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春晚微信“红包”,宣告中国互联网进入场景时代
互联网金融火爆中国,“三马”互掐“火光四溅”,这成了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阿里巴巴的马云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腾讯的马化腾则拥有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QQ与微信;中国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与他俩相比毫不逊色,中国平安位列世界100强,不仅拥有国内最齐全的金融牌照,而且以保险为核心,集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业务为一体,近年又跨界进入互联网金融,形成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三马”现象,空前绝后。台面上有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财产在线”;但在私下里,为了争夺互联网金融这片蓝海,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尤其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财付通”的较量更是你死我活。
1998年11月11日,程序员出身的马化腾靠5万元起家,推出即时通讯软件QQ,而后迅速发展壮大,于2004年6月上市,其身价立即飙升到8.98亿港元。1 999年9月9日,马云创立阿里巴巴。2004年1月推出与QQ功能相似的“阿里旺旺”,“二马”在即时通讯软件上的正面交锋就此开始,但“阿里旺旺”始终没能撼动QQ的统治地位。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初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讽刺的是,淘宝网店的生意并不好做,问题出在信用瓶颈上。买家不愿意先付款,害怕付款后收不到商品或收到的商品质量不合格,“付款容易,退款难”:卖家也不愿意先发货,理由比买家更充分:商品发出后,买家不给钱,天下这么大,找谁去要钱。买家与卖家双方博弈的结果:买卖难以成交,双方僵持,互不信任。直到2003年10月,马云推出支付宝。支付宝的功能类似于传统信用体系中“中间担保人”的角色。买家选中商品把钱汇人支付宝,支付宝收到款后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商品确认无误后,支付宝再把货款付给卖家。“一招鲜,吃遍天”,马云凭此一招,打开了生意闸门。截至2016年6月底,淘宝累计注册会员近2亿,日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在线商品数量超过10亿,2016年“双11”日交易额达1207亿元。2013年6月,支付宝携手天弘基金公司联合推出货币理财产品“余额宝”。用户只要把钱转入余额宝,就可以享受年化收益率6%左右的“利息”,转入赎回不需要任何手续费。用户存留在余额宝账户的资金,不仅能像活期存款一样随时支取、方便购物,还能享受1O倍活期存款收益。一时间,余额宝红遍大江南北,唤醒了全民理财意识。余额宝推出半年,用户数量就达4303万户,资金规模达185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把腾讯等众多市场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支付宝、余额宝的巨大成功,让马云风光无限,也让腾讯的马化腾如坐针毡。2013年9月,马化腾的微信版“余额宝”,在微信安卓版5.0.1上正式亮相,并陆续加入财付通、滴滴打车、微信零钱及信用卡还款等多项功能,用户只需要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完成身份认证,手机随即变成一个全能钱包,可以购买腾讯合作商户的任何商品和服务,用户支付时,在手机微信内、公众号内输入支付密码,无须经过刷卡步骤即可完成线上支付,过程简便流畅,既而成为余额宝最有力的挑战者。(P003-005)
第1章 悄然来临的场景时代
1.1 春晚微信“红包”,宣告中国互联网进入场景时代
1.2 支付宝金融场景化打响第一枪
1.3 O2O定位商业场景模式
1.4 政府推广场景式服务
1.5 智能终端率先进入场景时代
1.6 移动互联网助推场景时代
第2章 此场景非彼“场景”
2.1 场景的本质与特征
2.2 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
2.3 流量入口已时过境迁
2.4 感知场景时代
2.5 移动时代场景“为王”
2.6 场景应用引领社会前进
第3章 场景思维催生场景式营销
3.1 场景式营销的本质
3.2 场景式营销产生效用的支点
3.3 场景式营销模式的特点
3.4 场景式营销不是场景+营销的叠加
3.5 场景式营销不是颠覆,是更高层级的整合
第4章、场景式营销与传统营销比较
4.1 传统营销解不开的“死结”
4.2 网络营销的创新与局限
4.3 微信营销的特点与不足
4.4 场景式营销:消费者识别
4.5 场景式营销:产品或服务组合定位
4.6 场景式营销:“软广告”效应
第5章 场景式营销的作用机制
5.1 场景式销售中的“场景”
5.2 场景式营销:心智影响力
5.3 场景式营销:有形展示和无形服务
5.4 场景式营销:体验营销的前置
5.5 场景式营销:抢夺“蓝海市场”
第6章 构建场景式营销新模式
6.1 如何描绘营销场景?
