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姆人生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W.S.毛姆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W.S.毛姆著的这本《毛姆人生随笔》用小说家的特殊才能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了一幅幅逼真的肖像,勾画出那些天才的性格特征——他们不再是崇拜的偶像,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有缺点的人。他让我们重新发现那些伟大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伟大价值。而他的叙述又是那么简洁明白、委婉动人,仿佛一位慈爱的长者与你促膝而谈。读他的书,可再一次激起我们阅读的欲望——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内容推荐

《毛姆人生随笔》篇目从W.S.毛姆的文集中选译而成,均为毛姆对人生(尤其是对他自己的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写得颇为随意而又极为真挚,故称为“人生随笔”。在这些篇目中,毛姆不仅谈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还坦率地说出了他的人生观,以及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人生观。虽然毛姆说出这一切只是为了“总结”自己的一生,但读者却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目录

前言

上卷 我的人生路

 我为自己设计人生

 我想知道人生的意义

 我很早就放弃了宗教信仰

 我想寻找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我曾做过许多傻事

 我步入中年时的感想

 我期待老年的到来

 我走的是我自己的路

 我的七十岁生日

 我再去往死亡的路上

下卷 我的人生观

 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

 我对《奥义书》的解读

 我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

 我不相信生活是一场梦

 我不相信灵魂不死

 我不相信因果报应

 我不相信痛苦会使人高尚

 我相信自由意志,也相信决定论

 我觉得所谓人生哲学大凡虚假

 我认为只有“善”才有人生价值

 我希望早日让位给他人

附:关于人生的断想

试读章节

我为自己设计人生

我经常自问,要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会不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很早的时候,几岁我记不清了,我就想,人生只有一次,我要尽可能多做点事。仅仅搞创作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要为自己设定一种人生,其中创作固然是重要部分,但我还要从事其他各种对人有益的活动,直到死亡为我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生来就有许多缺陷。我长得矮小,虽有点耐力,却没有多大的体力;我口吃,为此我很自卑;我的健康状况也不太好。我不喜欢运动,而运动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不知是出于这些原因呢,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反正我和别人相处时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使我很难和他们相互熟悉。我喜欢和一个个的人交往,而不喜欢一群人在一起聚会。我没有那种可以在社交场合向人展示的个人魅力。虽然多年后我学会了在不得不和陌生人接触时装得很热情,但我从来没有初次接触就喜欢上什么人。我想我不会在火车车厢里和一个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也不会在客轮上和同船的某个人说话,除非他先开口。我也没有酒量,不会三杯酒下肚后广交朋友,因为还没等酒精使我进入兴奋状态,我的胃就已经吃不消了,难受得要命。所有这些,对一个作家乃至对一个男人来说,都是严重问题。对此,我不得不慎重考虑。所以,我为自己设计人生,我为自己制定了一整套行为方式。我不敢说这套行为方式是十全十美的,但就我的先天条件和我周围的环境而言,我想,这是我能期待的最佳方式了。

亚里士多德在论及人类独特性时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也会生长,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知觉,因而人类的独特性不在于此,而在于人有理性,人有灵魂。进而他又推论,人的肉体和感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独有的理性和灵魂。所以,历代哲学家和道德家都贬低肉体和感官享受。他们说,肉体的快感是短暂的。但是,不管短暂不短暂,快感毕竟是快感。你在大热天跳进冷水里,虽然一会儿你的皮肤就对冷水不敏感了,但毕竟还是凉快了一会儿。对于各种感官享受,我一直都用我自己的方式加以体验,那就是浅尝辄止。偶尔过度,我也不担心,倒是觉得很过瘾,很兴奋。这样可以防止因为老是保持适度而使人变得麻木,而且对身体有好处,可以使神经放松。当肉体获得满足时,精神也往往更舒畅。确实,有时在红灯区里看星星,比在山顶上看更明亮。肉体所能感受的最强烈的快感,就是性快感。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倾其一生享受这种快感。现在他们老了,我有点惊讶地发现,他们都觉得很满足,并不认为虚度此生。不幸的是,我因为生性挑剔,无法享受这种特殊快-感。我总是保持适度,因为我要挑挑拣拣。不过,当我时不时地看到有人在那些公共情人身上获得性满足时,我虽不羡慕他们,但还是很佩服他们的能耐:他们竟然连碎肉渣和烂菜叶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难怪他们从不挨饿。

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过着受无常命运摆布的生活。很多人由于家庭出身和生活所迫,注定要在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上一直走到底,既不会左转,也不会右转。他们的行为方式就是在这条路上形成的。是生活决定人们,而不是人们决定生活。一般人只能这样,尽管这样的人生远不如自我设定的人生那样满意,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但是,艺术家却与众不同,他们不是一般人。我这里用“艺术家”一词,并不是指有艺术成就的入,而是指所有以艺术创作为业的人。我本想找到一个更好的词,但用“创造者”一词似乎分量太重,因为创造要有独创性,而怎样才算独创又很难界定;若用“工匠”一词,似乎分量又太轻,因为木匠也是工匠,甚至可以算是艺人;但不管怎样说,木匠的职业自主性还不如最拙劣的三流文人和最蹩脚的三流画家。所以,我只好用“艺术家”一词来指那些因从事艺术创作而在相当限度上可以决定自身行为方式的人。在其他行业,譬如说开业医生或开业律师,你可以自主选择哪些病人或哪些客户,然而一旦选定了,你就不再自主;你要受到职业规范的束缚,你要遵守某些行为准则。你的生活就这样被决定了。P3-5

