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昼信基督夜信佛(精)/史铁生全集
分类
作者 史铁生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让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

史铁生著的《昼信基督夜信佛(精)/史铁生全集》延续了史铁生长期以来的思考,其纠结、坚忍与最终的超脱在在令人感铭于心。

苦难如家常,麻木与达观在一线之间,史铁生选择的是以哲学思辨去穿透之,使其在此岸至彼岸的摆渡中获得光的普照。

内容推荐

史铁生著的《昼信基督夜信佛(精)/史铁生全集》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目录

未竟稿

 昼信基督夜信佛

 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

涂鸦·手迹

 涂鸦与赠言

箱柜上的画

给陈村

给李健鸣

给李鸿桂

给程玉

给陈希米

自画像

封面草稿

给刘索拉

 页边手记

读《拯救与逍遥》

读《基督教导论》

读《尼采》

读《精神的宇宙》

读《理智设计论》

读《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

读《施特劳斯与尼采》

读《尼采六论》

读《死亡回忆》

读《不完备性》

 创作与书信

创作手迹

书信手迹

附录

 家人与时光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人的迷茫,根本在两件事上:一日生,或生的意义;二日死,或死的后果。倘其不错,那么依我看,基督教诲的初衷是如何面对生,而佛家智慧的侧重是怎样看待死。

这样说可有什么证据吗?为什么不是相反?——佛法更重生前,基督才是寄望于死后。证据是:大凡向生的信念,绝不会告诉你苦难是可以灭尽的。为什么?很简单,现实生活的真面目谁都看得清楚。清楚什么?比如说:乐观若是一种鼓励,困苦必属常态;坚强若是一种赞誉,好运必定稀缺;如果清官总是被表彰呢,则贪腐势力必一向强大。

在我看,基督与佛法的根本不同,集中在一个“苦”字上,即对于苦难所持态度的大相径庭。前者相信苦难是生命的永恒处境,其应对所以是“救世”与“爱愿”;后者则千方百计要远离它,故而祈求着“往生”或“脱离六道轮回”。而这恰恰对应了白天与黑夜所向人们要求的不同心情。

外面的世界之可怕,连小孩子都知道。见过早晨幼儿园门前的情景吗?孩子们望园却步,继而大放悲声;父母们则是软硬兼施,在笑容里为之哭泣。聪明些的孩子头天晚上就提前哀求了:妈妈,明天我不去幼儿园!

成年人呢,早晨一睁眼,看着那必将升起的太阳发一会儿愣,而后深明大义:如果必须加入到外面的世界中去,你就得对生命的苦难本质说是;否则呢?否则世上就有了“抑郁症”。

待到夕阳西下,幼儿园门前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亲人团聚,其乐陶陶,完全是一幅共享天伦的动人图画!及至黑夜降临,孩子在父母含糊其词的许诺中睡熟;父母们呢,则是在心里一遍遍祈祷,一遍遍驱散着白天的烦恼,但求快快进入梦的黑甜之乡。倘若白天挥之不去,《格尔尼卡》式的怪兽便要来祸害你一夜的和平。

所以,基督信仰更适合于苦难充斥的白天。他从不做无苦无忧的许诺,而是要人们携手抵抗苦难,以建立起爱的天国。

譬如耶稣的上十字架,一种说法是上帝舍了亲子,替人赎罪,从而彰显了他无比的爱愿。但另一种解释更具深意:创世主的意志是谁也更改不了的,即便连神子也休想走走他的后门以求取命运的优惠。于是便逼迫着我们去想,生的救路是什么和只能是什么。

爱,必是要及他的,独自不能施行。

白天的事,也都是要及他的,独自不能施行。

而一切及他之事,根本上有两种态度可供选择:爱与恨。

恨,必致人与人的相互疏远、相互隔离,白天的事还是难于施行。

惟有爱是相互的期盼、相互的寻找与沟通。白天的事不仅施行,你还会发现,那才是白天里最值得施行的事。  白天的信仰,意在积极应对这世上的苦难。

佛门弟子必已是忍无可忍了:听你的意思,我们都是消极的喽?

非也,非也!倘其如此,又何必去苦苦修行?

夜晚,是独自疗伤的时候,正如歌中所唱:“这故乡的风,这故乡的云,帮我抚平伤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你曾经到哪儿去了?伤在何处?

