果客人刚进门小明就嚷着要吃水果。
“妈妈,我要吃火龙果!”
“马上就要吃饭了,等吃完饭再说。”
“不,我就要吃火龙果……”
“不行!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不听不听,就不听!”
一听妈妈不让吃,小明立马躺在地板上,一边打滚,一边号啕大哭,怎么劝都劝不住。妈妈拿他没办法,就给了他一个火龙果,可他却把妈妈递上来的火龙果一把拍在地上。
类似的情形每天都在小明家上演,可能也在很多家庭里上演,小明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个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各项意识发展期和个性的形成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还是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交往,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让孩子乖乖听话、顺从地遵守和执行规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家长想当然地认为,长幼有序,孩子就应当乖乖遵守家长定的规矩,必须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然而,孩子可不吃这一套,他们也有自己的“主见”,有一套“对付”大人的方式。如果他们发现大人给他们制定的规矩是在束缚他们,让他们不自由、不快乐,他们就会抵触,就会反抗,就会和大人对着干。爸爸妈妈越责问,孩子就越抵触,反抗也就越激烈。
家长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束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是一本为所有家庭量身打造的规矩制定和实施的指南。本书立足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深入探讨了孩子不守规矩的内在根源,博采广集成功的教子经验,全面、系统、细致地将为孩子定规矩的整个过程划分成简单易行的步骤,案例典型,观点鲜明,技巧灵活,方法实用,为天下父母如何为孩子制定规矩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明晰、高效的参考方案。
没有不守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制定规矩的父母。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好规矩胜过好父母,掌握给孩子定规矩的窍门,孩子就会完全照着你说的去做!
在爱和规矩中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教养出优秀的孩子是每对父母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德国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说:“父母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们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母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世界,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是上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父母就希望孩子一生能快乐、幸福、平安,能够成长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此父母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让父母感到烦恼的是,自己苦口婆心,百般呵护,孩子就是不听话,任性捣乱、破坏规矩的行为屡屡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得法。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宽松,要么过于严厉。两种方式都会教出不合格的孩子来。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既要给予孩子爱,也要给孩子定规矩。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爱,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才能让孩子健康、稳定、快乐地成长。而究竟怎样才能把握好爱和规矩的平衡点,很多父母却拿捏不准,感到左右为难。
幸好,您手头有了这样一本书!打开本书,你将会看到自己与孩子的影子,看到一个个似曾发生的故事。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心中的疑问会一一放下,你会发现:原来教育孩子可以这样轻松与充满乐趣!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天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所顿悟,有所启发,并通过有童可循的方法培养出一个优秀、乖巧、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在学习书中的技巧之前,你得清楚自己想从中学到些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有一点你得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让熊孩子瞬间变成乖小孩的“特效药”——让孩子变得懂事不是梦,但需要你的努力与投入。
最后,祝愿每位家长都有所收获,在爱和规矩中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