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今生有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静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悠悠扬扬,这种此起彼伏的声音令人回肠荡气。琴声如诉,所有最好的时光,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

我们像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聚拢成伞的模样,各自飘向远方。再回去,都是陌生的面孔。

李静著的《今生有爱》收录了《哑叔》《北京的阳光》《十月与艳遇》等作品。

内容推荐

李静著的《今生有爱》收录作者近年来散文共六十篇,字数大约十六万字,主要以亲情及平常生活为线索,书写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诠释亲情,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除此,还有少量的书评和影评。散文集中收录的文章最早书写于2008年,都以平常的所见所闻及作者的真实感受阐述亲情,友情等,文字虽然较琐碎,但尽现温暖,是宏扬正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录

哑叔

如果·爱

写给东哥

想起你、想念你

母亲的麦茶

美丽人生

四岁呓语

童年纪事

两封信

北京的阳光

写在父亲节前夕

石河子记忆

母亲的工资

在雨中

温情陪伴,愿你最美

十月与艳遇

落入俗套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

杯子

回不去的时光

锦瑟,安好

离殇

归宿

木豆东

远方的家

流年

爱与灵感

我的爷爷奶奶

姐姐

何须羡慕

笨拙的爱

风雨与暖阳

一纸忧伤

父亲的梨树

母亲节

那时端午

在茶卡

致青春

喜燕

青稞的记忆

当你老了

三色堇

秋行西藏

风雪夜归人

老屋

为你千千万万遍

人间四月天

梦中情人

善良的灵魂

独自去寻欢

谷地歌者

想起您……

感恩节的阳光

致女儿书

行者无疆

“大雪”记忆

漫话秋千

如果爱,请深爱

卡地卡哇寺

小茉的春天

《芳华》之后

某月某日

或许是对的

子非鱼

回娘家

流年

欠你一个拥抱

遇见

后记

试读章节

哑叔

从记忆起,尚存在印象中的哑叔让我感到很恐惧。我害怕他指手画脚看似怪异的表情和呜噜哇啦不懂意思的喊叫声。我以为那是在恐吓我们,不由得将他和那些有精神障碍的人联系起来。

于是每次远远地躲开他的视线,从来不敢和他沟通。直至后来如果没有别人做翻译,依旧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他却在反复比划后看着我懵懂的表情失望得兀自摇头叹息。我仅能做的就是指指自己再指指他,然后摆摆手。他似乎明白我的意思,颓然地转身走开。

听父亲说哑叔在两岁时还没有失聪,聪明伶俐。只是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失去了说话的权力,从此他的世界一片宁静。

由于疾病,哑叔没有娶妻。因为没有娶妻生子,他对别人家的小孩格外亲,尤其对弟弟,视如己出。每次等弟弟睡着了,他都要抱过去和他睡一个被子。无事闲逛的时候他总是向别人竖起他的大拇指夸弟弟好,还说等弟弟长大了会养他,兀自沉浸在自己美好的想象中。

当别人和他开玩笑说弟弟不会养他时,他会一本正经地拉他们去和弟弟询问,而小小年纪的弟弟也满口答应说要养他。这样他就会露出满意的表情,并向别人一再表示他并没有说假话。原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他的脑子里也是根深蒂固,只是在那些我们不懂事的岁月里,看上去他对我们的关爱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转过身便被我们遗忘得无影无踪。于是,更多的时候他想和我们说话时我们却害怕麻烦而故意躲过他充满企望的眼神。

等我们再长大点的时候,他却跟着大伯去了西藏。这一去就是八年,他生活在林芝,美丽如仙境的地方。似乎对哑叔的记忆也中断了,曾有一段时间已经对他的面容心生恍惚,总觉得西藏好远,他离我们好远。

后来,他托人带给我们漂亮衣服。当我们穿着那些色彩鲜艳的衣服穿梭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时,才知道离我们最远的他是我们最近的亲。

哑叔从西藏回来的时候的确很光鲜,整洁的中山装,白色的衬衣,还有乌黑锃亮的皮鞋。如若不出声没人能将他和哑巴联系起来。

记忆里最美味的糖果也是在那时候吃到的,是一种叫高粱饴的软糖,吃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小小的响声,还粘牙。我们宝贝似的攥紧手中的糖,比谁吃得慢。他笑着摸我们的头,而我们嬉笑着四下逃散,留下无辜的他独自伤神。有时候,我们也会跑去他那里,听他讲述坐飞机的感受。他将两只手举过头顶,嘴里唔唔地发出响声,做飞翔状,再做俯冲状。

那时候我们是羡慕他的,因为在村里除了大伯和他之外再没有人坐过飞机。他逢人便讲,不停地炫耀自己的经历。估计那些人听多之后就烦了吧,我看见他们由最初羡慕的神色逐渐变得不耐烦直至露出鄙夷的神色。他是个知趣的人,于是不再讲,只管安静地坐在那里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双手。

