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奇特的中国饮食文化
原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饮食也跟着说是五千年饮食文化。其实根据中国大量新石器考古遗址来看,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尤其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发现的很多上万年前新石器遗址中水稻起源的证据表明,中国饮食文化那得按上万年计算了。中国软实力输出,首先输出的就是舌尖上的文化。饮食文化那是几千年上万年沉淀下来的东西,从中可以体验到很多无比深厚的历史信息。有人研究认为,穆斯林斋月的习俗,是由于早年长年食物来源匮乏而形成的。日本精细的一个米粒都不浪费的料理制作方式,同样是在长期食物来源匮乏,不得不将食材吃干吃净的压力下形成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却非常奇特:一方面,食物来源极为广泛,且利用极为充分;另一方面,制作方式、饮食习惯真的是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相当浪费。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粮食状况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形成的高产高效,使中国粮食产量远高于同期其他地区,中国人口极限量也远超过其他地区。由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非常长期的食物充足、不愁吃喝的幸福日子,这就使其不需要那么重视粮食是否浪费,甚至还要故意炫耀一下、浪费一点以显示富足。出去请客要是不点足了最后剩下一堆,那实在是太没面子。另一方面,一旦人口超过粮食极限,必然周期性出现极大规模人口的饥荒,由此引起的农民大起义也会使中国从人口极限点向下崩溃时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四、并不遥远的大饥荒
不要以为饥荒离我们很遥远。2017年春节晚会上,主持人介绍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时,全场起立对她致敬。她在长征路上一个脚趾被冻掉而被称为“九趾红军”。后人请她介绍长征的苦,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她并不认为长征有多苦,因为参加红军之前生活更苦,一个妹妹就是活活饿死的。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很多人写了介绍当年红军的文章,过草地时红军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饿死,后面的红军是把前面红军的遗骨作路标走出草地的。如此险恶的环境,为什么长征过程中还有那么多人不断参加红军?人们采访健在的老红军当年为什么参加红军时,以为他们会介绍为革命理想等等,但几乎所有人回答的原因都一致:为找一口饭吃。加入一个过完草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饿死的队伍,只是为了要找口饭吃!我们今天看长征很苦,但王定国告诉人们他们是唱着歌走完长征路的,因为在参加红军进行长征之前更苦,饿死的人更多。
活命是人类最重要的本能,都知道参加红军闹革命是很有可能死人的,但不参加红军饿死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今天在如此和平的时期难以理解历史上的动乱年代为何那么残酷,那么多人参加革命、搞农民起义,其实一旦整个社会大量的人没饭吃活不下去的时候,一切人间最残酷的事情都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就如冯小刚的电影《1942》所反映的,当年饥荒导致河南约300万人饿死。在天天有人饿死的逃荒路上,在人类最基本的求生本能驱使下,眼看着自己亲生女儿被妓院拉走,作父亲的竟然深感幸运。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1961年遭遇经济困难,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对应的惨状让人不堪回首。今天健在的很多老人都有当年的惨痛记忆。
在平时人们只要有吃的,不会轻易去尝试没吃过的东西。而当大量人处于饿死边缘的时候,就没什么东西不能尝试了。这就是中国人食物来源会这么广泛,远远超越其他地区人们想象的原因所在。即使同样的家畜,中国人对其利用率也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地区,人们一般只吃肉的部分,但中国人对所有家畜的内脏可以说是吃干吃净。心、肝、胃、肠……最后剩下的做成杂碎,一点儿不剩,这在世界上真是相当独特。周期性出现的惨烈大饥荒,使中国人将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彻底发掘干净。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