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红树林
当我望见竹塔村东头一片苍郁的红树林时,心跳顿然加快了起来。我飞一样跑到了那宛如巨大的绿绸缠绕的海滩,感觉自己一下子置身于一群群纷披碧绿秀发的窈窕少女中间:啊,红树林!这就是我梦中见到的红树林吗?此刻,它们柔曼的身腰簇拥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轻抚着这暮春近午带着雨后露珠的叶子。我看见,它们或低矮地贴近泥土,粗细密集的枝干展现着丰韵;或立于淤泥却卓然着沁人的青翠,一簇簇,一丛丛,高矮不一,延绵成壮观的护卫林。挤挤挨挨的须状根,或倚靠,或倾斜,却极有规则地排列成绿茸茸的原始丛状。有的叶瓣中间还长出十六七朵的小花,未开放的则形成嫩白花苞,细细的芽儿呈青绿如雏鸟嘴般,探出尖细的头,,显得异常有趣。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云像从天际往下滑行而留下的踪痕,软软的,铺着层叠的棉花,垂挂在半山腰;又随着山道蜿蜒漫向海滩,晃动着轻轻的薄纱,飘浮着浓浓的绿意,天空也压得极低,与耸立的红树林一起,把远处、近处早已来到这里观赏的游人们的脸染得红红的、粉粉的,又在惊喜中显得笑意盎然。
多么会心的一场相遇。当人们相遇时,只是眼角眯起,点了点头,便三三两两地消失于栈道的转弯处,向更深处去探寻红树林的秘密,周围马上寂静了下来。我呢,仍只听到自己的心跳,以及偶尔掠过不知名的鸟儿啾啾的声音;还有雨后倾注着无名英雄心力而建的坚实木栈道,脚印铺上时也是湿漉漉、轻悄悄地。有时,被两边延伸出的太自然珍贵的生命体所包围,我不知何处是尽头,弯弯绕绕中,也不知哪里是起点,静谧的天地中,只剩下我与蔓蔓的红树林,在诉说各自的心事。我一会儿用目光凝视枝干,顺势也轻轻拍拍它,一会儿忍不住去嗅嗅可闻到的花蕾。我发现有些枝干的线条很粗粝,但并不妨碍它生出柔软之心,结节处竟顽强倔强地斜立出叶子,像在跳着独步的芭蕾;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两边红树林,有时会伸出如心形的手臂,将人包围在里头,穿行中,低矮着身子才能走过它们故意设置的浪漫廊道,让人仿佛进入绿色的殿堂。而此时,谁还会去顾念绿莹莹的天地底下,竟是混浊的泥土?如果抛却木栈道,最初借助于小舟行驶,晃悠悠中,身边掠过的更是“清风明月撩知己”的惬意情致吧?到处水光绿影,到处金鳞玉屑;注视着扎根于淤泥中,仍傲然挺立的红树林,我生出钦佩之心!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木本植物,它能有效净化海水,为海鸟及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与美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造陆、护岸、护堤的功能。涨潮时,它们常常被海水淹没,只剩下树冠露出;落潮时,它们与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革质的叶片,闪耀着哲人的光芒。哪怕雨后,湿地泥浆更加杂浑,但它们却从不急躁,身上始终洋溢着钢铁般坚毅的色泽,如一群勇敢的战士,守卫着僻远的家园。 栈道上不时落满黄色的叶子,斑斓中,恍如秋天的写意画。这些枯枝花叶掉人泥土,会为很多的浮游与底栖生物提供大量的饵料;而底栖生物又为候鸟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大自然总是这样生生不息,互相养护与依靠着,形成极有规律的物种遗传资源,构成一个巨大的基因库。谁也无怨,谁也不必多争,一切都顺意自然。突然,我看到一种如“笔状”或“筷子状”的种子,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并不畏惧人好奇的触摸。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胎生苗,它们从红树林的母株上吸收营养,利用胚茎上的皮孔呼吸,直到成熟脱离母树,而后尖尖长长的像小锥子般扎入泥土,几个钟头即可生根;潮来潮往,密集发达的根系,逐渐形成稳固的支架,使它们在光阴的流逝与海浪的冲击下始终屹立不动。而有的小苗运气差,没有办法立根,会随着海水漂,随遇而安地直至找准合适的时机,看准了,铆足劲儿,而后生长成另一片苍郁的红树林……有的则要漂流长达数月,它们有着最本能的求生本领与顽强意志,继承着红树林家族优良的传统,默默无私地保护着人类的家园;更为神奇的是,有时从母树落下的幼苗平卧于土上,也能长出根,扎入土中。
红树林就这样成为海洋与内陆之间一道道天然的屏障。而脆弱的人,怎么能比得过它们对曲折环境的适应能力?
