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比安基著沈念驹、姚锦镕译的《森林报(春)》是一幅欣赏大自然四季更替的瑰丽画卷。阅读本书,可以让读者开始一段浪漫清新的精神旅行,领悟生命轮回的意义。作者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和植物,在作者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感情和智慧,如博爱的兔子、暴躁的母熊、狡黠的狐狸、凶残的猞猁……大自然中的种种生灵跃然纸上,仔细品读,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识和反省自己。小朋友们阅读这套丛书,不仅可以从森林里的八卦中得到欢笑,更能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对于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大有裨益。森林里的乐趣无穷多,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年四季中演绎着别样的人间烟火。细细读来,这些小动物们更是平易近人,似乎就是成天打闹的隔壁邻居一般,亲切可爱。
维·比安基著沈念驹、姚锦镕译的《森林报(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作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为序,有层次、有类别地将森林里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这部书教会孩子们应该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分析、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全书处处蕴含着诗情画意,洋溢着童心童趣,是一部让孩子重返大自然、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环保生态意识的优秀课外读物。
致读者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森林年
森林年历
NO.1 苏醒月(春一月)
一年——分12个月谱写的太阳诗章
林间纪事
首份林区来电/第一只蛋/地里吃奶的小兔儿/最先绽放的花/春天里的
应对之策,冬季客人纷纷上路/雪崩伪湿的居室/奇特的茸毛/在常绿的森
林里/鹞鹰和白嘴鸦/第二份林区来电
都市新闻
房顸音乐会/走访阁楼/争房风沌,无精打采的苍蝇/苍蝇啊,当心流浪汉!/
迎春虫/林区观察站/列宁格勒州集体农庄儿童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列宁
格勒州少年自然界研究者代表大会决议,为鸟儿准备好住房吧/小蚊子起
舞/最先现身的蝴蝶,公园里,新森林,春天的鲜花,水塘里游来了什么动物/
款冬/空中传来号角声/节日通行证/第三份林区来电/发大水了
农庄纪事
拦截出逃者/100个新生儿侨迁之喜/绿色新闻/救助挨饿者
狩猎纪事
伏猎丘鹬/松鸡情场/林中剧院
天南地北
注意!请注意!/北极广播电台/中亚广播电台/远东广播电台/西乌克兰广
播电台/冻土带、亚马尔半岛广播电台/新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广播电台/外
贝加尔草原广播电台/高加索山区广播电台/北冰洋广播电台/黑海广播电
台/里海广播电台/波罗的海广播电台/中亚沙漠广播电台
射靶:竞赛一
公告:征房启事
哥伦布俱乐部:第一个月
NO.2 候鸟回乡月(春二月)
一年——分12个月谱写的太阳诗章
候鸟万里大迁徙/戴脚环的鸟
林间纪事
道路泥泞时节/雪下露出的浆果/为昆虫而生的圣诞树/蓁荑花序/蝰蛇的
日光浴/蚁窝动了/还有谁也苏醒了?/水塘里/林中清洁工/它们是春花植
物吗?/白色寒鸦/罕见的小动物
鸟邮快信
洪水/树上的兔子/小船上的松鼠/鸟儿的日子也艰难/意想不到的猎物/最
后的冰块/大小江河和湖泊上,冬天里鱼都忙什么
祝钓钓成功
林木种间大战
农庄纪事
农庄的植树造林/集体农庄新闻,新城/好日子/谜一样的坑/修趾甲,开始农
忙了/奇妙的芽儿/顺利飞来的鱼儿
都市新闻
植树周/林木储蓄箱/在花园和公园里/七星虫/街头生命/城市里的海鸥/飞
机上长翅膀的乘客/蘑菇雪/咕——咕/少年米丘林工作者大会/致列宁格勒
州全体少先队员和小学生的公开信
基特讲述的故事
我的十次观察经历
狩猎纪事
在集市上/在马尔基佐瓦湿地/出卖同类的野鸭和穿白袍的隐身人/水上的
房子/猎天鹅/杀戮/第二天
射靶:竞赛二
公告:“火眼金睛”称号竞赛
哥伦布俱乐部:第二个月
NO.3 歌唱舞蹈月(春三月)
一年——分12个月谱写的太阳诗章
林间纪事
林中乐队/过客/田野蛙鸣/海底奏鸣曲,护花使者/林中小夜曲/游戏和舞蹈/
最后飞临的一批鸟/长脚秧鸡徒步来到这里/谁该笑,谁该哭/松鼠爱吃
肉,我们的兰花/找浆果去/它是什么甲虫/毛脚燕的巢/白腹鹅的巢
林木种间大战
农庄纪事
帮大人干活/新森林/集体农庄新闻/逆风来帮忙/今天头一次/绵羊脱下棉
袄/我的妈妈在哪里/牲口群越来越兴旺/重要的日子到了/在“新生活”
农庄里/来帮帮六只脚的朋友吧
都市新闻
列宁格勒的驼鹿/鸟说人话/海上来客/海洋深处的客人,试飞/斑胸田鸡在
城里昂首阔步/采蘑菇去!/有生命的云/列宁格勒州新出现的野兽/欧鼹/
蝙蝠的回声探测器/给风力定级
狩猎纪事
坐船进入春水泛滥的区域/放诱饵
射靶:竞赛三
公告:“火眼金睛”称号竞赛
哥伦布俱乐部:第三个月
射靶答案
“火眼金睛”称号竞赛答案
基特讲述的故事答案
我们的驻林地记者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有的是小朋友,有的是猎人,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林业工作者——他们全是常到森林里去、对飞禽走兽和昆虫的生活感兴趣的人,他们把森林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记录下来,寄给我们编辑部。
早在1927年,《森林报》就结集成册出版发行了。此后重版了八次,每次都增加了新的栏目。
我们派过一位特派记者,去采访鼎鼎大名的猎人——塞索伊·塞索伊奇。他俩一起打猎,在篝火旁休息的时候,塞索伊·塞索伊奇就给他讲述自己的历险故事。我们的特派记者把他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寄给我们编辑部。
每期《森林报》都附有一种答题游戏,我们管它叫“射靶”。读者可以比赛,看谁答得最正确,哪个看《森林报》最仔细,谁就能轻轻松松回答出大部分问题。每“射中”一个目标,就可得两分。
