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中最相思(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孔明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人生如年

吃年饭,看春晚,年年复年年,已没有悬念。醉生梦死了,一年到头了;鞭炮齐鸣了,一年开始了。睡个囫囵觉,日照高楼了;吃着轱辘饭,一天打发了。过年是睡年呢,吃了睡;过年是吃年呢,睡了吃;过年是熬年呢,熬夜玩,熬夜谝;过年是聚年呢,聚而散,散而聚。年轮是车轮,转一圈是初一,转两圈是初二,转过七圈,人疲了、倦了,没有食欲了,年假该满了。一年的积蓄,几天的享受;一年的忙奔,几天的潇洒。图个喜庆,图个团圆,图个吃喝玩乐醉。你祝福我,我祝福你,祝福不出门,手机传短信。零发是“特供”,群发是“公关”。不知道谁发给谁的,只知道是批发来的。轱辘话,调皮话,吉祥话,加上不是废话的废话。废话也是话,不笑纳,就一笑置之吧。图乐呢,就寻乐和;讨口彩,先发口彩。亲朋好友,三教九流;富有富折腾,穷有穷讲究。想见的,总算是见着了;不想见的,见了就见了;该见的,那就见见吧;未见的,那就随缘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要受社会关系的束缚。国有国风,民有民俗,变的是顶上头发,不变的是脚下古土;变的是衣食住行,不变的是风土人情。生活在中国,不走动是不行的,走动不带礼是失礼,所以拜年就是送礼上门。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品就像串门,走街串巷,东家进,西家出,变换着主人,“阅尽人间春色”了。有心人就做记号,果然送出去的礼品又转回来了。出发点即终点,幽默又妙哉。礼品有轻重,轻重用心称。诚心,良心,爱心,苦心,都是秤砣,揣在各自的胸腔里。人心是肉长的,越是亲近,礼品越实惠;人心是势利的,越是用得着,礼品越贵重;人心是隔肚皮的,越是不情愿,礼品越要讲究牌子、包装、体面。礼品包括礼金,也包括购物卡。怪很,钱装进红包了,好像就不是钱了;钱变成了购物卡,也好像与钱绝缘了。有人说,年假就是“假”。细思量:一半是真,一半是假;至少是:真里有假,假里有真;但毕竟:这个假,不似那个假。年假就是度假,很多人就是这样“度”过来的。

年假是没有了,年气还没有消退。收假一大早,领导挨门拜年,其实是收心呢。但顶多收一半,另一半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约定俗成了,习以为常了。年一直要过到元宵节。月圆了,团圆的日子却“完”了。“完”了要离家,离家等于离开“家”上头那个宝盖几了,那不就是“元”了?“宵”也有意味。宝盖儿下,小月是半月,半月十五天,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一家人最后一顿过年饭,不免要叹年快,不免伤离别。元宵夜实际上是灯之夜,比灯是比红火,猜灯谜是猜人生。灯是警示,也是预示,奔向光明,才会有光明前程。灯火阑珊了,新年真是留不住了。留不住的还有人。丢不下孩子的丢下了,舍不得家的舍下了。父母送别,送的不是别,是下一个年夜饭的期盼;朋友送别,送的也不是别,是下一个年聚会的承诺。春运是潮水,归来是涨潮,潮涌千家万户;回去是退潮,潮退四面八方。工作稳定的,赶着销假呀;工作摇摆的,惦着活动呀;工作丢掉了,忙着应聘呀。人生如旅行,动荡是宿命。奔波的是打工族,流浪的是失业族,寻工作的是学生族。人生是把锁,钥匙被命运管着,开不开锁,何时开锁,能否开锁,天知地知神鬼知,唯独自己一无所知。就瞎碰呗,碰头彩了富贵,碰得头上挂彩了自认倒霉。人走运了,拾一张彩票都能中大奖;人不走运,被金砖绊倒了还诅咒天不长眼睛。唉……

这一“唉”,年轮如风轮,转得更欢了!昨日还在飘雪花,今天竟满眼尽是迎春花;早上“黄四娘家花满枝”,黄昏却已“桃花乱落如红雨”。已记不得农历了,却是清明节了;还未顾上春游呢,竟是端午节了;老想去莲湖看荷花,去了,连荷叶都败了。天凉好个秋,过中秋节了;秋高宜登高,登高又重阳。秋好,偏好景不长;秋风扫落叶,倒把秋天扫走了。霜染丹枫寒林瘦,冰封绿水飞流白。只觉北风吹,未见雪花飘,怎么要过元旦了?元旦是个年引,往后人人都有个惦记了。媒体关心春运了,打工客预订车票了。超市里人气渐旺了,货架上“物流”渐快了,日用品悄悄涨价了。上班族上班不准点了,不上班的排队赶早市了,冷清的街边摊贩忽然红火了,滞销的土特产忽然畅销了。春运如春潮,潮来不可挡。千里冰封,封不住游子归程;万里雪飘,“飘”来了车水马龙。人像极了候鸟,天有约,人守约,归心是铁心,雷打不动的。南来的,北往的,东去的,西归的,都在路上,都在车上,都在车站码头上。去处不同,却是殊途同归,九九归一。一是一年的结束,一是一年的开始。一是除夕,一是初一。于是吃年饭,看春晚,一年从头来;又醉生梦死了,又鞭炮齐鸣了。一年像梦,似曾相识;人生如年,周而复始。

