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着陪着就长大了
分类
作者 钟煜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和小游的睡前时光

洗脸必须洗3次,因为她要玩3次“吓唬妈妈”的游戏。游戏要求我拧好毛巾,作傻乎乎的和蔼可亲状走出卫生间大喊“游游啊,来洗脸啦”!然后她躲在卫生间门口,做凶恶的小老虎状,尖叫着扑过来。游戏重点是我必须(表现得)真的被吓到,完美的表现方式是脸现惊恐,一手抚胸,双脚跳起。任何一个部分做得不到位,她都会皱眉表示不满,甚至要求“再来一次”。

然后洗PP、洗脚(中间省略无数字的劝说、诱骗、威胁)。

她通常会要求自己洗脚,并且轰我“妈妈,你看会儿手机去吧”。等她终于喊“洗好了”的时候,迎接我的基本是全被弄湿了的袖子、拖鞋和满地水。

然后擦脚吧。

不,等等!

她在脚盆里并齐双脚,念念有词:“左脚是游游,右脚是妈妈,我看看谁站得好,谁乖就让谁先擦。”10次里有那么一两次,她会温柔地摸摸我的脸,轻叹一声说:“算了,这次算妈妈乖,让妈妈先擦吧。”

擦洗停当,收拾玩具,给外公外婆道晚安,回卧室睡觉(中间省略无数字的劝说、诱骗、威胁)。

妈呀,累了,下面我写快一点儿。

回卧室的第一件事是跳舞。我用手机里的豆瓣电台放歌(是的,我给她放的都是我爱听的歌),她自己合着音乐跳舞。

然后,按照芭蕾老师的要求复习动作——“劈竖叉”和“趴大青蛙”。为了让游同学始终保有热情和积极性,通常是她做一遍,再教我做一遍(嗯,陪伴,有时候要用生命来冒险)。还好我做的时候她会飞快地数到10,让我起来(“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数那么快吗?因为我怕你疼。”)。

然后讲故事。她说3个,我说一个,然后达成协议,讲2个。

然后按摩背,然后捏手。

然后,终于躺下,讲“今天最快乐的事”。

然后是“问问题的时间”,她问我5个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有鼻子啊?”“妈妈,你几岁啦?”“为什么擦PP的纸不能擦鼻涕啊?”等等),然后我得问她5个问题(我乘机打探下她最近有没有打算“跟谁结婚”,外婆又说我什么坏话了之类)。

然后,该睡了。

“我要喝水。”

“尿尿!”

“还要喝水。”

“妈妈我不想你明天上班。”

“妈妈我想要一双跟乐乐一样的鞋。”

“妈妈你看,爸爸又在看手机了。”

“妈妈……”  “zzz……zzz……”

你们猜,是谁睡着了?

每晚下班回家到游睡着的这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就是工作日我能陪她的所有时间。麻烦在于,这往往也是我一天中最疲惫、状态最low的时间。所以我时常会郁闷,会焦躁。游是个敏感的小孩,她会问:“妈妈你为什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我便老实回答:“因为我太累了。”

但是我也在努力。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的方向是“放下”。

放下我在一天工作中无意间积累的负能量。

放下我“还有N个方案没写完”的焦虑。

放下“你还不快睡,明天上学要迟到了”的压力。

放下“我是个妈妈,她是个小孩”而带来的莫名的“责任”。

放下“这些事儿好无聊”的念头。

放下外公外婆偶尔会投来的“你太惯她了”的目光。

放下……

我和游每天就那么3小时可以厮混,我们想干嘛就干嘛。

让孩子感受赢or准备输

翻看旧文章,读到这样的困惑:“最近我2岁的女儿喜欢在临睡前跟我和爸爸玩这样一个游戏:躺着,高高抬起双腿,看谁保持的时间长。她一直要赢,甚至会要求我说:‘妈妈你把腿放下。’然后再自己得意地抬起双腿,开心地说:‘游游还抬着呢。’”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部分时候我会听她的,让她赢,甚至配合夸张地做出痛苦的失败表情。她就会非常开心。我想,让她开心吧,这是我最愿意做的事。不过,偶尔心里会有些不确定——这样做对吗?

