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家长难免唠叨,说的太多,自己烦恼,孩子也不愿意听,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不唠叨,把孩子教育好。只说一遍,孩子就可以记住,就是《日本妈妈的正能量亲密教养课》这本书要帮助您达成的目标。日本妈妈山崎房一教你如何告别唠叨,让孩子愿意听你说的话。
| 书名 | 日本妈妈的正能量亲密教养课(2-18岁孩子家长适读) |
| 分类 | |
| 作者 | (日)山崎房一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面对孩子,家长难免唠叨,说的太多,自己烦恼,孩子也不愿意听,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不唠叨,把孩子教育好。只说一遍,孩子就可以记住,就是《日本妈妈的正能量亲密教养课》这本书要帮助您达成的目标。日本妈妈山崎房一教你如何告别唠叨,让孩子愿意听你说的话。 内容推荐 您是孩子的好朋友吗? 和孩子交流时,您是否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且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您是否曾用“母爱”绑架孩子,甚至伤害孩子,而浑然不自知呢? 您在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时,是否了解“别人家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 各位妈妈,如果您的回答是否定的,或是不知该如何回答,那么您和自己孩子的关系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山崎房一编著这本《日本妈妈的正能量亲密教养课》的目的就是帮助您真正理解“母爱”的涵义,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内心,使自己成为孩子最贴心的人,进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能让您和孩子更加亲密,获得满满正能量,成为朋友,共同成长。 目录 第一章 孩子期盼妈妈的“友谊” 1.了解情感是育儿的基础 母爱对三岁以上的孩子有害?! 唠叨是孩子自立的克星 本能的母爱不是爱,只是“本能的牵绊” 2.从“本能的爱”到“情感的爱”,再到“理性的爱” 为人父母不是“爱的证明” 藏在心中的爱等于没有爱 3.为什么父母越“体谅”孩子,孩子越容易独立呢 爱的三重奏 父母的冷淡会引发孩子严重的亲情饥渴 消除孩子“爱的情结”的三句箴言 4.同情心和友情能够培养孩子的勇气 爱或许是不存在的 同情心和友情能够培养孩子的勇气 5.孩子期盼获得父母肯定的评价 让孩子引以为豪的父母,是认可孩子的父母 没有自信的孩子会讨厌自己 6.家庭教育是“育儿”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父母很容易低估孩子 如何增加孩子的自信 第二章 妈妈要给真实的自己满分 1.不能做自己主人的孩子 B君受欢迎的秘密 孩子内心的不安是母亲引起的 被假冒的亲情束缚的孩子们 2.折磨孩子的“劫机症候群” 唠叨教育的现世报 用友情缔结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A君的成绩会下滑 3.剥夺孩子的自由算是教育吗 泯灭孩子无限潜能的妈妈 “自我肯定”让孩子自信地走进学校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是快乐的源泉 内心无法通过外在的成绩而满足 4.变成孩子敌人的母亲 同情心激发孩子的勇气 不留情面的妈妈 5.给孩子和自己都打满分 正确和失误,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让人丧失自信的罪恶意识和孤独感 6.孩子的“罪恶意识”和“孤独感”都来源于母亲 妈妈不要将自己的烦恼传递给孩子 给自己打满分,一切事态都有了好转 7.人只有被宽恕才能重新开始 忘掉过去,回归白纸 一切从擦掉叉号开始吧 第三章 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 1.从心情入手理解孩子的任性和自私 爱是治愈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和悲伤的良药 自我的再统一 2.消除孤独感需要与他人建立信赖关系 自我再统一的矛盾 信赖关系是从理解对方开始的 3.孩子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妈妈内心不安定 内心不安的根源 父母对孩子来说是绝对的存在 4.亲情中掺杂“攀比”“条件”是禁忌 绝对的信赖让内心感到安稳 人人都期盼存在绝对的事物 对自己的绝对信赖 5.克服了恐惧的孩子,会爱上学习 接受真实的自己 厌恶学习的理由是压力 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 结束语 试读章节 1、了解情感是育儿的基础 每当有育儿烦恼的妈妈来向我咨询时,我都会问她们一个问题:“你是儿子(女儿)的好朋友吗?” 她们无一例外对我的问题感到很吃惊,随即摇摇头。 她们之所以来找我都是因为“孩子一点也不听话”或“孩子的表现与自己期望的不符”。也就是说,这些妈妈们只是想让孩子单方面地服从命令,“想让孩子听话”,根本没有想过与孩子建立对等的友谊关系。甚至还有母亲瞪大眼睛惊奇地反问我:“友谊?老师,他是我的孩子呀!”在她们看来,母子之间根本不需要友谊。 遇到这样的母亲,我就需要和她们细细谈论下面这个问题,揪出破坏她们母子关系的“罪犯”来。 母爱对三岁以上的孩子有害?! 