云,时而柔绵,时而羞涩,时而飘逸,都不远不近地跟着,高过头的红树林使我抛却了凡俗与忧念,一路与它们对吟。隔一段,都有别具匠心建筑的空旷看台,可见四周弥漫的田园风光,鱼塘、湿地、远山……滩涂中的跳跳鱼,它们有着隐身泥土的快乐,时不时也想欣赏自己跳跃的姿势;还有那些早已扬名远播的竹蛏、泥蚶、青蟹……这片自由养生的圣土适合它们居住,使它们与丰富的农产品等资源共同组成五彩斑斓的世界。远眺中,心旷神怡,我不禁想到,从古至今,大海总是给予人类广阔无私的帮助,“以海为田”“藉海为活”“以鱼为粮”,依靠着大海丰富的生物资源,繁衍生息。而地球,这个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球,吸纳着一切自新与防护调节的宝贵资源,诸如红树林。在工业化开发与保护环境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这一处海滩上,横亘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海底红树林,看那些展翅翱翔的白鹭、苍鹭、黑尾鸥等争相做着常客,沿途中还看见斑鸠、苦鸡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刚出生的雏鸟怯怯地叽叽喳喳,窝在树丛中……不远处,一群野鸭在水里活泼地追逐……
如此美好的境地,让人身心泰然。我不禁又大步往前,顺着红树林自然生长的态势而建的木栈道,左弯右拐,终于找到了出口……
我来到的这个神圣的地方,即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也是福建省南亚热带海湾面积最大、组成种类最丰富的自然群落……我也记下了这些生生不息的植物:秋茄、木榄、白骨壤、桐花……它们不但调节着空气与气候,抵御强劲的台风,还可做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化工原料……
红树林,红艳艳的内心燃烧了多少内核,奉献着多少春秋。
记得我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只要有人的地方,总是演绎着饶有风姿且充满艰辛苦乐的故事;而今,我要说,只要有红树林的地方,人们总是安乐祥和,祈盼最美的人类天使。
我赞美您,心中的红树林!
P5-7
有时想想,写作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呢?在我很小的时候,那种对于生命与孤独最初懵懂的体验,其实就夹杂着细微的思考,不知未来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在更大一些的时候,夜晚的一扇窗口,仅能看见一小方的夜空,一个人伫立,星星与邻屋的黑瓦安静地在那一刻陪我。
忆及往事,当人无法去左右自己最初命运的时候,面前会出现诸多曲折的弯路,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生活经历上的,那些细碎的点滴,后来都汇聚成一张人生大图,会使你在一路颠簸与摸索的过程中明白:哪些是闪亮的珍珠,哪些是历练的礁石。庆幸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它们凝注于我的内心,化为倾诉与力量;特别是那些帮助、鼓励过我的老师与编辑们,他们都无私地给予我精神汲养与面对困难的勇气,由此也让我明白,文字的温暖,抵达心尖柔软的领域,只有深爱它的人,才可以体悟它的美,它的深沉,它的博广,它的典雅。