我们逐渐长大,哑叔也越来越老。我和弟弟相继上了大学,他又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在别人那里夸我们,每次回家还能拿到他带有体温的纸币,五元、十元不等。往往给弟弟十元的时候就给我五元,我抗议他偏心,他却比划着和我说:弟弟长大会养我,而你就不用了。然后便笑。我告诉他嘴里的牙又少了,他做个用手摸胡须的动作,告诉我他老了。

哑叔想法很多,似乎比平常人要多出许多。也许是他那样令自己尴尬的处境造就了敏感又多疑的性格吧,记得有一次母亲来信说父亲和哑叔要来学校看我,而来的时候却只有父亲一人。疑惑中父亲告诉我原因:“你哑叔害怕你不高兴,担心因为有他而让你在同学面前无法抬头,临行之前又打了退堂鼓。”父亲交给我十元纸币,说是哑叔给的。末了他还说:“你哑叔将这十元钱用盛满沸水的搪瓷杯子一点点烫平,还说等你回家要问我是否真的把钱交给你了,他是怕我把钱花了。”那一刻,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所有滋味都一起往上涌。瞬间就没过了喉咙,酸涩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工作后第一个月的薪酬我便拿去孝敬父母,当然哑叔也不例外。我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件衣服,回到家,我在众多亲人里看见了哑叔弱小的身影。他张着掉了牙的嘴望着我笑,还不忘夸我一句:你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我也回敬他,说我想他了。听到这样的话他不管不顾地大声喊叫,那种兴奋的程度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我拿出包里的礼物给他们,哑叔的衣服压在最下面,我看见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假装平静地看着窗外。其实我能够体察到他眼里流露出的那种期盼的神色。失望离他越来越近,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黯淡,就要在他忍不住拔脚出门的时候,我拿出给他的衣服让他试穿。瞬间,他又兴奋得手舞足蹈。衣服有些长,可他却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向母亲比划:衣服长了好,温暖。(P1-3)

序言

只要是爱就会感动

丁酉腊月,李静发来一条短信,说她要出一本散文集,让我给她写序,我没有丝毫犹疑便答应了。后来,她也说没想到我会答应的那样爽快。我原本想,出一本书至少得整理书稿,而且我也没看到书稿,写序的事也便搁在一旁,照常过自己的日子。过了些日子,她又发来短信问序写得怎么样了,书就要出了,就等序言。

我就让她把书稿打印一份送给我,第二天,她就把书稿送来了。不是简单的打印稿,而是出版社设计好的样稿。这事就成了一件急事,便开始读她的散文。这时已到年根,戊戌春节将至,无论你多么不情愿,但总归还是要花些时间准备过节。阅读只能断断续续,加之我阅读速度极慢,春节到来时,也才读了一小半。于是,回老家过年时,就带着李静的散文书稿。因为父亲母亲过世尚不满三年,所谓年在我也就是平常的日子,无须太过操持。这样,除了大年初一,必须到族内各家去拜年,还有多年未去拜年的亲戚家要走走转转,大部分时间里,我就可以坐在自己的屋子里,静静地读书了。到初三晚上,我总算把一部书稿读完了。

坦率地讲,此前我只给两个人的书写过序,因为是兄弟和同乡,关系和感情放在那儿,一来不好推辞,二来觉得为他们的书写点文字,自己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想过,非属此类者,自己是绝没有胆量为任何一部书作序提拔——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而恰巧李静就在此列,她也是同乡,从我老家宅院的门口就能望见她出生长大的村庄。所以,我才答应得那样爽快,因为我不能拒绝。即便自己力所不能及,也只好勉强为之。

虽然,此前只见过两三次,而且都在近两三年,但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也是我所熟悉的。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书中所写大多都是身边的人和童年记忆中的事,那更是我所熟悉的。在读到她的散文之前。我甚至想象过,她会写到哪些人和事,乃至一篇篇读下来,虽然与想象中的情景并不完全吻合,但总有些事也在意料之中。她写到过的很多人,虽然我从未跟他们有过接触,但从她的文字中,我依然能读出似曾相识甚至相识已久的感觉。还有很多人,我可能也是见过的,因为看上去很熟悉,只因有了这些文字,我才知道了他们的故事。而她写到过的很多往事,在我不仅是耳熟能详的事情,其实也是深深镌刻在我自己记忆中的往事。在文学或艺术创作的意义上,这是共鸣,而在人世记忆的意义上,这却是共同的经历。

