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十四岁男子汉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王贤才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十四岁男子汉》由王贤才著。

1937年,三个14岁孤儿——给托克托旗王爷放羊的汉族少年黎柱子,给苏特旗王爷放马的蒙古族少年图布新,以及从伪满逃出的学生大川,邂逅相识,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去找从陕北渡过黄河,正在晋南抗日的八路军。但大川很快就被疑为“满奸”而被抛弃了;柱子和图布新则因方言关系,误入了阎长官的“北路军”(山西话“北”“八”不分)。逃出后继续寻找真正的八路军。途中又和大川相遇,发现大川本身就是日本人!决定把他作为“子俘虏”,带到八路军去。在八路军办事处才获知:大川是被关东军杀害的日本反战人士的遗孤。于是尽弃前嫌,成为亲密战友。这时八路军某营正部署与“北路军”和托克托王爷马队一起,消灭一股从战场上溃退下来的日军。柱子等三人也阴错阳差地赶上了这场战斗,立下功绩。战后柱子和图布新称心如愿地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还惊异地发现:大川不仅是日本烈士的遗孤,还是个日本女孩!……

内容推荐

《十四岁男子汉》由王贤才著。

蒙古族抗日老战士图布新,到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回来,给小朋友们讲当年他和他的战友们的抗日故亊。那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事。中国进入了全民抗战时期。三个14岁孤儿:给托克托旗王爷放羊的汉族少年黎柱子,给苏尼特旗王爷放马的蒙古族少年图布新,以及从伪满逃出的学生大川,邂逅相识,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去找从陕北渡过黄河,正在晋南抗日的八路军。但大川很快就被疑为“满奸”而被抛弃了;柱子和图布新则因方言关系,误入了阎长官的“北路军”(山西话“北”“八”不分)。逃出后继续寻找真正的八路军。途中又和大川相遇,发现大川本身就是日本人!决定把他作为“鬼子俘虏”,带到八路军去。在八路军办事处才获知:大川是被关东军杀害的日本反战人士的遗孤。于是尽弃前嫌,成为亲密战友。这时八路军某营正部署与“北路军”和托克托王爷马队一起,消灭从平型关溃退下来的一股日军。柱子等三人也阴错阳差地赶上了这场战斗,立下功绩。战后柱子和图布新称心如愿地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还惊异地发现:大川不仅是日本烈士的遗孤,还是个日本女孩!她没有直接参军,组织决定送她过河到延安去。他们相约战后重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聚会用了将近80年的时间,才在93岁高龄时实现。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王爷的马棚起了火

第二章 来了个“蒙面人”

第三章 疤爷的马队追来了

第四章 放你一条生路

第五章 不讲规矩也没章法的摔跤

第六章 要说真抗日,还得找八路

第七章 十四岁男子汉

第八章 抗日队伍里有你这样的?

第九章 铁证如山

第十章 送你们抗日去

第十一章 北路军的新兵营

第十二章 当了勤务兵

第十三章 军令如山

第十四章 喜事喜事!

第十五章 新式武器

第十六章 我们是八路军!

第十七章 你就是“小川完了”

第十八章 来生你就是棵酸枣树

第十九章 就地宿营

第二十章 小八路显得更神气了

第二十一章 天下八路是一家

第二十二章 肯定是要打仗了!

第二十三章 碰上“拦路虎”了

第二十四章 像个“国际纵队”

第二十五章  叫我们好好表现着

第二十六章 顺着枪声摸过去

第二十七章  战争像一股狂飙

第二十八章 王爷,认识你的羊倌吗?

第二十九章 我们都“八路”了!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王爷的马棚起了火

1957年的中国很不安宁。一直没有停息过的战乱和革命,在这一年终于转化为反对日本侵略的熊熊烈火。

不过托克托王爷的这片草原,这天晚上看上去还算平静。

牛羊都回圈了,王爷府的人吃了晚饭,收拾收拾也都睡下了。就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候,忽然间,王爷的马棚起了火!