6.2 时间碎片化与场景碎片化
6.3 线上线下整合威力大
6.4 以“用户思维”构建用户场景
6.5 不落窠臼成功机率高
第7章 场景式营销设计原则
7.1 场景式营销的核心是“场景”
7.2 营销场景的细节要具体
7.3 体验营销场景与占据碎片时间
7.4 将产品品牌融入场景
7.5 构建立体化服务场景
7.6 构建场景式营销场景的原则
第8章 场景式营销实践
8.1 应时、应景的场景营销
8.2 营销场景与消费者“强链接”
8.3 突出品牌资产效应
8.4 场景式营销为品牌加彩
8.5 商业关系重构与构建生活场景
8.6 受众精确定位与分众精细化
第9章 场景式营销的痛点分析
9.1 直面和解决消费者痛点
9.2 多种营销模式的整合
9.3 场景式营销需要“移步换景”
9.4 互动场景比交易场景更重要
9.5 场景式营销是个完整的服务生态
9.6 场景式营销的文化定位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观念:“市场营销”就是“忽悠”。甚至有人说,所谓营销全都是骗人的,营销人能否不作恶?
某公司自吹融资几个亿,某公司自擂市值飙升多少倍,某公司鼓吹其产品绿色健康,某讲师宣扬其培训班所发证书可以找到月薪万元的工作……一些人借“营销”之名行“蒙骗”消费者之实,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早已不是“忽悠”,甚至有骗人之嫌。我们暗自感叹人心不古,试图旁征博引为营销“正名”却显得苍白无力。即便从营销的核心要素——人文价值角度也无从为营销正名,无法实证没有渗透人文情怀的营销就一定会失败,也无法实证加入人文情怀的营销就一定能大获成功。换句话说,人文情怀只是营销的一种追求,并不能成为营销的必然发展趋势或是一种方法论。
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营销认知的错误,或者更准确地说,对营销的狭隘认知造成了判断营销的标准或方法出现了错乱,许多人把能否将更多的产品卖给消费者作为衡量营销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悄然走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淘宝、QQ、支付宝……如一张巨型天网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情地把人们的时间撕得支离破碎。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颠覆了固有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消费习惯,促使营销领域发生新一轮变革。
万变不离其宗。从古至今,营销永远不变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消费者的信任。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线上线下的链接,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消费者在场景中增加消费体验,与营销者即时互动,在场景中被触发和感动,提升消费欲望,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欣然接受信息完成消费,也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为消费者推送对的信息。
成熟的室内场景定位技术、蓬勃兴起的线下网络建设,以及O2O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网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对消费者场景更加准确的识别,真正找到消费者痛点和需求点,随时随地做到互动交流,让场景式营销成为可能并成为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主流。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场景之中,其消费行为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理智上,都受控于自我意识里某个心智共鸣,本身带有一定的场景暗示。如果按传统的品牌营销理论推导,场景就是一种心智影响力,营销者通过构建消费场景推广自身的“价值”,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实现消费的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位技术将移动互联网种种资源整合,形成持续的传播和一致的消费者体验,重塑了商业价值逻辑、市场营销与消费者的新型关系。
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抢占的是场景,以场景触发人们消费行为的时代正在撬动市场营销格局,未来的竞争核心是场景,谁能抢得场景式营销先机,谁就站在了互联网风口上,赢得未来。目前,在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无一不是构建场景式营销的高手。“腾讯”在全国掀起了红包热,“陌陌”在微信包围下杀入华尔街,“小米”在建立硬件帝国的同时不忘打造各种手机操作的场景,阿里则通过完善自身的生态服务构建支付宝的支付场景,“驴妈妈”从游客和景点角度出发,通过景区场景塑造和创造更好的服务,为旅游景点带来更多游客……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学科。场景式营销也是如此,既有惯例的模式,又需要创造性灵感。本书既要将现有的惯例模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同时还要引入新理论,哪怕是正在发展尚不成熟但能激发、启迪读者灵感、开拓视野、迸发出创造力思想火花的理论。本书作者吸收了最新的营销理论,结合前沿的科技发展成果,力争内容丰富翔实,体系完整新颖,突出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兼顾知识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这是作者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期望达到的境界。
随着大数据、传感设备、视频监控及定位系统的普及,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场景时代到来了。对应场景化时代,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正在现实生活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这种以“重视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场景化营销方式和以“平等、开放、自由”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相融合,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由向世康所著的这本书《场景式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方法论)》抽茧剥丝、层层分解,就如何找准时机、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找准需求进行深入探讨,从天时(碎片化时间)、地利(线上与线下融合)、人和(用户深度体验)的结合上营造营销场景。
卖点一:场景及场景式营销自有人类和产品交易时就存在,作为专业探讨这门知识的专业著述并不多,尤其是专业探讨场景式营销知识的著述,比较少见。
卖点二:由向世康所著的这本书《场景式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方法论)》并没有回避当下市场营销中一些热点、难点及痛点,尽量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说明。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出场景式营销发展、成型、取代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必然趋势。
卖点三: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普及,场景时代如期而至,场景式营销应运而生。什么是场景?场景时代本质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场景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以及微信营销有什么不同?本书着眼于场景及场景营销知识的普及,定位于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实用性的统一,让每位从没有涉猎过营销的读者,对场景时代和场景式营销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