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新著的《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是一本南怀瑾大师关于人生的智慧体验与感悟的书。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大师为爱情、名利、幸福等“疑难杂症”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
修养在于修心,涵养在涵心。
| 书名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陈玉新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玉新著的《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是一本南怀瑾大师关于人生的智慧体验与感悟的书。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大师为爱情、名利、幸福等“疑难杂症”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 修养在于修心,涵养在涵心。 内容推荐 陈玉新著的《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目录 第一章 痛到肠断能耐得过 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 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 烦恼深无底,琐事多无边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人生最高境界是无欲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第二章 事到纷乱能理得清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不迁怒,不贰过 得意莫放纵,月过满则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利交友,利穷则人散 一任闲言起,稳坐钓鱼船 无心无罪,糊涂一场 第三章 苦到舌根能吃得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避蛮瘴之苦,才得非凡人生 虽有在陈之厄,仍要安贫乐道 苦中作乐,忍辱待变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酸甜苦辣全都有,成住坏空亦不休 看透一切生死离别苦 第四章 急到燃眉能定得住 戒急戒躁,事缓则圆 事欲速则不达,心越急事越艰 给人生一个喘息,给生命一个缓冲 克制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韬光养晦,一鸣惊人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自伞自度,自禅自修 第五章 困到绝望能行得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山不转水转,境不转心转 万事无决绝,人生无绝路 不求畅通无阻,求之寸步难行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智者不惑,行者无疆 第六章 痛到肠断能丢得开 净空内心,丢掉痛苦 丢弃心魔,完善自己 接受痛苦,铁在淬炼中变精钢 丢弃过去,方得自在 感恩痛苦,它让我们更加强大 读懂生命之重,才能淡看得失之轻 第七章 屈到气苦能受得起 大智若愚,吃亏是福 受人之辱,无动于色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能屈能伸,潜遁巧变 谦和忍辱,得饶人处且饶人 顺其自然,乐天知命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八章 恨到切齿能消得散 善恶只一念之间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拔除心中贼,降伏心中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超越憎恨是无争 第九章 活到惬意能享得了 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用平常心,做平常人 做平常事,得异常福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种善因,得善果 和气致祥,惬意的生活不较真 第十章 话到唇边能停得下 嘴上不争锋,话多不如少 话说嘴边留三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 逢人添岁,见货增财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第十一章 财到眼前能看得淡 不为物所诱,不为利所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穷而不愁,潦而不倒 冷淡生涯,忧道不忧贫 私财非快乐,无愧最安心 利欲熏心,失掉自身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第十二章 情到深处能留得住 且爱且敬,孝顺父母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花无百日红,珍惜眼前人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 家和万事兴,齐家以感恩为先 人生如白驹过隙,感恩才造就永恒 试读章节 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 乾隆二十七年,有一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他因为生了一场大病而感悟到世事无常,因而立志出家为僧。在病愈一年之后,他在京郊岫云寺恒实法师处受了具足戒。此后,他昼夜研修、精求佛法的奥义,终于领悟到佛法的精髓,继而创作了《一声佛号一声心》,这个年轻的法师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彻悟大师。 在彻悟大师的《一声佛号一声心》中有这样一句:“长叹尘情世态薄,人心难似莲心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尘世间人情世故纷繁复杂,因此一个人很难保持清澈的心灵。 几乎在每一个时代,人们都要叹息世事的纷扰,感慨红尘的羁绊。红尘多故事,人生悲喜不定,有些人深陷欲望之中苦苦挣扎却得不到解脱,有些人在浮躁之中几多挣扎却不能清净。放眼望去,在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谁还会有“白荷碧水听蛙鸣,不问炎凉月独明”的清闲心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逼至“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欲望苦苦求而不得,心境想放却又放不下。因此说,人之所以为世事感到烦心,并不是因为这世态有多么凉薄,人心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我们都太过执着。对名声执迷不悟,对权势执迷不悟,对一切身外之物执迷不悟,这些都是烦恼的真正来源。 对于J质啮的本源,南怀瑾大师曾这样说道: 烦恼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死了,“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罪恶,对自己心理污染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因烦恼连带发生的行为,变成了后天的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它。我们每个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烦恼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又对我们的人生造成如此的伤害,那么我们自然要将其消灭。然而,世人如何才能从凡尘中走出,忍得住心乱,消得了烦恼呢?南怀瑾大师告诉我们,只要将自己的内心放空就可以了。 南怀瑾大师在对《达摩多罗禅经》讲解时曾提到过一些修禅的法门,他这样说道: 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心里动念都很清楚。观心法门,每一个思想念头,不欢迎他来,也不拒绝他来,来了就来了,过去就过去了,慢慢生出无比清净的喜悦。