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商时代是下一个创业风口
什么是微商?
“什么是微商?”徐婷瞪大眼睛望着眼前风度翩翩的陈老师。
只见陈老师嘴唇微翘,吐出一串串字符,宛如一首美妙的歌,牢牢地印在了徐婷的脑海里:“其实最早提出微商概念的是微盟CEO孙涛勇,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陈老师的极具磁性,徐婷的全幅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身上。
“它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主要分为两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商称为B2C微商,基于朋友圈开店的称为C2C微商。
微商和淘宝一样,有天猫平台(B2C微商)也有淘宝集市(C2C微商)。所不同的是微商基于微信‘连接一切’的能力,实现了商品的社交分享、熟人推荐与朋友圈展示。在微商时代,产品不囤货、成本小、便于推广,精力花费少,这都是优势;劣势则是货源质量难以控制,很多从业者没有推广经验,以及行业门槛低、竞争力大。”
陈老师吐词清楚,讲解详细,让徐婷原本朦胧的认识一下子清晰起来。于是脱口问道:“那么,怎么做好微商呢?”
陈老师抬头看了徐婷一眼,对眼前这位眼睛大大又灵性十足、悟性极佳的学生充满了好感。他声调一变,用一种柔和的声音说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几条建议,可供你参考。”陈老师稍作停顿,就继续说道:“很多微商认为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就能挣钱。其实,这种获益是短暂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微商之路走得更长远,我建议微商要控制好货源,选择好的微商开店工具。现在做微商,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在朋友圈发发广告就等着别人汇款了。我的建议是,广大微商要借助比较靠谱的微商开店,在平台上完成交易。”
陈老师停了停,没等对方再问,接着往下说:“微商在推广的时候我建议使用第三方平台,如QQ空间、微信、微博、论坛等。对于新手微商来说,则要有计划地做一件事,比如确定产品。”
见到徐婷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陈老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有意给徐婷一个消化吸收的时间。直到对方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这才继续开始他的演说:“一个好的名字,方便传播,可以让你店铺的知名度提升几倍。如卖米的富哥,微信名叫‘富哥卖米’,一看就知道产品是什么;如农味网的阿文,一看就知道是做农产品的。在微信名字的选取上,我的建议是要参照你从事的行业或产品,再结合你的个人名称,不建议用一些不知所谓的,或者听上去比较‘高大上’的英文名称。此外,微信号也不要太复杂,建议用数字,或者简单的英文字母,方便人家加你微信。” 实际上,做微信营销,选好产品非常重要,选定的产品最好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重复购买率高,比如面膜。
2.质量好,特别是对健康有好处的产品,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了。
3.具有普遍需求的产品,如食品,人人都可能尝试。
4.易传播。能在200个字之内描述清楚的产品是最好的,也方便大家记住并传播。
在卖产品之前,你自己要对产品非常熟悉,能够把产品的卖点提炼出来。
陈老师的一番解说让徐婷获益匪浅,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她想起了腾讯的联合创始人张志东说过的话:“腾讯的未来是什么,是做大数据服务和连接的公司。腾讯做了十几年人和人的连接,进度条也许就做了30%,还有大量空间。连接人和服务,我们有微信公众平台,同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的合作都是尝试,进度条也许只推进到3%。而连接人和物,整个业界的进度条也许推进了还不到0.1%。我想在连接上能让腾讯折腾很多年。”
她还想起在另一篇文章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微信的强大在于它的连接能力,通过社交和移动的结合,把人和人、人和物连接在一起,让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不管微信如何变,想做好微信营销,就必须做好你和客户之间的连接,做好互动。当你了解微信本质的时候,你就能很快掌握如何玩转微信,并做好微商。做任何事情只要思路是对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
这篇文章徐婷看了后,虽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可是却没有深切的体会,在听了陈老师的讲课后,徐婷感到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她觉得当下在互联网上,之所以关于微商的讨论异常火爆,其原因就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朋友圈的微商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越来越多的微商有一种“钱”途末路的感觉;二是在淘宝上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微商成为淘宝上那约80%无法赚钱的卖家眼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要知道,微信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微商们的神经。在这个新旧交替,传统电商向移动电商过渡的当口,微商作为先行者率先进入了公众视野。可在现实中,也曾出现一些操作误区,比如将微商的概念狭隘化,将微商视为做传销的,等等。可见人的认识是有一定偏差的。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徐婷当然不会忽视火起来的“微商”,她也曾做过“什么是微商”的调查,最终得出的答案很多:朋友圈卖货、微信开店、口袋购物、微博打赏、自媒体……
综合以上所有答案,微商是朋友圈卖货的最多平台,这似乎成了共识,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微商是移动社交电商的一种,是基于社会化媒体或移动社交而存在的。 微商的特征首先是去平台化,其次是去流量化,最后是去品牌化。去平台化就是商家不再依赖淘宝、天猫等大平台生存;去流量化就是可以将所有社会化媒体聚合起来,一键发布商品;去品牌化就是随着“小而美”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的入口和场景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不再专注于某一种品牌,购物成了一种随时随地的喜好和兴趣。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