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才会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曾奇峰著的《你不知道的自己》将心理治疗与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用全新的角度,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并全部浓缩在这本书中。无须多言,曾奇峰是优秀的心理学科普作家。不仅如此,其文章内容涉猎古今中外,以小见大,由远而近,文笔淋漓尽致,凝练老道。
| 书名 | 你不知道的自己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曾奇峰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只有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才会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曾奇峰著的《你不知道的自己》将心理治疗与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用全新的角度,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并全部浓缩在这本书中。无须多言,曾奇峰是优秀的心理学科普作家。不仅如此,其文章内容涉猎古今中外,以小见大,由远而近,文笔淋漓尽致,凝练老道。 内容推荐 曾奇峰著的《你不知道的自己》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作者心理治疗与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全部浓缩在这本书中,让你回味无穷、受益绵长。作者用机警、睿智的语言表达心理现象和人生经验,如同寓言般将心理学常识由浅入深地、生动活泼地娓娓道来,让你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 目录 序一:那不经意的一瞥 序二:有凌厉的山峰,有绿草树木,有…… 序三: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序四:奇峰?奇峰! 自序:不可言说?……说吧! 第一章 我们内心的冲突 心灵深处的噪音 孤独让人产生内心的冲突 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象 成就感是对抗烦恼的良药 偷窥成瘾源于安全感的缺失 神情内敛—健康人格的东方描述 厚道的聪明更容易取得不凡的成就 守住生活的基线,未来就不那么艰难 恐惧,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逃避 人生最难受的是发生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战争 把过去的痛苦和惩罚与现在分开 充实与空虚在一念之间 嫉妒产生于“欣赏不能” 父母与孩子距离过远过近,都会损害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学习困难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养出来的 我们对孩子,为什么比对自己还苛刻 教师、家长的唯一工作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受到外界过多控制的孩子,会在学习之外的方面找回自己的自主感 真爱就是不功利、不势利地爱他人 不要用“完美”过度控制孩子 兴趣是孩子学习永不衰竭的核动力 第二章 把自己当自己 拥有内心的安宁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也许并非是生和死,而是男和女 人际交流的目的,是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容易丧失“希望”的人会错过改变处境的机会 对一个人最严厉的惩罚是让他看看他是怎样一个人 允许自己成为有温和自大感的人 淡定就是不算计金钱或者冲突,而是看重心灵的自由 自卑感来自对他人的苛刻要求,他人和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满意 不必试图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人,不必试图改变他人去适应自己 把事情做得很好或很坏,都是在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以本色做人,成为对自己诚实的人 走自己该走之路,是保留独立人格的做法 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你就是你朋友的后院,让他在危难的时刻栖身避难 给予和接受祝福时,我们能感受到爱和被爱 第三章 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活着实际上是一门专业 所有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家庭是塑造孩子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工厂” 如何打败控制命运的力量 培养把复杂问题简洁化的能力 内向者会不自觉认同别人的评价,使自己成为与别人的评价相符的人 善良是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并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男人没友谊,可能比没爱情还可悲 外表改变,前提是内心的改变,也是酝酿下一次更大改变的推动力 修补人生 如何摆脱对自己的关注,放下身外之事 为人生的愿望设置一个顺序,内心就能恢复和谐了 活下去的任何一个简单理由,都比活不下去的任何一个理由重要 在复杂的情况下,直觉往往是我们的北极星和指南针 过强的竞争动力和上进心让你生病 充分了解性格,命运就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或被别人过多支招的人,容易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 真正的爱是疗愈命运之外创伤的良药 大悲无泪:真诚从来不是一个是否愿意真诚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有能力真诚的问题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愿望的尊重 学不好外语,是不愿意学好,不想跟更多的人更好地交流 学习外语,是接受那门外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同时改变自我意象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让一个人自己承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 第四章 当性福来敲门 亲密关系的秘密 父母对孩子的性虐待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人 自我界限清楚的情感是最有价值的 过度热衷于减肥,是下意识成长的表现 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和更大的成功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女人的“花心”是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男人的“花心”需要跟不同女性的不同关系来滋养 男女相爱,性是绝对的基础 不对性活动做好坏、对错之分 在男女成长过程中,性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好妻子建起了情感隔离墙 第五章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 成为真正的“人的医生”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 心理治疗的误区与方法 “你自己在活着”是使人生变得更加真切充实的清醒剂 心理治疗的魔鬼辞典 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只有两条途径:奖励和惩罚 身体知道心理压力的答案 心理测量永远只是诊断的辅助工具,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有希望就有可能拥有一切,没希望就可能丧失已经拥有的一切 十八位心理学家眼中的洋鸡与土鸡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心理治疗中,如何使用精神药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以残忍对抗内心的软弱和焦躁 十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十种典型的“界限不清” 附录一:重要的不是教的内容,是关系 附录二:_爸爸可以是老师,但不可以替代老师 曾奇峰简评《摔跤吧,爸爸》 附录三: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试读章节 孤独让人产生内心的冲突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是被他所处的关系所造就的。没有关系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 对一个个体来说,他可以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之中:一种是与配偶、亲人或朋友在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观念的愉悦;另一种是没有“关系”,没有与他人的交流,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孤独。 表面上看,孤独不是一种好的状态。渴望交流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没有交流,心灵就会像没有养分的植物一样枯萎。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孤独同样也是人的最本质特征。