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二样。

所以就,“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

夜晚是心的故乡,存放着童年的梦。(P4-5)

后记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全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做全集,这是人生难得的可能。我告诫自己,这样的机会,无论怎样都该珍惜。

然而终于着手开始的时候,又一次遭遇对什么事都懈怠迷惑的虚无感。发现对编全集这件事,无论目的还是方法,自己都不甚清晰。

为什么要编全集?我不能确定史铁生自已是否会极赞同此事,但是知道他至少不会很反对。做全集和不一定做全集的理由都很多。我相信,一个人写出的好东西,必定是少的;值得一版再版的,更少;而那些“全部”的边沿和角落,其价值和证据性,都很有限。此外,多年来我们俩对其作品资料的存档和整理多有疏忽,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总之,我的热情和能力都远远不够。

但是,只要有可能,把史铁生的文字整理聚拢起来,终究该是合理的行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也无疑应尽全力。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杨柳,感谢我的同学钟晶晶,感谢我的同事田娟华,感谢老朋友孙立哲、柏晓利……没有你们,这个全集将会有很多重要的遗憾。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诸位编辑,没有你们的细心负责,没有你们加班加点,这个全集肯定无法按计划的时间出版。

最要感谢的是隋丽君老师。她的热忱、敏锐、严谨、坚韧在这个全集从启动到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里都给了我深刻的教益。能够遇到这样的编辑,是我的幸运,更是史铁生的幸运。

现在这个全集,主要辑入的当然是曾经在各处发表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时期都进入过不同选本。此次出版,按照隋丽君老师的要求,凡史铁生用电脑之后创作的作品,全部采用电脑里的原始稿件。纠正了之前各类版本存留的错、漏、疑。对原始稿件的存疑,还参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系列》(其责编杨柳曾就一些编辑中的问题跟史铁生有过交流)做了校订。

此次新编新收,需要说明的主要有几点:

1.收入了史铁生早期创作的剧本、小说等,这些作品此前从未进入过任何选本。

2.收入了新收集到的书信七十余封。

3.恢复了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一次发表时因故删去或修改的部分文字,散见在该书三个章节里。这是史铁生明确的意愿。

4.史铁生看书时会把一些感想写在书页空白处,偶尔也会零散地记一点在电脑里。这次选了一部分还算连贯的“碎片”,冠以“读书卡片”和“页边笔记”收进杂记卷。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5.选了一点好玩的东西:偶尔的涂鸦,给朋友画的贺年卡,信手转(zhuai)的打油诗,透析时写的手机短信等。这些不登大雅的东西也凑在全集里了,不知是否合适。

6.在未竟稿卷,收录了一部分史铁生尚未最终完成、发表的作品。还有个别篇目,如小小说、诗歌等,因数量少,均按编辑体例辑入相应卷册,且都做了未刊说明。

7.关于访谈卷。这一部分应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品。此次收进来的绝大多数是经史铁生本人校订过的谈话记录,也算反映了他的一些想法以及生活状态。

8.对个别明显不合理的错谬,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编者或编辑做了未加注明的修正。特别是对有些文字用法不一的地方,尽量做了局部统一。个别确实无法辨认、修正的可能错讹,则保持了原样,加注了说明。

9.遵照编辑要求,增加了必要的编者注;无法确定写作日期的,只能空缺;或为当事人,隐去了一些人名。

在这个全集里,有些文字,比如在70年代写的书信,现在读来显得幼稚、无知;还有一些文字,或许是偏见、浅见。有编辑提出删去,我想还是保留原样吧。因为史铁生自己曾在1994年为《史铁生作品集》写的《作者后记》中说:“很多篇章已不忍卒读,但放弃如同遮丑,反促幼稚长成诡诈,想想实在不好。况且,走向未来不该以贬损过去为快意、为轻装,就如同任何时候也不能对初恋的痴骏与悲喜轻描淡写。”我以为,这个态度,到今天,即使过去了二十一年,他也应该不会改变。我还想,这倒是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起点,那一代人的起点。

虽经各位参与者全力尽心,这个全集也不可能做到真正“全”,遗憾和错漏难免,但愿以后有机会不断弥补、完善。

最后想记一笔的是,在史铁生的电脑里,未竟稿《我在史铁生》的word文档最后修改时间是:2010年12月30日,9:35:58——这是他最后干活的时刻。

有最后,才会有全集。

他已经去世五年,五年没有再往前走。今后还会有更长的时间止步不前……

是为编后记。

陈希米

2015.12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