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桂香街(范小青小说典藏)/长篇都市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小青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范小青著的《桂香街(范小青小说典藏)/长篇都市系列》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全书以新形势下的居委会工作为主线,描写了发生在桂香街居民生活中的一系列鲜活故事,表现了基层居委会干部真实朴素的一面。能干又热心的下岗女工林又红不甘终日枯坐家中,主动挑起街道居委会主任的重担,带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小陈投入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照顾孤寡无依的老人,化解邻里间的纠纷,冷静处置突发事件,机智地与破坏社会安定的坏分子周旋斗争。

内容推荐

范小青著的《桂香街(范小青小说典藏)/长篇都市系列》以新形势下的居委会工作为主线,抒写了发生在桂香街居民生活中的一系列鲜活故事,表现了基层居委会干部真实朴素的一面:外企“金领”主动挑起街道居委会主任的重担,带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小陈投入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看顾孤寡无依的老人,化解邻里间的纠纷,冷静处置突发事件,机智地与破坏社会安定的坏分子周旋斗争。本书已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重大现实题材创作专项作品。

目录

引子

一林又红与江重阳

二厨房及生活的细节

三蒋主任是谁?

四一场闹剧

五买菜

六消失的凉皮

七又是蒋主任

八病故

九阴魂不散的蒋主任

十突发的凶案

十一水落石出

十二林主任与林不主任

十三小妖精

十四江重阳回来了

十五小吃街

十六林又红的梦

十七新来的“将军”

十八桂香街的未来

十九扩建居委会

二十暴雨之前

二十一低保

二十二牛肉风波

二十三初恋咖啡馆

二十四举报

二十五潘师傅的桂花糕

二十六“桂香四溢”

二十七真相大白

尾声

试读章节

林又红立刻嘲笑不已:“哼哼哼,南书房?南书房在哪里呢?还有北书房、东书房、西书房呢吧!”

其实“南书房行走”是古代的一个官名,并不是指某人家有南书房,更不是指家里人在南书房里走来走去,可是林又红哪里知道,连江重阳也不知道。他能听懂人话那时候,父母亲都在乡下种地呢,言语谈吐之中,完全是乡下人的口气,今年做了多少工分,能够分到多少口粮之类。等到全家回了城,老宅早已经破旧不堪,并且挤进了几十户人家,被分割得面目全非。潘红旗虽然身为老宅的女儿,却根本就没有回得进去。

还没等江重阳长大成人,还没等江重阳懂得什么叫乡愁,什么叫旧居,桂树园已经从这个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市改造的大高潮掀起来了,桂树园因其位置而首当其冲被拆,拆除后在原址上建起了南州最早的商业大楼——南州第一百货商场。潘宅里的那两棵桂树,又移栽了一次,挪到了桂香街附近的街心公园,茂盛依旧,桂香依然。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江重阳和桂树园是没有关系的,很长时间里,他甚至都不知道母亲家曾经有那么一座老宅院,曾经有那两棵桂树。

我们可以为他设想的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六岁那年,刚刚回城的父母亲,带着他来过老宅。他们在老宅门口朝老宅里边张望,但是他们没有进得去,那时的老宅已经不属于潘家。

可是六岁的记忆,江重阳没有保留下来。所以,到底有没有看过那座曾经的老宅,江重阳是无法确定的。

只是在后来的漫长的时日中,从母亲口中,江重阳点点滴滴地听到一些有关老宅的信息,比如那两棵桂树,比如“南书房行走”这样的说法。关于南书房,江重阳的想法自然和林又红是一样的,以为南书房就是桂树园里的一问书房,而且一定很大,要说行走,但凡小一点的书房,你无论如何也行走不起来的。

江重阳在和林又红的战斗中,理屈词穷了,竟然把从来不曾存在于他生活中的南书房也抬了出来,再一次遭到林又红的嘲笑。江重阳急中生智,想到一句老话,赶紧又强调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林又红伶牙俐齿,快速反应:“饿死的骆驼绝不如一匹活马,更何况,江重阳,你搞清楚了,你手里可没有饿死的骆驼,你那骆驼连骨架连血肉连皮毛都不存在了,你竟然想着拿一个‘不存在’换一匹活马,做梦吧你。”