现在游已经4岁半了,仍然在所有的事情上只赢不输。哦,不对,有个大的变化——她可以接受我赢,甚至会故意为我创造赢的机会,比如,猜谜语之前先悄悄把谜底告诉我。我想这是因为她跟我关系好。“亲密关系让孩子更有公平心”,这是我上星期翻《西尔斯亲密育儿法》读到的。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今天主要是想说说孩子的输赢。

我并没有本事把这个话题说清楚。但是我的“育儿圣经”《游戏力》里刚好有一个小的部分讲到与孩子做游戏的输赢问题,非常受用。便一字一字敲下来,跟大家分享。

有人问一群4岁的孩子,他们是想跟同伴玩,还是想跟父母玩?大部分的孩子选择了父母。你很惊讶吧?他们说:和父母一起玩,他们可以获胜,可以主导游戏。而他们的同伴则一般不会因为实力悬殊而主动做出让步。通过命令父母,或者在篮球场上打败他们,孩子得到了一些安全依附感的补充,他们才可以出去和同伴较量。  让孩子感受赢or准备输

当游戏有输赢胜负时,很多家长都抱有磨炼孩子、让他为未来做好准备,以面对残酷竞争的想法。竞技比赛里尤为明显,各种棋类游戏也是如此。与母亲相比较,父亲更可能采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特别是对待儿子时。很多父亲都坚持认为,他们从来不让儿子赢,只有这样,儿子才能准备好在未来与对手竞争,那些对手是不会故意输掉比赛的。但是,一个成年男子和一个孩子比赛并不公平吧!所以这样做,到底在为孩子准备了什么?世界是冷酷无情的,对吗?

不断有家长提到一个问题:“下棋时,我什么时候才不用让着孩子呢?”这是我最爱的问题之一,但是很难回答。你想借一场简单的棋局完成许多事:你想要他享受游戏;你想要增进他的棋艺;你想要他培养一点斗志,但又不要太多;你想要他在赢的时候有风度,输的时候也有气量;你想让他知道,他的同伴不会像你这样让着他。

通常,从让他们赢开始,然后逐渐提高困难度。你会进进退退一阵子。即使孩子已经能够公平地击败你,有时他们仍然会希望你用“特殊的规则”来玩。有时他们希望赢,有时又希望有点儿挑战才好。所以我想,你最好还是跟着他们走。也许你已经过渡到公平游戏的阶段,或者已经加大了一点难度,游戏开始之后,你发现孩子的意思是想赢下这场比赛。情况也许刚好相反,你想让一下,让孩子赢,他传递出来的信息却是想真刀真枪地杀上一回。孩子可能不会开门见山地说,所以要准备好,注意一些暗示的信息。他可能说:“好无聊喔!”或“你刚才让我了吗?”你可以回答:“嗯,我没有尽全力玩,你想要我尽全力吗?”也可能他们对胜利得意不已,即便是你让了他。你可以说:“我是不是应该使尽全力,不能总让你赢啊?”然后看看会如何。如果进行得不错,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平衡两种感受——享受胜利,即使不是完全公平,以及享受挑战,即便他们输了。

你也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来注意孩子对竞争的感受。孩子如果每次输了之后都非常生气,或者在赢的时候不可一世,那么他们在传递的信息是,他们需要大人的特殊帮助,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比赛胜负的情绪。在那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玩游戏,转换到“玩”这些情绪处理的主题。例如,安排一场游戏让孩子一直赢,但是你扮演一个滑稽的痛苦失败者。也可以先夸大自己有多么棒,然后每个动作都出错——他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就忘记了输赢导致的尖锐感受。

——摘自《游戏力》,作者:科恩翻译:李岩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了文章里这样一句:通过赢得与父母的游戏,或者在游戏中命令他们,“孩子得到了一些安全依附感的补充,他们才可以出去和同伴较量”。嗯,父母通过游戏,不断蓄满孩子“安全感”这个杯子中的水,孩子才能有力量走出去,面对伙伴,面对世界。这是《游戏力》整本书始终在强调的事。所以家庭里的游戏,主要的作用不是所谓“磨炼”,而更多是创造亲密感和补充安全感,这一点想通了,许多与“输赢”相关的困惑是不是也通了?

最最重要的:游戏的结果绝不仅仅是输赢而已,你需要帮助孩子处理的其实是情绪。孩子需要借由这个游戏处理什么不好的情绪,获得什么好的情绪,填充什么缺失的内心感受……发现并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些问题,是父母面对的大挑战。

好妈妈的另一面

发出那篇《我和小游的睡前时光》之后,收到很多回复,大部分是:

你真有耐心。

游太幸福了,有你这样的好妈妈。

向你学习。

我怎么就做不到和你一样呢?