当我试着用我的笔写下一篇篇力求清新旷远,或敦实素朴、磅礴幽婉的文字时,其实背后倾注着一次次攀登的艰辛;一个个生命瞬间的体悟;一回回晨曦光明的祈盼……当我投入大自然,喜欢用脚丈量平实的山路、淳朴的泥土,用心去感知那些山水桥梁,那些鼎立千年而不屈的风物史迹,它们身上蕴含的自由飘逸、隐忍坚毅、刚正不阿等品质,对于渺小的个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灵启迪与震撼。
近年研读史书及经典诗文,对我影响很大,透过一件件风云斑驳的史事,透过时光淋漓尽致的影子,我看到丰富的历史、凛然的风骨、饱满的才华、悲怆的伤痕,在我的案头它们陪伴着我掂量人生的厚度、生命的广度。对于写作,勤耕、笃实、净远一直是我个人的追求,常谨记“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散文创作的要义自认为要“传神、真挚、自然”,无论是写入、叙事、摹物、传记,在谋篇布局及语言的变化离合上,自有随心、用心点染所在。文章之气韵,犹如流水,须浩荡而下,文气则奔腾万里;中途有时遇石阻流,如何巧妙构思、笔锋一转,就可波澜丛生,文思涌泉……写作是一门大学问,而今,我刚刚敲响它一些细微的音符,这音符,有时让我仿佛看到广垠无边的大海——
浪,冲击于礁石,发出嘭嘭的声响,飞溅四处,如利箭射向空中,而后快速飞腾下落,汇入海中,缓退,再涌进:冲击,破裂,完整,再沸腾……哗,哗,嘭,嘭,这一幕幕交响曲多像人的一生呀。那些小浪花,有的长出自由的手臂,有的长出聪慧的眼,有的勤劳,有的善良,还有的尖锐,它们都在浪的包容下,隐藏心底秘密,但奔泻着永无止息。碎浪永远没有重合的身子,总是被四方源流汇成不同分子,推着历史随之行进……
这何尝不是我写作与生活的一种状态呢?既然生命际遇让我选择了这支神奇坚韧的笔,我愿勉力,将它擎举到人间的高度。
2017年4月
简梅喜欢读书,酷爱诗歌,一直勤于写作,作品以情感的醇正和独特的表现令人赞赏。近些年来,她投入散文创作,以观察细腻、文字清俊见称。她的这本散文结集,正是以一个诗人之笔,随时间的河流用心勾画的产物。因熟悉的缘故,有一个时期,我曾留意过她陆续发表和在省内外获奖的散文作品,感觉思路矫健灵动,行文委婉绵密,因而也相应给她更多的点赞。而她,似乎也在散文领域找到了能极尽随心点染、自由抒发的路径,写得愈来愈多。现在,这本汇聚自然风物、历史文化、宗族血脉等诸多方面的集子,便是一个明证。
此书出版之前,承她信赖,用电子邮件发来让我先睹为快。细读之下,我发觉,在这本散文集中,她不单以诗人的角度凝视她走过的地域景观,还以一个在场者的身份深入探寻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品性。艺术的触觉,常常伸入到被人忽略的生活角落和人生细处,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绘影传声地勾画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精神联系。
写诗的人写散文,常有活泼自然与典重高雅互补之妙,以及行云流水与跌宕起伏相融之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简梅似乎也是以这种追求来写散文的,但却是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来完成自己的创作,令我刮目相看。例如,有一次,她应邀为一家报纸采写大翻译家林纾的稿件,前后自行去林纾故居数次,又四处搜集、购买林纾的作品和资料,两个月了,仍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半年后,才交出一篇不足四千字的文章。我得知后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么大的历史人物,没有做到充分了解,怎敢轻易动笔!
