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帕尔茨编著的《光伏的世界(全球行业领袖为您讲述光伏的故事》系统阐述了工业革命进程中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内容,包括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等技术介绍,同时也涉及到2009年至2013年这一时间段内,光伏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欧光伏贸易战,书中详细介绍了中欧双方如何采取措施缓解矛盾、避免冲突,以及数百家陷入困境的光伏企业如何绝地逢生等。
| 书名 | 光伏的世界(全球行业领袖为您讲述光伏的故事)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沃尔夫冈·帕尔茨编著的《光伏的世界(全球行业领袖为您讲述光伏的故事》系统阐述了工业革命进程中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内容,包括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等技术介绍,同时也涉及到2009年至2013年这一时间段内,光伏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欧光伏贸易战,书中详细介绍了中欧双方如何采取措施缓解矛盾、避免冲突,以及数百家陷入困境的光伏企业如何绝地逢生等。 内容推荐 《光伏的世界(全球行业领袖为您讲述光伏的故事》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光伏发展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汇总文集,涉及内容广泛,可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文中不仅包括主编沃尔夫冈·帕尔茨博士本人在其50多年的新能源事业中,对光伏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也包括全球范围内从事新能源或光伏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光伏艰难发展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个人在光伏建设等工作参与中点点滴滴的记录。图书不仅在技术层面对光伏领域内单晶硅、多晶硅电池板研发、薄膜发电技术等做了细致讲解,也有对新的研究成果的详尽描述。本书不仅从宏观层面,对光伏发展涉及到的融资、项目实施有全方位的介绍,并且附有详细的案例分析,更对全球不同地区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结合欧盟、亚洲、美国、南非等地区和国家自身的国情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从不同层面对光伏发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经验分享。 目录 第一部分 沃尔夫冈·帕尔茨的光伏人生 第一章 世界上冉冉升起的太阳 第二章 世界的太阳能 第三章 光伏的现状与未来 第二部分 美国光伏产业的起步 第四章 贝尔实验室对光伏设备的早期研究 第五章 民用光伏产业的起步 第六章 借力石油工业 第七章 SunPower公司轶事 第八章 降低硅成本的技术发展历程 第九章 通信卫星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研发史(1967~1975) 第十章 IEEE光伏科学家大会(PVSC) 第三部分 光伏为欧洲开启太阳能时代 第十一章 德国发起光伏革命 第十二章 我的光伏生涯:缘起切尔诺贝利 第十三章 从政人士关于太阳能的思考和行动 第十四章 研究机构的重要作用: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第十五章 光伏企业Solon和Q—Cells的故事 第十六章 德国光伏启动项目:千家光伏屋顶计划 第十七章 开发太阳能玻璃幕墙的故事 第十八章 以个人视角反观欧洲光伏(1974~2009年) 第十九章 法国对太阳能态度的转变 第二十章 更多的电力,更少的污染 第二十一章 加那利群岛可再生能源发展史 第二十二章 瑞士从领先位置跌落的缘由 第二十三章 日内瓦的太阳能产业 第二十四章 维也纳世界光伏大会 第二十五章 放弃核电转投新能源:意大利佛罗伦萨朱利亚诺·格拉西的故事 第四部分 亚洲光伏:巨龙醒来 第二十六章 日本光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二十七章 中国光伏:故事里的事 第二十八章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回顾 第二十九章 光伏点亮的印度 第五部分 光伏让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更美好 第三十章 世界银行对光伏的支持 第三十一章 不识字的乡村阿婆用光伏照亮村庄 第三十二章 南亚早期光伏市场和太阳能解决方案 第三十三章 光伏带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妇女走出贫困 第三十四章 推动发展中国家光伏产业发展 第六部分 世界的光伏 第三十五章 2008年国际社会呼吁发展光伏 第三十六章 国际研发平台:国际太阳能学会 第三十七章 三步走战略:从1%到4%再到100% 第三十八章 太阳能银行 第三十九章 太阳能应用实践 第四十章 蓝天下的世界 第四十一章 关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故事 第四十二章 高效光伏助力未来可持续发展 第四十三章 新型敏化介观太阳能电池 第四十四章 太阳能自行车、汽车和增能建筑 第七部分 中国光伏产业的曲折历程 第四十五章 受益开放,有益世界 第四十六章 光伏正当其时,圆梦正得其势 第四十七章 成长的10年,也是辉煌的10年 第四十八章 见证光伏发展的中国奇迹 第四十九章 记西藏第一座光伏电站 第五十章 我所见证的中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五十一章 终端应用和商业化是中国光伏的未来出路 第五十二章 用太阳能造福人类是我的人生使命 第五十三章 偶然的选择,一生的坚守 第五十四章 让“阳光”惠及更多人,我们一直在努力 试读章节 从“伏打电堆”到光伏电池 光伏效应是1839年在巴黎首次被发现的,当时一位年轻人正在把玩一个伏打电池。