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联网(未来的未来)(精)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作者 彭昭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5.1 边缘智能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分析哪些方向有可能把边缘智能项目引向失败。

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与物联网整体发展的进程所面临的问题一致,边缘智能仍然处于技术探讨的初期,产业生态尚未形成,配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不完善,边缘智能架构的顶层设计与运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不仅限于通信行业,边缘计算更主要的应用前景在于工业领域,所覆盖的行业多且需求复杂。边缘设备和终端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异构”,这对信息处理系统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与挑战。与传统的ICT产业不同,边缘智能涉及的产业领域十分广阔。比如,制造、化工、建筑、金融等,不同的领域诉求不同,对于知识点的涵盖要求就非常高而复杂。

面对这样的情况,标准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标准虽然“难产”,但各大行业“玩家”的跨界合作却越来越丰富,面向不同行业的产业实践陆续展开。已经有很多案例出现,例如,电梯的智能化运营、能源行业的智能抄表、公共事业的智能路灯以及物流行业的全程跟踪等,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产业能力。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若想更好地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部署策略:如何部署工作负载;

·连接策略:何时使用边缘节点;

·异构特性: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节点。

为了实现边缘智能,在硬件、中间件和软件层面,首先有以下5个技术挑战需要解决。

挑战1:边缘节点上的通用计算能力

理论上,可以在位于边缘设备和云平台之间的某几个节点上完成边缘智能布署,包括接入点、基站、网关、业务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但是在实践中,某些设备并不适合处理分析工作,它们不能执行除了现有工作之外的计算。

许多供应商虽然已经迈出了使用软件解决方案实现边缘计算的第一步,但这些解决方案目前仅应用于特定硬件,因此不适合部署在异构环境中。供应商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开发跨越不同环境的可移植的解决方案。某些公司正在研究升级边缘节点,以支持通用计算需求,但却需要巨大的投资。

挑战2:发现边缘节点

到2020年将有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网,除了边缘设备与终端联网最大的“异构”特征之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新趋势都需要边缘计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如何在分布式智能计算环境中发现资源和服务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为了充分利用网络的边缘设备,需要建立某种发现机制,找到可以分布式部署的适当节点。因为可用设备的数量庞大,这些机制不能依靠人工完成。此外,还需要使用多种异构设备满足最新的计算需求,比如,大规模的机器学习任务。

这些机制必须在不增加等待时间或损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层次和等级的计算工作流的无缝集成,而原有的基于云计算的机制在边缘计算领域不再适用。

挑战3:分区和拆分任务

对于边缘智能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动态、大规模地部署有运算和存储能力的节点以及云端和设备端如何高效协同、无缝对接。

不断发展的分布式智能已经催生了许多技术用来促进在多个地理位置分区执行任务。然而,利用边缘节点来实现分区计算不仅仅带来了如何有效分割智能计算任务的挑战,对于如何能在不需要明确定义边缘节点的能力或位置的情况下,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计算的问题上,也遇到了瓶颈。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调度方式,以便将分割的任务部署到各个边缘节点上。

挑战4:高水准的服务质量(QoS)和服务体验(QoE)

另一个挑战是需要确保边缘节点实现高吞吐量,并且在承接额外计算工作量时运行可靠。例如,当基站过载时,可能影响连接到基站的其他边缘设备。

因此,需要对边缘节点的峰值时间全面了解,以便可以用灵活的方式来分割和调度任务。复杂的算法如何在云端和边缘设备之间合理地进行分解和整合,则需要一个对云管端三者都有控制力的技术来实现。

P57-59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的企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阶段,如生产自动化、企业互联网化和企业智能化等,其中在企业互联网化阶段,产业物联网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特征。本书作者对产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物联网与移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结合将进一步为产业赋能。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物互联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各种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内涵太多,话题过于宏大,这是一个尚待挖掘的领域。通过万物互联,生态系统将会更加繁荣。万物互联的有效发展,需要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立足产业痛点,构建清晰路线图。阅读此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变革的时代。

——田溯宁,宽带资本董事长

后记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总是扑朔迷离,本书尽力做到通过既有事实,来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而对于预测,总是应该抱有谨慎的态度。如果可以应该完全避免“预测”中,而是投身于“测试”。小心翼翼地谨慎尝试,是在实践中检验趋势预测的最优策略。因此本书尽可能收集和呈现了针对各种技术趋势,已经尝试践行的现有案例和企业的情况,作为共性,他们的测试并非起步于冲动的“全部”或“全无”,而是“少量”的“小步”迭代。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阅读和追溯了很多智联网原创性思维诞生的过程,技术趋势仅仅涉及了表象,更深层次的感悟是我看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是如何从大的问题入手,解决市场痛点,从而形成原创想法,并将其为技术和产品。因此在追踪趋势发展的历程中,我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虔诚和感恩。

本书并不是仅靠我的个人力量完成的,而是得到了很多好友的大力相助。吴才龙、宋华振、麦总、熊志敏、曹寅,他们帮我剔除了大量的市场噪音,让传递真实价值的“趋势之音”变得越来越纯粹,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心中通过一线实践谱成的“乐章”。还要感谢物联网智库的小伙伴们,包括王苏静、刘敏和邓明华在文字的表述和技术的呈现方面对我的支持。

当下,我们面临的情形与上辈人的场景已有本质的不同,这次是多个科技浪潮同时涌来,多种技术形成相互作用力叠加发展,如果仍旧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和判断某种技术的演进,必将受到眼界和格局的困宥,从而错失时代机遇。针对本书提出的三种未来趋势,在实践的过程中,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并非“单选题”,而是“多选题”,“兼顾三者,而非其一”,多目标追踪的思维模式必不可少。当然,并非每种趋势对你的份量都相同,如何做好权衡是一个重要课题。