老实说,要全面评介简梅的散文还为时过早。因为从客观上说,简梅的散文数量还不算多,但她的作品中闪现的灵感与简洁的笔法,以及她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引起读者注意的却不少。《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都曾在副刊显著的位置发表过她的作品,其中就不乏精彩的段落与独到的见解。因此,我在这里想说的也仅是个人的读后感而已。
首先说这本散文集有着鲜明的特色,即观察细腻,情感丰沛。应当说,她的文学原乡是其生于斯长于斯的福州长乐,乡愁如歌亦如诉,这使她最终得益于这些曾经的难忘经历和感受,从而不吝笔墨,陆续演绎了这块土地上的民风民情,如《梅城漫忆》《记忆中的年味》《父亲》等篇,读者不难看到,她总是在细微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原本的色泽与诗意,在自我情绪的细腻表达中营造一种温暖、柔软、亲切、动人的情愫。尤其是对于生活其间的亲人、朋友,情感互通,手足并胝,每每忆及,寄予更多的是一种悲悯与感叹。这些写实性的文字,也为简梅的散文写作不断拓展奠定了基础。当她有机会深入省内外不少地方采访时,各种新的题材、新的人物陆续走入她的视野,文字充满了蓬勃的现代感。而《春天序曲》《独步红树林》《方山纪游》等,均能让人看到她笔端的万物,各有其灵,尽善尽美。在这类作品中,我较为欣赏的是简梅时常能在写作中脱开所谓芸芸女子的一员,特立独行地以一种心灵的伟岸去观察和接触事物,如《古囊峢巘》《我想歇歇,来龙山》等。另有一篇《闽江边》,写得尤为动人。文中,当作者立在视野开阔、江面雄浑的闽江大桥上,“对着桥下滚滚不息的江水,看着两岸灯火,万千渺小的心也随着江上徐徐的风以及摇曳的浪逐渐平息下来”。这时她继续写道,闽江“似乎它懂得我无尽的伤悲,像我至亲的亲人。它用滚烫的江水抚平我的忧伤,并让我深知时光与个人的境遇其实就是那川流不息的水,无论你经历了什么,它始终一如既往地流淌,从未停歇它的脚步……”其实,这本散文集中也有不少对溪、河、桥、山、海以及对四季中景物的描述,她似乎都是用女人的天性去勾勒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又引出她的忧思所在,颇能给人思索与回味。这,恰恰也构成了她散文的另一特色。
事实上,简海确非一个只会在柔软处低眉吟唱的小女子,她写山写水又总是脱开山水,用丰富的意蕴去表达她对人生真切的感受,例如《春天的延寿溪》《初溪的面孔》《风雨宝带桥》等篇。而当恢宏的历史和人物来到她的笔下,她更是不让须眉地常常在对人物或事件的回溯中,感叹文化兴衰,探寻历史幽微,在强烈的文化反思中彰显出作家的使命与担当。其中《风华绝唱冷红生》《高文雄笔论天演》《挺笔荷枪清风傲骨》等篇,尤其写得风骨凛凛,缘情悉理,让丰富的想象飞翔于历史与现实之间,集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于一体,充分彰显了她文化类散文方面的知性品质。除此,在反映家乡、异地人家的生活变迁和习俗的作品中,简梅也常常能从优美的文笔中,引申出对于生态、对于生命和生活意义的思考。在描写这些景色和日常生活时,文字有着特别的质感和温度。因此,无论是八闽风情,还是外乡习俗;无论是时令节气,还是地理物候,简梅都以一种深情融入,并以一种自豪与热爱之情,淋漓于笔端,粲然于纸上。
无疑,简梅的散文印证她作为一个女作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细细品味.作者无论写景还是记人,笔墨姿态总是浓淡相间,轻重适宜。但是,她的作品也存在文意转折不够自然、有些作品结构松弛、表达上有晦涩的痕迹等不足。我相信,随着简梅写作的不断拓展,各种新的题材、新的人物还会陆续走入她的视野,加之她对文学真谛的执着追求,她的散文创作当会步入新境,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7年5月写于福州
(朱谷忠,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
《随心点染》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三十余篇优美散文。
简梅的散文印证了她作为一个女作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她勤于写作,作品以情感的醇正和独特的表现令人赞赏。近些年来,她投入散文创作,以观察细腻、文字清俊见称。她的这本散文结集,正是以一个诗人之笔,随时间的河流用心勾画的产物。
在这本《随心点染》中,作者简梅不单以诗人的角度凝视她走过的地域景观,还以一个在场者的身份深入探寻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品性。艺术的触觉,常常伸入到被人忽略的生活角落和人生细处,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绘影传声地勾画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精神联系。