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威特经贸文化/阿拉伯国家经贸文化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伏平编著的这本《科威特经贸文化》将以科威特的历史、社会发展为线索和背景,图文并茂,采用厚今薄古的方式,全方位介绍科威特的国情、经贸、文化、中阿交流及其习俗礼仪等各方面知识。突出科学性、知识性、现实性和可读性,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系统而全新的科威特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关心并有兴趣的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

内容推荐

科威特国是一个富裕的阿拉伯小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享有“阿拉伯半岛东北窗口”和“海湾明珠”的美称。王伏平编著的这本《科威特经贸文化》概述了科威特的主要情况:地理资源、历史沿革、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外交政策、人口民族、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旅游。重点介绍了科威特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政治、经贸、文化交往,尤其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科威特友好往来的现状与发展。本书的内容也有助于我国的企业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以及相关人员了解科威特的基本国情,做好在科威特开展工作的基本功。

目录

第一章 地理历史概况

 第一节 地理资源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二章 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政治体制

 第二节 经济发展

第三章 民族、民俗与宗教

 第一节 人口、民族、语言

 第二节 风俗礼仪

 第三节 宗教

第四章 科威特文化

 第一节 文化遗产与文化设施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科学发展

 第三节 医疗卫生和体育

 第四节 旅游文化

第五章 对外关系

 第一节 外交政策与立场

 第二节 同欧美国家及日本、印度的关系

 第三节 同埃及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六章 中科交往

 第一节 中科政治交往和重要互访

 第二节 中科经贸交往

 第三节 中科文化交往

 第四节 宁夏与科威特友好交往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899年,英国迫使科威特签订了《科英协定》,规定“非经英国同意”科威特不得接受英国以外任何国家的政治代表,不得将其领土的任何部分出租、让与、出售或赠予其他国家的政府或臣民。英国则承认科威特是一个内政独立的国家,保护其不受侵略,并向其提供财政援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遂将科威特置其“保护”之下,并在科威特设立英国代办处。1939年,科威特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威特人民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54年,科威特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年初,英国宣布承认科威特的自治权,把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交还给科威特人。同年9月,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五国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争取共同的石油权益,联合起来与西方石油公司进行斗争。1961年6月19日,英国宣布废除1899年签订的《科英协定》,科威特宣告独立,国家元首改称埃米尔。同年科威特成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正式成员国。

1961年12月,科威特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大选,推选出20名制宪议会议员,并制定出科威特的第一部宪法。1963年1月,科威特选出第一届国会。1965年11月24日,萨巴赫·萨利姆·萨巴赫继任科威特第12任埃米尔(1965年至1977年在位)。从此,科威特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1966~1967年阿以冲突期间,科威特积极声援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参与了针对美国、英国等国的石油禁运。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科威特倡议并参加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的石油禁运。

1977年12月31日,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萨利姆·萨巴赫病逝,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继位,成为科威特第13任埃米尔(1977年12月至2006年1月在位)。1981年5月,科威特和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成立了“海湾合作委员会”,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加强和密切成员国人民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推动六国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兴建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间的经贸合作。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吞科威特,并由此引发了7个月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及其他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逃离科威特,随后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成立了流亡政府。科威特被伊拉克占领后,许多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科威特经济受到重创。大量物资、设备、文物等被运往伊拉克。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38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多个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解放了科威特。1991年2月26日,伊拉克接受联合国第660号决议,从科威特撤军,科威特合法政府得以恢复。海湾战争结束后,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及王储兼首相萨阿德等政府官员陆续返回科威特本土,组成新内阁,开始了国家重建工作。

2006年1月15日,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去世,享年77岁。王储萨阿德·阿卜杜拉·萨利姆·萨巴赫继任科威特埃米尔。因萨阿德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同年1月29日,首相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继任国家元首,成为科威特第15任埃米尔。5月21日,埃米尔萨巴赫发布敕令,解散科威特国民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6月29日,科威特举行第11届国民议会大选,科威特女性有史以来首次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2014年1月7日,科威特第34届政府内阁产生。目前,科威特萨巴赫家族统治地位牢固,政局相对稳定,安全形势良好。