埃德蒙·贝克勒尔当时只有19岁,他在发表的《科学院的汇报》中描述到:“把两片铂片或金片浸没在酸溶液、中性溶液或碱溶液中,在阳光照射下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 那时,埃德蒙·贝克勒尔是他父亲安东尼的一名助理,而他的父亲在前一年被任命为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应用物理学的教授。(贝克勒尔在核物理学领域也是个响亮的名字,这与埃德蒙无关,而在于后来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他的儿子亨利)。这座博物馆现在仍然存在,从我现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住处,步行便可到达。在1868年,埃德蒙·贝克勒尔出版著作《光的成因及其效应》。 位于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令人惊奇的是并非法国电视台)受已故光伏研究先锋鲍勃·希尔教授启发,制作了一期节目来纪念贝克勒尔发现光伏效应150周年。同年,在希尔教授的建议下,我在布鲁塞尔担任欧盟委员会官员一职时建立了“欧洲光伏贝克勒尔奖”。从此以后,该奖项每年授予欧洲光伏领域研究的重要人物。这一奖项也没有完全限定在欧洲,获奖者中也有两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俄罗斯人。 在这里我只提一下几位出色的获奖者:已故的来自比利时鲁汶的罗杰·范·欧沃斯特莱顿,我的好朋友,他是我在欧盟时所负责光伏研发项目的首席顾问;来自斯图加特的沃纳·布劳斯,毕生致力于薄膜电池研究;来自马德里的安东尼奥·卢克是一名从事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聚光系统研究的伟大科学家;美国的莫顿·普林斯是在1954年发明硅太阳能电池团队的成员之一,也是美国政府光伏项目的长期负责人;已故的卡尔汉斯·克莱伯是位于意大利的联合研究中心的一名官员,是欧洲光伏认证的主要倡导者;阿道夫·勾茨伯格是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创始人,该研究所是德国最早的太阳能研究所、国际太阳能学会重要的推动者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能协会;沃特·桑特纳是德国联邦研发与科技部光伏项目的长期负责人和“千家光伏屋顶计划”的创立者;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维切斯拉夫·安德里夫是高性能电池的国际权威;来自日本丰田的山口正史是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纪纪录创造者;来自美国的理查德·斯旺森是硅太阳能电池的先驱以及硅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创造者;以及麦琪蒂·罗斯,欧盟议会常任理事,是政治领域光伏和可再生能源的伟大斗士。 贝克勒尔奖每年在欧洲太阳能光伏大会的开幕式上郑重颁发。该年度会议是目前世界光伏领域最大的专家会议。有来自75国家的超过4000位注册会员和5万名访客参加相关展会,规模比美洲杯还要大。这一系列的会议由布鲁塞尔欧委会的团队于1977年创立,该团队成员包括:研发总干事君特·舒斯特尔博士,能源研发干事阿尔伯特·茨鲁伯,总顾问罗杰·范·欧沃斯特莱顿和我自己。随后,在彼得·荷尔姆的推动下,会议发展成了世界光伏领域的重要活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归功于贝克勒尔、贝克勒尔奖、奖项的获得者以及为他们提供舞台的欧洲光伏会议。 在贝克勒尔发现光伏效应10年后的1849年,阿尔弗莱德·斯密在伦敦创造了“光伏效应”这个词汇:“把电流表放置于强光之下时,电流表指针瞬间变动了;这说明光线产生了伏打电流,我因此将其称为光伏电流。” 固态物质半导体硒的光伏效应是由纽约的查尔斯·弗瑞茨在1883年发现的。他通过在硒的表面镀上一层透明的金而制作了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在19世纪70年代,在查尔斯·弗瑞茨的研究基础上,英国的W·斯密斯、W·G·亚当和R·E·德伊共同发现了硒的光电现象。 接下来的一个大问题是理解并破译光电与光伏现象。从那之后,我们了解到光电现象是由于光束中光子的运动:每一次运动以及所吸收的光子产生了一个移动的电子,因此形成了固体中的电子传导。此外,阻挡层可以分离电荷进而产生电压。阻挡层可以通过掺杂半导体的方式“建立”,这一过程不仅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而且应用在硅或其他类型半导体芯片的所有元件中。通过接触金属或其他类型的固体物质也可以产生阻挡层。在弗瑞茨的实验中是金。 直到1897年,由约瑟夫·约翰·汤姆逊证实了电子的存在。但在这之前,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对“外部光电效应”即光束活动所释放电子的现象进行研究,例如德国的海因里希·赫兹和威尔翰·霍尔沃克斯。