结束即是开始,这次变革无法参考前人的经验,将是对于你我能力的一次彻底挑战。

彭昭

2018年1月于北京

目录

第一章 边缘智能

 1.1 【市场痛点】

1.1.1 破题:什么是边缘智能

1.1.2 为什么单凭云计算不行

1.1.3 边缘智能的明显好处:省钱

1.1.4 做好预测性维护,需要边缘智能

 1.2 【趋势解读】

1.2.1 边缘智能正在触发万亿市场

1.2.2 I2oT要AI和IoT在一起才最好

1.2.3 边缘智能将与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共生

1.2.4 专为边缘智能而生的EdgeX Foundry

 1.3 【时机判断】

1.3.1 AI的演进路径之一是边缘部署、算力下降

1.3.2 云计算和物联网平台之争开启“下半场”

 1.4 【企业图谱】

1.4.1 巨头率先转身拥抱“边缘智能”

1.4.2 边缘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更值得关注

1.4.3 边缘智能真正崛起,低功耗AI芯片终将普及

 1.5 【事前验尸】

1.5.1 边缘智能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1.5.2 物联网云平台的前车之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时物联

 2.1 【市场痛点】

2.1.1 数据的“保鲜期”必须珍视

2.1.2 从“一网到底”到“万网到底”

2.1.3 继续解锁预测性维护市场

 2.2 【趋势解读】

2.2.1 实时物联网的专属通信网络TSN

2.2.2 为什么要重视和采用OPCUA

2.2.3 TSN联手OPCUA对智能制造的意义与影响

2.2.4 物联网中的“网”还在经历一次“脱胎换骨”

 2.3 【时机判断】

2.3.1 又见走下云端的人工智能

2.3.2 TSN市场到2024年将超过6亿美元

2.3.3 TSN处于技术定型测试阶段

2.3.4 渐入佳境的OPCUA

2.3.5 三大联盟携手共推OPCUA和TSN

 2.4 【企业图谱】

2.4.1 IIoT企业的竞争焦点,即将升级到“实时物联网”

2.4.2 OrangeBox告诉你,TSN和OPCUA在一起才最好

 2.5 【事前验尸】

2.5.1 工业网络演进路径的启示

2.5.2 TSN可以完成改写工业通信底层逻辑的重任吗

2.5.3 TSN的终局将是引发巨变,还是半路夭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链网

 3.1 【市场痛点】

3.1.1 最接地气的故事阐明区块链本质

3.1.2 区块链+物联网=物链网Blockchain-IoT

3.1.3 物联网需要衡量交易的“货币”

 3.2 【趋势解读】

3.2.1 机器设备都会拥有户口,物与物自主交易

3.2.2 物联网到物链网,比特币、以太坊和超级账本功不可没

3.2.3 物联网首个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诞生

3.2.4 另一种可能的物联网安全通信解决思路

 3.3 【时机判断】

3.3.1 为什么你永远等不到区块链IoT的最佳时机

3.3.2 区块链技术与联盟的状态判断

3.3.3 守住底线最重要

 3.4 【企业图谱】

3.4.1 区块链在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安全、供应链、ABS

3.4.2 物链网的先驱们已经上路

 3.5 【事前验尸】

3.5.1 区块链自身的缺陷不可小觑

3.5.2 ICO“东窗事发”,是时候回归理性了

3.5.3 没有完美的区块链技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联网资本

 4.1 【看清现状】

4.1.1 物联网产业进入跨界并购的野蛮阶段

4.1.2 新三板竟然“私藏”了这么多物联网公司

4.1.3 物联网初创公司融资状况调研

 4.2 【案例解读】

4.2.1 深度解渎2017年度国内最大IoT投资事件

4.2.2 物联网平台犹如“多层宝塔”,物联网企业如“逆向生长”

 4.3 【未来展望】

4.3.1 物联网投资的背后是交易,交易的背后是权力

4.3.2 IoT资源终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的人手上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序言

今天,物联网的发展很快,体量迅速增长,各种产业都在拥抱物联网,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落地。从电信行业来说,物联网很有可能会触发市场爆发性的增长。业务的创新是难以想象的,而从物联网到智联网的进化是产业的大趋势。

智联网不仅仅是智能硬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或者行业应用,更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家共同培育共同成长。中国电信研究院持续倡议产业链协作共享,共同致力于打造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协同领先、研发成果快速商用的创新型平台。

彭昭的这本专著系统化地阐述了物联网的下半场——“智联网”的理念和相关趋势,提出了边缘智能、实时物联和物链网三大技术革新,这些趋势和观点将为智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正在从事或者希望从事智联网业务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

张颉华

内容推荐

作为智能时代的必读书目之一,本书是市场上第一本系统化梳理和分析“智联网”这一发展趋势的图书。如何更好地迎接“智联网”这个全新的时代?彭昭著的《智联网(未来的未来)(精)》将从技术和资本两个维度,解答这个问题。在技术维度,全书围绕“边缘智能”、“实时物联”和“物链网”三大核心技术革新展开;在资本维度,各种投资公司和上市企业纷纷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布局物联网,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升级与改造,本书将给予综合解读。这些趋势正处于发展“窗口期”,是值得由近及远的在当下这个时点做好布局的领域。

本书力图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和概念,更适合广泛的物联网从业人员、物联网初创企业、科研人员、科技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彭昭的这本专著《智联网(未来的未来)(精)》系统化地阐述了物联网的下半场——“智联网”的理念和相关趋势,提出了边缘智能、实时物联和物链网三大技术革新,这些趋势和观点将为智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正在从事或者希望从事智联网业务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