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渠道重生,信息传播更加透明
关于获取信息的渠道,这里我们就不说传统信息渠道了。互联网集中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泛滥,导致很多用户都不再相信一些大的网络平台了。
最典型的就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在网上搜索出来的信息很难判定真伪,网络信息传递又回归到了线下的状态——一旦信息真伪无法分辨时,就和没有信息是一样的。
这里说到的搜索,不仅仅指搜索引擎,还包括门户网站、大的社交平台、垂直行业资讯媒体等。这些平台产生了海量的信息。大部分信息平台都有声明:不代表平台的观点。这个时候信息的可信度就大大地降低了。而这些平台的盈利模式无非就是广告页面中的各种“硬广”、各种搜索广告,这又再一次让人们失去了信心。
于是,另一个信息传递趋势就逐渐产生了,市场从来都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逐步淘汰掉人们无法接受的东西,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像淘宝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购物需求,故而实体商业受到冲击,面临升级与融合。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现象:总有新生的事物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
这个时候新媒体出现了,自媒体出现了,“网红”出现了。人们不再相信机构,开始相信自己在社交网络上认识的那些行业“大咖”——自媒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因为这些人会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为自己发表的观点和信息背书。
每一个自媒体,每一个“网红”,都是一个个小的中心,另外各种行业的社群等也属于这一类型,于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再次重生了,每一个人都有了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局限于百度、新浪、搜狐等。信息从大的中心逐步地转向无数个小的中心一更专业、更具体、更可信的小中心。
同时也有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中国未能出现像维基百科一样权威的信息平台。这个就要从盈利模式谈起了。维基百科是靠全球捐款来维持运营的,属于公益性组织,可以专注地去做中立的、权威的知识平台。而国内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这份资本能力,只要和商业挂钩,就难以避免出现各种利益寻租。
大中心化会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集中
垂直B2C电商网站曾在2013年被“血洗”,几乎无存留。可以说是被阿里和京东收割了,收割的是网购用户,也就是流量。这里没有任何商业逻辑存在,但要相信用户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这种现象已经形成,短时间里基本无法改变,这也是每一位即将创业的小伙伴应该明白的。
所以,对于电商而言,中心化电商平台的存在是用户的选择,这个时候再谈去中心化,就没什么意义了,基本会像当年那些垂直平台一样重蹈覆辙。但我们可以选择加入这些大中心,在这些大中心里去寻找初。会。
无论是消费品企业、工业品,还是服务业,都可以选择加入已经存在的大电商平台,这是传统企业能做的最佳选择。这些平台已经将相对精准的流量集中了。比如做服装、食品的可以选择在天猫、京东开店,做工业品的可以选择在阿里巴巴、慧聪网等平台开店,做餐饮的可以选择加入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商家,大平台可以减少信任成本、时间成本、安全成本。
同时,对于大数据、云计算而言,也是一样的。数据会越来越集中,大的平台会拥有更多的数据,更先进的技术,更多的人才,也会提供给所有企业更优质的服务,而这些行业是不需要万千个独立小个体的,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能获取自己想要的服务。
社交电商是电商的未来,本质是在讲流量
对于信息传播而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信息传播的学问不是那么难理解,简单点说,就是想办法把你的信息展示在用户想看的地方。
这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的是了解用户在什么时间里会需要这些信息,移动时代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受信息。那么是在什么时间呢?很多人认为是上下班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睡觉之前等,但这些大都是主观臆断,哪怕提供了数据统计的证明,也说不上权威,更说不上准确。看看你周围的人们就知道了,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是随时的。
地利,指的是将自己的商品呈现在用户最常用的平台上,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比如说,你是做原材料批发的,你的用户经常用百度搜索,那么你就要去做百度,不要有主观上的好恶之分;你是做标准商品的,你的用户经常在京东和天猫搜索,你就要去这些平台上开店。加入这些平台,即是地利。
人和,指的是谁来替你传播。分享经济、内容电商、互动营销……这些无非是提供了一个概念,即你的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是最有效的,以你为中心的信息应该如何传递出去,如何让你周围的网友成为传递链中的一个环节。网络上流行的说法是,如何发生关系。理解起来就是你要学着玩网络社交,去分享、去付出,做有质量的持续的内容,同时不断地和“粉丝”互动,如此一来你的信息就会被迅速传播开。
笔者一直在倡导社交电商才是电商发展的下一个趋势,也是新零售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社交本身就是在做流量,在传播。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