没错,“它”就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如果不尽快除掉这个障碍,它将横亘在育儿的道路上,阻碍母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妈妈认为“它”才是维系母子关系不可取代的重要因素。 “它”的名字就是母爱。 您是感到十分意外,还是感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母爱与爱是不同的。爱是人的正常情感,而母爱是一种本能。 很多母亲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她们的育儿之路无比纠结和痛苦,最终累了自己、苦了孩子。 如果意识到母爱本能与爱的差异,那么挡在育儿路上那巨石般的障碍就会骨碌骨碌滚落谷底,彻底地从我们眼前消失。母子关系应该基于超越本能的母爱。 去掉了母爱本能的外衣,妈妈就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更加清醒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小宠物”,而是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人。 这样妈妈们就能明白,“母子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母子关系的不是“本能的母爱”,而是“友谊”。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的不是本能的爱,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体谅。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正是本书的主题。亲子关系中去除了本能的母爱,就会变成友情关系。因此,只有当“喜欢”“讨厌”成为育儿的主题时,友情才能在“喜欢”的基础上发芽。 对于孩子来说,本能的母爱不是爱,而是举着母爱大旗的专制。孩子因为讨厌妈妈,所以不听妈妈的话。当他们开始懂事,已经不会轻易屈服于母爱了。 朋友和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喜欢、讨厌等情感、彼此间的体谅,以及为维护关系而做出的努力,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需要友好、关爱、同情这些温暖的情感来支撑的。如果没有这些温情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将是一片黑暗。 如果心中充满了愤怒、不服、憎恶,又怎么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在妈妈心理学教室上课的妈妈们的听课心得。 P3-5 序言 与父母成为朋友,孩子就会变得勇敢。 距离上一次与妻子单独外出旅行已经有好几年了,最近我们终于又有机会一起出行,目的地是位于日本东北的仙台,仙台电视台邀请我与评论家草柳大岁先生进行一个访谈。虽然我经常游走于全国各地进行演讲,但去仙台还是第一次。并且此次是在电视上进行访谈,与以前的演讲旅行相比,我的心情稍微有些紧张。 看到我与往常不同的心神不安的样子,妻子故意说道:“太好了,我一直想去松岛玩。”说完,她小声念起芭蕉的俳句来,“松岛呀,啊松岛呀,松岛呀”,这俳句呈现出松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优美景色。 体会到妻子的良苦用心,我说道:“那我们一起去吧。” 就这样,我俩乘上了开往东北的新干线,向仙台出发了。 一想到结束电视台的工作后,可以和妻子一起游览松岛,我不由地兴奋起来。车窗外风景如画,车上的便当味道鲜美,天空万里无云,这次愉快的旅行拉开了序幕。 吃完盒饭后我不知不觉地竟进入了梦乡。一个孩子啪啪的脚步声把我从梦中叫醒。 “安静一点!” 其实把我从舒适的睡眠中吵醒的不是孩子的脚步声,而是随后传来的妈妈那严厉的训斥声。 那妈妈如同阎罗般瞪着孩子,生气的训斥道:“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 我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这个妈妈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有这么大的怒气呢? 车窗外,依然阳光明媚,满眼都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列车像风一样疾驰在其中。 但是这位母亲完全无视窗外的如画风景,只是像对待罪犯一般瞪着自己的孩子。 阎罗——是的!这位妈妈的脸,就如同地狱中审问罪犯的阎罗一样可怕。被这样瞪着,别说是孩子,连我这个大人也觉得心惊胆战。 看到这样一张脸,我的心情立刻一落千丈。 不仅是我,旁边所有的人看到这样一张凶神恶煞般的面孔,心情都会变得糟糕吧。为了躲避这张凶恶面孔,我只能无奈地关上心门,把自己封闭起来。 人之所以会变得不幸,就是因为生活里缺少善意。缺少善意的地方,就只有孤独和失望。 如此一来,事事都会不顺。不仅心情不畅,人也会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相反,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笑脸呢?我们会变得勇气十足,觉得人生快乐无比。 笑脸与怒脸,在此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果然不出所料,那个被妈妈训斥的孩子独自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窗外,脸上写满了“我不高兴”。 那位妈妈在训斥了孩子之后,心情好像也非常糟糕。 