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自选集》精选精编中国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作者秉承“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的执笔原则,叙事文笔疏朗,记人如同与亲友对话,抒情则“以乐写悲,以悲写乐,人间至情,自然出之”,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典型化的艺术细节去感慨人生,可以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美妙的景观。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野生鱼》,收录了刘庆邦的散文作品。
| 书名 | 野生鱼/名家散文自选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刘庆邦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家散文自选集》精选精编中国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作者秉承“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的执笔原则,叙事文笔疏朗,记人如同与亲友对话,抒情则“以乐写悲,以悲写乐,人间至情,自然出之”,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典型化的艺术细节去感慨人生,可以从“心灵的圣火中”生出美妙的景观。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野生鱼》,收录了刘庆邦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野生鱼/名家散文自选集》收录刘庆邦散文《塔什干晨雨》《新疆的歌》,随笔《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论文《献疑四记》,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等重要篇章。 目录 第1辑·友情 高贵的灵魂 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王安忆写作的秘诀 追求完美的刘恒 文轩的力量 在兰亭,给何向阳端酒 “小文武”的道行 莹然冰玉见清词 第2辑·亲情 父亲的纪念章 母亲的奖章 勤劳的母亲 大姐的婚事 留守的二姐 妹妹 一双翻毛皮鞋 不让母亲心疼 心 重 凭什么我可以吃一个鸡蛋 第3辑·乡情 野生鱼 告别泥涂, 我家的风箱, 老家的馍 打麦场的夜晚 拾豆子 石榴落了一地 端灯 烟的往事 绿色的冬天 瓦非瓦 母亲和树 卖烟叶儿 兔子的精神 第4辑·心情 挑水 我的向往 雪天送稿儿 怀念翟墨 花工 黄梅少年 马大爷和他的鹩哥儿 第5辑·风情 参天的古树 地球婆 在雨地里穿行 佛国与圣人 由黑转绿 草原上的河流 神木有石峁 在雅安喝藏茶 群英垂竿向渔滩 月光下的抚仙湖 闻香而至 亲近汉水 第6辑·文情 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细节之美 顽强生长的短篇小说 凭良心 说多了不好 伺候好文字 历史性的成果(序) 敢将十指夸针巧(序) 试读章节 高贵的灵魂 2009年4月11日下午四五点时,徐小斌给我打电话,说林老又住院了,在同仁医院,约我一块儿去看林老。我们约定的时间是,第二天下午两点半在同仁医院门口见面。过了一会儿,小斌又打来电话,说林老已经走了,刚走,布谷正在给林老穿衣服。 我们晚了一步,我们再也不能和林老说话了。 我马上打电话把不好的消息告诉刘恒,刘恒说,他和李青去医院看过林老,林老当时还坐在病床上跟他说话。林老头脑清楚,还跟他说笑话,说他头发少了,作品多了。 然而我们晚了一步,我们再也听不到林老的声音了。我们早一天去看望林老就好了。 清明节前夕,我和妻子回老家为母亲扫墓。回头路过开封和朋友们聚会时,我看见了一种造型别致的陶制酒瓶,马上想到了林老。我说:这个酒瓶我要带回北京,送给林斤澜。林斤澜喜欢收藏酒瓶。妻子把易碎的酒瓶用软衣服包紧,完好地带回了北京。小斌约我去看林老,我打算一见林老就把酒瓶亮出来,让林老高兴高兴。林老爱酒,连带着对酒瓶也喜爱。林老不能喝酒了,还有什么比送给林老新奇的酒瓶更让林老高兴呢! 说来说去,我还是晚了一步。就算我这会儿把酒瓶给林老送去,林老再也看不见了。我早点干什么去了呢?真是的! 我不记得给林老送去多少个酒瓶了。2008年8月底,我从内蒙古回京,给林老捎回一个外面缝有羊皮的酒瓶,酒瓶里还装着满满一瓶马奶酒。8月30日下午,我去给林老送酒瓶时,约了章德宁和徐小斌一块儿去看林老。林老对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酒瓶很欣赏,当时就把酒瓶摆放在专门展览酒瓶的多宝阁上。