火是从东头冒起来的,一下窜起老高,烧得棚顶上的陈年麦秸噼噼啪啪地响。

那火是给王爷放羊的羊倌柱子点的。

火光冲天!

柱子的眼睛好像也要冒出火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眼神?

柱子恨死王爷了,一心要把那个王爷烧死。

这是个旧马棚,早已不在这里拴马了。离王爷住的后院也还有不少距离。但是别无选择,这里已是柱子所能到达的离王爷最近的地方了。

要是有一股东风就好。火仗风势,说不定就能窜过东跨院,在王爷住的后院卷起一场漫天大火。

可是没有风。火势倒还在蔓延。

柱子从顶篷再抽下两根椽子,绑上一把谷草,做成火把,点着了。正要到马棚北边点火时,忽然从后墙跳下一个人,一下扑到他身上。火把摔在一边。柱子和那人滚在一起,厮打起来。

哪里钻出的这个家伙!穿一件蒙古袍,看上去和柱子年龄差不多,可是长得比柱子几乎要高出一个头。这使他有相当优势。但要制伏倔强的柱子也不容易。柱子和他在地上,翻过来覆过去地扭打着,从马棚里滚到马棚外,一直滚到南墙根。

马棚还在烧,王爷的人也都被惊动了。叫的,嚷的,骂人的,救火的,抓人的……终于惊动了疤爷。

这下完了。

柱子被拿下了,捆起来了。捆得结结实实。

柱子可没哼一下。

“闪开!哪个王八羔子、兔崽子,敢到我疤爷眼皮底下放火?”

随着这一声吆喝,人们纷纷闪开了,让出一条路。

疤爷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疤爷可不是凡人,称得上威风凛凛。王爷府里。除了王爷就要数疤爷了,而且疤爷比王爷还更威风。府里府外的人,敬王爷十分,敬疤爷是十二分。就是王爷也要让他三分。这是没说的,光王爷的命他就救过两回。有一次硬是从土匪窝里把王爷抢出来,马让给王爷骑,自己一条枪、一把马刀,保着王爷冲杀出来。浑身上下中了4枪,刀伤不计其数。就连额头那样重要的部位都挨了一刀,成了个血人。这以后,冲着额头那条刀疤,连王爷都人前人后尊他一声“疤爷”。方圆几百里,没有不知道疤爷的,疤爷的本名赛因朝克图,倒没多少人记得了。一来二去,疤爷自己对这个名字都很生疏了。去年额济纳旗王爷的大总管在后山见到疤爷,尊他一声“赛因大爷”。疤爷大喝一声:“什么赛因、纳因的,老子是疤爷!”

疤爷的名头儿就这么响。不服气不行。

不用说,柱子是认识疤爷的,也敬他三分,说这疤爷还真能算个英雄。

疤爷要看看是什么人,吃了豹子心、老虎胆,敢到他疤爷头上放火。他要劈了那放火的浑蛋。有本事,站出来,真刀真枪干呀,单挑也行。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放火,算什么玩意儿!

疤爷一边走,一边就在腰上拔刀。可是他定睛一看,刀拔到一半,就停下了。

捆起来的是柱子。疤爷认识这羊倌。

这个小兔崽子!

疤爷把拔出大半的马刀用力推回刀鞘,打闷雷样地吼了声:

“拉下去!”

P5-8

序言

《十四岁男子汉》的背景和由来

《十四岁男子汉》是有它的背景和来由的。距今80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那一年,山西一个贫农的儿子黎静,出来寻找八路军,参加抗日。那年他就是个“十四岁男子汉”。但是他投错了门,参加了“北路军”。因为在山西话里,“八路军”和“北路军”听起来一样,分不清楚;就像我们江西人说“孩子”和“鞋子”,上海人说“外科”和“牙科”一样。后来发现了,设法逃出来,辗转来到延安,找到真正的归宿。