P4-6

序言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所组成的国家,它们使用同一种语言——阿拉伯语,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目前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大都分布在中东地区,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也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吉布提、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科摩罗。阿拉伯国家总面积约13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亿(2015年),分别占世界的9%和5%。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历史悠久,处东西方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世纪以后的阿拉伯文化融汇古今东西古老文明,将其贯通传承并发扬光大,集合了东西方文明成果的阿拉伯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因而起到了传承古代和近代文化、影响西方文艺复兴的作用;在空间上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因而能够构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文化虽然只是一种古老的地域文化,但随着《古兰经》的传世和伊斯兰教的传播,经过短短几十年,这一狭小、贫瘠地域的民族文化就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以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迅速席卷亚非大陆并进而影响世界。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代表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当今延续时间长、没有断绝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季羡林先生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阿拉伯地区占其二。创传于阿拉伯部落的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传播到世界五大洲的各个角落,是60多个国家和人民的主要信仰,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超过16亿人口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先生曾说:“伊斯兰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深入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日益迫切的课题。我国正处在一个学术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理应做出无愧于我国国际地位的贡献。”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都与中阿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推动中阿友好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符合中阿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014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回顾中阿人民交往历史,我们就会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经过10年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丰富中阿关系战略内涵、推进中阿务实合作的有效抓手。共建‘一带一路’是论坛发展的新机遇新起点。抓住这个机遇,才能确保现在的发展不停步,将来的发展可持续。站在这个新起点上,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才能激发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中阿合作与交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期。2016年1月15日,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沙特、埃及、伊朗前夕,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这是中阿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文件的发布,不仅显示了中国对中阿关系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更对中阿关系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为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合作提供了新动力,必将推动中阿关系再上新台阶。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走出去的核心区域,也是这一得到国际社会响应的倡议起步成功与否的关键区域。目前,中国倡导并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这是中国在21世纪进一步深化开放布局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中阿经贸文化合作与交流有广阔的前景。“一带一路”是系统工程,民心相通是该工程的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阿拉伯国家及其文化就很有必要。

从文化构成来看,22个阿拉伯国家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虽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但由于受各民族、种族、部落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及政治、经济、教派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文化同中有异,经贸水平参差不齐,各有其特点。从近10年中阿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情况和中阿友好交流的前景来看,进一步增进中阿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刻不容缓,中阿民心相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为了积极主动地发挥文化研究的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对外开放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开放战略,促进中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为了推动国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了解,不断提升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彼此的关切和加强相互沟通,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所)本着深化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目的,立足宁夏回族学、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的学科优势,整合资源,以宁夏中青年学者为主,通过广泛联系、联合国内主要从事中东研究的机构和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团结协作,共同承担了编写出版“阿拉伯国家经贸文化丛书”的任务。丛书共计22册,22个阿拉伯国家独立成册,每册10万字左右。丛书将以阿拉伯22个国家的历史、社会发展为线索和背景,图文并茂,采用厚今薄古的方式,全方位介绍当今阿拉伯国家的国情、经贸、文化、中阿交流及其习俗礼仪等各方面知识。突出科学性、知识性、现实性和可读性,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系统而全新的22个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关心并有兴趣的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这套丛书只是国内读者了解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国家的一个小小的窗口。今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这方面的成果会越来越多。希望学术界为中阿文化交流,为中阿关系的持续、健康、顺利发展而努力,奉献更多、更好、更深入全面的成果,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安定贡献更大的力量。这也是我们不揣浅陋,推出这套丛书的初衷。

主编马金宝

2017年4月10日

后记

为了积极主动地发挥地区优势,服务中阿博览会,促进宁夏对外开放,推动宁夏与阿拉伯世界的经贸文化交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等的支持下,宁夏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了一套“阿拉伯国家经贸文化丛书”。

本书在收集整理资料、写作和审定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杨光研究员、王林聪研究员,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廖百智博士、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王根明副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研究院(原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全体同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图书馆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参阅本书所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外,还参阅了其他书籍、文章以及互联网资料等,在此谨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是宁夏社会科学院领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和王小艳等编辑热情支持的结果,特此致谢。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王伏平

2017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