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知行仁(张仁锋散文随笔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仁锋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仁锋著的《学知行仁(张仁锋散文随笔集)》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却是近期军队业余作者,特别是职务较高的业余作者对和平时期军人生活和精神状况的真实表达,而且,在数篇边塞古诗词读后的随笔中,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根植其中,读后让人心潮奔涌、热血沸腾。这样的随笔能使人受到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鼓舞,同时,也给人以坚毅和力量。几篇分析古代边塞诗的文章,也从精神、情怀和意境上,把唐诗的艺术之美推到上了一个高峰。

内容推荐

西汉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末魏国人董遇,当年教育弟子要抓紧“三余”时间读书,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学知行仁(张仁锋散文随笔集)》作者张仁锋在自序中已经清楚地说明读书之乐和读书益智。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正是这样会读书、善读书,才有了这样一本情感真挚、格调激昂、清新隽永的散文随笔。在读书成才成为共识之时,作者却用自己的理解告诉读者,读书成长比读书成才更为重要。人生百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书籍是无价的精神养分,不论是将军还是士兵,也不论是农夫还是教授,读书能让自己安静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读书还能让自己知道,生活之外,还有另外的生活,另外的人生。当我们与他人的生活对照之后,我们才会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污秽还是纯净,从而发现人活着的新的意义。作者无意成为一个作家,实际上,作家的成就不在作品数量而在质量。有的人一生只写一本书,却像山一样,永远矗立在那里。本书最可赞扬的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家国的拳拳之心,还有他重道守行的优良品性,作者在作品里努力表现的,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富强和家庭幸福而奋勇前行的人和他们朴素的情感,这就是写作的全部意义。

目录

自序

体悟人生

向苦涩的岁月致敬

向往山那边

心中的干枝梅

那几座山,那几个人

回家的路

永远的营房

仰望云门山

寄给父亲的一封信

父亲的茶雅

hold住幸福

淡泊者乐

美,因心美而更彰

美在苏里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随笔

人生应与读书同行

文史钩沉

人间万象皆为诗

纵死犹闻侠骨香

报国英雄气崇武忧时情

走进诗意中的宁静

关于边塞诗访谈录

换个角度看唐僧

成仁何必非身死

八股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君子比德于玉

试读章节

向苦涩的岁月致敬

生活中有一种苦,那是一种艰难的人生磨砺。多少年再回首,感到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财富,其中的点点滴滴,竞有一种原生和古朴之美,会享受般地经常把它回忆。

我高中母校——内蒙古赤峰市初头朗中学,坐落在通往我乡下老家必经的路口上。在外漂泊几十年,多少次回家路过,虽然心里对它怀有深深的眷恋,只是在车窗内匆匆一瞥,没有时间迈进那个曾让我魂牵梦萦的大门,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经常把它忆起。

那时的母校占地六七百亩,南面一半是教学区,操场北面两排分别是礼堂、食堂和校领导、老师的办公室,东西两侧分别是三栋教室和四栋学生宿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砖瓦平房。北面一半是一大片菜园子,生产的菜主要供应老师的小食堂,大批菜下来的时候,学生食堂也能尝个鲜。