他们的争执完全是无意义的,和他们的恋爱也已经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两个人的个性都那么执拗,都不肯服输,结果话题扯得那么无聊,活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马,越跑越远了。

他们的同学,都在旁边偷笑,瞧这俩人,把无趣当爱情,把无聊当认真,真是服了他们。  也有的同学,从他们身上警醒着自己的言行。

还有的同学,心怀鬼胎,小心观察,等待时机。

历来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江重阳和林又红乐此不疲,继续战斗。

现在江重阳换了一种方式,以退为攻:“林又红,你就不能让着我点,我好歹是个大男人。”

P6-7

序言

不经意间回头一看,许多年来,写下了许多和城市有关的小说,长篇小说就有好些部,尤其是直接以“城市”命名的长篇小说就有四部,再看这四部小说的出版时间,都靠得比较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一世初那几年中创作的,*早的《城市民谣》出版于1997年,然后是2001年的《城市片断》,还有分别是2003年和2004年的《城市之光》和《城市表情》,包括稍后一点的《女同志》,是2005年出版的,只和《城市表情》差了一年。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那一个阶段,可能是对城市题材着了迷,有一点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因为除了长篇小说,应该还有更多的中短篇小说。如此密集地抒写城市,肯定是因为“城市”太有写头了。

虽然我也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尤其是在少年到青年转变的时期,我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记,但毕竟,我的绝大部分的生活痕迹是在城市的,我摆脱不了城市给予我的一切,我逃脱不了抒写城市的欲望的控制。

在城市生活中,我始终是在底层的,我的目光也始终是落在底层的。我的城市小说,多半反映的是城市底层人民和普通老百姓,比如《城市民谣》就是写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的人生;《城市之光》其实是个擦边球,写的是一个农民在城市的遭遇,是一个悲剧,暗示着农民很难真正地彻底地融入城市。

在城市生活中,有一个巨大的事情是谁也回避不了的,那就是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震惊几乎是惊天动地的。

那时候,我内心有一种不得不写、不吐不快的感受,于是就开始了城市建设题材的写作。先写了稍有纪实性并且带有实验性的长篇小说《城市片断》。写完以后,出版时出版社也给予了鼓励,但自己总觉得没有写够,写得不过瘾。因为这个题材实在是太过庞大,内容太过丰富。于是,后来又写了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这一次写得比较痛快了。是不是可以说,《城市片断》是《城市表情》的准备?或者,《城市表情》是《城市片断》的故事版?反正这两个小说是可以成为互补的。

接下来就是《女同志》了。这是一部写机关女干部,或者换个说法叫职场女白领的小说。城市生活中始终存在并且布满了一个词,就是机关。写城市题材的作品,也同样逃不开机关这个陷阱。所以,《女同志》与其说是写了机关的女干部,不如说写的是城市的一个特殊地带。

这六部作品中,唯有《桂香街》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是*出版的。它又回到了城市底层——街道、居委会、普通居民。《桂香街》的写作,和我的其他小说的创作有所不同,这是一次带着题材去采访,确定主题才构思的写作。然而这一次的写作,我依然感觉风生水起,让我欲罢不能。作品中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生活中的居委会干部时常在我的眼前和脑海中冒出来,她们的付出,她们的委屈,甚至是她们的眼泪,推动着我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写作状态始终是顺畅的、跃动的。

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替,许多事情都渐渐忘记了,许多人也渐渐地忘记了,包括自己创造的许多人物,在内心也淡去了许多,幸好有这一次的重新结集出版,让我再次想起了他们:钱梅子、田二伏、谢北方、秦重天、万丽、林又红,看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倍感亲切,倍觉温馨。

谢谢安徽文艺出版社给了我这次机会。

范小青

2018年1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