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思想的快乐》:
爱因斯坦曾言自己相当早熟,从小便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与虚伪。他的诸多行为都像在寻求自我庇护,以逃离此在世界。
起初,他将宗教当作心灵的庇护所,然而很快就从宗教作品所描绘的虚妄中觉醒,沉浸于个体思考。思考,成为爱因斯坦的力量源泉,这场心灵洗礼,助他重建物理学大厦。
此前,物理学两大主流理论遭遇困难,学科发展陷入停滞。
爱因斯坦认为叠床架屋式的理论修补只是徒劳,于是,他推翻,重建,光量子假说与相对性原理成为物理学新大厦的两大基石。
然而,爱因斯坦没有料到,对光量子“真实面目”的追寻,将困扰他一生……
《弗洛伊德:疯狂中的真理》:
19世纪,一个贫穷、好学的犹太小伙子,因为家境问题,放弃神经学的实验室研究,转向了医学实践。然而,这个平凡的事件成了精神分析学诞生的伟大转折。
弗洛伊德在心理咨询中广泛聆听病人的心声。在小小的咨询室里,他揭示了人类心灵的黑暗领域,发现了歇斯底里的精神奥秘。“无意识”的浩瀚宇宙,在这一刻突然打开,改变了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他从家乡弗赖堡开始,在求知欲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新的发现,成为划时代成就的奠基者……
《玛丽·居里:科学的信仰》:
19世纪末的一个春天,波兰的冰霜正在消融。
经历了18个月的痛苦挣扎,年轻的玛丽亚毅然从农场主家中推门而出。
无果的初恋使她绝望,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却把她拯救出来。
在巴黎大学攻读第二个学位时,觉醒女性玛丽亚结识了志趣相投的人生伴侣皮埃尔。
二人致力于科学与人类幸福,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最终玛丽成功从10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的发现对物理学、医学、工业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当时的实验室外,不怀好意的流言漫天卷地,夸张失实的广告层出不穷;在实验室里,玛丽·居里以信仰建立起了科学的理想国度,哪怕在寒冬也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