我们知道林老刚从医院出来,就问他是不是又住院了。他说没有,谁说我住院了!见林老不愿承认他住医院的事,我们就不再提这个话题。我问他还写东西吗?他说想写,写不成了。精力集中不起来了,刚集中一点,很快就散了。他说他现在只能看点书,看的是关于他家乡的书。不然的话,到死都不知道老家是怎么回事。我们请林老到附近的饭馆小坐。我们没敢要白酒,只让林老喝了点啤酒。喝了啤酒,林老一点儿都不兴奋,像是有些走神儿。小斌说:林老,您怎么不说话呀?林老笑了笑,说出的话让我们吃惊不小。林老说:我要向这个世界告别了!天飘着雨丝,我们三个送林老回去。他有些气喘,脚下不是很稳。看着林老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让人很不放心。 我认识林老有二十多年了,他是先看到我的小说,后看到我。1985年9月,我在《北京文学》发了一篇短篇小说《走窑汉》。林老看到后,认为不错,就推荐给汪曾祺看。汪老看了一遍,似乎没看出什么好来。林老对汪老说,你再看。汪老又看了一遍,说:是不错。随后,林老把我介绍给汪老,说:这就是刘庆邦。汪老看着我,好像一时想不起刘庆邦是谁。林老说:走窑汉。汪老说:你说走窑汉,我知道。汪老对我说:你就按走窑汉的路子走,我看挺好。 1986年3月26日上午,当上《北京文学》主编的林老,把我约到编辑部,具体指导我修改短篇小说《玉字》。他认为那篇小说写得过程太多,力量平摊了。有的过程带过去就完了,别站下来。到该站的地方再站。他给我举例,说比如去颐和园去玩,只站了两三个地方就把整个颐和园都看了,不能让人家每个地方都站。他跟我谈得最多的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说那里不充分,分量不够,“动刀子动不起来。”还需要设计新的场面,设置较大的动作,增加生色的细节。他给我讲《红楼梦》里的尤三姐与贾珍、贾琏喝酒时那一场细节,哈,那是何等精彩!他说他曾和汪曾祺一起向沈从文请教写小说的事,沈从文一再说,贴着人物写。他要求我也要贴着人物写。林老差不多跟我谈了一上午,最后他明确地对我说:你要接二连三地给我们写稿子,我们接二连三地给你发,双方配合好,合作好。我听林老的话,果然接二连地给《北京文学》写起小说来。这多年来,我在《北京文学》发了5部中篇小说和26篇短篇小说。 后来林老不当主编了,仍继续关注着我的创作。1997年1月,我在《北京文学》发了短篇小说《鞋》,林老逐段逐句写了点评,随后发在《北京文学》上。2001年7月,章德宁约我给《北京文学》写了两个短篇小说,后面配发的短评就是林老写的。短评的题目是《吹响自己的唢呐》。在那篇短评里,林老说“庆邦现在是珍稀动物”。还说我是“来自平民,出自平常,贵在平实,可谓三平有幸”。 在创作道路上,得到林老的器重和提携,是我的福分。能在创作上走到这一步,林老对我是有恩的。P2-5 书评(媒体评论) 读他的作品简直是一种人生享受,像是烫了一壶加了梅子的绍兴陈酒,一口口慢慢品来,甜甜的,热热的,酸酸的,那么绵长,那么值得回味。 ——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张锲 刘庆邦的书写往往是伦常里的诗意,承继和成长怀着虔诚的驯顺。礼失而求诸野,这个“野”,就是刘庆邦的小说世界。在那里,能看见某种程度和形态的礼仪,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名作家 王安忆 刘庆邦对乡村大量细节性的书写和处理,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已非常稀少,他写的“饿”“骂”“看客”等细节非常精彩,尤其是他对乡村看客的书写,继承了鲁迅的批判传统,但比鲁迅书写得更复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孙郁 庆邦的作品我读过不少,也陆续写过好多篇评论他的文章,我喜欢他的小说的路子,这个路子我把它叫做笔记体,他的叙述方式既有序又顺序,完全带有中国气派。 ——原北京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文学大师 林斤澜 庆邦的作品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乡村世界,一个是煤矿世界,他对这两个世界无一例外地注满了善意和温情。这种善意和温情把一个中原汉子刘庆邦变得格外的细腻和体贴,也铸就了他的叙述风格:朴实晓畅的诉说方式和毫发毕现的细节刻画。这种叙述风格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最细微的变化,又正是在对细微变化的关注中传递出作者的善意和温情。他对煤矿世界的善意的挖掘更具有一种人类的共同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评论家 贺绍俊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