在1900年,菲利普·莱纳德发现,释放电子的速度受到光波频率的直接作用。同年,另一位德国人马克思·普兰克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重点:光束是由独立的粒子或量子构成的,被称为光子;光子的能量与辐射的频率成正比。 人们只需要将这些科学发现汇总起来,便可理解光电导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21年拿到诺贝尔奖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成功解读了“外部光电效应”即辐射活动“释放电子”的现象。但这并非对光伏现象的解读。就像之前提到的,这还与半导体中内部磁场效应产生的光诱导电子的电荷分离有关。 电子发射曾经在工业化领域有着关键应用:应该记得早在半导体芯片获得当今地位之前(晶体管直到1954年才被发明),电子器件的关键部分是真空管。它的运作是基于阴极电子发射,尽管是通过辐射而不是加热。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沃特·肖特基在1930年成功解释了半导体(金属)接触所产生的光伏效应。所有事情都串联了起来:肖特基是马克思·普兰克的博士生。“肖特基二极管”在今天仍在广泛应用。在当时,人们偏向于使用硒和氧化亚铜作为半导体。硅目前占领了太阳能电池市场和大部分的半导体芯片市场,而在当时还不能达到足够高的纯度。 对于通过掺杂纯半导体制造的传统电池p—n结的认知要归功于在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罗素·奥尔。1941年,他申请了现代太阳能电池的专利,专利是5年后在美国授予的。他自己制造了一些硅电池,但由于效率过低而无法投入使用。直到后来通过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卡尔文·福勒的努力,获得了足够高纯度的晶体硅。通过掺杂硼,福勒在1953年制造了第一个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他的工作团队包括达里尔·查、杰拉德·皮尔森、沃特·布拉顿、莫顿·普林斯和威廉姆·肖克莱,他们都来自贝尔实验室。 在那时,公众已经很好地认识到制造第一个实用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性;当1954年这项发明公之于世的时候,纽约时报将其放在了头版头条。 P8-10 序言 使命使然 我和我的团队翻译出版《光伏的世界》,不仅是因为本书的主要编著者沃尔夫冈·帕尔茨博士是我敬重的前辈和朋友,更是我们的使命使然。 十几年前,我们的机构——鉴衡认证中心——因太阳能而生。那时,我们期望让光伏成为世界的主流能源。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愿景越来越近。 一家知名跨国石油巨头的首席执行官日前对媒体表示,“我将坚定地认为太阳能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全球能源系统的主心骨,尤其是在发电行业。” 我想,他并非故作姿态,不过,光伏发电成为全球能源系统主导力量的时间可能比他的预测来得还要快些。这可以从《光伏的世界》中找到答案和印证,光伏正在成为世界的光伏。 几十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在地面光伏领域的应用求索,从美国到欧洲,从亚洲到非洲,光伏产业在传统观念的无视和误解中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回望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轨迹,其中清晰可见的是国家的意志。例如,1993年,德国首先开始实施由政府投资支持的千家屋顶计划,极大地刺激了这一领域的商业化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中国在2009年实施了“金太阳示范工程”,不仅开启了中国光伏规模化应用市场,也探索出了一条示范引领、降低成本、突破阻碍、夯实基础的创新发展之路。 回望来路,同样清晰的还有光伏人的不懈追求,尤其一批先行者矢志不渝地用青春书写对未来清洁能源事业的忠诚,用智慧和技术创新铸造伟业,无不是为了一个至高的追求——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他们缔造了世界光伏的历史,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用勇气和斗志浇开了曼妙的未来能源之花。我们很荣幸能分享他们的苦乐。这里,我要由衷的感谢在本书中文版翻译出版之际,为充实有关中国光伏的章节而欣然提笔的我国光伏行业的各位前辈和同仁。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禁直观生发出一种“人生处处皆榜样”的思考。此外还有众多可歌可敬的人物和故事,此次时间所限未能全部收入,我们将在未来的书稿中弥补这一遗憾。 如今光伏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光伏人的世界,已经成为世界人的光伏。读者可以从《光伏的世界》中看到更成熟的光伏应用技术和更新的商业模式,并且随着光伏与工业经济和民众生活关系的日益紧密,其前景也越发明朗。而最有趣的是,我们不仅可以从书中读到众多光伏先驱和领袖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光伏情怀,更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不时采撷到智慧的灵光,掩卷莞尔,坚定陡增。 但是,世界的光伏依然还在前行的路上,使命尚未完成,全球光伏界的同仁仍需努力!其实,我们始终并肩在路上。 译者 2015年9月于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