P3-6

后记

坐家

写了几篇文章,就常常被人介绍为“作家”。说心里话,我倒喜欢被人理解为“坐家”。不,不是谦虚;当然,也不是矫情。何谓“坐家”,且听我道来。

我是学生出身。毛泽东说:“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别样”并没有学多少,“以学为主”倒名副其实。上课,自习,读书,都得坐着。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四年级毕业,凡十三年半,都“以学为主”了,也就是以“坐”为主了。总不能自诩“学家”吧?自称“坐家”,心安理得也。

步出校门后,所谓走进社会,其实未必真“走进”了,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在社会的边上,“走”的时候少,“坐”的时候多。或问:“却是为何?”答日:“职业使然也!”已经工作三十一年,从未离开编辑岗位。编辑的职责或者说“神圣使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刚当编辑,还真不理解这句话。编辑当久了,身体力行了,有心得体会了,就真以“为他人做嫁衣裳”自许、自诩、自命不凡了。“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坐着做的。上班一整天,从早坐到晚。春夏秋冬轮回。坐是常态,坐着是工作,屁股不挨椅子那才是晃荡,玩忽职守。一年又一年,年年如坐禅,可不就是“坐家”么?职业编辑的职业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等等,都与坐有关。如果晒屁股,男的、女的,屁股上长茧的多半是“坐家”。谓予不信,可以查验,反正我的屁股就有茧,至少证明“坐家”之自谓,并非自吹自擂也!

编辑是正业,我还有副业,就算业余爱好吧,那就是写作。其实编辑是否坐着,多半靠自律,习惯成自然。立着看稿子,不行吗?写作呢,则必须坐着。说白了,想当“作家”,首先得当“坐家”,坐得住冷板凳。如果整天一门心思想着“采风”呀,“笔会”呀,“研讨”呀,“沙龙”呀,“坐台”呀,登台“亮相”或者“表演”呀,与名家或者粉丝合影呀,往镜头前蹭着展示尊容呀,那当然另当别论了。不是所有的“作家”都甘愿坐冷板凳的,所以不是所有“作家”都算得是“坐家”。一些“作家”,人家就是社会活动家嘛!至于区区在下,就不谦逊了,自领“坐家”可也。我,孔明先生,当之无愧的“坐家”也!

正业和副业之外呢,还有一“癖”,或者一“好”,也算得一“业”——副业里的副业,那就是读书。当编辑,不读书行吗?搞写作,不读书行吗?蚕要吐丝,得先食桑枳;蜂要酿蜜,得先采花粉。蚕丝是真丝,蜂蜜是天然蜜,好东东确乎好,可来之不易。蚕食不易,工蜂辛苦,都是可想而知的。读书,美其名日“雅好”,或谓“乐在其中”,然而长年累月如此,也等于坐冷板凳,是否“不易”呢?是否“乐在其中”一如“恋爱”呢?真读书人甘苦自知,不足与外人道也!  不坐可乎?只要与文字为伍、为友,不坐不行。坐得住,坐得稳,坐无怨言,坐白了头发,非“坐家”而谁?世间一些人,譬如“坐家”,就是“坐”来了。甚至可以说,“坐”是宿命。此“坐”也,体力劳动者或生羡慕,这可以理解;非体力劳动者,若有人羡慕,多半是想当然耳!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却是为何?成语“席地而坐”的“坐”可加深理解这句话。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即此“坐”之本义也。这样“坐”着,一时三刻尚可,一天到晚试试看!一年到头,岁岁年年,坐犹如此,那啥滋味,真不用想象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这样那样的优越感,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适得其反,不是吗?古往今来,最好的职业我不说,各人都心知肚明吧。我嘛,编辑为业,写作为好,读书为乐,此“坐家”之本分也。不生非分之想,便安分守己吧。当个“坐家”其实也不错,总比体力、苦力从业者轻省吧!想来,这也算得上天眷顾,唯有感恩了。既然是坐家,还是别辜负了上天美意吧!

目录

生命的禅

人生如年

母爱

父爱

不思回报

爱友

惦记

礼佛

入定

着相

人生的保险

丰满

初心

低处

误解

认真

老朋友之“老”

猫的爱情

爱,不爱

走开就是爱

书中最相思

读书的地方

读“禁书”

书房

谁培养了李白杜甫?