解决温饱问题是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头等大事,学校实行寄宿制,吃饭由学生从家里带粮食换成饭票,带什么粮食吃什么饭,主要有玉米和小米两种。小米因为种植比较费工,抗灾力弱,产量比较低,一直是北方人喜爱珍视的食物,成语“黄粱美梦”中的黄粱指的就是小米。在粮食严重短缺的年代,小米就是上等的细粮,很少有家长舍得带给学校,因此我们在学校一日三餐的粮食基本是玉米。玉米主要有四种做法:粥、煮大□子、蒸发面和钢丝面条。平时基本没有菜,记得到了春天,菜园子的菠菜下来后,能够喝上一阵子菠菜汤,五分钱一饭盒,二分钱也可以打半份。两三百学生就两个卖菜窗口,打菜时拥挤的叫喊声、饭盒的撞击声,犹如电影里国民党撤退时挤火车和轮船时的场面。前面打上的同学往往叫喊着,高高举着饭盒从人群头顶上掠过,菠菜汤哩哩啦啦撒了同学一身,反正都是这样,别人也没有抱怨嗔怪,只是可怜排在后面的女同学,有时不仅打不上,还被撒上一身汤。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菠菜汤,盐水煮的菠菜,上面漂着几片叶子,汤微微泛绿,喝完汤后饭盒底会留下少许泥土。平时季节同学一般吃自己带的咸菜,其实多数时候根本就没有咸菜,因为每周回去带来的一罐头瓶咸菜,往往当天就被同学就着开水吃光了,平时吃饭基本就没有什么盐精。大□子是早晚餐的主打饭,卖饭的张师傅打饭时总要把勺子晃动两下,给学生的饭量没有其他师傅多,学生都不喜欢到他的窗口打饭,背后还送他一个绰号叫“四分之三勺”。玉米最受欢迎的吃法是钢丝面条,学校有面条加工机,同学们轮流参加加工劳动,加工出来的面条热气腾腾,可以一边加工一边吃,参加劳动时一般都能省一顿饭。加工面条时里面放进了盐,煮出来的面条咸滋滋的,吃时不用再吃咸菜,饭量大的一顿能吃二斤。学校没有饭堂,天气不好时在礼堂里卖饭,平时卖饭口就直接对着操场,同学打上饭后一般会在操场、树下、墙根席地而坐,三五成群,说笑打闹的欢乐代替了物质生活的艰苦。晚上是最难打发的时间,文体活动又少,肚子空落落的。自习时每个同学都会打上一饭盒白开水,边看书边哗啦哗啦用饭勺喝水,一饭盒喝完后往往会结伴再去打上一次。烧开水的师傅是个话痨,随便在哪儿聊上就挪不动身子。同学们晚上去打开水时他经常不在,有的同学为表达不满就不时搞点儿恶作剧,不是把锁眼塞满柴火棍,就是把凉水浇人锁眼中结成冰,气得烧水师傅一边骂一边点上柴火把锁眼化开,围观的同学通常都会殷勤地帮助开锁,也会帮腔谴责这种行为,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谴责声音最大的或许就是搞恶作剧的人。大家并不在意那种行为道德不道德,只是在苦涩沉闷的校园生活中寻求一点儿乐子而已。在学校食堂吃肉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同学们会经常自己想办法搞点荤腥。学校墙外有一口枯井,井壁是用石头砌成的,里面住着很多麻雀。每年秋冬时,我们会在晚上用被子把井口盖住,用棍子把麻雀敲出来,把被子掀开一角,用手电筒从外往里照,受到惊吓的麻雀拼命地从掀开的被角往外飞,很多就成了我们的猎物,拿回去在灶膛里烧烤美餐一顿,也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party。

学生宿舍是南北相对的大通铺,每间宿舍能住二三十人,惟有我们班住的是小房间,每间只住五个人。同学家庭生活条件不同,带的行李五花八门,家庭条件好的,被、褥、枕、毡子齐全,条件不好的就有什么带什么。我们班有个同学家里兄弟七个,生活比较困难,吃饭经常断顿,要向同学借饭票。他的行李也只有一条被子。宿舍里的老鼠窜来窜去,别人的行李都不咬,就专咬他的,一条单薄的被子被咬得到处是洞,逼得他只好在白天用绳子把被子捆起来吊在房梁上,悠悠荡荡,成为宿舍一景。大家分析主要是他身上油腻多,被子气味大,吸引了老鼠。同学开玩笑对他说:老鼠以为你的被子里包着肉呢。他的衣服也是一季一身,平时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高三那年夏天,他的衬衣两个肘部全都磨出了洞,两个袖子几乎都要掉下来了,那样一直穿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他穿上了一件白粗布衬衣,听说那是家里积攒很长时间鸡蛋换钱为他做的。那时农村人有个习惯,天热就把衣服脱下来搭在肩上。他那件新衬衣穿上不久,一次放学回家路上,他和几个同学路过一个村头水井,口渴喝水时,顺手把搭在肩上的衣服放在井台上,喝完水忘了拿衣服就走了,等走了两里路发现后再回去找时,衣服已经不见了。等下周一返校时,他穿的是他弟弟的一件衬衣,衣服下摆刚过腰部,袖子也短,紧紧裹在身上,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现在想起来有点儿悲凉,但那时大家见到他的样子哈哈一笑,心里并没有看不起和取笑的意思,因为那个时代家境都差不多,即使像我们家父亲在市里上班,我和哥哥还有一辆金星牌自行车骑着上学,家里也经常面临上顿不接下顿的困境,妈妈总是为我们换季的衣服发愁。P3-7

序言

吾少时,其志不在文;从戎初愿,欲长武事,不虞搦管司文,时变职迁,恍恍乎三十余年矣。其间文字,虽未详计,数百万言当过之;然皆军中文案,不宜外示,且手稿亦无片纸存焉。

吾好静喜读,但有间隙,必以卷持。所阅固不敢言广,其“三上之功”,聊可自诩。然读书之人,岂无立言之念?遂于近年,置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动于心者,不计文体,遑论修辞,即诉诸笔端,不觉已累百篇。就教名家,言个中或文或诗,立意尚可,或有裨益于人者焉,不妨结集付梓。闻之窃喜,果如是,吾亦谬忝文苑也。况一则可呈师长,使之教诲有据;二则相交同道,以助文笔寸进;三则可资回味于己耄耋之年。故有此三益,虽浅陋显在,不敢藏拙;且吾书吾心,笔力或有不逮,然字字真情实感,以不咀他人余味是戒也!

古圣贤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乃此古今士子读书笃行之要也,以此砥砺,亦为吾平生所愿,故书名《学知行仁》。

是为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