序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这个名字现在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已经很熟悉了。他的长篇小说,如《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刀锋》等,不仅早已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赢得了众多中国读者的喜爱。不过,除了是一位成功的小说家,毛姆还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和散文家。

实际上,毛姆最初的名声来自他的剧作,而不是小说一他最出名时,伦敦的几家剧院曾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其中一个剧本还连续上演了一年之久。这样的盛况,对一个当代剧作家来说实为罕见,也许只有和他同时代的大剧作家萧伯纳才能与之一比。

至于散文家的名声,则在毛姆晚年时才得之。因为他在60岁时决定告别舞台,不再写剧本,小说也尽量少写,以便腾出时间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此时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没想到还要活31年)。这样,他陆陆续续写了几部自传性的散文作品(有人称之为“回忆录”,但他不同意,认为他不仅仅是在“回忆”,更多的是在“思考”)。他原本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没想到这几部散文作品再次使他出名,几乎每出一部就引起一阵轰动。于是,他就有了散文家的名声。

毛姆的这几部散文作品,分别是《总结》、《作家笔记》、《随心所欲》、《观点》和《回顾》。本书就是从中选译而成的——主要是其中的三部,即《总结》《作家笔记》和《观点》——所选篇目(题目系译者所加)均为毛姆对人生(尤其是对他自己的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写得颇为随意而又极为真挚,故称为“人生随笔”。

这些“人生随笔”选译出来后,我把它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毛姆谈他的人生经历,取名为“我的人生路”;下卷是毛姆谈他对人生的看法,取名为“我的人生观”。

在上卷“我的人生路”里,毛姆谈到他在人生各阶段的感受,从青春之时到耄耋之年。这也许人人都有,但有一点他与众不同:他说他一开始就为自己设计了人生,不像大多数人那样随波逐流,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异想天开,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写作生涯。为什么?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医生,因为他学的就是医学;或者成为一名律师,像他父亲那样——为什么偏要选择以写作为生?要知道,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远比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或者一名成功的律师难得多,甚至是希望渺茫的。但他却为自己设计了作为一名作家的人生。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缺点:他身材矮小,而且口吃。一个身材矮小而且口吃的医-生,想想看,要有多高的医术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至于一个身材矮小而且口吃的律师,那就不谈了,也许没有一个主顾会去找他办案。所以,他选择了跟身材和口才无关的职业——写作。因为他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优点:他思路敏捷,而且兴趣广泛。这至少是作为一名作家的基本条件——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另当别论了,还要看他是否努力,更要看他是否幸运。

是的,他很幸运,也很努力,所以他成功了。这时·他刚刚步入中年。作为著名作家,他收入丰厚。他从来就不是苦行僧,也不是工作狂;他喜欢享受,而且对此直言不讳。他吃得好,穿得好;他拥有豪宅和汽车;他雇用保姆和厨师;他还在意大利买下一幢度假别墅和一艘游艇。他喜欢旅游,但不喜欢体育(他很少去打高尔夫球,或者骑马,尽管这是富人的象征)。他也不喜欢舞会、派对之类的交际场合——他说,在那里,那些口齿伶俐的家伙风风光光,而他说话结结巴巴,实在没劲。至于女人,他和其他男人一样也是喜欢的,只是他说他要挑挑拣拣,所以常有“饥渴”的时候。总之,在他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有一些不满。他和托尔斯泰一样,也是一辈子对自己的身高耿耿于怀,总觉得自己若长高lO厘米就好了。

……

有人或许会说,那不是太狭隘了吗?一个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难道为亲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对此,他或许会说:“是的,这些确实很有意义,但你也是在最大限度地获得你想获得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你自己。”

确实,一个人自愿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只有被迫做他不愿做的事情,才不是为自己。换句话说,一个人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就有意义;做他不愿做的事情,就没有意义。反过来说,有意义的人生,就是最大限度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听上去好像没什么,似乎很容易;其实,你不妨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你愿意做而且做了会觉得高兴的事情?

是的,现代人或许不再受制于宗教信仰,但仍受到许多习俗的束缚,如家庭的束缚、工作的束缚、社会的束缚……如果你在这些束缚中过惯了,而且麻木了,不再考虑什么人生问题,那谁都对你无话可说,你也不必听谁来跟你谈什么人生;若不然,如果你对人生还有一点困惑,你对自己的人生还有点不满(其实,凡是思考人生的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不满),那就不妨读读这本书,听听毛姆谈人生—一尽管他未必对你的人生会有什么具体的指导(他也没有这个意思),但你至少能从他那里受到一点启发,或者得到一点安慰,那也是好的。

《毛姆传》一书的作者特德·摩根说:“毛姆一生的意义就在于表现一个人如何克服他所面临的种种障碍,怎样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潜力。这一点假如毛姆能做到,那么人人就都有希望能做到。如:口吃阻碍他去从事他的祖父和父亲的职业——律师,却帮助他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他母亲之死和他不幸的童年给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素材;他能把他的孤独的感情转化为探索性的超然的态度。”——是的,毛姆做到了,你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吗?  好了,这篇前言已经写得够长了。最后再说几句:毛姆的这些随笔虽然谈的是人生大事,但他却是用他擅长的闲谈笔调来写的。他文笔老练,简洁明快而又委婉动人,读来就如他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时不时地还会说上一两句俏皮话,对你眨眨眼或者微微一笑,让你觉得仿佛在和一位长者促膝谈心。可惜的是,有些精妙之处很难用汉语译出,我虽尽了力,但仍不十分满意。好在毛姆的文章本身都很精彩,我想,你读过之后肯定不会失望的。

译者

2017年11月于上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