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声响后,侵沪日军总司令伤重而死,日本驻华公使、驻上海总领事、曰军第九师团长、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等一批在沪的军政要员被炸伤。
这几乎是日本自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和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军政要员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1.秘密策划
1929年秋,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于1930年春波及日本。这场经济危机对严重缺乏原料的日本,打击是非常沉重的。日本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生活极其贫困,国内阶级矛盾异常激化。
面对这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一场对外侵略战争,借以转移日本人民的视线,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同时掠夺资源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日本统治集团把侵略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在东北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制造摩擦,从“万宝山事件”、朝鲜排华事件再到日本间谍的“中村事件”,别有用心地制造了一系列突发事件,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发动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的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潮就此兴起。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后,又于1932年1月28日发动了对中国上海的武装侵略。负责守卫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进行了坚决反击,著名的“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虽对日本的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中日两国由“一.二八”事变所引起的“淞沪会战”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显示武力威慑中国的野心,决定于1932年4月29日在淞沪会战爆发地上海,举行日本昭和天皇诞辰纪念日和“淞沪战役祝捷大会”。这一天,也是日本裕仁天皇的诞辰纪念日,昭和是裕仁天皇时代的年号。
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嚣张气焰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同时,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及其他韩国反日独立团体也极其愤恨,中韩两国同仇敌忾,于是推动了日后震惊世界的虹口公园爆炸案。
起初,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人找到时任行政院代理院长兼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请求其出面子涉。经过深思熟虑,陈铭枢决定派人潜入会场,破坏日本的庆祝活动。为此,陈铭枢在上海秘密会见专门暗杀日本高官和汉奸的“铁血锄奸团”首领王亚樵,密商具体行动计划。经过再三研究,他们决定请在上海的韩国独立党人出手,由韩国人乔装为日本人混入会场,伺机起事。主要考虑日本的庆祝活动戒备森严,韩国志士中有人曾长期生活于日本国内,对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非常熟悉,在语言上也没有问题,由韩国志士假装成日本人混入活动现场不易被发现,便于行动的开展;同时也考虑,如果由中国人进行这一破坏活动,一旦被发现,将会引起中日两国纠纷,有再次爆发战争的危险。因此,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合作派遣韩国志士进行这次破坏活动。
王亚樵找到曾担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要职的安昌浩,安昌浩同意双方进行合作。约谈后,由陈铭枢和王亚樵各捐助一万元,又从十九路军慰劳金中拨出两万元共四万元,作为韩方人员的活动经费和善后经费。安昌浩离开王亚樵后,立即找到时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财务总长的金九磋商,金九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应允着手实施。作为秘密暗杀组织“韩人爱国团”团长的金九,早有破坏日人庆祝的计划,但苦于没有资金及弹药,中国方面的大力支持,仿佛暗夜里亮起的明灯,使得金九梦寐以求的计划有了实施的条件。
当然,金九也早就物色好了实施这一计划的人选一一尹奉吉。
2.义土尹奉吉
尹奉吉,1908年出生于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山面柿梁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礼山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也是重佛之地,郡内有忠义祠、寿德寺、报德寺等寺院祠庙。礼山郡是礼仪之邦,礼山的本意就是重礼仪、讲道德的意思,有许多名人出生于这里,如金正喜、金九、李山海、李家焕等。而且,礼山郡也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1868年4月,德国一暴徒团伙,妄图盗掘礼山大院君父亲的坟墓,礼山郡居民听说后,纷纷拿起武器,与暴徒展开殊死搏斗,赶走了这伙外国强盗。尹奉吉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尹奉吉自小聪颖过人,且性格刚烈。19岁时,尹奉吉自办学校并组织农民会,向自己的父老乡亲讲授文化知识并宣传爱国启蒙思想。此事被日本殖民者获悉后,尹奉吉被捕入狱接受审讯,经审讯后尹奉吉被释放。但是日本殖民者规定其所办的学校必须教授日本人指定的科目,这使尹奉吉非常气愤,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去上海,寻找当时韩国独立运动的领导核心一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P5-6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的岁月,记载着韩国义士争独立、求复国,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印刻着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一一中国的大地上,中韩两国人民唇齿相依、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浩荡正气。
一座滨江屹立的江南城市,一群隔海相望的异邦志士;1935—1937年,历史的细节,以镇江为原点;曾经的反日复国呼喊,曾经的前赴后继、奋勇杀敌,总是令人浮想联翩。70多年前的隐蔽斗争,是多么扣人心弦,何等扑朔迷离,细节又是如此真实而细腻!那一幕幕历史片断,刻印着韩国志士岿然不动、越挫越勇的身影;如今的追忆,映照出镇江这座英雄城市的梦幻神奇,也彰显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患难与共的血肉深情和绵绵思念。
本书图文并茂,尽可能还原70多年前的旧闻原貌,试图深入发掘历史对今天的启迪;追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镇江时期的曲折经历和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重现中韩两国人民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铸就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永垂千秋的历史壮举。
由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限制,隐匿者不会张扬,支持者需要沉默。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韩国、日本,从官方到民间,仍对这一段历史都还没有更新的考察结果。
