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表情心理:挖掘隐藏于微表情背后的信息
面部表情背后的心里秘密
表情是反映一个人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说表情背后的秘密往往隐藏在人的内心,正因为如此,只要我们剖析了一个人的表情,那就可以顺着对方的表情窥测出其内心的活动。即便是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快乐、悲哀、静穆和狂怒等复杂、丰富的表情。而通过这些表情,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变化,所以,我们说人的表情是其灵魂的一面镜子。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世界里,人的面部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直接。在转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实际上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
这是一场招聘会,面试官问:“如果用一种水果来形容自己,你觉得哪种最合适?”“请说出矿泉水瓶子的三种用途”“如果让你帮姚明设计他在美国的厨房,你会如何设计?”“你觉得专业和兴趣应该怎样跟社会实践相结合?”
面对面试官的步步逼问,场上的几位面试者表情迥异,有的开始挠头,有的开始紧抿嘴唇,有的眼睛盯着天花板。三十秒的思考时间过去了,几位面试者开始回答问题。挠头的那位说话支支吾吾,他回答说自己像西瓜,但半天也说不出自己为什么像西瓜:“我感觉我的内心不够坚强,就像西瓜,虽然外皮比较硬,但里面其实很柔软。”抿嘴唇的那位反复强调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却说不清两者是怎么样结合的。
为什么说微表情隐藏着人们最真实的心理呢?
1.微表情是转瞬即逝的
微表情,几乎是一闪而过,一般甚至清醒地展现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这细微的变化。在表情实验里,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能察觉到,这意味着,相比较人们有意识作出的表情,微表情更直接地体现了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心理动机。尽管我们常常会忽略微表情,不过,人们的大脑依然会受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
2.微表情是无法伪装的
微表情作为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由于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无法伪装。即便人们平时很努力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强颜欢笑,都只可以在出现的第一瞬间的微表情之后,才能表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表情。因此,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的途径。
在美剧《别对我撒谎》中,莱特曼博士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刚才双手抱胸同时后退,这是一种下意识的退缩和躲闪,你在说谎!”在剧中,他一次次通过“微表情”洞悉他人的心理,从而揭露出罪犯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可以说,人可以表现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表情变化非常迅速、敏捷和细致,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情感以及心理活动。在对方未开口之前,你就可以通过其表情得到一些信息,对其情绪、性格、态度等有所了解。俗话说:“看人先看脸。”在这里,脸面不仅仅指的是人的长相,更主要是指表情。(P2-3)
第一部分 解码微心理
第1章 微表情心理:挖掘隐藏于微表情背后的信息
面部表情背后的心理秘密
不容忽视的几种表情
通过常见表情洞悉他人内心世界
常见神态表情的深度剖析
日常情绪中伴随的几种神态表情
细致观察,从表情的细微变化判断语言真假
解析复杂表情后的心理活动
你知道有哪些伪装性的表情
第2章 微动作心理:小小动作随时都在“表达”内心
那些身体上的语言,你读懂了吗
识别身体语言的十个要点
从微动作探究他人语言真假
解读身体语言要综合多种因素
相同的动作,不同的含义
借助微动作拉近心理距离
第3章 微反应心理:下意识的反应更真实
微反应的定义
微反应是最诚实的
微反应为何能使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无处遁形
关于微反应的几点状态分析
控制微反应,防止被识破
刻意控制人的微反应极其困难
第4章 微人格心理:看清真实的人生
解码潜意识,认识自己
什么是人格分裂
什么是多重人格
理清思绪,了解你的人格
剖析自己,发现最真实的自我
第5章 微情绪心理:别让自己成为坏情绪的奴隶
认识情绪,揭开情绪的神秘面纱
掌握情绪规律,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
管理情绪,先要找到坏情绪的源头
转移注意力,将坏情绪释放出去
反省你的生活节奏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帮助你获得好心情
放松自我,情绪也需要休息
第二部分 通晓心理效应
第6章 掌握心理分析的密码
微笑效应:用微笑感染他人
舍得定理:有舍才有得
赞美法则:谁都希望被认可和赞美
幽默心理:幽默给人带来快乐
安慰反应:能缓解内心的不适感
逃离反应:厌恶或恐惧的第一反应
冻结反应:短暂的时间和空间静止
距离反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最佳
领地反应:“我的地盘我做主”
仰视反应:人们向来敬仰和敬畏比自己强大的事物
登门槛效应:一步步来,更易达成共识
第7章 解开心理秘室的钥匙
权威效应:暗示对方认可你的想法
邻里效应:和谐熟悉的人际关系更易成事
轰动效应:在他人心里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海格力斯效应:消除敌意
尊重定律:给足他人存在感
史塔勒公理:带着感恩的心生活
蝴蝶效应:别忽视了一些家庭细节
第8章 探索心理迷宫的指南
胜败反应:荣辱皆惊才是正常反应
跳蚤效应:人生的高度来自心灵的高度
鸟笼效应:不必庸人自扰,自找烦恼
霍桑效应:小心负面情绪的影响
马太效应:给自己积极向上的引导
超限效应:掌握一定的做事分寸
鲶鱼效应:激发竞争意识,提升竞争能力