黎静一直在部队工作,成了作家。原来是空军的文艺处长。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与我相去甚远。我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当了医生。但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黎静和我先后都在各自单位被打成“反革命”,送到山西太原同一个劳改队“服刑”与“改造”。两个很不相同的人就这样相遇相识了,成为很好的朋友。上面那段经历就是他说给我听的。我觉得有趣,也很有故事性,就说你是作家,应该把它写出来。黎静说他会写,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远远不是。不过将来情况变了,条件好了,他首先要写的是彭德怀,然后再考虑别的。

黎静比我年长10岁,他的丰富阅历也使他比我成熟、沉稳得多。但是他这个想法还是使我激灵了一下,虽然我们已是无话不谈、可以交心的朋友。因为彭德怀在当时已被打成“大军阀”“大土匪”,甚至是“里通外国”的“大奸细”。监狱里就不乏为彭德怀翻案而被判重刑的人。

1971年9月下旬,我从报纸上发现一个很怪的现象。那是国庆前夕,各国领导人照例给我国领导人打电报祝贺国庆。那个时候,经过“文革”的折腾,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主要就是毛泽东主席、林彪副主席,以及人大委员长朱德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国领导人应该是给他们发来贺电的。可是那年新华社对外国领导人联名发来的贺电,不是像过去那样全文照登,而是把贺电上我国领导人的名字都删了,笼统地写成:“我国领导人(没姓名)收到了某国领导人(都有姓名)发来的贺电,全文如下……”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只能有一个解释:国家领导人中,又有人出事了,不能见报。那人是谁呢?毛主席不用说了,对他的尊崇都还一切照旧。朱德和周恩来,报上也还能看到对他们的报道。只能是林彪了。

很快又发现,随林彪一起上来的几个人,总参谋长黄永胜、空军司令吴法宪、海军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主任邱会作,特别是林彪的夫人叶群,这些人的名字也从报上消失了。

我和黎静悄悄说起这些情况。黎静是空军干部,还关注天上的事。他说我们这个劳改队离机场不远。是飞机上天后转第二道弯的地方,所以头上常有飞机转悠。但是这些天里,天上没有任何飞机的踪影。那就是“禁飞”了。“禁飞”是很严重的情况。出大事了!

这样,在“九一三”林彪逃亡后不久,我和黎静就感到他出事了,而当时这还是国家的重大机密。大家暂时都还蒙在鼓里。谁也不知道上了党章的“接班人”竟会仓皇出逃,摔死在异国他乡。

“九一三”事件给中国人上了很好的一课,也使黎静的情况有了一些松动。因为他这“反革命”与林彪有关。“文革”初期,他和他的几个战友就是因为骂林彪而被捕判刑的。现在看来倒是骂对了。我说你不还骂了江青吗?那个时候江青也是不能骂的。他说那也是因为林彪的缘故。但他刑满获释后,还是回不了北京,只能留厂“就业”,继续“改造”。所以我们还能见到。黎静说他要回北京申诉。

黎静终于不辞而别,离开太原去北京了。劳改队说要去抓他回来。不过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动作。但他毕竟还骂过江青,真正平反,落实政策,也还是“四人帮”被打倒以后。我也终于得到平反和“改正”。大家的情况都好转了。

1987年,我到北京开会,专门去看他。吃饭时,我又重提他与“八路军”和“北路军”的那段往事,说现在你可以写出来了。他说要做的事太多,当务之急还是写“彭老总”。

黎静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推出了厚重的《彭大将军》(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但他又接着忙其他的事,八路军、北路军的事还是排不上队。催他,他就叫我别急,还学着电影里的话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是事情并不像他设想的那样。有些事是不由人做主的。1990年7月我在出差途中,忽然收到噩耗:黎静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倒在上班的途中。

从此我就有了一个心愿,替黎静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只是我知道的情况有限。因为没想到最终会由我来写,没想到请他展开来谈,只是等着看他的作品。他会写得很生动,很精彩。他是作家,而我不是。我只是个普通医生。但是,我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

现在,终于写成这部书稿,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故事发生的时候,我还只有4岁。80年过去,我已垂垂老矣。战争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那场战争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的。所以我要努力写出这个故事,为现在也为将来的“十四岁男子汉”,以及所有善良的人们。

王贤才

2017年6月5日于南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