虽然,李静比我小很多,年龄上差了整整一个年代,但是她记忆中的那些往事也是我记忆中的往事,她生长并深爱着的那片土地也是我曾生长并热爱的土地。我记忆中,曾经飞翔过、呜叫过的鸟儿,曾经绽放过、盛开过的花朵,曾经疯长过、肆意过的野草和庄稼,曾经缭绕过、弥漫过的云雾和炊烟,过了很多年之后,也同样出现在李静的记忆里。虽然在时间意义上那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在空间意义上它一定是记忆现场的情景再现。作家徐则臣说过,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故乡是空间意义上的童年。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童年和同一个故乡的缘故,读李静的文字在我就如同是读一封封家书。这本散文集也收入了好几封书信,有写给父母的,也有写给女儿和儿子的。而且,我还发现她的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序言了,那也是一封信,是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这是一封令人动容的书信,从年龄上说,她女儿还是一个中学还没上完的孩子,可是从文字上看,这封信称得上是一篇美文。在读完这封代序的书信后,我甚至想过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再写一个序言。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用这样一封书信给这样一部书为序,都再恰当不过了。我不想画蛇添足。当然,我也怀疑自己能否写出一些不逊于这封书信的文字来。她女儿小豆在序文中写道:“我想笑容是一种催化剂,会催生我们心中的温暖,然后互相传染。”

这笑容也传染给了我。我见到李静为数不多的两三次,她总是将安静、明媚的笑容挂在脸上。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它就是爱的语言。如果一个人把爱写在自己的脸上,它就是笑容。爱得越深笑得也越灿烂。于是,同样灿烂的笑容,在不同人的脸上,我们会读出不一样的内容,慈祥的、和蔼的、可亲的、纯净的、圣洁的……而爱不仅会传染,还永远不会贬值。有人说,这世上唯有爱是你无论付出多少都会原封不动被送回来的东西。由爱想到写作、想到文学,我觉得,我们的作家和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使命就是传递爱。只要是爱就会令人感动。李静心中有爱,李静的文字中也有爱,所以,令我感动。

总体而言,我喜欢《哑叔》《锦瑟,安好》《那时端午》《喜燕》《梦中情人》《想起您……》《“大雪”记忆》《消失的年味漫话秋千》这样的作品。读《哑叔》时,有好几次,我没有忍住眼泪;读《梦中情人》时,我记住了这样的短句:“没有虫鸣,没有花香,我们歌唱我们”;读《锦瑟,安好》时,爷孙俩就餐的一幕也让我落泪;读《消失的年味漫话秋千》时,我感觉自己刚刚从荡秋千的打麦场回来,还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罗列已经足够,从这些文字,你能看出,我认真地读过这本散文集,也在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原本还想从文中摘录一些精彩的文字,来说明李静是一个认真和富有才情的写作者,在阅读时,我已经做了标记,考虑到读者自己也会发现,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严肃神圣的事情,哪怕只写几行字,也必须认真对待。从不敢有丝毫马虎。这不仅关系到创作态度问题,也是对文字的敬畏。这是一个前提,因而,甚至暂时可以撇开它与创作水准的关系。如若不然,写作便会堕入游戏,便是对文字的亵渎。  就写作而言,我喜欢李静的那些短句,从而心生希望,如果她能将那些写得很长的句子写短些、再短些,就有可能把很多文字都变成美文。某种意义上,写作如策马纵横,一串马蹄声落,一行文字成句。现在的书写者大多在电脑键盘上完成表达,指尖在键盘上奔走时。静听,就会听到马蹄声。我以为那是写作的最佳状态。所以,我越来越喜欢短句,因为它看上去就像马蹄声留下的印痕。

如是。“悠悠扬扬,这种此起彼伏的声音回肠荡气。琴声如诉,所有最美好的时光,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似是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落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这段话引自《今生有爱》。

如是我闻。为序。

2018年2月24日

后记

这就是我的真实生活,清浅,简单。

当有一日,生活的柴米油盐遭遇诗和远方,我便用文字记录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我是一个女儿,也是一位母亲。我被人爱,也去爱别人。有时爱需要表达,于是,用文字记录。

我浅浅地书写,可能,很多时候在为自己的爱好找一个出口,或者为曾经的梦想找个树洞。

我将它们保存起来,若干年之后,我翻开这里,可看见曾经年轻时的容颜和在生活中浅淡走过的痕迹。

我说我要写一些字,读一些书。于是在闲暇时间将身边的琐碎码字成文,也在灯下光晕里翻看一本本精致的书籍。

我一直记得那首诗: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坐在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友人发来图片,一枝山杏被安放在青花瓷瓶里安静地开放,只一枝,便让整个屋子溢满了春色。

原本属于田野的山杏却在泛着光亮釉面的花瓶开放,似是登了大雅之堂,又似乎专为艺术而生,很不真实。忍不住发问:此花可是真的?

友人说是真的,她说山杏的枝丫是在庭院里捡到的,是被修花工人遗弃了的小侧枝。回来放到花瓶里加点水,过几日便开出这细碎的花朵来,隐约还有香气。

友人温润如玉,除了感叹图片能给人以视觉享受之外,也感叹友人的温暖之举让这枝原本灰头土脸的山杏能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白里透粉的花朵在枝丫间安静地开放,似乎,外面阳光里那一树树的繁花与它毫无关系。

春天花会开,哪怕很短暂,也许仅仅只为一瞥,它在这个期待已久的季节里悄然开过,不为别人,仅为自已。

感谢这个温暖的春天,感谢那枝静静开放的山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