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死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兰晓龙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援兵。

和朋友一起战斗,是最温暖的事情!

焦虑稳重的共产党人欧阳山川、天真躁动的街头混混四道风、骄傲自矜的国军士官龙文章、置身事外的海归博士何莫修,四个性格迥异、阶层不同的年轻人在沽宁失陷的八年里,组织了一个*具个性化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抗日组织,将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凝聚成反抗侵略者的铁血旋风。

这是青春成长故事,也是一段情义无价的平民抗战传奇。

目录

上部迷局·

一九三八年沽宁七日

中部苦旅·

一九四一年九个昼夜

下部救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及之前的六十天

附录一·

导演孔笙答问录

附录二·

大概还会虐下去/兰晓龙

附录三·

关于欧阳山川/廖凡

关于四道风/杨烁

关于龙文章/李晨

关于何莫修/张译

附录四·

一种说法

另一个结局

精彩书摘

《生死线》内容节选: 

1

大地受伤,绿色的草皮上迸裂开黑色的弹坑。

战场上一个中国士兵和一个日本士兵的尸体倒在弹坑的两端,前者已经尽力地战斗过了,与入侵者相比,他的服装和武器是寒碜的,仅有的那汉阳造也已经被炸成了两截。远处的天空在硝烟中如同泼墨,爆炸的闪光映着近处红色的血。

一队土黄色的人影正翻越了坡峦从这里路过,一支完整建制的日本军队,安静的,悄然的,并不太注重行军队形但显然有明确的目的地。队中的一个军曹奔向这处弹坑,他并不打算哀悼他的同伍,而是翻弄那具中国兵的尸体,中国士兵用于果腹的一个硬面饼在他手上停留了一会儿,他咬了一口,然后扔掉。

队列里传来喊声:三木军曹!

簌簌的声响后,那军曹用近乎畸形的外八字脚步追上了队伍,他已经套上了那个中国兵的衣服。而寒酸到一无所有的中国士兵在故乡的土地上裸露着他的身体。

前言/序言

后记:

大概还会虐下去

兰晓龙

我被勒令写下这篇没人要看的文字,并请求把它放在最后。因为个人的恶习是看完正文便绝不看作者的叽歪,实际上在某些难堪加无奈的特定环境下它们很容易被撕下来派别的用场——这时候,请撕我吧,别撕孔笙,他可是我所认识的唯一一个里外如一的真君子,值得爱惜。

其实有很多书是应该在后边留几张白纸的,方便不满意的读者写下很多咒骂的话——譬如这本。当然,最好不要留下地址方便读者把它寄给作者。

照常的,我是胡说八道之后便觉得可以收工,譬如这次——但这次被勒令的乃是一千字……似乎不正经一下说不过去。

好吧,谨为此书洋洋洒洒数十万并不精美的文字、向看了它的人们道歉。因为它其实只是个戴着小说面具的电视剧本。我觉得我似乎知道什么是小说的,就如虽不吃猪蹄髈总也看过它壮硕的小腿,但我确实在目今三十六年的贫瘠生涯中从未写过类似小说的文字——做学生时也许写过那么几千字,但批作业的老师却确凿是带的散文课,并且无一例外地会给妄图小说化的散文作者一个最低分。

好吧,有些人对最低分先天里便有抗体,于是活下来了,并以戏剧工作者的身份在骚扰电视剧,于是有个人妄图在这里向你们解释剧本是完全为了表演和拍摄所做的文字,说白了,这家伙码字时压根不会去想读者或者自己,想的是怎么个调度,这台词如何说,机位大概在哪,某处的景地如何使用,甚至某影厂的枪械价廉物美……嗯,几乎是个账房,而你们看到的是……一个相对文学化的账本。

嗯,后来我学会了别要求太高,但尽量做好。

现在我又发现,如果忙于解释的话,是可以轻易凑足千字的,这样就不用去扯这个账本里也不知道存在与否的意义了。那便继续解释。

同名电视剧正值播出,又斩获哭骂一片,丰沛到快忘了看这戏也有笑的时候,总之是为什么要让人物都死了,而活下来的还惨过死去的,因此我知道了我一向的码字思路:一个字,谓之“虐”。

巴利在他的《彼得·潘》中说,当一个孩子自以为长大成人,说我不再相信小仙子时,就有一个小仙子死去。手指大的小玩意,生着晶莹剔透的翅膀,从她的小心脏里开始粉碎,然后整个化为星尘。

因为她不再被人相信。

我见了太多这样的老人,在昨天为了今天,付出了一个人能交付出来的最大代价,而今天对他们说着相信,却基本是把他们弃绝于今天之外。

这样的相信有点口是心非。

于是这里的剧中人也只好随之一块死去。哦,并非殉葬或是纪念,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人为时已晚地记住他们,其实无关乎戏,亦无关乎剧中之人,无关乎社会公益。谁把历史喻为车轮来着?就是说它会一次一次地辗过一个原点,而我很不想回到一九三八年的沽宁——或任何真实存在过却有类似参照的时空。

甚至无关乎老人们的现世和本身,因为他们绝大多数已经确确实实地成为了昨天,只是有个当年总把散文跑调成小说类似体的家伙,虽然今天成了个账房,却仍然妄图靠浮躁的电视剧维系住这样一丁点的存在。

希望最后一个小仙子不要死去。

于是只要有万分之一乃至十万分之一的心脏里仍存留着那些沟壑之面混沌之眼的小仙子,某账房大概还会这样虐将下去。

2009年10月12日

精彩书评

导演孔笙答问录

问:如何从摄影师走上导演的道路?