亲和效应:成为他人的“自己人”
罗森塔尔效应:给予肯定的鼓励
安慰剂效应:只要相信,就会灵验
光环效应:爱屋及乌的心理
破窗理论: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
习得性无助:别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失败者
拉图尔定律:起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 实战微心理
第9章 撒谎微心理:撒谎时的微动作
人们在撒谎时一般会做什么
笑得越复杂,越容易发现真相
哪些笑是撒谎的掩饰
那些瞬间的微反应反映了什么
说谎者有哪些微反应
小人常用的一些掩饰自我的微反应
通过虚假表情探查出对方的真实情绪
小小手势中暗藏的谎言
第10章 交流微心理:言谈话语微动作心理分析
心思缜密,善于察人心助你左右逢源
言为心声,观其行,察其言
品音色,听出来的心理密码
识别语气,听出语言中的暗示
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
留个心眼,人心难测
第11章 爱情微心理:破解情场男女的内心小秘密
为何人们总是对初恋难以忘怀
婚姻这场戏需要你自己来导演
爱人也需要你的温情关怀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何在
爱如手中沙,抓得越牢,越容易溜走
沟通是婚姻保鲜的第一法则
别事事掌控,尊重爱人心中的那点小秘密
第12章 交际微心理,解读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无意识行为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人愿意与你交往
朋友之间需要经常走动
“跷跷板”如何维持平衡
达成合作,实现共赢
言多必失,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对方
别太强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再好的关系也需要维系和经营
第13章 工作中微心理:洞悉职场达人微行为的真意
眼为心门,通过眼神读懂他人心理
小小办公桌,透视同事心理
等电梯时大家都在干什么
刁难者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猜透上司心,找到应对战术
察言观色,洞悉上司的情绪心理变化
第14章 职场微心理:职场达人应该了解的行事箴言
始终要记住你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行胜于言,多做少说
身处职场要有忧患意识
异性相吸效应:合理安排男女搭配工作
工作需要缜密详细的计划
专注细节,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有人说,人生就如同一部戏,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的确,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真面目示人。当然,人们隐藏自己的内心,原因各种各样,或是出于善意的自我保护,或是为了征服他人,或是包藏祸心。对于每天面对的那些人,你真的了解吗?他们是表里如一,还是信口雌黄?对于自己的领导或同事,你又了解多少?
事实上,也许你有出众的能力、渊博的知识,还是有过人的手腕,但如果你读不懂他人的心理,也很难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人并不难,只要我们学会细心观察他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和举止,就能够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微动作心理学”。因为在一些微动作背后,都隐藏了一定的秘密,比如,对方的服饰打扮乃至一个细小的装饰品,都透露着他的性格、品位;当然,他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吃相醉态、消费方式、口头禅、看电视的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状态的外显……无论是职场、社交场合还是恋爱中,掌握他人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就能让我们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然后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可见,在这个社会上,只有识人,你才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只有识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只有识人,你才能占领博弈的制高点,在与他人的对决中获胜。从而,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教程,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是非常详尽的读心术指导手册,它会教你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用一双眼睛洞察周围的事物和周围人的想法,从而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赢得幸福的人生!
编著者
2017年4月
所谓微心理,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中的外在表现,这一本能反应是人们无法隐藏的,生活中读懂微心理,就能帮助我们轻松了解他人真实心理、意图,就能帮我们处理人际关系,轻松辨识人心。
彩沄心理编著的《解码微心理》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内容涉及社交、职场、婚恋关系等多方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引导读者朋友们学会读懂他人的心理活动,进而轻松掌握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做人际博弈的大赢家。
人们的心理活动往往会无意间反映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上。彩沄心理编著的《解码微心理》通过解读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让你开始了解,并逐步参透识人秘诀,令你谋定而动,赢得先机。教你如何从解读到识破,从雾里看花到真相大白,做一名玲珑精通的心灵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