建议我们的小读者组成一个个小组,大声念出问题,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请不要马上回答所有问题。譬如“长脚秧鸡有多高”这样的问题,最好多想一下,商量之后再答不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到草地走走,仔细观察秧鸡,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
《森林报》诞生在列宁格勒,是在那里出版的,所以是一种地方性报纸。所报道的事件,差不多都发生在列宁格勒州或列宁格勒市。
可是,咱们的国家是如此辽阔:在北方边境上,暴风雪还在肆虐,人的血管里的血都冻凉了,可在南方边陲,热辣辣的太阳已普照大地,百花盛开;西部边区的孩子们刚躺下睡觉,而东部边区的孩子们已经睡足起床了。所以,《森林报》的读者不但希望从《森林报》上了解到列宁格勒州内的事,而且还想知道全国各地发生的事。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在《森林报》上开辟了一个栏目,专门刊载本报记者发自苏联各地的报道,叫“天南地北无线电通报”。
我们转载了塔斯社许多有关小朋友们的工作和成就的报道。
我们开辟了一个叫“公告”的栏目,通过这个栏目在我们的读者中征聘优秀的、跟踪能力强的“火眼金睛”。
我们还邀请生物学博士、植物学家、作家尼娜·米哈伊洛芙娜·帕甫洛娃给我们《森林报》撰稿,讲讲我国那些有趣的植物。
我们的读者应该了解自然界的生活,这样就可以去改造自然,按自己的意愿左右动植物的生活。我们的读者长大之后,就能亲手培育出惊人的植物新品种,管理森林,为国家造福……
但是,首先要热爱并熟悉祖国的土地,了解大地上的动植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不会弄巧成拙,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经过又一次审订和增补的新版——第九版的《森林报》中,我们刊出了“一年——分12个月谱写的太阳诗章”一节,采用了生物学博士尼·米·帕甫洛娃的大量报道,丰富了“农庄纪事”栏目的内容。我们还刊载了本报战地记者从林中巨兽搏斗现场发来的消息。我们还为垂钓爱好者开辟了“祝钓钓成功”一栏。此外,我们还从我们年轻的作者基塔·维里坎诺夫的四篇小说中选登了一种新游戏,其答案刊登在书末。本报每期的最后,为少年读者报道有关本报编辑部附属的少年自然界研究者小组——“哥伦布俱乐部”惊人的发现和历险。
P2-4
本书作者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1894年2月11日诞生于彼得堡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后来,他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是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的。
他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他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代表作品除了《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等等。
比安基的创作以小读者为对象,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叙述,向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森林报》于1927年问世,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再重版(至1961年已出到第十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表现手法宣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说比安基在中短篇小说中描写的主要是动物故事及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报》则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举凡天地水陆所有的生灵都有涉及。不仅如此,他还对当时苏联全国各地的山川湖泊等自然环境有生动的描述,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森林报》的俄文原名直译应是《森林年报》,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书已按《森林报》的译名流传,故本书仍沿用这个译名。俄文原版在每一新版问世时,都对上一版有所修订,内容或增或减,但基本栏目保持不变,所增减者仅止原栏目内的篇目或新增栏目。如此看来,谓其“年报”自有道理。从目前我国新出版的几个不同版本的中译本看,由于所据原著版本有别,中译本的内容也略有不同。
当时间进入2l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因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而受到大自然愈加强烈的报复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希望《森林报》的又一个中译本的问世,能对中国未来的一代早早地树立起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理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译者认为,有必要对有些关涉俄罗斯文化而为当今青少年所陌生的东西有所交代,这就是译者在译本中加了许多注释的原因。俄文原著中也有极少的注释,译者在翻译时如觉得有必要向中国读者交代,就据实译出,并注明“原书作者注”字样。但凡译者自己的注释,则不再说明。本书的翻译系由两人合作完成。其中《森林报》的第1~6期由姚锦镕翻译,第7~12期与每期末尾的竞赛题配套的答案由沈念驹翻译。
本书涉及的动植物知识相当广博,以译者的浅陋,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有时可能超过文学经典翻译中所遇的困难,需要查阅许多工具书和资料。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会出现译者力所不逮的问题。对此,谨祈同行和方家批评指正。
沈念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