目录

陪着陪着就长大了

我和小游的睡前时光

让孩子感受赢or准备输

好妈妈的另一面

照书养?照猪养?

小游的芭蕾课

来吧小屁孩,我们谈谈人生

这就是我吧

小朋友的百科类书(一)

小朋友的百科类书(二)

最典型亲子冲突

(一个郁闷早晨的自省)

说说外公外婆

育儿专家不知道的事

谁家还没个熊孩子

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

孩子跟人要吃的怎么办

亲爱的小孩儿

我的小公主去哪儿啦

爸爸的光芒

不开心,就“蹦咔”一下

游妈答问之说说绘本

不上幼儿园

理想中的幼儿园

幼儿园之可以不理会的私人建议

54天小游入园记

旅行有什么意思

给幼儿园老师的“介绍信”

入园准备碎碎念(上)

入园准备碎碎念(下)

妈妈要去上班了

Online时代,我闭嘴

读书的心情

放下一点点

要不要上早教课

送什么礼物给老师

给一位“迷茫”妈妈的回信

睡不着为什么要数羊

把尿不把尿

断奶、夜奶及其他

聊天,很重要的成长练习题

成长有没有捷径

何谓缺少?如何寻找

Follow Your Heart有多难

孩子为何不满足,以及何为满足

爱是接纳

其实更爱

所有“代班圣诞老公公”,节日快乐

只想做个够好的妈妈

序言

今天是母亲节。

我的第9个母亲节。

翻着面前的一沓书稿,我有些恍惚。

这些文字,绝大部分来自我从怀孕到女儿上小学前断断续续的记录,这些记录,从我的微信公众号发出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游记”。

我的女儿,叫游游。这些文字,记的是她的成长,存录下来的,其实是我在妈妈这个角色里不断挣扎、努力向前的过程。

在我还没有当妈妈的许多年里,听到的最多的话是——“等你生了孩子,肯定是个特别棒的妈妈”。

嗯。我从24岁起开始在一本育儿杂志做主编。等到我32岁当妈妈的时候,已经跟尿布、奶瓶、玩具和早教班,以及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打了八九年交道,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妈妈,听过各种各样的成长故事,也有幸被育儿领域的各位出色的专业人士耳提面命,受益颇多。

但是,成为一个妈妈,仍然是生命中最令我错愕的一件事,并且持续不断地为我制造惊奇、危机,以及左右为难的境遇。

我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个像蜡笔小新那样的孩子—乐观、有强大的“钝感力”和“迷之自信”。这样的小孩会很容易快乐吧,我想。

然而游游极敏感、谨慎,对安全感有超高要求。小时候任何一点生活常规的变化都需要经历漫长的适应过程,长大了仍旧容易因为“袜子缝对不齐”这样的事纠结郁闷。于是,这些年来,我必须不断深呼吸,才能安静面对“我做得够好吗?”的追问。

我在工作的很多年里一直在探寻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妈妈做到工作、生活、家庭平衡美好?然而我做妈妈之后奋力在做的,不过是像一个练杂耍的人,将“工作”、“孩子”、“家人”和“自己”这几个球匆忙抛起又掂量着接住。哪里有平衡可言,技巧全在5个字——“排列优先级”。

如果说过往的工作经历给了我什么,那就是“看得多一些”。而我和女儿一样敏感内向的个性又让我习惯于“想得多一些”。

这本小书结集的,就是我的“看到”与“想到”,是我与女儿相扶相携、相互容让的成长录。

那些琐琐碎碎的欢喜与为难,困惑与安然,或许,在某一个翻页间,会应和到你内心的某个节拍,你会轻轻念—句:“哦,原来我们都是这样过来……”

嗯。这就对了。

握手。

内容推荐

钟煜著的《陪着陪着就长大了》集结的,是作者钟煜与女儿小游相扶相携、相互容让的成长录。

书中这些琐碎的欢喜与为难、困惑与安然,或许,在某一个翻页间,会应和你内心的某个节拍,然后在你心里默念着:“哦,原来我们都是这样过来……”

陪着陪着,就长大了。

编辑推荐

钟煜老师就像邻居家的姐姐,在钟煜著的《陪着陪着就长大了》中和你随性讲她和小游的点滴小事儿,没有激情说教,没有谁对谁错,甚至没有必要的故事结局。钟老师微笑着说:“你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在某个时刻,她牵引你向前走一段;另一时刻,你牵引她向前走一段。这样,你们才能共同成长。”“共同成长”,这正是这本书中,想要告给你们的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