曹雪芹的“痴”

永远的绝唱

读张煦致张之洞书

走路

日子

美言

颂文与美人

难得糊涂

名位

时间

走夏呓语

荷之美

秋感

雪思

年来了

人生如梦

别人眼里的幸福

情难说

吃啥好

世界末日

向后转,向前看

人生,如此而已

胸中日月常新美

坐家(代跋)

序言

一孔之见

我以编辑为职业,以写作为消遣,以读书为余乐。平日时间琐碎,喜欢写些鸡零狗碎,姑且聊以自慰。我的为文之道就八个字:“有感而发,一孔之见。”

何谓“有感而发”?我写文章,或有理性思考,却靠感性冲动,无此,我宁愿读书。读书、做事、交友,或者游山玩水,忽然来了灵感,哪怕是念头一闪,也不放过,立即存储脑海,以备为文之用。好在心颇宁静,有如林拥一潭清澈,风吹便生波澜,波澜便是灵感。故此文章写了不少,倒也一脉相承。此脉者,文脉者也。我之文脉,就是写我见、我感、我想、我爱、我说。这个我不是大我,是小我,是姓张名孔明的这个“我”。小我小见,故日“一孔之见”。

凡我文字,必是“一孔之见”。我就是我,一路走来,一路风景,一路阅历,一路感慨;我就是我,顺境、逆境,顺逆都在前行,顺则阔步,逆则缓步而已;我就是我,名曰孔明,一孔之明、自知之明之谓也;我就是我,力所能及便积极,能所不及便消极,百分之一希望,不做百分之百努力;我就是我,不竞争第一,不羡慕第一,但永远敬重第一。第一是别人的标杆,不是我的。我的标杆就是我:麻雀不立鸿鹄之志,鸿鹄不生奔月之想。宋人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有载:“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僧问”,一如“我问”,“师云”直抵“我心”。我不迷信,却深信宿命之命,信则有,不信并非就无。想改变乎?想!甚而也想入非非,但终得“师云”一句,如“当头棒喝”,若有所悟矣。《圣经》里有句:“这样了就这样了。”此话也可以作此解:“不这样,又能怎样?”我从来厌恶“励志”书。志不是不能“励”,而是必须因人而异,王子“励志”与奴隶“励志”,效果、结果、后果必然大相径庭。蜂学不会吐丝,蚕学不会酿蜜,鹦鹉学舌也是本事,猪哼哼是因为猪只会哼哼,猪若闻鸡起舞,乃必是猪精。榜样很有力量,却如鸡群里的凤凰,能效仿吗?孔子七十二贤,未闻出其右者,可见荀子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之说未必靠谱。若其不然,荀子的学生就该比荀子学问更大吧?可他的学生姓甚名谁,今人知之乎?几人知之乎?我就不信“有志者事竟成”,道理简单得就像马拉松:参与者众,得奖者寡,冠军只能是头一名。与其在无望中与万人争那个第一,毋宁就寻个“安身立命”之所,脚踏实地做事,同时兼做自己。“人间正道是沧桑”,那就顺乎“正道”吧!

话头扯远了不是?不是!一孔之见,如此而已。我就是井底之蛙,我眼里的天就巴掌那么大。坐井观天也是观:忽而一掌天蓝,忽而一掌云白,忽而一柞彩虹,忽而一眼雾霾。不坐飞机,无法欣赏云上的蔚蓝;不立峰巅,不能俯瞰云海的波涛;不行舟于大海,不能感受惊涛骇浪与汹涌浩渺。苏东坡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得再好,也是一说。“高处不胜寒”,却仰望者众,所以古往今来,人皆信奉一条格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高处是高处的风景,未必“风景这边独好”;低处有低处的风情,诚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一部《围城》,几人被点拨灵醒?乡下人向往都市繁华,蜂拥而至;城里人享受休闲,蜂拥而去。你来我往,都是痴人做梦。田园风光不好吗?主人却蜗居都城打工。都市夜景不好吗?市民却怕上街,嫌雾霾太重。忙里偷得半日闲,多半光阴在路上。千万颗人心,千万颗贪婪。都自以为正确,谁在为错误埋单?或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若是缘木求鱼呢?

莫笑我“一孔之见”。大餐是餐,顿顿都咥,能咥出病来;小吃是吃,吃一辈子,却吃出健康。不恰当的比喻,未必说出来的不是恰当的道理。鹤鸣九皋,鸡鸣十里。杜甫诗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都上天去?

内容推荐

相思需要理由吗?别人眼里的幸福是真幸福吗?一路走来,我们辜负了多少沿途美景?珍惜当下,当下最美,相思最美,相思在哪里,在书里,在孔明的散文集《书中最相思》里。孔明说自己的这本书是“一孔之见”,或有理性思考,却靠感性冲动。这话实在,但不免自谦自薄。其实他笔下的世界与其说是冲动的灵感,毋宁说是率性、率真,不阿附、不跟风,有个性、重灵动,没有“心灵毒药”,只有“爱之蜜糖”,唯美主义,风月无边,相思落笔,妙不可言!

编辑推荐

孔明的散文集《书中最相思》中的人物都多情,书中的草木皆有情,读着读着,不经意间就被拨动了心弦,心灵渴望共鸣,便不由自主地跟着孔明进入到他呈现给我们的那个世界中去了,不由自主地跟他一起读书、一起神思、一起优游,一同慢煮时光,一同禅心似月,甚至与他牵手谈谈情、说说爱。把这多情的书卷呈现给读者,是想送去美好,送去雅趣,送去一个书生的才思和性情;是想如与人晤,让读者于字里行间与孔明似故人般抵掌而谈,开启一场妙不可言的相思之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