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以前“妈妈心理学课堂”的一个场景。 讲座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们几乎都像是马戏团的驯兽师似的,横眉竖眼,表情非常严肃,她们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严厉。但是随着讲座接近尾声,她们的表情变得越来越柔和。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必须是朋友关系。”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妈妈们突然都变得笑容满面,和蔼起来。 讲座结束后,所有妈妈都变成了温柔的美女,表情非常柔和。当她们知道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是“友情”时,对孩子和自己的那些焦虑、不安和不满等负面情绪都一扫而空。 为什么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能够让妈妈们的面部表情轻松起来呢?在本书中您将解开这其中的秘密。 如果用“友谊”来构筑母子关系,孩子也会拥有无限勇气。 友谊和勇气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些疑问稍后将在本书进行详细讲解。 在此我想再强调一遍:教育孩子的过程如果缺少友谊和勇气,必将导致亲子关系不睦,双方无比痛苦。 这次旅行,我在游乐场、饭店以及列车中碰到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他们的表现屡屡让我失望。到处都是心情糟糕的母亲和无精打采的孩子,最终也没碰到一对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母子。他们之间没有友谊,有的只是冷淡。没有笑容的母子,是不幸的母子。 母亲给孩子一份友谊,孩子还您一份勇气。就让全新的母子关系从这里开始,向孩子们展现出你们的笑容吧。 如果您只是阅读本书,那将毫无意义。教育孩子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孩子勇气。当孩子获得勇气茁壮成长时,送给他们温暖的鼓励吧。 山崎房一 后记 我在整理原稿的时候,脑子里一直萦绕着某个科学画面,这个画面时不时地侵占我思考教育真谛的大脑。进化、基因、人类历史等就如同仰望夜空繁星一般,让人无法捉摸。 教育本身也蕴含着如同宇宙般浩瀚的真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人的内心藏有不亚于宇宙之谜的巨大真理,教育其实是把人类的可能性挖掘出来的过程。 每当思考这个问题,我都非常严肃认真。如果仅靠一些粗浅的知识来教育孩子的话,那么必将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 我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经常陷入科学空想的原因就在此。 比如说基因。基因中储存的信息,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的。我们就是遵循基因上的组合信息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值得惊叹的事啊。与自然的这种巧妙组合相比,人的智慧是非常渺小的。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人类,这被自然界创造出来的伟大生命。不管人的智力如何发达,现代科学制造出来的机器人的能力都抵不上人类能力的几万分之一。而如果与亲子之间复杂的情感问题相比的话,通过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如同一颗微尘。 我终于完成了一本育儿方面的著作,但是这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育儿才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坦白地说,我一直在这种想法下,不断地与原稿进行博弈。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够淋漓尽致地把——人只有获得别人的肯定后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可能性——这样的育儿理念表达出来。 生物就是通过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过程得以延续生存。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通过模仿父母获得了顽强的生存能力。我们不仅从父母那里继承了遗传基因,还继承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是爱的语言、爱的行动,也就是“自我肯定”,这也是我在本书中想要阐述的主要观点。 在没有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的地方,是不存在真正的教育的。 我倾情撰写的《卸下心灵的包袱》和《鼓励,孩子成长的助力》两本书皆由PHP研究所出版,在此一并向大家推荐。 最后,向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尽心尽力,不断提出宝贵意见,并耐心鼓舞我的PHP研究所的宇佐美明美女士表示真挚的感谢。 山崎房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