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与方法”丛书选择的专题,既有历史的广度,概述纪录片的传统和最新观念的发展,又有分析的深度,聚焦经典作者和作品的个案,介绍西方学者观点迥异的解读。
本丛书标志着中国纪录片研究的新高度,直接切入关键议题(如后直接电影、自我反射、第一人称电影),全面反思西方的纪录经典和中国的纪录片实践,是电影研究领域值得庆贺的新成果,也是艺术美学界应该关注的跨学科前沿方向。
王迟、布莱恩·温斯顿主编的《纪实之后(纪录片创作新趋向)》为丛书之一。重点讨论了埃罗尔·莫里斯的理念与方法。
当纪实主义不再一统天下,纪录片创作应该何去何从?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纪录片实践,或可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王迟、布莱恩·温斯顿主编的《纪实之后(纪录片创作新趋向)》收录的文章对当代西方纪录片几个不同方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在个案研究部分,本辑重点讨论了作为西方新纪录片代表人物之一的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的理念与方法。
序一:建设纪录电影学
序二:建设一种纪录片本体理论
上编
理论视野:当代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向
纪录片究竟是什么?——后直接电影时期纪录片理论发展述评
当代英语世界的纪录片实践——一段历史考察
论表述行为型纪录片
镜中之像:自我反射与纪录片
论第一人称电影——对自我刻写的若干判断
论动画纪录片——历史、美学与合法性
下编
个案研究:埃罗尔·莫里斯与《细蓝线》
确实是有真实这码事儿
《细蓝线》与纪录片的局限性
或许一切都是错的——对莫里斯未完成的采访
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细蓝线》
埃罗尔·莫里斯的哲学——十条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