在生物进化史上,从低分子物质、高分子物质到单细胞生物的飞跃,成就的就是一个伟大的孤独。细胞膜的出现,为个体与外界隔离创造了条件,也就是为孤独创造了条件。从这一刻开始,交流和孤独,就成了个体的两种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生存状态。作为个体的人,也是孤独的,首先是躯体上的孤独,体表的皮肤就是我们的边界;其次是心理上的孤独,如果不借助工具(如语言、文字、手势等),我们就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相对于大自然而言,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独立于大自然的孤独的存在。 既然孤独是人的本质需要之一,那处于孤独之中就是满足了人的需要,对人有好处。这些好处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个人既然是被关系所造就的,那他也会被关系所限定,这种限定,显然不利于他的发展。适当地孤独,可以使他摆脱关系的限定,更多地成为“他自己”,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人。 第二,孤独可以使人置身关系之外审视关系,使关系中的交流变得更恰当、更通畅。一些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或者国家的领导人,总会找机会让自己独处一段时间。他们身处复杂的关系中,即使他们具有身居高位的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如智慧和稳定的人格等,使他们能较少受关系的影响,有能力主动地影响和控制关系,但是,在复杂的关系中时间长了,也难免被关系所左右,进而导致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孤独可以使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掌控那些他们必须掌控的关系。一个没有时间孤独的决策者或领导人,可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他人的傀儡和形形色色的关系的牺牲品。 第三,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孤独,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小孩是不能够孤独的,他们还不具备孤独的能力,孤独可以使他们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而一个成熟的人,会在孤独中整合内心的力量,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准备。 孤独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主动的孤独和被动的孤独。前者已经说到了,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后者则是不必要的和没有好处的。有两种情况可以使人处于被动的孤独之中。一种是外界强加,比如因为某种原因被困于孤岛之上,无法与外界联系;另一种情形是,一个人的主观愿望是与人交流,但是,由于内心的问题使他缺乏交流的勇气和能力。如有社交恐惧障碍的人,他们害怕由跟他人在一起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回避一切有人的场景。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一个人处于青春期,特别是青春期的中期,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会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孤独感。这是因为,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独立的愿望已经增长到了一定程度,使他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另一方面,他还没有完全地社会化,没有自己固定的交际圈子,经济上还不能独立。(P2-3) 序言 那不经意的一瞥 今年九月,德国资深心理分析师舒尔茨博士来北京,我参加他对精神分析师的督导培训。他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心理治疗师。在结束了一天非常辛苦的集体个案督导后,我开始接受他的心理分析。 我的第一句话是:“It is a really hard job, all the cases are very difficult.”(这真是很辛苦的工作,所有的个案都非常困难。)他点头表示赞许。然后我笑着说:“But I will be the easy case.”(但是我会是一个容易处理的个案。)他微笑着,轻轻地说:“Please don't try to be an easy case.”(请别竭力做个容易处理的个案。) 那一瞬间,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微笑凝固在我的脸上。这句轻轻的几乎没能明显搅动空气的话,掀起了我思想的狂风巨澜。我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十五年,经手的个案数千个,自我分析的历程也不短,但是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时时刻刻避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即使是在心理咨询师面前,也不能放下自己恃强的面具,“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并不是自己想象的和认为的那样,处理任何事情都灵活自如。我执着于自己面对、自己解决、自己“独享”问题。过于相信自己的灵活性,这本身就是不灵活的表现。这就是我的局限,但我从来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那不经意的一刻。因为我对它一无所知,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办法超越它。 只有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才会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就像四两拨千斤的智者,手法之精到,甚至于稍微不留神,你就觉察不到这“拨”的动作。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人们常常质疑,这是否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也有人怀疑,只是坐着说话,是否真的值那么多钱。如果不亲自体验资深专家的工作,你很难欣赏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可是心理治疗偏偏永远是“请勿打扰”的状态。当然,想要了解他们和他们的精彩,还有一种补救方法,也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让你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这“不经意的一瞥”,就是阅读资深治疗师所写的手记、随笔、杂文和小说等。这些文章,就像他们做治疗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处事风格等,而这种了解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不必一定是他们的咨询客。 我所熟悉的这些资深心理治疗师全部都是凡夫俗子。他们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头疼医脚”(为泡脚所找的合理借口),喜欢聊天,喜欢唱歌,喜欢旅游,喜欢拍照,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投去那“不经意的一瞥”,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他们超过二十年的专业训练和专业经验,全部浓缩在这“不经意的一瞥”中,让你回味无穷、受益绵长。 北大心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刘丹 书评(媒体评论) 奇峰能用机警、睿智的语言表达心理现象和人生经验,如同寓言般将心理学常识由浅入深地、生动活泼地娓娓道来。无需多言,他是优秀的科普作家。不仅如此,其文章内容涉猎古今中外,以小见大,由远而近,文笔淋漓尽致,凝练老道,完全是不错的杂文作家。 ——肖泽萍 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就是这样一本牵引我们匍匐于内心深处每寸罅隙的书,温润并且清淡,汨汨涌动着悲悯。 ——刘川鄂 增进觉知,就是爱。当我们严重不知道自己时,也是严重不自爱。读奇峰兄的这本书。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就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然后也果真会变得更加爱自己,爱别人。 ——武志红 奇峰喜欢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投去那“不经意的一瞥”,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 ——刘丹 走近奇峰,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他写的东西。同样,看了他写的东西,不由得就会很想去接近他。 ——张海音 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奇峰有两点没,:一个是婴儿之真,一个就是男人之气。 ——施琪嘉 从曾老师身上,我对精神分析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从繁冗变得活泼。从沉闷变得有趣。建议大家都读一读这本《你不知道的自己》,认识自己、升级自己。其实一旦认识,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小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