作为江南名城的儿女,我们凝聚了团队力量,在近一年时间里,研读一讨论一寻访一再研读一再讨论,甚至远赴韩国,尽力寻找这段历史进程中的志士行迹和遗址信物,希冀能呈现给读者意想不到的阅读价值一一“旧闻”其实不旧,它是现实之“镜”。正义必胜,是历史的必然。本书主旨,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要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钱永波先生的最早提议,感谢韩国独立纪念馆,感谢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旧址管理处以及各地同行,他们大力支持,给予我们学术指导,并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重回“历史上的今天”。经历了那场惨烈抗战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70多年前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值得永远铭记。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我们不作学术性的争辩和论证,而以时间为序,人物为主,情节为重,这是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也借此希望广大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镇江市委宣传部,润州区政府,镇江市外事办公室、商务局、旅游局、文广新局,镇江韩国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还参照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著述及其文中的部分素材,有的在本书中做了交代,有的没有提及,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条件,本书肯定会有疏漏欠妥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本书出版发行之际,我们真诚祈愿:世界永远和平,人民安居乐业。
中韩两国因比邻而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长历史将两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回望中韩两国历史的发展,曾有着一种互相联系的同步现象:新罗王朝的兴衰,基本上与唐王朝同步;北宋王朝的灭亡,又影响了高丽王朝的兴盛;明王朝虽然连续多年全力援韩,当时未能挽救朝鲜王朝走向衰败。 日本利用清王朝的衰弱控制了朝鲜王朝,而日本并吞朝鲜王朝的时间,竟跟大清王朝的灭亡仅差一年! 中韩两国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交往,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共同的历史遭际更是凝结着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中韩两国同样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两国人民成了患难与共的同志和战友。
1910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威逼下,《日韩合并条约》签订,韩国失去了独立地位。 日本全面控制韩国,实施了极其残暴的军国统治,严酷控制韩国人民的军事、文化、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严厉镇压反日爱国运动。韩国人民为求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经过几年酝酿,1919年3月爆发了席卷韩国全境的“三一”爱国运动,全国各地反日复国斗争的爆发,严重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根基,日本政府以残酷手段镇压了“三一”运动。此后,日本统治者采用两面手法,一方面通过文化统治迷惑韩国民众,减弱韩人对日的敌视态势,以吸引韩人投向曰方;另一方面,实行更加残暴严酷的政策镇压韩人的反日独立运动,使得韩国国内的独立运动处境曰益困难,迫使一部分韩国志士远走他乡,到他国进行斗争,以实现韩国独立的奋斗目标。
1919年4月,从各处转移到中国的各派韩国志士在上海结盟,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而开创了韩国人民团结一致,公开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独立复国伟大运动的新纪元。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成立到1945年自行解体,共存续了27年时间。它以中国为舞台,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恢复韩国的独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中国朝野对韩国独立运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包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以及各党各派和各阶层人士,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为独立而奋斗的韩国人民,为谋求韩国独立以及国际社会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承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两国民众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在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谱写了中韩两国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壮美诗篇。
2014年7月4日,在韩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首尔大学做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士个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韩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吞并朝鲜半岛,侵占中国半壁江山,使中韩两国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岁月中,我们两国人民生死相依、倾力相援。中国境内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上海纪念尹奉吉义士的梅轩、西安光复军驻地旧址等,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历史。”在演讲中,习近平还提到了“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等抗日英雄。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金九先生,都和江苏镇江有着密切关联。镇江,一边连接上海、一边连接南京,处于长三角交通要道,同时也曾是整个苏北地区的桥头堡。沪宁铁路线、长江水运通道如动脉血管般一刻不停地运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镇江成为南京、上海这两座重要城市的前沿和后方。1935年11月至1937年11月两年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韩国临时政府移驻镇江,借助紧邻民国首都南京之便,在镇江这座特殊的城市里得以安全隐匿,开展着更为深入有效的秘密革命活动,实施了在其反曰复国历史中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许多重大决策。临时政府以组建国民党为其领导核心,以确立战时体制、培训大量军事骨干为应对中国全面抗战的重大变局,度过了隐蔽时期最为困难的阶段,为中韩合力,在东方主战场全面公开抗击日本法西斯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临时政府在镇江时期所进行的反日复国伟大斗争的历史性贡献,不仅赢得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更成为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伟大历史中一段光辉显赫的记载。素有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光荣传统的镇江人民,早早树立反日救亡大旗,同仇敌忾,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持山水相邻又有相似遭际的韩国志士的反日复国斗争,也在共同斗争中结下了日益深厚的患难之交。
我们以虔诚、积极的精神多方收集了相关资料,认真梳理,几经修改,又尽最大可能征求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的意见、建议,尽心尽力编成这本小书。
这本书,融史料、传说、可读性为一体,再现了那一段峥嵘岁月,详细描述了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韩国志士们,真情展示了中韩两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战斗友谊。
谨以本书铭记当年为中韩两国共同命运浴血奋斗、勇于牺牲的革命先辈们。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成立到1945年自行解体,共存续了27年的时间。它以中国为舞台,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恢复韩国的独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李臻、裴伟、金升龙、张晓波编著张甫雄主编纪东插图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镇江》主要记述了它在镇江期间的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这本李臻、裴伟、金升龙、张晓波编著张甫雄主编纪东插图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镇江》,融史料、传说、可读性为一体,再现了那一段峥嵘岁月,详细描述了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韩国志士们,真情展示了中韩两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战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