那么呼吸和心境都定住了,随时在定的境界。定了以后此心得解脱,烦恼分别不起了。这个时候身心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烦恼。 解脱烦恼,就是让心不被杂念所扰,这并不是说人本身不沾染俗世,人生活在俗世之中,不沾染俗世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人可以做到心不为俗世所动。物质也罢、名利也罢、金钱财富也罢,只要人心不起欲望,烦恼自然无处着身;失败也罢、成功也罢、悲欢离合也罢,只要人心不随外物而喜忧,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人世间就像充满淤泥的荷塘,而我们的内心则应该像蓬花。淤泥虽脏,但是它却为荷花带去了全部的养分,莲花的根深深扎在淤泥之中,但是它却能够从中得到生命的养料。我们身在的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也是如此,当你抱怨身边人辱你骂你、欺你诈你的时候,当你抱怨世事的不如意的时候,当你为自己的悲伤、沮丧怨天尤人的时候,其实你也正从这些负面的人生中吸取着生存的力量。 因此,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人生的种种不如意而烦恼。尘世的百态如过眼的云烟,只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永远的安宁。 当然,有烦恼也不全是坏事。禅法上有句话叫“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烦恼是人性的根本,正是因为我们内心有烦恼,所以才有了来到这世间修行的机会。没烦恼的众生是诸佛,有烦恼的众生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凡人都是因为对生命之存在的本质洞悉得还不够清楚,所以才需要在烦恼中修行。 所以,我们还得感谢烦恼,因为对禅法的彻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烦恼中转化而来的。这世间的万千烦恼促使我们在修行中解脱,在烦恼中体味到什么是幸福,所以,烦恼就是我们修行的最佳资粮,也是我们内心幸福的见证者。我们只有在烦恼中静下心来,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幸福。 P2-4 序言 1918年,一代奇才兼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浙江乐清柳市诞生。南怀瑾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代他便开始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了十几岁的时候,除了精研儒家“四书五经”之外,南怀瑾已经开始涉猎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与此同时他还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多年的寒窗苦读不仅使得南怀瑾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而且还使得他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思考人生。 也许正是因为书读多了的缘故,他不再愿意局促在家乡那个小小的地方过平淡的生活,他要出去闯天下,要将自己置于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南怀瑾从小就对武术情有独钟,青年时候的南怀瑾对剑道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浙江有一所公费的国术学校,听闻这一好消息,他更是坚定了要出去闯荡的决心。 很快,南怀瑾就毅然辞亲远游,只身前往四川,遍历名山大川,访求当时众多的岩穴高隐之士。南怀瑾的这一生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是在四川度过的,并在这里结识了不少的得道高僧。 南怀瑾虚心求教,几年时间便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与此同时对禅学的认识也渐渐深入起来。后来,他还在峨眉山峰顶的大坪寺内潜心闭关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他穿上僧衣,斋戒素食,在青灯旁日夜苦读经书。他不仅苦读了几千卷佛家经典,而且还批阅了《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寺内的三年苦读令南怀瑾收获颇丰,从此,也便开启了他穷其一生的悟道之路。 此后,南怀瑾开始应邀到各处讲学,舌耕笔耘收入渐丰。他的一生都在致力讲说中华文化,讲学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儒、释、道三家之外,甚至还会牵扯到中国文化大系、历代谋略学、中华医药、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企业管理,以及诗词、书画、星相、卜易之学等。也正是因为南怀瑾如此博学,所以前来听其讲课的人也是不计其数。在南老师的课堂上,不乏一些名流学者,讲堂内外,均人满为患。南先生的学生遍及各地,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大学、家里、军队,甚至是国民党的中央党部都留下了他不少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南怀瑾,不仅名满中国,更是声誉天下。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等一些国外的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和好学之士都纷纷慕名而至,不远万里到南怀瑾的家中拜访、学习。 1985年盛夏,当时已经声名远播的南怀瑾应邀赴美,最后还在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后来还成立了弗吉尼亚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在南怀瑾的努力之下,东西方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交融,中华学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弘扬。 南怀瑾是被很多人所尊崇的一代南师,他不管是讲课还是为人,都十分地幽默风趣。尽管他的一生坎坷颇多,但自中年时期,他总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不为世间的烦扰所困。 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南怀瑾就像一位普通的朋友,他总是用最直白的话语将禅法上最精妙的智慧娓娓道来,从不声色俱厉地教训弟子,更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在学生的眼中,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是智慧的化身。 南怀瑾一生不食烟酒,素食清茶,一切都以简单质朴为务,生活是如此,心境亦是如此。他淡泊名利、宁静超脱,总是以一位仁慈长者的姿态关心着身边的一切。他既是仙佛中人,同时又是一位学富五车、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南怀瑾不仅用他的声音为我们讲述他所悟出的人生智慧,也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人生禅学课。本书从普遍困扰着人们的十二大人生问题着手,以南怀瑾的人生禅学为思想支撑,从南怀瑾的视角审视世间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力求让读者在阅读时如身临南师课堂,对南师的思想智慧了然于胸,得到最深刻的感悟。 不管你是学佛之人,还是求道之士;不管你正在遭受事业失败的打击,还是备受爱恨的折磨;不管你是想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还是想掌控时常愤怒的情绪,相信这本《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会成为你的导师,为你答疑解惑。我们会遵循南师的人生感悟,带领你重走南师九万里悟道之路,最终领你进入独属于自己的诗酒田园之地,脱离人生愁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