答:我是摄影出身,从没有刻意做导演。初次做导演是救别人的急,结果彻底走上导演的道路。至今,对摄影依然有感情,听从分配是选择做导演的主要原因。既然选择了就要愉快地接受,一直走到今天。

问:对编剧兰晓龙的评价?

答:兰晓龙字里行间都充满才气。他与导演之间有一种默契,与观众的观点往往不谋而合,这没有让他失掉个人风格,反倒让他独树一帜。生活中的兰晓龙和兰晓龙的作品有相似之处。比如欧阳的嘴,四道风的内心,都非常相似。反倒龙文章和兰晓龙不像。何莫修是编造得很完整的角色,也不像兰晓龙。

问:导演像剧中哪个人物?

答:我女儿像高昕。

问:那孔导就是高三宝?

答:……

问:《生死线》在拍摄上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

答:文字上的描述可以让你想象,可用想象来还原文字上的描述,很困难。阅读上的快感和镜头里的淋漓尽致,没有一个准确的平衡点,表现起来自然受限制。拍摄周期、技术都有矛盾。梦想变成现实总有不足,起码我们在努力,努力就是愉快的。

《生死线》的台词很长,近似话剧对白。虽然非常有感染力也深入人心,观众会不会接受,这个很难讲。廖凡处理欧阳山川的台词一字不差,我尊重编剧也尊重演员的表现。后期因为各方面的意见和需要,不得不删减。比如欧阳和赵老大第一次见面的戏,欧阳朝赵老大说出理想,憧憬的神态都很真实,十足的热血青年。那是一个不轻易看见的欧阳,也是一个不能够表露的欧阳。很可惜。

问:《生死线》里除了四个主要人物,还有哪些人物比较有意思?

答:兰晓龙是很乐意为小人物加彩的编剧,他在意每个人物,给每个人物设置了性格和功能。有点像游戏里的人物设置。你可以把这个故事看成游戏,这个故事会更立体。《生死线》这个游戏里,有战术有规则有限制,但你要过关斩将,取得胜利或者迎接失败。晓龙的本子,拍起来是有难度,可是玩游戏玩的就是难度。难度是有味道的,我干吗要改简单了?

问:导演你也玩游戏啊?

答:我也玩游戏,手笨,玩不了反应快的,我就玩点战略游戏。有一次,他们要往我电脑里放东西,空间不够,他们说,导演,是不是把游戏给你删了。我说,谁敢?我知道我现在没时间玩,那我也得放在那儿,我想着是个安慰。

问:兰晓龙的爱情戏是不是有缺陷?或者说兰晓龙不适合写爱情戏?

答:不能说适不适合,想写,有必要写就会写好。这个戏的重点在四个男人身上,爱情是一小部分。不过说到《生死线》里的爱情,*遗憾的是思枫,演员吕夏和思枫这个人物比较贴合,如果能再多一点点情感戏就更好了。你看,高昕、四道风和何莫修的爱情就很完整。所以说,兰晓龙的爱情戏不是有缺陷,而是创作剧本的方向使然。

问:结尾人物的生、死是不是太突兀了?

答:思枫的死是偶然,但有情理。那个时代的离别都是很偶然的,没有电话、没有短信、没有电子邮件,没有飞机快递跑腿。可能知道那个死是十几二十年之后的事情,有的一辈子也不知道对方是生是死。还有剧中沙观止的离开,不亲眼看到四道风的死,其实给人物留白留得非常高级。一个打打杀杀的黑帮老大,瞬间成为年迈的老人走在苍茫的大野地里,有它独特的意境。

问:后期制作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答:剪辑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物的行为和很多事件的设置都太严谨了。你想动一条路线,又会发现暗含的设计,根本动不了。漏掉一点儿就漏掉一串儿,就跟拆定时炸弹似的。晓龙的本子就是一连串的定时炸弹。有时候,反馈意见让我们做修改,我们修改不了,只能想其他方法来解决。

问:演员与剧中人物反差大吗?

答:肯定有反差。戏里戏外不可能完全一样。高三宝这个人物给了我很大惊喜,我们没有太多沟通,因为倪大宏是值得信赖的演员,他有他对人物的独立理解,他知道如何能做得很好。他绝对是个看点。日本军人基本上全部是日本演员,他们演绎的日本军人性格不一,而且都特别有想法,特别认真。你看那个三浦演的伊达,他洗不上澡的时候,一身泥,那份怒气,那时候他简直都是反战的。他是个残暴的侵略者,可是平时带着不可救药的盲目乐观。徐成峰演的长谷川,那就是阴沉,可你用不着说他深刻,他就是沐猴而冠的深刻,深刻的沐猴而冠。

问:以前就想好要和兰晓龙合作吗?

答:没有。剧本、作者、选定的演员都是突然而至。只能说是命运关照。

2009年9月1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